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右書生劉建義
-
2 # 華夏曆史文化
唐楷是站在魏碑肩膀上的巨人,結體成熟,法度森嚴,筆力千鈞,去魏碑墓誌豔麗去碑刻粗拙,留《孟敬訓》《張黑女》《李壁》《張猛龍》《石門銘》等為基本核心,匯百家之長,加上自己的喜好與理解,形成各具特色又筆法迥異的楷法字型,有柳歐顏等,皆為楷書的頂峰。
今人學歐體較多,多是筆畫、筆法與字型的重複,如同電腦列印,缺少藝術創新。學魏碑也日隆,多愛結體詭異、豔麗多姿。
今人學顏柳漸少,筆力難以到位者望而卻步,難以再創新者心志日沉,再有就是顏柳特色明顯,迥然傲骨。可能如同聽音色特別的歌星,一曲涕零感動,多聽乏然無味。
再有,唐楷是高山,令人仰止,凡欲登峰者,必先登山丘,山丘者魏碑也。
最後從楷書發展時間順序,先有魏碑後有唐楷,學好魏碑也是為唐楷學習打下基礎。唐楷書家也是學魏碑而來,學好魏碑,以後即使學不好唐楷,也可匯百家得自己書法。
所述心得體會,還望方家仙人指路!
-
3 # 陳奕霏24771157
顏體渾厚蒼勁,是書法學習者重要臨摹教材!今人楷書也有不少令人賞心悅目的字型。所以就字型而言,見仁見智!
-
4 # 京蘭1
因為俗,往往俗的容易懂,相反很多好東西不懂談何喜歡。書法可以寫不好但不可以俗。欣賞者要有品位才可識別。
這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普的作品,減蠶雁容篆行,具有個性。不俗。
-
5 # 書揚文化
在中國文字的發展中,可以說從象形文字開始,到小篆的確立,然後草書、隸書、行書一直到唐代人把楷書做到十分的完善,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楷書也是作為一個最晚形成的書體被賦予了嚴謹的法度和筆法的豐富,這是文字發展程序中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文字最終成熟的重要表現。
樓主問的這個問題是很有時代性的,我們現在大多是簡體字,即便是繁體字也都是標準的繁體字,與古代的繁體字其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古代都是手寫,很多時候一個字有若干種寫法,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在當今印刷字型的影響下,當然越是接近這種印刷字型的作品就越是容易讓大家喜歡,但這並不是書法的一種最終手寫的狀態,所以這種審美的不同就是因為不同的時代才有的一種變化,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也是為什麼樓主會有這樣感受的重要原因。
-
6 # 厚德居士三水沱
今人欣賞今書而不喜歡唐楷,就像今天喜歡時下歌曲而不喜歡經典歌曲,喜歡自由體詩而不喜歡古典詩一樣,難企及。浮躁的芬圍容不下沉靜之心。能沉下心來的能有幾人?鳳毛麟角,而不能帶動大流。
-
7 # 漢有鄰
我不能認定今人欣賞不了顏柳楷書,前不久製作個牌篇,商家尋遍字型檔,只找到近今人楷書類顏體,作成後心裡特不舒服,反覆要求製作顏體,製出字型孩子們都說可以,我覺與顏體比真是窮酸少練,這是因為教育也有責任,在漢字審美方面,連日韓都認同顏體端莊大氣,重要埸所都以顏體示莊嚴,現在連制牌匾字型檔可無顏體正楷,難道不奇怪嗎又無人收版權費。是製作者無知,還是醜書爭市埸呢?
