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城刀鋒

    現在年輕夫妻結婚以後,父母都會催促早點要孩子,現在養育兒女和八九十年代是不同的,隨著時代發展,不管是時間精力還是金錢物質都需要投入很多,而現在年輕人普遍工作時間長壓力大,而且收入不高的很多,如果兩個孩子更是無暇顧及。父母親相對而言時間比較寬裕,很多都已經退休在家,而且老一輩人生活節儉,習慣存錢,工資收入普遍還比年輕人高,俗話說隔輩親,老人對待孫兒比自己孩子更是疼愛有加,替孩子照顧孫兒是件好事,相當於變相補貼了子女,減輕了家庭負擔,讓子女能夠無後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工作,但是也應該看到老人或許會過分溺愛孩子,儘量滿足孩子,教育理念也不一致,會滋生孩子的一些壞的習慣,脾氣也會不好,所以年輕父母還是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 2 # 真樵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上一輩人養育了獨生子女,現在雖然放開了二胎,但大多數年青人也崇尚獨生子女狀態,套用一個格式說話,就是,為舒服不想生,掙的少不敢生,到處飄不能生。

    前輩人自從有了獨生子的經歷,忙一輩子膝下就一孩子,難免心中有些失落。人老了愛回憶,眼前的事情消失得快,久遠的事反而更清淅。這爺爺奶奶級的退休了,稱呼仍停留在爸媽級上,升級似乎是一種渴望。有退的早的還半大不老,又有退休金,又有充佩的體力,迫切盼望帶帶孫子消磨時光,體驗人老了的樂趣,是不是別有一翻滋味在心頭!

    帶孫子有樂有苦有甜,爺爺奶奶雖然撫養過下一代,對於現在科學地養育孫輩仍然需要學習,直至從頭學起。

    帶孫子是一件快樂的事,孫子的身心健康也是不能忽視的。現在的兒女們忙於工作,拼命掙錢養家還貸,工作辛苦身心疲憊。下班後乃至節假日,難得休息放鬆。爺爺奶奶們和孫子相處的機會時間都超過了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們疼愛孫子,把孫子視為寶物,重養不重教,不懂得今日社會之適應性。以為疼愛就是關懷,一味付出精力錢財就是愛。從愛孫子的體驗裡找回了年輕時做父母的那種感覺。這其實是一種偏頗的行為,會害了下一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爺爺奶奶輔助兒女完成幫帶,讓孫子迴歸其父母的懷抱。孩子只有在父母的翼下才能身心健康成人成才。爺爺奶奶越俎代庖盡父母的責任要不得,退出這個模式還孩子一個天性的環境最好!

  • 3 # 李太元391

    謝謝邀請!呵呵!這一議題,在我看來很正常!從某種意義上講,婚姻家庭是傳統世俗社會的一大特色,其核心就是傳種接代或者說“延續香火”為使命,因此人老了更愛孫輩並不奇怪!婚姻家庭究竟衍生於何時尚無法考究,但確信其是男權社會的歷史產物,其歷經了漫長的傳統程序,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觀念根深蒂固的無限傳承,彷彿成了亙古不變的信條而延伸。加之傳統道德觀念的不斷完善,似乎愛子女更愛孫輩則成了天經地義之事,因此時代下“現大多年輕夫婦看似給生了個孫子,實質是為父輩們生了個‘么兒’”的疑問反倒令人困惑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莊子哲學認為:“無為而尊者,天道;有為而累者,人道;不明道者,悲夫。”簡潔地說,在人類自身發展程序中,客觀存在天道與人道之別,前者是“無為”而後者則是“有為”,這裡面的“為”就是人為性的東西,畢竟天道就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和規律,不是以人的意可改變的!但是,打從階級社會衍生或者說男權社會形成之後,人治意志的人道取代了天道,而封建道德又挷架了人道。於是,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人為性的東西越沉澱越厚實,便形成世俗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無限延伸,世俗社會人怎能不累?……提主的這一提問,無疑是立足天道角度的困惑,其實生兒育女夲身就屬於“物種生命延續”的天道範疇,誰生下誰負其責本來就是自自然然的事!然而,在世俗社會里的人為性卻硬與天道相悖並行,至少在人種繁衍上就是這樣!在生兒育女上,為父母者在兒女問題上操碎了心,一方面企盼長大的成龍成鳳,又一方面積攢錢財的為子女成家立業,成家後還又擔憂不受孕,有了孫輩後更是越俎代庖的心甘情願地替子女代養,這似乎司空見慣的不驚不怪了,畢竟那叫什麼造福後代嗎?事實上,訓沽學裡早已告誡世俗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可惜世俗了的人們楞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誰又奈其何?!在我看來,這一切的一切也不是人自身的過錯,而則是“有為而累者”的有悖天道惹得禍!但願世人能明智地順應天道,拋卻人為性的形形色色的傳統觀念,便會迴歸返璞歸真的人生啦!當然,這僅代表個人的粗淺看法,僅此而已!

