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術業有專攻,那孔聖人最擅長的是什麼呢?
3
回覆列表
  • 1 # 溫書而知新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兒子學校佈置了閱讀課作業,每天閱讀一小時的書。他要和我一起讀書,我開玩笑的和他說,不然你和我讀我的書?兒子答應了,而且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看的津津有味,比我還喜歡這本書。

    這本《孔子,文化不苦旅》講述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故事。

    孔子,大家都知道,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學家。他的儒家思想,幾乎等同於整個華夏曆史的思想史。但這樣一個標杆一樣的人物,作者陳舞雩卻從歷史的巨大幕布中,把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碎片事件摳出來,重新拼合而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更有真實感的一個孔子。

    孔子出身貴族,卻是非常窮困的貴族,除了讀書不用愁,能進專門教貴族的學校外,連生計都成問題。孔子在這種又窮又有身份的矛盾中長大,不能溶於貴族階級,也不能和真正的貧民打成一片。奇異矛盾的生活環境讓孔子產生了"天下大同"的思想萌芽。於是他廣收學生,也就有了著名的三千學生和72賢人。

    他看著自己的學生聚集而來,陪伴自己十多年,又看著他們離自己而去。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經歷了大起大落,顛沛流離,終其一生都在傳播完善自己的思想。他不會想到在他之後他的學生們猶如星星之火,把他的思想帶到了華夏各處,生根發芽,影響了5000年的中華歷史。

    陳舞雩挑選了大眾最知名的幾個學生,比如顏回、子路、載我等。

    很多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慢慢演變成一種精神象徵,比如猶如神仙的顏回。但是在陳舞雩的筆下,這些榜樣一樣的人物走下了神壇,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普通人。

    無論是春秋時期的歷史,還是儒家思想,在課本中都是冷冰冰的陳條。感謝陳舞雩的精心編寫,使得幾千年之前的人物和故事能帶著趣味來到我們眼前。事實證明了這是一本承認老少皆宜的讀物。誰讓我兒子比我更喜歡這本書呢。

  • 2 # 航空世界

    聖人是春秋時代的說法,被後人沿用下來而已。在春秋時代誇一個人是“聖人”並沒有太離奇的含義,就是說一個人有學問。《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臧武仲也被稱為“聖人”,臧氏在魯國也並不顯赫。

    孔子在生前知名度就已經很高,他在活著的時候就是個很了不起的教育家。春秋時代,平民沒有資格讀書,只有貴族才有讀書的權力。孔子為什麼說“十五有志於學”?他的母親是在他十五歲時去世的。這兩者之間並不是巧合。

    孔子的出生是“野合”所生,這個野合,讓後世的儒生很費了一番腦筋來解釋,也引起了今天的人很多猜測。實際上,這個“野合”就是非婚生子女的意思。孔子的母親顏氏徵在和父親叔梁紇並無正式的夫妻名分,所以孔子十五歲時母親去世,不知道父親在哪。這個說法有個旁證,《史記·蒙恬列傳》中,“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司馬貞的註解為:劉氏雲:“蓋其父犯宮刑,妻子沒為官奴婢,妻後野合所生子皆承趙姓,並宮之,故云‘兄弟生隱宮’。謂‘隱宮’者,宦之謂也。”父親受了宮刑,妻子與人“野合”生子,可見這個野合就是婚外情的意思。《孔子家語》的作者似乎總覺得這樣的出身有損聖人的形象,所以編出了一段叔梁紇老年乏嗣,只有一個兒子孟皮是個瘸子,又娶了徵在的故事。野合的解釋是夫妻年齡差距大屬於“非禮”。實際上如果真是如此,徵在不可能不知道自己丈夫埋在哪。

    史書記載,孔子的母親去世後,孔子到處打聽父親的墓地所在,最終合葬了父母。孔子尋求合葬父母,實際上是在尋求孔家的承認,此前他是個叔梁紇婚外生的野孩子,所以和母親一起長大。最終父母能夠合葬,也說明孔家顯然承認了這個孩子,所以從此孔子才有了學習的機會。這種貴族的婚外情在當時並不那麼罕見,孔子的兩個學生,孟懿子和南宮敬叔,都是孟氏的貴族,也都是這樣的“野合”所生。

    理解這一點,才能理解孔子的“有教無類”在當時是一個劃時代的事情。“‘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任何人,無論貴族還是平民,只要肯教一點學費,孔子就願意教他學問,這在當時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孔子的弟子裡,孟懿子和南宮敬叔是貴族,子路是個無業少年,“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顏回是個平民,“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子貢是商人,這些人都可以平等接受教育,子路這樣的人還成為了大夫,在孔子之前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的。所以孔子在生前就已經知名度比較高,所以周遊列國,能和衛靈公、齊景公,楚國的葉公這樣的大貴族交往。

