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樹新鴉

    這個問題可以從二戰結束時,以及二戰結束後至今,日本和德國不同的形勢以及基礎來對比:

    二戰結束時,德國軍隊被徹底打敗,士氣土崩瓦解。二戰結束後,領土被美蘇英法四國佔領,一部分國土被拆分併入其他歐洲國家,大部分戰犯在紐倫堡審判中被判決,可以說,從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輿論各個領域,納粹思想基本上難以存在生存的土壤,可以算是真正的徹底的無條件投降。德國戰後的總理如阿登納、勃蘭特都算是民主鬥士;

    反觀日本,在美軍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長崎之後,日本被迫宣佈投降,此時,日本陸海空還有幾百萬軍隊,並實際上軍事佔領中國以及臺灣、東南亞等地區。軍隊士氣並未土崩瓦解,軍事以及國防工業實力猶存。戰後的東京審判中,除了對美國作戰對美國犯下罪行的戰犯,以及個別特別惡名昭彰的戰犯以外,很多戰犯都沒有得到清算和審判,天皇制度也得以繼續的保留,日本領土由美國一家佔領,也沒有對受害國家進行賠償,這使得日本在戰後從體制、文化丶思想上,對原本深入骨髓的軍國主義思想得以保留,並在其後的幾十年,透過戰犯們的後人們可以傳承至今。二戰以後,美國出於反共反蘇的全球戰略考慮,對日本在予以限制的同時也大力扶持。所以日本的右翼勢力也在戰後登臺。而日本戰後的首相如吉田茂、岸信介等都是戰前日本帝國的官方大員。他們與東條英機系統的人員在侵華和發動戰爭上沒有本質的差異,只是在具體手段上有分歧。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實行脫亞入歐政策,同時緊緊抱住美國大腿,最終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制衡其他國家發展的馬前卒。

    打個通俗的比方,在日本政客的心裡,覺得自己是老大的女人,老大當然可以隨便玩弄,但在別人面前,自己依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唯我獨尊,豈能向他人服軟?

  • 2 # 湘西超風行者

    德國:冷戰時期國家分裂,被許多國家駐軍,二戰時期的政治犯人全部清理乾淨,沒有法西斯的成長種子,國民反思戰爭徹底

    日本:主要的政治犯人合祀于靖國神社,二戰發動戰爭的天皇沒有被處理,冷戰期間只有美國這一個國家駐軍,國民對戰爭的理解不是反思,認為發動戰爭是為了民族生存為藉口,軍國主義份子成為日本的所謂的民族英雄

  • 3 # 雲石

    提到德國和日本,這兩個曾經帶給世界人民沉重災難的國家,毋庸置疑,華人對日本的情感太過複雜,當然,更多的是因為中國遭到日本的侵略而留下的烙印太過深刻,最可惡的是日本還死不認賬。而對於德國,大家普遍會有較高的評價,好用的德國貨,嚴謹的德華人。比起日本,德國曾對中國的傷害少很多,對比起來有失偏頗。不過,作為歐洲國家,在一戰二戰時慘遭德國碾壓過的國家,他們現在對德國的評價卻是十分高。

    2013年,BBC一項調查中現實,德國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國家。在歐債危機後,德國靠其相對穩定的經濟,贏得了鄰國的高度評價,英法對德國的好評更是高達78%和81%。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曾說過:我們應該努力變得更像他們(德華人)。英國更是有一部紀錄片,叫《Make Me a German》( 造就我成德華人)。

    反觀日本,也只有令人汗顏,憤怒。

    其實,在二戰結束後,德國並沒有馬上為其的罪行買單。在1945年,德國納粹首要戰犯受公審,可是,德國民眾卻普遍認為這是“勝利者的審判”,對國際輿論的指責也是不認可甚至反對的。戰爭毀滅他國時,也摧殘著德國。戰後的德國民眾為了生存選擇淡忘那段歷史,沉默、迴避是德華人對納粹歷史的反應。

    到了20世紀60年代,德國才開始主動認罪、懺悔、賠償和道歉。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認罪的鏡頭,更是將德國對納粹歷史反思推上了最高點。在這個過程中,德國逐漸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第一、二戰後,德國面臨著蘇東國家的威脅。一戰、二戰後,歐洲老牌大國英國、法國實力大減,強國地位逐漸被取代。美國受二戰的損害並不大,二戰後的美國的經濟實力已經達到資本主義世界的70%以上,成為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