  • 4 # Longsuixinyuan

    這種現象一是怪年輕人偷懶,二就是怪爺爺奶奶一直不放手吧!這是個雙向的事情。像我知道的老鄰居,兒子那年給他生了個孫子,這下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可是太開心了,開心得以致於就開始一切包辦了。

    從生下來,兩邊老人就搶著帶孩子,包括孩子的一切,吃喝拉撒睡,老人一切包辦了,就連上網買小孩子衣服、買童車之類的,他們無一不包辦。

    那小兩口呢,真就是借她肚子生了個孩子,現在孩子已經開始學走路了,兩邊老人搶著扶孩子,小兩口就躺在床上玩手機。乾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誰送了禮物或紅包來,小倆口毫不客氣就收了起來。

    雙方老人閒到什麼程度呢,小倆口去爺爺奶奶家,姥姥姥爺就跟著去,小兩口去姥姥姥爺家呢,爺爺奶奶又跟著去,一分鐘都離不開。

    小倆口後來自己去住自己的新房了,雙方老人異口同聲地讓他們把孩子留下。

    小兩口閒得沒事,都已經準備生二胎了。這種情況,我感覺老人的責任更大,他們“搶著”帶孩子,可不就跟個老兒子一樣?要我說,也是老人自己作的吧。導致最後想放手也放不開了,粘手裡了
  • 5 # 木子淺言

    有些家庭確實是這樣的。老人帶孩子分兩種現象,被動接受和主動接受。

    主動接受:

    有的老人生活中沒有什麼業餘愛好,精神比較空虛,用帶孩子來填補晚年的這種空虛感。

    有的老人不撒手是不放心,不相信年輕的父母可以帶好孩子。什麼事都愛一手包辦,一手包辦了自己的孩子,還要一手包辦孫子。

    被動接受:

    有的老人是沒有辦法,必須要帶。兒子媳婦或是女兒女婿要上班,請保姆開銷又大,也不放心,被動的放棄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甚至有的年輕父母認為帶孩子就是老人的義務。網上還出現了,“不幫忙帶孩子,也不給養老”、“公公婆婆不幫忙帶孩子,我要給他們養老嗎?”的言論。

    種種原因,促使成了《現在大多數年輕夫婦看似給父輩們生一孫子,實則是給父輩們生了一“么兒”》這種現象,也是一種不好現象。

    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我的表姑媽一家,我表姑媽就是什麼事都喜歡一手包辦的例子。孫子一生下來就是她老人家一手帶著,帶著睡、帶著玩、帶著吃,好像是她生的么兒一樣,媳婦真的就生一下。

    主要是不放心,怕小倆口帶不好。其實這就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通病,大包大攬病。

    其實帶孩子本來就應該是年輕父母所經歷的事,這也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可很多老人剝奪了這種權利, 以為是為孩子們好。但年輕父母不經歷這種帶孩子的苦與累,又怎能瞭解父母把他們帶這麼大的不容易呢?

