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要去牧羊
-
2 # 條條山路通縣城
整個中國自隋設立科舉,開科取仕,籠絡士人之心,穩固國之邦本,是中國區別於歐洲列國的重要統治技術革新,是使這麼大規模國家不致四分五裂的重要手段,從這點來說隋朝楊氏居功至偉。但有隋一朝並未列數學為科舉科目。
至唐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國子監開設了算學館,設算學博士和算學助教等官職,招學生三十人。朝庭任命李淳風編訂了《海島算經》《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等,合稱《算經十書》,將其做為官方教材。成就了中國史上曇花一現的算學入科舉,大家記住這一事件吧。不過美中不足,算學入仕往往品級低,不入流,人數少,當時並不為賢者所關注。ANYWAY,這仍是中國古代對數學最重視的朝代了。
接下來的大宋也值得我們理工科人士銘記。宋朝極盡窩囊,但不能否認大宋GDP空前強大,商業經濟有可能是中國最發達的階段。這一時期出現了交子(最早的紙幣)、水運氣象臺(天文觀測用的自動計時器)、活字印刷術、水密船室、羅盤等先進儀器,妥妥的美帝穿越。宋徽宗,沒錯就是這個倒黴蛋藝術家皇帝,復設算學科,靖康元年還復以加強。這一年除了靖康恥,還有算學榮。這一時期,算學平民和在職官員都可以選入習業,算學佔經以試,取士之法和太學上舍類似(大體上為免試推恩,直接授官),三等推恩,以通仕、登仕、將仕郎為次。在官方的推動下,宋朝諾貝爾獎級的數學家和數學著作噴湧而出,如秦九韶的《數書九章》、李冶的《測圓海鏡》和《益古演段》、楊輝的《詳解九章演算法》等,完成了四次以上開方、高次方程解法等數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我輩敬仰,星漢燦爛。
宋以後,中國理學統治學術,雖不至烏煙瘴氣,但人才寥寥,對國家民族崛起至關重要的理工男群體一直未有培養出來。最後被人開啟國門,國運蒙羞百餘年。
-
3 # 墨石坊
古代時,論科舉制度,從漢朝時開始確立,經過隋朝的發展,到唐朝時,科舉制度的全面性達到了封建社會時的頂峰,從唐朝再往後的封建社會朝代的科舉制度便逐漸開始沒落了。
說唐朝科舉制度全面,其中的一部分就體現在了科舉科目的全面性上。
唐朝的科舉分為常舉和制舉,常舉即是常設的科舉制度,每年一考;而制舉卻是由皇帝決定什麼時候考的科舉制度,也就是不定期的考試。
其中常舉的科目又分為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道舉、童子等基礎科目。
這八科中“明算”亦稱算學,它就相當於當今的數學科目,所以說古代的科舉制度是有數學這個科目的。
-
4 # 現代歷史觀
古代的科舉中只有在唐朝設定了數學科目,稱為明算科,地位低,規模也小。
因為古代科舉考試主要是為了選拔官員和進行思想統治,而在歷史長河中,只有唐朝656年,在國子監中設立了明算學,讓數學入科舉,數學過關就可以做官,這在當時,可說是開了世界之風氣。不過在唐代科舉常設科目也只算是最末的,如國子子學博士正五品上,而明算學只能是從九品下,也是古代官階中最低的,在唐朝中也是最沒前途的,無論從規模還是生源上,都是排到最次的,所以報考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基本上就消失了。
總而言之,由於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要想在古代出人頭地,最主要的還是研究政治思想、歷史和文學,考試的主要內容是四書五經這類的封建文學,考試以八股文為主,而數學與八股文沒關係,因此也不會考數學。
-
5 # 父母年代記憶
古代科舉制沒有數學,數學之所以在現代社會擁有極高的地位,是因為它是當今大多數學科的基礎。曾經有過,但屬於實用人才,一般人不重視,所以也產生不了什麼大師。這是結論。
以下是我個人觀點,就是無聊寫的一些廢話,就看看吧
而古代時的華人哪有科學概念可言?一切不過都是陰陽五行罷了,自然也想不到能把數學運用到哪裡,能為封建統治帶來怎樣的好處。無用的東西自然沒人會去在意。倒不如趕緊背背書當個官吃飽喝足了此一生。
此外科舉大體上分為兩種科目:
一種考的是儒家典籍,這種科目叫本科
一種考的是算學、律學、醫學,甚至還有書法繪畫,這一大類科目叫專科
回覆列表
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朝,是由分科取士而得名。隋朝以試策取士,唐設常科和制科兩類。常科設有明法明算明字等科。明清八股取士。縱觀科舉1300年,詩詞歌賦,實時政論為主要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