    十月革命後,紅色勢力場並迅速發展。蘇聯在二次工業革命技術成果的加持下,釋放了地緣潛力,國力增長迅速,工業產能提升,軍事實力壯大,加速了二戰的結束及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腳步。蘇聯的國際影響力日漸提高,紅色勢力漫步全球,二戰後成為了和美國並列的唯一超級大國。

    為了爭奪世界上唯一的霸主,蘇聯和美國長期對抗。美國依靠“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三大支柱,實現對蘇聯的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包圍。蘇聯以鞏固雅爾塔體制成果,加固東歐陣地,來反擊美國。

    冷戰時期,德國也受美國的支援,經濟得以快速恢復發展。德國地處蘇聯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夾擊之下,二戰後的德國更是一分為二,東德、西德各自在蘇聯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操控下,德國分裂美蘇爭霸的產物。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核武器也改變了現代戰爭的形態。不過,1949年8月,蘇聯打破了美國核壟斷地位,也有了更多的底氣和美國對抗。而在夾縫裡求生的德國,軍事抵抗蘇聯,無疑是將自己送上斷頭臺。德國深知軍事復甦無望,面對軍事強大的蘇聯,德國還不如以弱者和贖罪者的姿態,充當東西方關係緩和的和平使者,一來生了軍費開支,二來利用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還能避免成為美蘇爭霸的炮灰,真是一箭三雕。第二、德國地處歐洲十字路口,戰後德國要想生存,就必須反省來博取鄰國的好感。兩次世界大戰,衰敗也成了歐洲的常態,美蘇取代了英法等傳統大國的地位,主宰了世界格局。某單個國家遠遠不足以與美蘇抗衡,這樣的局勢下,歐洲各國只有抱團取暖,以一股合力出現,才能在世界格局中爭得一席之地。

    而德國作為歐洲的十字路口,是歐洲的地緣中心,再加上本身的體量,以及美國的援助,德國也會成為歐洲一體的最大受益者。有這麼大的利益擺在面前,如果德國還執迷不悟,與歐洲各國的關係僵持甚至惡化,那無疑是自斷後路。識時務者為俊傑,德國要振興,只有加強與鄰國間的經貿合作。

    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給歐洲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德國要想實現與鄰國互相協作共同發展區域經濟,首先得拿出些誠意。這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消除戰爭仇恨及積怨,使歐洲各國能夠重新接納德國。既然歷史已成為了事實,德國必須徹底反思,獲得各國的新人和支援,才有讓歷史翻篇的可能。不然,各國都揪著仇恨不放,怎麼能開誠佈公的協作發展。

    島國日本可以為自己犯下的罪行狡辯,很多原因是因其沒有多少地緣危機。而德國卻不同,它是歐洲大陸的中心,鄰國眾多,不說和鄰國相處友好,就算是在現代社會之下,那一個國家不與外界打交道。在這種地理格局中,德國不得不為自己犯下的罪行買單。

    在為納粹歷史深刻反省後,德國得到了歐洲國家的認可和支援,也有了深度合作。德法這對宿敵,在共同利益面前,也能一笑泯恩仇,聯合起來組建了歐洲六國煤鋼聯合體,即歐盟的前身,德國也坐上了歐盟的第一把交椅。

    雖然,德國作為歐洲的第一大道經濟體,可是難民、經濟轉型問題不斷。那麼,德國要如何應對這些難題呢?

  • 4 # 鴻哥iouyh福小鋪

    很簡單,清算沒有徹底。

    我認為如今的日本和一戰後的德國有幾分相似。

    一戰後的德國根本沒有徹底反省自已犯下的錯誤,尤其是希特勒,以遭受背後插刀進行仇恨煽動,更是利用當時的政治混亂而上位。

    背後插刀論調被廣泛認同,具有很廣大的基礎群,特別是那些被抨擊者們懦弱,甚至是也是這麼認為,結果失敗的陰影讓法西斯主義脫胎而出。

    日本也是一樣,雖然他們不得不承認敗給了美國,不得不坐視土地被佔領,但目前還是拒絕承認敗給其餘國家,更是沒有承認當時是屬於投降,僅僅只是終戰。

    失敗後的認識同一戰後的德國幾乎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日本與當時的一戰後的德國並沒有真正反省和認識自已。

    人的意識是非常可怕的,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將化為實質的行動展現出來。

    更何況美國的私心導致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清算根本不徹底,軍國主義的意識潛移默化,肆意塗抹當年的歷史,扭曲黑白。

    如今已經躍升為政壇行為秀,而且逐步蔓延和擴散,只要遇見有利的時機,這個沒被消滅乾淨的幽靈會再次暴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財樹剪了枝放在陽臺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