  • 3 # Beanon

    山東人憨直,是優點,孔老二賣萌是缺點。萬千優點被一茅坑所汙,您說,它封為糞聖,農民兄弟投票同意了嗎?歷代統治集團視若珍寶,沒有被殲滅嗎?這些都是明擺著的,就看誰願意鑽,有糞未必能肥田……

  • 4 # 嚮往曠野

    統治者眼中的聖人唄!

    尊孔絕不是人民之福!

    除非你願意逆來順受!

  • 5 # 雲霧158700471

    孔子之所以被後來人稱之為聖人,無怪乎其對教育的貢獻,起初的孔子不怎麼受人待見,到處周遊列國以宣揚他那套最初版本的儒家思想,剛開始的孔子其實我覺得還是不錯的,畢竟他打破了國家壟斷教育的霸王管理模式,大力宣揚仁義禮智信,其不少名句很是值得我們學習,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朽木不可雕也;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等名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一個以喪葬行業起家的教派能發展到空前絕後的境地,與孔子的思想深得民心與上層建築的喜愛是分不開的。以至於影響了中國周邊數個國家,幾千年的傳承不斷深化推廣使得其思想深植於百姓的腦海中,這不得不佩服孔子超人的鼓吹能力,也不得不承認儒家思想蠱惑人心巧妙絕倫的手段。在先秦時期那樣消滅都沒能趕盡殺絕儒家,可想而知其影響之大,基礎之牢固。儒家以孔子為代表人物的幾千弟子深得孔子學術真傳而發展出不同派別的學說,但儒家思想依然是上層建築用來造就社會穩定,培養順民的法寶,不論哪個造反成功的人,別看他造反時反對儒家,成功後依然使用儒學來為自己服務,尤其以漢武帝時期為了維護其專治統治採納了董仲舒“春秋大一統”的建議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家算是走上了正軌被歷代王朝利用形成新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眾多分之中無怪乎兩大分之,一是針對百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禁錮思想,百姓也只能接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至於為什麼老百姓你不用管我,你照做就是了,用禮教道德限制你對皇家的反抗;一是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的君王特權,為其獨裁統治服務。因此看待儒家思想要區分對待,有精華也有糟粕,現在把孔子當聖人繼續鼓吹大概也是為了宣揚其中華民族文化中精華的那部分吧!

  • 6 # 梅迪68933759

    聖人?這個可不得了,首先綜合來看他肯定不是聖人而是一個很噁心人的人,其言行及所想在現在看來其人品思想目的用小人形容都不為徹頭徹頭徹尾是個偽君子偽善人。教育方面作為老師有些話可視為教育家但離聖人還差十萬八千里。在那個時代從帝王的需求和其他人爭取仕途上來看,其有些話和思想體系(這也後人加上去完完善的)可將其奉為聖人,但那是表面的而不是真聖人。被人自發封聖而廣泛接受的也許只有關二哥和孫悟空。

  • 7 # 我是大明星嗎不是

    孔子的祖上是帝堯的大臣契,契的後人,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打敗了夏桀王的商湯,商王朝的開國君主。所以《論語》中有“微子”一篇,就是孔子致敬祖先微子的,而微子就是商紂王同父異母的兄弟。之後,到了東周春秋時期,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因為慘遭奸臣華督的陷害,給宋殤公處死了。後代從宋國(今河南商丘一帶)舉族遷徙至魯國(今山東)。孔子性格寬厚溫和,凡事依禮而行,一生重視教育,培養弟子們做一個道德高尚的君子。與魯國國君魯哀公交情甚深,魯哀公坦言自己和孔子的關係是亦師亦友。孔子說過:“苟利國家,不求富貴”,清代林則徐有詩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孔子給後世以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同時也是儒家文化的創始人。

  • 8 # 水性心道

    儒學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一部分,它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部分,它讓人們修德養性,也是國學的一部分!

    只有不懂中國傳統文化,不懂國學,不懂傳統教育的人才敢妄言妄為,是點形的無知!

    別忘了習而知之,不知妄為,甚為可笑!

    就是從中央領導,到老百姓在日常生話中,不知不覺還引用孔聖人及儒學詞句呢?

    就你們這類人啊,不是清高,就是別有用心!