    瞭解不了,也不能很好的孝順,到時候也會埋怨自己養了個白眼狼,殊不知病因在於自己。

    第二個故事,是一個單親母親的家庭。孩子還小,沒有辦法,必需要自己的媽媽幫忙帶。孩子外婆其實是一個老年生活很豐富的人,跳舞、旅遊等節目安排的豐富多彩。

    女兒請求,沒有辦法,當然也是心疼女兒,一手把孩子帶著。

    當然這種單親家庭例外,可以理解。

    如果不是老人要求,生下孩子強迫老人帶的話,於誰都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年輕父母沒有權利讓老人放棄她們的晚年生活,於孩子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任何愛也代替不了父母的愛。

    而現在年輕父母認為生活壓力大,自己要去上班掙錢,孩子丟給老人帶。老人認為現在生活壓力大,年輕一輩們要去上班掙錢,自己主動把孩子接過來帶。

    最後有理的也讓老人帶,沒理的也讓老人帶,空虛寂寞的上趕著帶。沒想法的老人順應在這種社會潮流,有想法的老人被迫順應這種社會潮流,慢慢形成了老人帶孩子的這種社會現象。

    改變這種現象,還需提高年輕父母的責任心,豐富老年人老年生活,減輕社會生存壓力做起。

    你們說呢~

  • 6 # 且留殘荷聽風雨

    現大多年輕夫婦看似給父輩們生一孫子,實則是給父輩們生了一“么兒”。我覺得這現象其實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

    我們知道,中國一個刻在骨子裡的傳統,就是父輩們總把孫兒看做自己血脈的延伸,香火的延續。一個家庭的人丁興旺,生活紅火,是一個家族的盛事。這個盛事也只能由兒孫們來完成。因此,盼著孩子們成婚,盼著孫子們誕生。一旦夢想成真,自然視若珍寶。況且,老人們還把兒孫繞膝,四代同堂當做天倫之樂來享受。不過,以前的老人們享受的天倫之樂,一般也就是含飴弄孫而已,對孫輩們的養育還是以他們的父母為主,畢竟,當父母的年輕力壯,精力充沛,祖輩們一般也就是協助一下。

    到了現在,似乎一切有了變化。本來呢,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隔輩親也是愛幼的使然。然而,現在的“隔輩親”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祖輩們彷彿在帶倆大一小(兒子兒媳+孫子或是女兒女婿+外孫),難怪有人說是年輕夫婦們看似給父輩們生一孫子,實則是給父輩們生了一“么兒”。

    其實,新一代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大多是50後65後。他們的年輕時代吃了太多的苦,自己有了孩子後,生怕孩子們再受自己受過的苦,就全方位的把孩子們照顧的妥妥帖帖週週到到。甚至孩子們結婚生孩子了,仍是全身心的操勞,生怕孩子們受半點壓力吃半點苦。他們生活的真是沒有自我,說他們是兒孫們的“孺子牛”一點都不為過。

    這新一代的奶爸奶媽們呢,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當慣了“皇帝”,當慣了“太陽”,習慣了家人圍著自己轉,生了孩子也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當起了甩手掌櫃,甚至連小家三口的伙食費用都不出。他們把這一切看成理所當然。

    我總覺得這種現象是祖輩們越俎代庖了。再這麼下去,只能是苦了自己害了孩子們。

    畢竟,兩代人接受的教育不同,面對今天資訊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老一輩的反應還是偏遲鈍的,隔代教養勢必會耽誤了新一代接受新文化新資訊。再就是,老一輩在家庭裡什麼都包做完了,子輩們什麼都不管,也不懂管。下班回到家,除了上網就曉得刷手機,等著父母把飯菜端上桌,真真造就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一代,打造成了不懂得家庭擔當的“家長”,養成了長不大的“巨嬰”。

