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文言文的判斷句有哪些句式?
24
回覆列表
  • 1 # 襟亞

    判斷句是文言文句式中一種常見的句式。在古漢語中,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做判斷句(現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是”來表判斷)。在古代漢語中,“是”更多的是做代詞用,絕大部分情況下古漢語往往藉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

    我們一般人對於它的初步學習都是在初高中階段完成的。判斷句存在的形式雖然多樣,但是掌握了它的規律學起來也不難。

    常見的判斷句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用“者”“也”表示判斷。

    (1).主語後用“者”表示停頓,謂語後用“也”表判斷,這就是“……者……也”式。這種句式是文言文判斷句的典型形式。例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

    (2).“……也”句式。例如:夫戰,勇氣也。(初中《曹劌論戰》)

    (3).“……者也”句式。例如:蓮,花之君子者也……(初中《愛蓮說》)

    (4).“……者……”句式。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夫……(高中《遊褒禪山記》)

    2.名詞修飾名詞,直接表示判斷。例如:秦,虎狼之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用動詞“為”表示判斷,“……為……”句式。例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高中《鴻門宴》)

    4.用副詞“乃”“則”等加強語氣表示判斷。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初中《陳涉世家》)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初中《岳陽樓記》)

    5.用動詞“是”直接表判斷。先秦時代文言文中“是”很少做判斷詞用,漢代以後才逐漸被當作判斷詞使用。例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初中《桃花源記》)

    6.用副詞“非”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高中《過秦論》)

    從基礎文言文學習的角度大概就是這麼多,想要進一步深入探討古代漢語當然還要進行更加縝密的學習。況且判斷句只是文言文句式中的一個門類,其它常見的文言文句式還有諸如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以及某些固定句式等等。

    綜合起來說,文言文就像古人留給我們的加密的寶藏,要想得到它恐怕需要花上點功夫動上點腦筋。

    我的回答比較基礎,都屬於中學階段教學內容的範疇,希望題主不要見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蟠桃裂果嚴重怎麼辦,桃子還能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