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僧讀史

    提起花洲書院就必須提起它的締造者——范仲淹.

    花洲書院這座坐落於鄧州市東南隅,擁有近千年歷史的書院,現在仍然靜靜的矗立在那裡。任憑歲月滌盪,它散發的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卻歷久彌新,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範公“憂樂”精神的愛國主義內涵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

    1.首先,對范仲淹此人進行簡單的介紹:

    范仲淹此人,祖籍邠州(今陝西彬縣),祖上幾代都在吳越國做官,隨著吳越國王錢俶歸宋後,其父便先後任幾個地方的節度掌書記.天有不測,在范仲淹兩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奈何貧而無依,兩年後其母改嫁到時任平江府(今江蘇蘇州)推官朱文翰為妻。朱文翰為人耿直,不畏權貴,被朝廷來回排程,范仲淹母子也就相伴相隨,遊歷過很多地方。路過嶽州,見識了岳陽樓的雄偉,領略了洞庭湖的壯觀。後求學於南都(今河南商丘)應天府書院,終於在27歲那年考中進士,踏入仕途。

    坎坷的出身,貧困的童年,顛沛流離的少年。使范仲淹飽嘗人世心酸,感受到社會底層民眾的苦難,同時也得到道家、佛家、儒家等多方面知識的薰陶,對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十一月,在范仲淹主持慶曆新政因保守派反對而失敗一年後,他以身患疾病為由請求皇帝給事中知鄧州,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罷免現任職務,以給事中知鄧州. 到任不久,他就連夜給皇帝寫了《鄧州謝上表》,在謝表中他表明自己甘願守護邊疆和堅持新政的政治主張,說自己:“持一節以自信,歷三黜而無悔。”並表示要繼續:“求民疾於一方,分國憂於千里。”

    2.范仲淹建立花洲書院的經歷:

    范仲淹來到鄧州城外東南隅視察時,他發現在城牆的環繞下,有一片園林,雖有敗跡,但從繁盛的草木和殘存的設施中仍能看出當年的盛況. 於是一個念頭便在他腦海中形成,何不在這裡實現他郡縣辦學的理想?回去之後,他清點家當,拿出全部積蓄,選拔能工巧匠,修整百花洲,重建覽秀園,以此為基礎創辦花洲書院。鄧州各界賢達和百姓聽聞紛紛慷慨解囊,傾情相助。數月之後,一處嶄新的書院呈現在大家眼前,春風堂、春風閣、文昌閣交相輝映,嘉賞亭、覽秀亭錯落有致。范仲淹還從各地聘請名師執教,至此各項準備工作就緒,他又昭告全州百姓,凡有志於學者,不論男女老少,一概不拒,且一律免費。很快各方學子聞訊紛紛趕來,使這裡成為州學勝地。範純仁、張載、謝景初等都師從范仲淹學於花洲書院。

    結論:

    范仲淹創立的花洲書院只是在教育方面的一種展現。大家都知道當時的宋朝文學成就是很大的.比如“唐宋八大家” 而且在當時文學形成一種新的學術叫詞

    所以說花洲書院在當時只能代表教育學問,並不能代表學術。故在當時稱不上名院.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 2 # 致閱歷史

    公元1045年,范仲淹謫知鄧州,為學風不興而憂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帶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學場所,於是在百忙中謀劃、籌資,創辦「花洲書院」,並且,公餘到書院講學。一時鄧州藏書樓、齋舍,並在書院東側建立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文運大振。范仲淹的兒子官至觀文殿大學士的範純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書的張載、曾任鄧州知州韓維,均“從師範仲淹學於花洲書院”(《嵩陽書院》)。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任葉縣尉。曾到花洲書院瞻仰範公遺蹟。作詩云:範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遊一客星。神理不應從此盡,百年草樹至今青(《山谷詩注•百花洲雜題》)。

    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范仲淹的四子範純粹任鄧州知州,整修了花洲書院。從南宋到明朝,花洲書院屢圮屢修,曾為鄧州州學。

    《嵩陽書院》記載:元朝時,曾作翰林院編修的蒙古族乃賢,“世居南陽,曾遊學花洲書院”。明嘉靖、萬曆年間,知州張仙、夏忠等相繼對書院進行整修。到了清朝,歷任知州更加重視整修花洲書院,辦學規模越來越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姑子總是不打招呼就帶別人到我買的房子裡住,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