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圖帝
-
2 # 笑看人生說隋朝
西漢的建立者是劉邦,東漢的建立者則是劉秀,東漢王朝一百九十六年的歷史,總共加起來有十三位皇帝。劉秀乃是東漢王朝的開國君主,字文叔,是南陽蔡陽人,是西漢遠支皇族,然後是劉邦九世孫,劉秀出生的時候,地裡面的一株莊稼長得和其它的不一樣,在這一個稈上一下冒出九個穗子,這讓百姓十分驚訝,都認為劉秀日後定能成就大事業,也因此其父母也就用“秀″作為兒子的名字。劉秀長相十分出眾,因父親在其九歲時離世,他就寄養在他叔父家裡。叔父一家子都是農民,時間長了,劉秀也喜愛整天弄莊稼,讓他的大哥很失望。劉秀和他大哥的性格完全不同,劉縯就看不起他。劉秀沒把哥哥的嘲諷放在心上,年輕的劉秀有大的志向。他一個人到長安太學去拜師求學,結交認識了很多名士。他求學回來以後,就幹起了糧食買賣,賺到了錢用來幹一番大事業。在22年,南方起義的新市兵攻到南陽,劉秀販稻穀來至宛縣,李通和李軼邀他到家裡一同討論大事,決定於南陽發動起義。這之後他們一起到舂陵見劉秀大哥。劉縯很高興,召了百餘位豪傑,響應他們的提議。起初大家都怕招來災禍,都不敢,劉秀親自去說,終於說服了,有將近萬人紛紛加進了劉秀的隊伍。但很不幸,因有人向官府報信,李通父親以及全家人都被殺,只有李通逃出。這時形勢危急。劉秀大哥手下沒滿一萬人,恐難以成大事,商議過後,立刻派劉嘉急忙到綠林軍中見王鳳和陳牧,希望他們一起攻打長聚。這樣一來,就是三路人馬,長聚被攻下,初戰取得勝利。
最初的時候劉秀軍隊節節勝利,士氣高漲,眾推舉他做天子的呼聲很高,馬武等人走進劉秀帳中,馬武勸他做皇帝,劉秀沒答應。劉秀到中山,士們再一次請劉秀登基,劉秀半推半就,於此同時,別處一連冒出兩個皇帝,一個是孺子嬰,一個是公孫述,劉秀這才做皇帝,在鄗即皇帝位,當時他三十一歲。之後他為恢復以及重建封建統制秩序,開始消除各地方豪強割據勢力。劉秀對人很推心置腹,主要表現在以誠待人和用人不疑上。劉秀也被關西人稱為“銅馬帝”。劉秀和他哥哥不同的是他很會忍,在得知哥哥遇害訊息後,他表面上裝作一點都不在意的樣子,實際上是裝給更始帝劉玄看的,騙過了更始帝,等到晚上一回到住所就抱頭痛哭,悲痛欲絕。
-
3 # 靜靜時光
西漢末年,社會動盪不安,政治日益腐敗,外戚專權。在西漢末年很長一段時間,王氏外戚一直在把持朝政,在王氏外戚中又以王莽最為突出。
王莽透過多年的積累,憑藉自己的權勢。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趁機篡權。在公元8年,王莽取而代之,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自己的朝廷,定都長安,國號新,史稱新朝。
王莽的新朝並沒有解決當時的社會矛盾,反而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當時農民起義不斷,各地紛紛起兵造反。
在眾多的起義造反軍隊中有一支隊伍是劉秀的。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劉秀,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雖說他是漢室宗親,但由於漢朝實行推恩令,到劉秀他父親這輩時,官位是越來越小,他的父親只做了一個小縣令。
劉秀這個人是很有權謀的,他的起義軍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有反莽復漢的意思。加上當時王莽實行的新政很不得人心,很多人開始懷念劉漢的統治。劉秀這個旗號一打,各地起義軍,各地豪傑,紛紛歸至劉秀麾下。他們都認為劉秀是正統的漢室宗親,劉秀統領的才是正義之師。
在劉秀的指揮下,面對多於自己好幾倍的王莽軍隊,劉秀部隊以少勝多,取得了歷史上著名的昆陽大捷,此戰之後,王莽一蹶不振。
在隨後的幾年裡,劉秀東征西討,以河北為基地,逐漸建立和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在公元25年,劉秀自立為帝。為了表示重興漢室和自己身份的合法性,劉秀仍然使用漢為國號。劉秀也就成了東漢的開國皇帝,歷史上稱他為光武帝。可說東漢是西漢的繼承和延續,東漢與西漢,歷史上統稱為漢朝。
回覆列表
劉邦和項羽埋葬了秦朝,之後在楚漢爭霸中劉邦獲勝,以長安為都建立西漢王朝,成為繼秦朝以後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是西漢後期外戚干政,大司馬王莽獨攬朝綱,於公元8年廢帝自立,建立新朝,享國二百一十年的西漢滅亡。