-
8 # 回首208261522
因為欣賞不了的人,應該本身就不懂或者不太懂書法。今人的楷書,當然也有水平,但想超越古人,那是太難了,或者說根本就不可能。書法,我只是愛好者,就其在喜愛的過程中,總結一點點經驗,學習或者練習的過程,兩點,一是方法(學習的方法,寫字的筆法),二是練習(日復日,年復年,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從這兩點出發看,也許今人可以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方法,但是第二點,今人是不可能達到古人的水平的。現在要不有硬筆,有電腦等等,而古人只有毛筆。就練習的時間上來看,今人就不可能達到古人的水平。不知道有沒有那麼一點道理。我是顏體的忠實愛好者,附練筆,希望各位老師多批評指點指點
-
9 # 滄海一粟4086228
因為大多數人沒真正練過 最近在練玄秘塔而讓我走進學習柳體大門的卻是黃自元的臨柳體楷書 當時看到眼前一亮 覺得非常精神漂亮有力度 之後才知道玄秘塔 練過之後才明白黃自元的柳體是無法與真正的柳體相提並論的 如果當初第一眼看到的是玄秘塔 或許現在我不會去練 因為玄秘塔看上去沒有黃自元的整齊 不被吸引 可能就不會練了 練過之後自然懂得好壞 就像沒學過畫畫的人是無法理解梵高與畢加索的畫好在哪裡一樣
-
10 # 驚龍軒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這麼理解,欣賞不了顏柳楷書而喜歡今人楷書的所謂大部分人,在我看來絕對不是真正的書法愛好者。
顏柳歐趙能被公認為“楷書四大家”,絕非浪得虛名,是沿襲至今的傳統書法審美習慣的直接體現,自唐以來,但凡習書者無不將之奉為圭臬。就連那些沒怎麼摸過毛筆的人,大概也聽說過“顏筋柳骨”之類的讚譽。
那麼,題主為何會有“大部分人喜歡今人楷書”的疑問呢?其實也很好理解。當今比較流行且影響甚大的楷書莫過於田楷,關於田楷藝術水準的爭論從未停歇。不管田楷的藝術水準到底該如何定位,有一點是肯定的,田楷也是直接取法於歐楷,不過是為了迎合今人的審美習慣或更便於教學,在維持歐楷基本結體風格的基礎上,經過了筆畫和結體上的規範和美化。
但是有一點是必須要承認的,相較於田楷,歐楷結體平正中蘊含著險絕,筆畫時有行書、隸書筆意,嚴謹中變化無窮,實乃楷書中的極品,其藝術水準可謂登峰造極。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習慣於欣賞今人楷書而不太喜歡顏柳歐趙呢?
首先我們必須肯定田楷等今人楷書的書法功底還是相當不錯的,並紮根於傳統經典法帖,書風更符合今人的審美習慣,能得到眾多書法愛好者的首肯本來也無可厚非。同時,這些今人楷書為推動書法藝術的普及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也是不容抹殺的。
其次,我們也必須要看到,推崇今人楷書而輕視古代經典法帖的人多半是初學者,也不排除有些人習書過程中一直很少涉足古代經典法帖。
對於這種現象,我的觀點是,如果你是真想在書法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那麼紮根於傳統經典法帖是你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歷程;如果只是為了實用或純粹的興趣愛好,取法今人楷書倒也未嘗不可。不管怎麼說,找準自己的定位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
11 # 墨虎書法欣賞
今人楷書廣受書法愛好者的接受與欣賞其主要原因如下:一、當代書家媒體宣傳,網路傳播起了相當作用。二、當代書家個人操作,大量版夲衝擊於書店。三、網上的個人課堂講解,直觀吸引了多數想學者與愛好者。當代人具備了這個優勢使傳統書法受到傳播影響。
-
12 # 創新炎黃
猜測題主朋友所說今人楷書指的是目前最流行的田英章先生推廣的田式楷書。
一、適用為王的時代,書法無捷徑,但誰都希望書法有方法,田英章式現代楷書下好適應了這一需求書法是一門實用性藝術。在工業文明審美傾向性不斷明確的商業社會的今天,學書者學習書法也有了計究實用性、效用性的一面。
人們希望透過書法練習寫好字工作更受人尊重;學生希望透過書法練習寫好答卷成績更好;職業者則希望快速寫好字出產作品或者成為一個職業書法教育教師......