    所以,建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釋放自我,下放“權利”,給孩子們一個成長的空間;建議寶爸寶媽們“放過”父母,拾起自己的擔當。

    當然,在寶爸寶媽們忙得兩頭顧不上的情況下,也不反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適當幫一把,但絕不能事無鉅細一把抓。

  • 7 # 董江波

    問主,你只看到,給兒子女兒們看孫輩的父母了;你怎麼沒看到,其實60%的父母,根本不會給兒女看孩子呢,他們只有一句話:誰生的誰帶,我不管。不僅不管,也不會出錢。

    現在五六十歲的爺輩,想得可開了。而且,老臉也比較厚:反正就是,兒子女兒有事,不要找我,我不幫忙。但我老了,你必須管我,我生的你。幫你看孩子,不是法定義務;但你贍養我,是你法定義務。

    這麼講吧,60%的老人,面對兒女,只講法律,不講人情,也不講道德。

    我認為,這就是雙向了。人老了,享受天倫之子,幫子女看一下孩子,這無可厚非。因為,現在中國,夫妻雙方,如果只有一個人上班,別說一家四口,就是一家三口,連飯也吃不飽。

    不上班看孩子,沒錢吃飯;上班呢,沒人看孩子。這是60%年輕夫婦的大問題,所以,很多人,乾脆不生了。或者,最多生一個,委屈幾年,再生二胎,想都不要想。

    所以,五六十歲的老年人,不要整天抱怨,看孩子了。我告訴你,事實上是,大部分老人,根本不幫兒女看孩子。

    這也是生育率直線下降,人口出生由高峰3000萬,降到現在不到1500萬的最根本原因。

    你生得起,看不起,管不起。回家看孩子,沒錢吃飯;上班賺錢,沒人看孩子。

    老人們,應該反思,別整天扯淡給兒子女兒看孩子了;現在,給兒子女兒看孩子的老人,只是少數;大部分,跳廣場舞、旅遊、打麻將去了。

  • 8 # 彧焱576

    生了兒子當兒子,

    有了孫子當孫子。

    要不看好你孫子,

    損你象個三孫子。

    兒孫自有兒孫福,

    老人走好自已路。

    不要發賤去當牛,

    做好自已不吃苦。

  • 9 # 周工說

    我相信大多數人有能力有時間還是希望自己帶孩子,最好媳婦兒請保姆或者媳婦兒全職太太一段時間,但是經濟條件不允許。

    工資不低,但是房價高啊,房價裡相當一部分又是拿去投資基建發展經濟了,因為我們要追趕別的國家。

    我們國家要用一輩人的時間趕上別的國家幾輩人的積累,自然也就得比別人辛苦。老的辛苦,年輕人壓力也不小。

    都不容易,都要付出更多,但我相信未來會更好,中國會回到自己的位置,偉大復興。

  • 10 # 安然蜜語

    這種情況首先多少還是延續了重男輕女的陋習。其次隔代親也佔了大部分原因。我爺爺奶奶,三個兒子,大伯家一個女兒,我爸是老二,生了兩個女兒,三叔家生了一個兒子,這是他們唯一的孫子,以致於他們。

    三叔家兒子是我們這一輩中年齡最小的,爺爺奶奶開心的合不攏嘴,尤其是奶奶,三叔他們一回老家,晚上睡著了,奶奶還要去看看,害怕他們睡覺壓到他們的大孫子,總是拿個凳子放在他們床邊,讓他們的床儘量寬一些。

    小孩子都愛過家家,有次奶奶抱著他,他拿個擀麵杖假裝打電話,餵了半天說奶奶沒有跟他通電話,啪一下打在奶奶頭上,奶奶痛的哇哇叫,可還是開心的告訴人家,頭上的包是我孫子打的,小孩子不懂事,然後就樂呵呵,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有孫子。

