-
1 # 斑馬燕Seven
-
2 # 無用20
小時候似乎總能聽到這樣的言論“你要好好的讀書,書讀好了以後你就能去大城市生活,以後你就會很有錢,就不用再象我們這一樣累死累活的只能圖個溫飽了”。似乎每當這種話音出現,外界就在給你傳輸一種你被貧窮包圍著的價值觀,彷彿你這一輩子都是為了脫貧而生,世間的樂趣與美好與你不怎麼相關。從此你孌得很懂事,變得什麼都不敢奢求,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在嘲笑你。這一切都讓你覺得,貧窮成了一切罪惡的根源。幾年後,你讀書讀到了一定年紀,開始懂得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逐漸的想要讓自己像個平常人一樣融入社會,但從小被那種貧窮論的價值觀包圍的你開始自卑,失去了自信。你開始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不再僅僅是你的成績不好,後來你也漸漸地瞭解了原生家庭的概念。有些鴻溝從你一出生就確實是存在的,這些我們難以改變。但接受了教育的你開始了為自己人生而努力奮鬥。你努力為了改變曾經的那個自己,你的價值觀開始得到矯正,看透一切本質之後,是你崛起的開始。我們十年的寒窗並不是為了大富大貴,而是我們透過自己的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遇見更好的未來,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我們從來都是活給自己的。從一無所有開始奮鬥的故事本就充滿了勵志,難道不是嗎?
-
3 # 深漂V揚子
很簡單:立需要多代,敗只需要一代。
自古都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你可以縱觀歷史,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治國有方,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
為什麼會這樣?
從人性角度就很容易理解,你很想得到一個東西,並且歷盡千辛萬苦才得到,你就會好好珍惜,因為得來不易。
但是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的人,他們一點也不會覺得金湯題多麼貴重,他們會覺得金湯匙是平常之物,沒有來之不易,也不會倍感珍惜。
幾代人的拼搏在來之不易的感受在幾代人身上,但前人的感受又移不到後人身上的。
從佛法角度來講:萬物都有個成住壞空的過程。
處在成住階段,當然後人想超越他們還是挺難的,但是如果到了壞空,其實就相當於已經走下坡路了。
真正來講處在壞空階段不是別人超越了他,是他自己退步。
所以人沒有超越別人一說,只是在自己的時區裡。
你在成住,別人在壞空,超過別人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在成住階段,別人也在成住,只是別人比你先出發了一段時間,超越還是很難的。
所以,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麼超越別人,只有超越自己。
你看歷朝歷代,都有興盛末落;你看每一個人都有生老病死;你看所有的小草都有春夏秋冬一歲一枯榮,每一個植物都是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枯萎。
所以和別人比本來就是一個無意義的行為。別人枯萎的時候,你綻放的時候,你看著別人沾沾自喜,卻不知自己也有枯萎的一天。
別人綻放的時候,你處在枯萎的時候,你黯然傷神,那又有什麼意義,別人也有那一天。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裡,過著自己的成住壞空,非要和別人的人生繞在一起,比來比去,徒增煩惱,實屬無聊。
願每個人都能好好的過好自己的人生,無論你處在哪個階段,需要知道這一切都是會過去的。
-
4 # 品泉君
不反駁,窮人子弟自以為傲的最大財富“十年寒窗”。僅是廣義的“學渣”井蛙。沒見過高山,沒見過大海,沒見過勤奮的商人。
回覆列表
下面我用假設的方式來分析下。我先說說幾代人的努力,這家人做的是傳統行業,幾代人年復一年的重複著先輩人所留下的傳統,不思改變,就算是再努力,也是像兩軍對壘大刀遇到長槍,終究會失敗。那如果想利於不敗之地的話,就要懂得變通。不要墨守成規,要因時而變。
下面我在分析一下奮鬥10年。在當今的經濟,科技,人才輩出的年代。一切皆有可能。比如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大咖馬雲,馬化騰等人,雖然奮鬥的時間和李嘉誠不可類比,但確實是奮鬥10年超過了奮鬥50年的人。
所以,現在的中國,只要你想,努力朝著目標,就會有收穫,最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