圖:田英章式歐陽詢楷書更加貼近現代規範漢字書寫技法,具有更高實用性
二、田英章楷書技法中筆法更加簡潔,結構更明瞭,基本上實現了書法的技術化、工藝化,入門之路更明確,成長可期而以田英章式歐楷為代表的現代楷書書法,以其直觀、峻秀、簡潔總體結構,歐楷簡化版的的筆法,簡潔的結構規則易於理解掌握,降低了書法入門難度。讓很多原本對書法望而生愄的人士跨入了書法之門。
圖:田英章式楷書筆畫“一畫三段寫”思路就極其技術性地降低了楷書筆畫難度
三、當今楷書以田英章、田蘊章、盧中南先生楷書最為出色。但田英章先生楷書更有險峻“橫峭豎陡”之感,加上教育推廣得法,大眾更為接受理解。在審美角度,顏楷太多的修飾性筆法,缺乏一種現代人喜歡的簡潔性。其繁鎖性反而影響了大眾的滿意度。
圖:用現代大眾審美眼光,歐楷就是更順眼些
田英章先生也許是吸收了“現代工筆楷書美術字”的技法技巧,並將歐楷的某些複雜性筆法進行了簡化,所形成了“簡化版”筆法與結構方法。而這種簡化的楷書技法卻又足夠完成所有現代規範漢字書法需要,不影響大眾化的學習應用。講究效率的大眾社會從而廣泛認可,也許原因就在於此。
四、現代人學習書法,應該是一大半動力來源中小學生的書法特長培養,進而父母們又一起來學習帶來了市場熱情。大概是時代造英雄的原故吧?!規範漢字頒佈之後,又適逢國家推廣傳統文化復興工程,書法教育很快納入國學的基礎教育範圍。現在2017年起,書法被各地納入中考範圍,更帶來了書法培訓市場的火熱。
中學小學天天與規範字打交道,選擇與規範字更貼近的田式歐楷來練習就可以理所當然了。
五、人人不能做書法家,但是人人都能寫好館客體對中國大眾全面提升書寫水平益處更大雖然田英章先生的楷書技法被冠以“手寫美術字"“手寫印刷體""現代館閣體”等名稱,其實更多人也明白,這樣的叫法並不是好意!
但這些叫法在某種程度上正好體現了田式歐楷的技術化特點與工藝化程度。讓這種楷書更容易入門學習。最終得到實惠的當然還學習者,現代楷書書法的成才效率大大提高。
現代規範書法被推動了。
更主要的是,讓更多社會大眾把漢字寫得更漂亮了!
-
13 # 雲州7
還是沒入門或者是或入不深,等入門了才知道學唐楷是多麼的重要,如果要深入楷書唐楷是躲不開一道檻,只是個人的看法
-
14 # 不二齋
欣賞不了顏體楷書,而只能欣賞現代人的楷書,這個說法其實就不大正確,欣賞不了顏體楷書,很多現代人的楷書更欣賞不了。
如果說欣賞不了顏體行書,還有情可原,顏體行書《祭侄文稿》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非有專業水平不能欣賞。
而顏體楷書,風格多樣,有工整的《多寶塔碑》、典雅的《顏勤禮碑》、氣勢磅礴的《顏家廟碑》、成熟老辣的《麻姑仙壇記》,每一個都是書法史上的經典作品,被後世歷代書法家所臨摹。
歷史上學習顏體更是出現了無數書法家,包括宋四家、王鐸、何紹基到現代的著名書法家舒同、劉炳森都學習過顏體楷書。
-
15 # 半桶水書法
這麼說吧,我們小時後聽到的民歌和後來創作的民歌,再到90年代中後期興起的美聲歌曲,大多是嚴肅和規範的,其中作為眾多音樂學院教材的相當普遍。而港臺流行歌曲曾經紅極一時,乃至國內的歌手也很多很繁榮,但是能唱很久的歌曲就不多。“經典”一詞,體現的是長久;而“流行”當然是短暫的。
-
16 # 一葉帆舟18
其實看了這個問題我本不想再做回答,因為他們都講的很好,但思之再三,我想再補充幾點,僅供參考,希望大家能給予批評,指正,我也並沒有貶低某一個人的意思。