    我爺爺奶奶給我的感覺哪像帶個么兒,直接就是捧個祖宗,一頓飯做好幾樣,跟著後面跑的喂吃的。整天就擔心他吃不飽,穿不暖。

  • 11 # 淺唱低吟踏歌行alw

    現在年輕人這樣,現在該當奶奶的人年輕時也這樣。

    一個原單位的女同事,今年也50了。她兒子今年25歲,從小到大基本沒帶過。都說她這一輩子閒得不行,不養孩子不操持家,不做家務不做飯,滿街溜達打麻將,還給老公戴綠帽子離了把自己“賣”給了個“爹”。命咋這麼逍遙呢!

    她媽強勢無比,至高無上,說一不二,對家人絕對控制。都得聽她媽的不能妄說妄動,她媽再錯都是對的,放個屁都必須說是香的。家是媽的私有財產,不請示就是挑戰她的權威,上個廁所都要請示她媽答應了才能上!這樣的媽會帶出什麼樣的孩子?

    啥事兒都不會幹的白痴!既然啥都不能做做啥啥不對,那就啥也不做了,人也就費了。

    買個冷凍水餃,她要先化凍,還沒下鍋就糊糊在一塊了。洗個被子,她不洗被套直接把被子塞進洗衣機,最後堆了一床的棉花蛋蛋。衣服不疊不掛,一開櫃門亂糟糟堆在一起的衣服就會掉出來。說到做飯只會煮,還不知火候不懂生熟。家裡到處亂七八糟沒有下腳的地兒,刷個牙找不到牙膏,擦個手找不到手紙,離了媽不知道怎麼過。

    生了孩子她媽直接接到了自己家裡,她退休了沒事幹無聊她要養。正中下懷啊!多省事兒啊!吃喝玩樂全不耽誤!

    說是養了個孫子?實際上是養了個小兒子!從小到大她媽一手操持怎麼養自己說了算。她正好不想辛苦受累,有人幫著養求之不得,自由自在輕鬆樂呵過得相當舒服安逸!可憐的孩子從來沒有一家三口原生家庭的生活經歷,週日帶孩子上趟街晚上都必須及時送回去,她媽把這個孩子捏的死死的。又一個私有財產。

    對他們雙方而言,沒有強迫,各自樂呵,就是孩子可憐!不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的成長需求,不考慮原生家庭對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極端重要性。孩子沒有自己的家,父母只是見一眼就走的客人,孩子被迫成為了父母就在眼前卻不能相守的人為留守兒童。

    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傷害,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孩子委屈,他們會說,“我們誰也沒有虧待你啊!”

    不在一個頻道上,可悲!

  • 12 # 幻象中的糖

    那要看啥家庭啊,在我們家肯定沒這樣的。

    我生了兩個孩子,一胎我孃家媽媽帶,二胎我公婆帶到三歲上幼兒園後,我自己一邊上班一邊帶,我公婆其實當這個爺爺奶奶還是很輕鬆的。

    就算我公婆我爸媽幫我帶孩子的時候,我也都是花我自己的錢的,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我自己花錢的,當然之前跟我爸媽住的時候,吃是我爸媽花錢買菜買肉那些,因為那個時候我是住在孃家,住我爸媽家裡,所以我爸媽去買菜買肉那些,我就買點生活用品啥的。

    後來公婆帶二寶,那是來我家裡幫我帶的,我自己買的房子裡,我公婆過來幫我們帶,既然是我的房子,他們肯定就是有點客人的性質了,所以買東西啥的都是我,他們就是純粹幫我帶孩子的,我婆婆比較勤勞,會早上去幫我們買菜啥的,那倒是她自己花錢的,我公公不會買菜那些,就都是我去買菜買肉的。