當上皇帝的王莽銳意變革,頒佈了很多不合時宜甚至超出當時世人認知的措施,史稱“王莽改制”。但是王莽得位不正,加上他推行治國理念的手段太過強硬,且朝令夕改,引發社會劇烈動盪。王莽在位時,天災不斷,屢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等災害出現,老百姓民不聊生、流離失所,揭竿而起的反莽活動此起彼伏,數不勝數。在遍佈全國各地的義軍中,兩支最大的隊伍就是南方的綠林軍和北方的赤眉軍。地皇四年(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逃往未央宮的漸臺被殺,國祚15年的新朝滅亡。
在推翻王莽新朝的過程中,綠林軍作為主力軍,同王莽的新軍進行多次戰爭,如成昌之戰、藍鄉之戰等,最著名的是昆陽之戰。公元23年,綠林軍擁劉玄為帝,恢復漢朝國號。王莽派王尋、王邑率大軍四十多萬,徵召通曉兵法的六十三家為軍吏,還有巨人巨毋霸,驅使諸多猛獸虎、豹、犀、象等,進攻綠林軍駐守的昆陽(今河南葉縣),欲傾全國之力,試圖一戰而平天下。駐守昆陽的綠林軍不到萬人,外圍援軍也只有一兩萬,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劉秀率十三騎突出重圍調集援軍,並帶領三千敢死隊衝擊新軍。最終綠林軍內外夾擊,以少勝多大敗新軍,聚殲新軍主力,使得王莽再無回天之力。劉秀則因此戰脫穎而出,贏得巨大的聲望,為日後稱帝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朝滅亡後,劉秀兄長劉縯無故被更始帝所殺,強忍悲痛、隱忍負重的劉秀於公元25年同更始帝決裂,在河北鄗縣(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千秋亭稱帝,建立東漢,以洛陽為都。而更始帝則屢被赤眉軍擊敗,請降後獲封長沙王,之後又被赤眉縊殺。劉秀前進路上的對手就剩下各地的割據勢力。
劉秀根據當時的形勢,制定了先關東、後隴蜀,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先集中力量消滅威脅最大的關東割據勢力。公元26年起,劉秀在四年內先後打敗劉永、劉玄餘部、董訢、鄧奉、秦豐、田戎、彭寵、董憲、張步等割據勢力,統一了關東地區。
掃平關東地區以後,劉秀下一個對手是盤踞隴西地區的隗囂。公元30年,劉秀派大將耿弇等人從隴西攻蜀,隗囂派兵阻止,雙方爆發持續數年的大戰。公元33年,隗囂病死後其子隗純繼位,不久投降,至此隴西被東漢平定。
公孫述盤踞蜀地,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曾在東漢平隴西時數次出兵支援隗囂。公元35年,劉秀派大將吳漢、岑彭、來歙、蓋延等人兵分兩路,水陸並進攻蜀。雙方激戰一年多,最終蜀軍大敗,公孫述負傷而死,蜀地平定。至此,東漢完成統一,成為繼西漢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
統一天下後,光武帝劉秀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恢復社會生產,如輕稅薄賦、遣散地方軍隊、整頓吏治等,使得遭戰亂破壞的社會生產、生活迅速恢復,並穩定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每逢中原亂世,北方的遊牧勢力總會趁勢而起,襲擾中原。東漢初,曾被漢武帝痛擊的北方匈奴再次崛起,東漢只能被動防禦。公元48年,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歸附東漢,而北匈奴則雄踞漠北。漢明帝時,國力得到恢復,在公元73年至91年的十餘年間,數次派竇固、耿秉、耿憲等率軍對被匈奴展開反擊,打敗匈奴呼衍王,使其不敢返回故地。
東漢在反擊匈奴的同時,於公元73年派班超出西域,反擊匈奴。班超經營西域二十餘年,使得西域擺脫匈奴的控制,西域諸王重新歸漢,東漢重設西域都護府,將西域納於漢王朝統轄之下。班超還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雖未能抵達,但也加深了對中亞地區的瞭解。
東漢末期,外戚和宦官輪流把持朝政,朝綱混亂,尤其是兩次黨錮之禍,使得朝局不穩、社會動盪,加上大旱災,民不聊生。最終,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起義爆發,雖然最後被撲滅,但是東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
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地方豪強趁機壯大自己的勢力,各地形成漢末軍閥割據的局面,如袁紹佔據幷州、冀州、青州,曹操佔據兗州,劉表佔據荊州,孫策佔據江東等等。接著就是群雄逐鹿的亂世,挾天子以令諸侯,東漢皇帝則逐漸淪為各路豪強的工具。
接下來就是我們熟悉的曹操、劉備、孫權從各路諸侯中脫穎而出,成漢末三足鼎立之勢。漢獻帝被曹操挾持到許昌,完全成為傀儡。公元202年,曹丕篡漢自立,改國號為魏,東漢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