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車有房有存款生活小資,父母還是總感覺自己很窮,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就像一篇文章寫的那樣,夏天從不開空調,出門電視插座都得拔下來,省吃儉用,有錢也不花。
自述,普通工人家庭出身,大學畢業8年一直收入還行,這麼多年自己背地裡給父母的錢也得20多萬了,父母都有退休工資,我們全家年收入將近25萬,小縣城,生活壓力也不大;手錶,玉鐲,身上能用的穿的好多都是在國外給父母買的;就一個想法生活條件好了希望父母也提高下生活質量。可每次回家父母還是買最便宜的菜,壓筐子低的水果,買10塊錢的地攤衣服,去年竟然還領了救濟金(國企單位)。
最近我弟家也這樣,表弟收入也可以,可我姑還是整天滿世界哭窮。
總覺得父母那代人不會生活,如果真上年紀了也就算了,可85後的父母還在60歲左右,我父母還沒到60,人生還有大好時光,可以享受缺還要這樣計較。
回覆列表
-
1 # fanyu妖婆婆
-
2 # 魚翔淺底152417403
的確存在。我們倆口己過花甲,退休都還較富裕,已有小孫子了。孩子工作收入也好,不住在一起,他們常常開車去飯店吃飯!但我媳婦卻常去買超市打折物品,買普通菜和便宜肉自已蒸包子、蒸饅頭,家中洗衣服水收到桶裡再刷地再衝廁,,真節儉!說習慣了。相比年青人的生活習慣的確有差距,但自小節約用水、電習慣了,不奇怪。只要沒有病,習慣還是自然延續吧。
-
3 # 人美胸大不作
如果你窮過來的,你也會什麼都省的,這是成長經歷問題,深入骨髓,歷史造就的習慣,不用改變,各自享受你們的生活習慣,父母說啥就聽著,改變誰也不如多點理解。
-
4 # 金華悟道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落差也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兩口子今年50多歲,已三世同堂,四個大人養一個小孩按理說生活富裕,可在花錢上總和兒子、兒媳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東西舊了就得換,要吃就吃順口的,穿衣服就買大牌子的……。而我們老兩口則認為,老物件修修補補是個紀念,能用的就別扔。吃東西可著壞了的先吃,有啥吃點啥,儘量不叫外賣。買衣服100元一件的比1000元一件的不少穿1天,能省一分是一分。他們卻說我們老了,能享受一天是一天,不要委屈了自己。但我總在想,我爹媽活70多歲到死也沒象現在這樣天天有肉吃,天天有象樣的衣服穿,苦了一輩子,仍快樂的過日子,這叫知足常樂。也許真是觀念變了,但我認為對子女的教育不能丟,勤儉節約,守住本分,否則對不起天堂裡的爹孃,對不起中國幾千年的文明。
不是代溝的問題,是社會環境的問題,讓他們長期養成的一種愛節儉的生活習慣。你以為他們不想吃好的,穿好的?只是自己不捨的罷了。省下的一個養老,一個給你。
60歲左右的老人,他們生活成長的時代不一樣,那個時候的環境,吃沒吃,穿沒穿,一家幾個兄弟姐妹的,小的穿大孩子不能穿的衣服,大孩子穿的是父母的破衣改的。大人的衣服每個人的屁股上,膝蓋上都打著像槍靶樣的補丁,針線一圈一圈的。吃的是窩窩頭,白麵都沒見過的。現在不一樣了,窩窩頭是好東西了,讓你常年吃試試。
歷史上的三年自然災害,多少人吃樹皮,吃草根,水腫餓死。他們經歷的,小時候聽到的,艱苦的,貧窮的生活,讓這個年代的人懂得節儉,懂的生命的重要。生活樸素,節儉是這個年代人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