    我們家壓根兒沒人家說什麼都是爺爺奶奶管的,我們啥都是我管的。

    我覺得這種爺爺奶奶管的這種情況,其實很多原因是爺爺奶奶自己的原因的,你自己給人家管太多了啊,你這個也要出錢那個也要出錢,那人家肯定索性都給你帶啊,你要是這個也不買,那個也不買,或者你乾脆剛生剛娶進來,你就說了,我幫你管已經很累了,我是沒錢貼,你們要自己賺錢養孩子,那人家孩子肯定就會去考慮啊。

    我覺得有時候真的不要把鍋都甩給年輕人的,你老人家自己不要做太多,年輕人也不至於說逼你去幹啥啊,你自己要寵著孩子,再來說孩子不爭氣,你幹嘛不開始就培養他獨立呢?適當幫忙那是應該的,如果過分了,我覺得還是要怪自己的。

  • 13 # 追求快樂大本營

    這種現象確實有,我住的院裡有幾位鄰居就是這樣。

    第一位鄰居是養大的女兒結婚後生了個外孫,婆家還是東北的,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出生後婆婆就搬到煙臺來住了,孩子三口輪流住,婆家一個月,孃家一個月。

    我們有時遇見逗逗鄰居的外孫,孩子的姥姥氣的說,女兒兩口子回來就是吃飯,吃完飯玩手機,什麼事也不管更不用說做了,現在的年輕人過日子,什麼不操心,不出錢不出力,生個孩子就用了用她的肚子,生出來就沒她們什麼事了,父母年齡大了還要累死累活的伺候他們,告訴我不用管兒子生不生孩子,生出來會被他們拖累死了

    第二個鄰居是住在我樓上,是兒子生了一個孫子,從孫子出生後基本上都住在婆婆家裡,兒媳婦的媽媽心臟不好,所以養育孩子的重任都給了婆婆公公。

    小兩口各自也是獨生子女,平時父母嬌慣,回到家裡就是吃飯,吃了飯就玩手機,孩子基本上成為了爺爺奶奶的,奶奶每天採購時,爺爺帶孫子,回到家裡洗五口家的衣服,準備一家五口的飯菜。

    從有了孫子這幾年,老兩口的身體越來越差,就怕兒媳婦再生二胎,結果孫子不到兩歲,兒媳婦還真懷上二胎了,當孫女出生後,想想老兩口忙的程度就行了,當孫女不到一歲時,婆婆住院了。

    第三個鄰居是女兒在杭州工作,女婿是杭州的家,婆婆身體有病,養育外孫女的責任就歸姥姥了,鄰居的女兒在單位做了個部門經理,每天處在忙碌狀態,女婿基本上是回到家裡什麼也不做,抱著手機玩。

    有一次鄰居的老媽病了,她只能帶著孩子回來,遇到我說真不知道帶這個孩子這麼累,也可能是年齡大了的原因,她老頭是堅決不去女兒哪裡住,為了給女兒帶孩子,老兩口分居了,一個南方一個北方。

    有一次遇到了這位鄰居,一看她怎麼這麼胖了,她哭了說,自己得面板病了,吃的藥裡帶激素,所以就發胖了,帶孩子累的還不能跟誰說,有時等女兒女婿上班了,自己坐在廁所裡哭。我看鄰居的精神狀態明顯不好。還要繼續給女兒帶孩子。

    所以說現在的年輕人生孩子,確實是給父母生的么兒。

  • 14 # 美焱Robbyn

    年輕人既然選擇生孩子就要做好準備教育孩子,如果只負責生,把養和育的責任直接甩給老人。孩子不僅是缺乏父母之愛而沒有安全感,而且還會被老人溺愛所害形成很多難以改變的壞習慣。

    隔輩人教育不了孩子,除了寵就是慣,他們狠不下心也使不出曾經自己當父母的威風,對孫輩不滿,知道孩子不對,也只會護短。

    這種現象在身邊有很多,經常聽朋友們後悔孩子讓老人帶。現在孩子懶惰、貪玩、自私、沒禮貌甚至撒謊。

    所以,做父母就要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像培育一棵小樹一樣關注孩子培養孩子,不可偷懶將孩子交給老人帶。教育是不可逆的,不要未來後悔!

