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提醒孩子對人保持友好不能亂使用暴力。如果有人總是破壞規則來蔑視你的權益,讓你無比憤怒,這時候你會選擇怎麼做?一位四川的小學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01
一個“中國最牛小學生”
近日一位小學生火遍網路,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牛小學生”,說起走紅原因,竟然是他一段“舌戰”校長的影片。
從影片中瞭解到,這位小朋友因為之前摔倒頭被擦破了,剃了一個光頭,卻被學校的同學開玩笑說是“光頭強”。於是,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把同學給揍了,然後被幾個老師和校長拉去訓話,便出現了影片中的一幕:
小男孩一上來就亮明自己的觀點,說自己絕不是無緣無故打人,對於欺負自己的人,不給他點顏色瞧瞧,他只會不停地挑你的刺兒。
還將問題昇華到民族大義層面,批判現在的娃兒都太軟弱了,要怎麼保護自己保護國家。
校長試圖教育小男孩,被同學欺負了,可以找老師家長求助,打人就是不對。結果這娃一句學校就是個小社會,你有自己的社交,不能一直靠老師,直接就把校長給懟了回去。
情緒激動處,小男孩甚至發出了生命誠可貴,尊嚴價更高的怒吼。
02
會揮拳頭的人一定是強者?
可是,你有見過稍微被人說幾句不痛快話,就要把人揍得鼻青臉腫的強者嗎?
我們且不說在一旁教育孩子的老師,錄下這段影片當笑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態。也許大家看到小男孩怒斥校長,直懟權威的樣子真的很過癮。但對一個這麼小的孩子來說,面對同學的嘲弄,他一點都不相信老師和家長能給到他什麼幫助,唯尚以暴治暴,認為拳頭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學校是否該反思一下在學生校園暴力問題治理和引導上,到底遺漏了什麼?
很多家長生怕孩子以後走向社會吃虧受累,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觀念。沒錯,要成為生活的強者,必然要積極地參與競爭,懂得主動爭取維護自己的權益。可是,小男孩這次用自己拳頭狠狠地修理了戲稱他為“光頭強”的同學,那就能保證被打的同學一定順從他嗎?是不是以後只要有人說他“光頭強”,他都要用拳頭別人打一頓,直到沒有人說為止,真正強大的人難道不應該是能笑看別人的嘲諷與議論嗎?
在男孩與校長的爭論中,小男孩氣勢洶洶佔據了絕對優勢,像極了少年強者的形象。我們不知道小孩以後會不會成人成材,至少從小男孩子一點就炸的過激反應來看,口口聲聲討要自己的尊嚴,孩子的內心應該是缺乏安全感的,屬於典型的外強中乾。
這種外強中乾的弱者心態在很多大人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就像華人對日本有一種很奇怪的情結,只要提起這個名字就恨得牙癢癢,還有的人總愛在提起日本的時候加個字首“小”或者字尾“鬼子”,彷彿只有如此才能顯示一顆顆拳拳的愛國之心。為迎合大家這種心態,很多抗日神劇也是扭曲歷史,把日本人拍得很傻很無知,供大家意淫。看似我們很強大,在言語和思想上都批判攻擊給我們帶來傷害的敵人。事實上,又有多少人能理性地看日本這個國家,銘記歷史帶來的教訓。在國家快速崛起的當下,難道我們還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延續這種外強中乾的心態嗎?
03
孩子的純真去哪兒了
“尊嚴”“弱肉強食”“不舒服”一個個尖銳的詞語接連從一個七八歲的小孩的嘴裡蹦出,還是讓不由人心中一凜。也許孩子在大人的言傳身教下,已經明白,要麼你被欺負,要麼就得學著欺負別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遲早要學習它的規則。
孩子開始學著用大哭或其它手段來要挾得到想得到的。
孩子開始學著用成年人的想法來回答問題以得到讚許和喜愛。
孩子開始學著服從,或者盲從。學著譁眾取寵,學著出人頭地。
……
孩子這樣自小就醜陋的面容與話語真的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相比中國父母急切地將孩子推入“弱肉強食”的競爭世界,扎克伯格的教育理念更加符合孩子的天性。
他和太太普莉希拉給二女兒的信裡這樣寫道:
與其告訴你如何去成長,我和你的母親更想談談你的童年。等你長大了,你會面對一個嚴肅的世界,所以趁著你還小,抓緊時間多去外面玩耍。等長大了,你會很繁忙,所以我希望你在童年的時候多聞聞花香,把你喜歡的樹葉撿進小桶裡……
人生如此漫長,成人的世界如此嚴肅,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讓孩子多享受一下童年的快樂呢?
