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衣中峰
-
2 # 手機使用者52653226968
華人輕信別人,就是自信不夠,知識缺少。社會環境。都是自我意識的形成的關鍵。不忙目崇拜,不忙目信認。不忙目聽從!自我意識,就從提高自己的素質,多看歷史!
-
3 # 燕寶兒520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來跟大家說說我的理解。我在上學的時候學習過心理學和神經學,我特別簡單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碎片化資訊的偏好。
首先,神經科學家丹尼爾卡尼頓曾經做過研究,他發現我們人類大腦在抓取資訊的時候有兩套系統,一套是直覺系統,一套是推理決策系統。“直覺系統”簡單點理解就是把表面抓取到的東西不斷地簡單重複,最後形成習慣。“推理決策系統”是什麼呢?他是指我們對學習的資訊進行系統的整理挖掘,一步一步總結規律,最後學到這個知識或收穫領悟的過程!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而且網際網路時代商業模式的演變也特別快,從電商到微商到券商再到播商!我的媽呀!跑都不一定能跟上的速度!再加上因為疫情的原因,線下實體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很多平臺都轉移到線上,讓線上資訊的數量激增,可是我們人一天就24小時,怎麼辦呢?我們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所以我們看到現在沒有人看報紙了,連看書都變成聽“樊登讀書”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大腦每天接觸的都是碎片化的資訊,並做出反應,其實我們的大腦就是被時代的資訊“洪水”推著,被硬生生的訓練成了依靠直覺系統做出反應的“碎片動物”,俺還沒來得急深入思考,下一個資訊又來啦!“想那麼多幹啥,賺錢吧!”相信這是很多人內心的潛臺詞!
這是一個有趣哦、搞笑,又有點可悲的迴圈,要想打破它的魔咒,需要我們每個人喚醒我們內在的智慧,在浮躁的海量資訊背後,懂得適時停下來,迴歸平靜的思考!正所謂思考致富嗎?我覺得這話有一定道理!
-
4 # 財經大排檔
碎片化資訊不一定無用,消費碎片化資訊皆因本能。
收集資訊,判斷環境是否危險是動物及原始社會人類的本能,是深植於我們遺傳資訊裡的慣性。
但自從進入到資訊大爆炸時代,全球每天新增的資訊都超過工業革命以前一千多年的資訊總和。面對如此海量的資訊,大腦為了收集更多的資訊,提高資訊收集效率,只能下意識地吸收碎片化資訊。
而碎片化資訊的價值並不能一概論之。
比如一個飛速更新市場資訊,財經動態的網站,對不投資的人而言無用,但對於投資者而言,則是財富的金礦。
任何資訊都有其價值,只是資訊的生產者與需求者聯絡程度低,供需之間的資訊交流不平衡,導致資訊不能及時送到對其最有價值的使用者手中。
網際網路上也有一部分希望退回“小國寡民”時代的烏托邦主義者,可老黃要說的是:
對碎片化資訊抱有偏見,本質上是混淆了資訊與知識的界限,妄想資訊能帶來知識,知識又能迅速帶來個人的價值提升本來就是知識分子的浪漫幻想,讓資訊的歸資訊,知識歸於書籍吧!
珍惜資訊的價值,學會處理,歸納,利用資訊,享受資訊化時代贈予我們的禮物,才是面對碎片化資訊最好的態度。
回覆列表
首先,我認為起因無非來自於兩點。一是生活和社會帶來的壓力,讓人內心深處的煩惱憂愁越積越多,且無法暢快地釋放。二是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和資訊時代的到來,資訊來源的渠道更多,釋出和獲取資訊也更容易,人們便透過一些碎片化的資訊來理解、交流和發洩,撫慰心靈、釋放壓力,這樣更促使人們聊話題、虛擬社交,導致資訊化加劇。加上平臺、媒體的出現,讓碎片化資訊還能帶來收益,讓資訊碎片化達到高潮!
然後,人們透過手機報、部落格、搜尋引擎、新聞網站及平臺、即使通訊等多渠道獲取資訊;吃飯時、看電視時、坐公交車時、工作間隙時間甚至上廁所時用手機就能獲取資訊。資訊獲取如此容易,資訊量如此巨大,就養成一個壞習慣了:太長了,誰還仔細地全部讀完?接收的不全面了,傳匯出去的自然不全面。而且,當今社會,別人討論什麼,你不懂!或不知道!就會覺得丟人失面子,就會認為會被邊緣化!那你也的不懂裝懂,不全面裝全面瞭解!
最後,這個趨勢已經形成,也許此時是高潮,也許高潮還沒有來臨!要改變,需要進行資訊聚合整理,一定會有人做這些事情,起步或許困難,但一定會越做越好,越來越規範,也會進行人的層次的區分,有助於讓有志之士在此氛圍中自覺上進,網層次更高的圈子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