首先說,自畢昇創造出印刷術以來,為了統一的需要,文字更趨於標準化,館閣體也是這樣,是為了考試寫得一些比較標準化的文字,現代的印刷體更是這樣,字中橫畫的間距幾乎均等,起收筆更是一成不變,有跡易尋,又因為我們從小時侯接觸的就是印刷體,已經種植了很深的印象,而現在的一些書家卻恰恰做到了這一點,把一個字的佈局幾乎與標準的印刷體媲美,完美無暇,我想這才是很多人喜歡今人書法的原因之一。
要說顏柳,你比如顏的《.告身帖》,有的字幾乎是變了形,且同樣的字,寫法種種,變化莫測,遠不及印刷體給人帶來的視覺享受,所以也就認為沒有今人書法美了。
我們研究書法,是追求一種自然的美,他不是機械的,他是根據“勢”的變化而變化,根據心情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寫某一個字時不可能做到一成不變,若那樣就成了一個無情無慾的肉體,書法是思想的產物,是情感的外在表現,是我們發洩七情六慾一種形式。
不要說某一家好與不好,人的起點不同,站得高度不一摯,你乘坐在飛機上說看到某個城市的某個變化了,底下的人會相信嗎?茶餘飯後,茶餘飯後!.
-
17 # l石崑崙l
確實是有一部分人欣賞不了顏柳楷書,而喜歡今人的楷書,但只能說是部分,若說是大部分人那就有點過了另這部分欣賞不了顏栁而欣賞今人楷書的人,是處於什麼書法水平,是否為書法學習群體中的主流,關鍵要弄清這兩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這也很正常,我是鍾情於顏楷,無論別人評判,默默練習自已的鐘愛
-
18 # 千年蘭亭
題主要表達的意思,大約是說大部分人喜歡田楷而不喜歡顏柳,又是一田粉。
近年來,顏體也好,柳體也罷,唐楷能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展覽的作品鳳毛麟角,而入展的楷書多是一些碑帖融合的作品。
不可否認,唐楷既是楷書發展的高峰,從某種程度上講,也禁錮了楷書的進一步發展。張旭光以前在中國書協時,曾提出要啟用唐楷,但隨著他的離任,此事不了了之。
但我想,中國書協在一些展覽中,應該倡導一些經典的唐楷出現,畢竟創新應建立在繼承的基礎上,經典的重現能引導書法家更好地學習傳統,也就能將創新做得更紮實。
-
19 # 萬氏制筆
欣賞不了顏體楷書,而只能欣賞現代人的楷書,這個說法其實就不大正確,欣賞不了顏體楷書,很多現代人的楷書更欣賞不了。
如果說欣賞不了顏體行書,還有情可原,顏體行書《祭侄文稿》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非有專業水平不能欣賞。
而顏體楷書,風格多樣,有工整的《多寶塔碑》、典雅的《顏勤禮碑》、氣勢磅礴的《顏家廟碑》、成熟老辣的《麻姑仙壇記》,每一個都是書法史上的經典作品,被後世歷代書法家所臨摹。
歷史上學習顏體更是出現了無數書法家,包括宋四家、王鐸、何紹基到現代的著名書法家舒同、劉炳森都學習過顏體楷書。
顏體楷書為唐代楷書的典範,法度森嚴,結構優美,氣勢雄強,在生活中也處處可見,很多名勝古蹟的題匾都用顏體,這都欣賞不了,那還能欣賞什麼?只能說明審美能力不行。
回覆列表
曲高和寡。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都是極好的。今人不是不喜歡古法,是無法企及,覺得高不可攀。學習今人書法只可做為過渡、入門,最終還是要臨古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