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提醒孩子對人保持友好不能亂使用暴力。如果有人總是破壞規則來蔑視你的權益,讓你無比憤怒,這時候你會選擇怎麼做?一位四川的小學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01
一個“中國最牛小學生”
近日一位小學生火遍網路,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牛小學生”,說起走紅原因,竟然是他一段“舌戰”校長的影片。
從影片中瞭解到,這位小朋友因為之前摔倒頭被擦破了,剃了一個光頭,卻被學校的同學開玩笑說是“光頭強”。於是,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把同學給揍了,然後被幾個老師和校長拉去訓話,便出現了影片中的一幕:
小男孩一上來就亮明自己的觀點,說自己絕不是無緣無故打人,對於欺負自己的人,不給他點顏色瞧瞧,他只會不停地挑你的刺兒。
還將問題昇華到民族大義層面,批判現在的娃兒都太軟弱了,要怎麼保護自己保護國家。
校長試圖教育小男孩,被同學欺負了,可以找老師家長求助,打人就是不對。結果這娃一句學校就是個小社會,你有自己的社交,不能一直靠老師,直接就把校長給懟了回去。
情緒激動處,小男孩甚至發出了生命誠可貴,尊嚴價更高的怒吼。
02
會揮拳頭的人一定是強者?
可是,你有見過稍微被人說幾句不痛快話,就要把人揍得鼻青臉腫的強者嗎?
我們且不說在一旁教育孩子的老師,錄下這段影片當笑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態。也許大家看到小男孩怒斥校長,直懟權威的樣子真的很過癮。但對一個這麼小的孩子來說,面對同學的嘲弄,他一點都不相信老師和家長能給到他什麼幫助,唯尚以暴治暴,認為拳頭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學校是否該反思一下在學生校園暴力問題治理和引導上,到底遺漏了什麼?
很多家長生怕孩子以後走向社會吃虧受累,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觀念。沒錯,要成為生活的強者,必然要積極地參與競爭,懂得主動爭取維護自己的權益。可是,小男孩這次用自己拳頭狠狠地修理了戲稱他為“光頭強”的同學,那就能保證被打的同學一定順從他嗎?是不是以後只要有人說他“光頭強”,他都要用拳頭別人打一頓,直到沒有人說為止,真正強大的人難道不應該是能笑看別人的嘲諷與議論嗎?
在男孩與校長的爭論中,小男孩氣勢洶洶佔據了絕對優勢,像極了少年強者的形象。我們不知道小孩以後會不會成人成材,至少從小男孩子一點就炸的過激反應來看,口口聲聲討要自己的尊嚴,孩子的內心應該是缺乏安全感的,屬於典型的外強中乾。
這種外強中乾的弱者心態在很多大人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就像華人對日本有一種很奇怪的情結,只要提起這個名字就恨得牙癢癢,還有的人總愛在提起日本的時候加個字首“小”或者字尾“鬼子”,彷彿只有如此才能顯示一顆顆拳拳的愛國之心。為迎合大家這種心態,很多抗日神劇也是扭曲歷史,把日本人拍得很傻很無知,供大家意淫。看似我們很強大,在言語和思想上都批判攻擊給我們帶來傷害的敵人。事實上,又有多少人能理性地看日本這個國家,銘記歷史帶來的教訓。在國家快速崛起的當下,難道我們還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延續這種外強中乾的心態嗎?
03
孩子的純真去哪兒了
“尊嚴”“弱肉強食”“不舒服”一個個尖銳的詞語接連從一個七八歲的小孩的嘴裡蹦出,還是讓不由人心中一凜。也許孩子在大人的言傳身教下,已經明白,要麼你被欺負,要麼就得學著欺負別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遲早要學習它的規則。
孩子開始學著用大哭或其它手段來要挾得到想得到的。
孩子開始學著用成年人的想法來回答問題以得到讚許和喜愛。
孩子開始學著服從,或者盲從。學著譁眾取寵,學著出人頭地。
……
孩子這樣自小就醜陋的面容與話語真的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相比中國父母急切地將孩子推入“弱肉強食”的競爭世界,扎克伯格的教育理念更加符合孩子的天性。
他和太太普莉希拉給二女兒的信裡這樣寫道:
與其告訴你如何去成長,我和你的母親更想談談你的童年。等你長大了,你會面對一個嚴肅的世界,所以趁著你還小,抓緊時間多去外面玩耍。等長大了,你會很繁忙,所以我希望你在童年的時候多聞聞花香,把你喜歡的樹葉撿進小桶裡……
人生如此漫長,成人的世界如此嚴肅,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讓孩子多享受一下童年的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