  • 9 # 博世926

    孔子學說沒有談到生產力和自然科學!大講特講的就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奴才思想!和讀書做官論!怎麼樣來控制人民禁固人民的垃圾思想。

  • 10 # 靈山奇石1

    人類社會欲運作點什麼,首先必須於前期做一番細微精緻的安排,也就是籌備或準備工作。

    比如~召開會議,某一項科學實驗,某項工程的先期籌備,某一種學術探討,某一類軍事理論與付諸訓練直至實施,某一場戰爭的先期謀劃並提上日程,甚至每一場大小不同規模的傳銷洗腦騙局,都離不開其前期理論的產生,提出,立項,逐步成熟並相對完善,最後付諸實施行動。打一場征戰,不論規模大小也都得具備“偵查或先行先頭部隊,古代叫先行官,還得有主將主力中軍營盤,最後是掃尾後備軍旅,其中三軍未動需糧草先行亦是必備頭等大事”等等,整體配合缺一不可。

    探討至這裡我們著實有必要將眼界適度的放開一點,往更大與更高尚之層境去瞭望些許。

    不要忘記了,我們人類從靈魂到自身機體以及我們能夠觸及認識到的這層境界裡的萬事萬物,無一不為天道其產物,可以說是精絕無盡的,對不對?

    可以想一想,我們人類的思想與行為尚且能夠如此微妙的謀劃與佈局,那麼,能夠從無到有創造宇宙生命及物質萬相的天道法統其威德及能力該是何等的殊聖莊嚴?!能沒有一個貫穿穹宇超越時空歷史主宰一切的洪大布局嗎?

    也許就是這樣的,遠古降世的“聖人們(包括老子,孔子,釋迦牟尼,耶和華,耶穌,穆罕默德真主,華佗,扁鵲,張仲景,李時珍等等)這些個聖者先賢及醫聖醫神與歷代明君們,也許盡皆各負有天道使命“旅約佈道奠定基礎“而來。

    至於孔子為何方聖者,應該歸其在道家範圍體系,根本上是修真的,與佛家如來等級差不多吧!

  • 11 # 節度使95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聖人職在教化!在人道教化,所以子不語怪力亂神。

    無論佛道基督任何宗教的名字,一入神通就是巫!巫在持恆德,恆德還是在於人心。人心教化是聖人職份,所以只有孔子是聖人,為人道。

    《論語》中眾人問孝問仁問行問禮問政,孔子的答覆就是施教。對弟子因材施教是因為孔子有識人之智,也是在教我們怎麼識人。“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聖人以德分人。論語中很多微言大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批儒太久所以斷層了,12.10,8.16,7.8,4.5,13.3,13.15,16.10君子九思,17.8,14.12子路問成人,13.25,20.2。9.24尤為忠言,所有人類適用,論及為學的子曰也是。

    此書是弟子結集,弟子對孔子的判斷是長期觀察所得。子不言自己是聖人,你琢磨下《論語》吧!

    6.30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必如仁,必也聖乎。”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18.8 子論逸民結句是“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想起什麼了沒有?“上善若水,處眾人之所惡”。對了,這後半句意思是跟大家呆在一起,之是動詞去,所是地方,惡是語意助詞嗚。

    《論語》言禮都是君臣名分,國政大禮,不牽拘小節。儒黑們孜孜以求在細務,除了表現無知,就是顯示自己心性狹窄思維層次不及。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言。” 儒黑們對號入座吧。

  • 12 # 亂答題

    孔夫子不是什麼聖賢人。他只是一個為人類辦學教書識字的凡俗老師,給人類創造學習生活實踐知識的文化品德。倡導人們誠信做人,仁禮對人,孝家忠國,統一和平,泰安不亂,克己復禮。

  • 13 # 教育問題顧問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士,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真是運動是永恆的,動盪年代造就了很多偉大的人物,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等等。其中孔子和老子是最有影響力的,那麼孔子貢獻體現在哪方面呢?孔子:春秋魯華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顧名思義,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對後世影響深遠,孔子思想“仁”是核心,仁思想是仁愛,不主張武力和暴力,而且孔子還主張教化,孔子教育家的思想對世界都有影響,孔子弟子3000,七十二賢徒,後來弟子總結孔子教學內容整理出書,我們熟悉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就是名句,上至古稀耄耋,下至黃髮垂條,婦孺皆知。孔子因材施教,是教育之根本,寓教於樂,寓教於實,學以致用。人仁思想,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思想,衍生出後來仁、義、禮、智、信,對後世影響及其深遠,孔子,不愧為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對男人有吸引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