  • 15 # 海有福

    你說的,這種情很況正常。雖然現在生活環境好了,但是現在競爭壓力大,大人門要努力工作,沒有這麼多精力待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們的事,工作分了心,這樣只有下崗,所以麻煩父母幫忙照看。現在城市沒有農村這麼多,城市裡,可能只有你上班時,老人家幫忙照看一下,上學,放學接送一下,至少你休息日,還可以自己照看,農村就不同,農村的照看小孩一般是一歲多開始,一至到成年和工作,都是公婆照看,父母只有過年的時候回來團聚一下,我認識一個老鄉,有七,八年沒回家了,我問他,你不想小孩和父母嗎?開玩笑對他說,這麼多年不回家,孩子可能認不出你來了,我記得,以前還沒有現在這麼好的通訊時,我女兒兩歲多的時候,出去工作一年多,回來時去幼兒園接它時。不知道誰是它,還是問老師才知道的,哪知道老鄉怎麼解釋,你以為他不想孩子和父母嗎?他們是為了節省路費錢,好買房,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和改善父母的居住環境。這就是農村大多數真實寫照,所以不管城市和農村都是父母們,

    想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只有麻煩老人家了!

  • 16 # 使用者山雨

    謝謝悟空問答邀請。這個時代有點怪,生了孫子老人帶,生一個養一個,生兩個養一雙。吃喝穿戴全面管,還得管著零花錢。兒子生,奶奶養,美其名曰最時尚,不用花錢請保母,經濟實惠又何仿。小兩口會算計,算盤打的叭叭響。經濟收入全歸己,在外掙錢兜裡裝,吃老喝老又啃老,有福全是自己享。苦了兩個老傢伙,一天清福也別想,又幫兒,又帶孫,不好還得遭嘟囊。整天盼著兒子好,吃苦受累心裡裝。這日子何時熬到頭,老了老了空一場。這就是當今的社會生活狀,生兒養老夢一場。

  • 17 # 吟風頌

    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很正常,並非是子女的不負責,而是經濟原因造成的。

    在經濟、科技高速發達的今天,年輕人肩上所揹負的壓力是老一輩不能體會的。他們面臨的是老人的贍養、孩子的撫養、高昂的教育、昂貴的房價......這些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在年輕人的肩上,讓他們活得很累,活得很辛苦。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了老人的願望和自己的責任,他們生了小孩,老人開心,他們也開心,但他們開心的背後,又有莫名的憂愁。生兒容易養兒難,有了孩子後,他們要承擔的東西更多了,他們的責任更重了。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選擇不婚或丁克,因為他們已經感受到了經濟的壓力是巨大的。他們拿著微薄的薪水,卻面對著高昂的房價,有的人不吃不喝也得幾十年才能攢夠一套房子的錢。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買房、結婚,更沒有能力去生孩子、養孩子。孩子生出來就得對他負責,但養一個孩子花費真的太多,他們承受不起,所以,他們選擇了丁克,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孩子負責。

    現在出現了這種情況,兒子兒媳生下孩子,就扔給了父母,由他們照顧,這也是迫不得已的。

    他們不能沒有工作,他們不能斷了收入,一旦沒了收入,他們可能就有銀行逾期的風險。房貸、車貸、孩子的奶粉尿不溼、自己的保險等等,他們都是要按時繳納的。他們不得不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看,誰不想每天守在自己的孩子身邊,孩子那麼小、那麼可愛,但是沒辦法,現實逼的他們沒有選擇。

    所以,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結果,不是年輕人不負責,而恰恰是因為負責,才不得不去做。

  • 18 # 有夢能怎樣

    其實這個也是由中國具體的國情決定的,現在好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因為畢竟沉重的房貸,教育,醫療和養老把年輕人壓的根本不敢休息,也沒法休息,只要一天不工作就會有莫大的恐慌,所以大多數都是在休完產假後後一方父母幫忙帶孩子,這個真的沒有辦法。

    現在社會上一直存在性別歧視,生孩子後好多人產假都沒有結束就得趕緊來上班,要不然很可能就是被公司辭退;而男方則更多的需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也不敢休息。

    這樣的結果就是父母剛退休還沒好好安享晚年,又得繼續看孩子了,從牙牙學語一直到接送上小學,彷彿又一個輪迴,就像帶自己的孩子一樣,隔輩親也罷,力不從心也罷,歸根結底是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愛,儘自己最大努力減輕他們負擔,幹了一輩子,老了退休了還得幹十幾年,一直忙到離開這個世界,說實話國外那種灑脫,都羨慕,那麼好的福利都羨慕,可是現階段中國實現不了,可能很長時間還是實現不了,畢竟人口基數大,還是發展中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無能為力改變,只能努力工作希望可以給父母孩子多些物質保障。

  • 19 # 春去春會來嗎

    在我看來,實際上真是這麼一回事。

    老輩子人把人丁香火看得很主要,現在二胎開放了,很多父母都催生二胎,在他們看來,有男丁就是家裡源源不斷的財富。

    小叔子家老大是男孩兒,公公婆婆覺得一個孩子孤單,在他們催促下,公公婆婆的小孫子問世了。兩個老人樂的合不攏嘴,又是一個孫子啊,家裡人丁興旺了。

    那以後,退休的兩個老人沒事兒做,天天哄孫子,小叔子媳婦該幹啥幹啥,一點不耽誤。孩子吃的穿的用的老人都給張羅,甚至孩子斷奶之後,直接住到爺爺奶奶家了,沒他媽什麼事情了,生下他,他媽就是家裡的功臣了。

    孩子他媽該工作工作,該打麻將打麻將,彷彿孩子不是她的,因為也根本不用她管啊,兩個老人住著九十平的房子,嫌空得慌,孫子一天不去都不行。

    老爺子重男輕女思想嚴重,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有時候我偶有怨言,怪他們沒看小女兒一天,孩子她爸張嘴就來:誰讓你不生男孩兒了?一句話堵的死死的,我竟無言以對。

    老爺子早就放出話來了,以後房子留給孫子。這一點都不用考慮,老爺子不說大家心裡都清楚。

    其實老人帶孫子,只要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沒什麼不好的,兒女不住在一起,兩個老人孤單,孫子的到來,彌補了他們老年歲月的空虛和孤單。至於房子,本來就是要留給後代的,從小帶的孫子,感情深厚,真的和“么兒”差不多,無論從思想上還是感情上,老人把房子給孫子都很合理。

    老人帶小孫子,大多數家庭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兒,雙方皆大歡喜,沒什麼不好。

  • 20 # sunnyzhu557

    實際情況可能恰恰與題主所要表達的意圖正好相反!從我自己周邊情況及瞭解到的情況來看,現在大多年輕夫婦很少將孩子完全交託與父母照看,一般都是讓母親或岳母來自家照看孩子,這樣既可以減輕壓力,又可以保證孩子的教育。而母親或岳母也並非全年全職照看孩子,大多都是一年中的幾個月,尤其是父母雙全或是老家還有其他事情的或是父母仍在職的,情況就更加明顯。而且孩子的扶養費用也基本都是夫妻自行承擔,沒有讓父母承擔的,到了孩子長大就更加脫離父母的照看!這就和所謂的養“么兒”是完全兩個概念!

    感覺題主的問題提的有些別有用心,甚至有挑撥離間撕裂社會之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歲大寶自從生二胎經常不聽話,要什麼不給就說打小寶,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