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迪46

    歐亞大草原是很大的,蒙古人跟匈奴人,突厥人,都沒有任何關係,我們蒙古貴族只認蒙古黃金家族和成吉思汗和成吉思汗的子孫。匈奴啊突厥啊,我們不認,我們有自己的祖先,他們有他們的祖先,如果我們是同時期崛起來的,那我們一定是相互攻伐,滅掉對方。我們是從東部草原發祥的,一點一點壯大,然後越來越大,成立部落在成立政權,我們是新民族,跟匈奴突厥不是一種人,他們有他們的祖先,跟我們不是一回事。

  • 2 # 滴水載舟

    按中國史書記載,匈奴人被兩漢進攻而分裂成兩支,一支歸附漢化,融入了漢族。一支被打跑,後不見於歷史記載,有人說三百年後橫掃歐洲的匈人是這支匈奴人發展而來,不過基因考證沒找到證據,也許這支匈奴人被大自然滅了也說不定。

    至於蒙古人,那是在匈奴人消亡近1000年後才有的,這近千年時間中草原上又前後興起了多個強大的部族或國家,有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女真,可以說蒙古人與匈奴人兩者之間早就沒啥關聯了。

    總結一下,匈奴人,蒙古人是不同歷史時期(相隔千年)生活在草原上的兩個部落聯盟人的總稱。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在蒙古人崛起之前草原上早已興起過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民族,嚴格意義上這些民族之間是有一種傳承關係的。

    簡單來說:中原農耕民族的歷史有明確的文字記載,所以我們明確知道我們的祖先是誰——夏、商、周、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的歷史傳承脈絡是清晰的;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就沒這麼清晰的歷史記載了:今年在蒙古草原放牧,過幾年草場鬧雪災、鼠災、蝗災或其他災難時就可能轉場去中亞草原了,再過幾年中亞草原再鬧災,可能就轉場去東歐草原了,在這一過程中草原上的各部族之間就會出現互相通婚的現象,甚至可能出現黃面板的蒙古利亞人種和中亞、東歐的白面板的印歐人種通婚的現象——蒙古西征後留在歐洲後裔韃靼人就明顯和現在的蒙古人具有不同的相貌,這就是歷史上遊牧民族混血導致的。

    事實上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民族在崛起之初都是草原上的小部族,後來隨著勢力日漸強盛,成功構建起統一草原的部落聯盟,於是就用構建聯盟的為首部落的名稱來命名草原上崛起的這個部落聯盟。而當原來稱雄草原的部族衰敗後新的部族就會取而代之,然後新的聯盟就會以新的草原霸主的名字來命名,所以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名稱也可以像中原的夏、商、周、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一樣視為朝代名稱,匈奴可以視為蒙古草原上第一個王朝,匈奴人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蒙古人的祖先。

    為什麼說是某種程度上呢?因為匈奴在被漢朝和新興的鮮卑人打敗後實際分裂成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兩部分:北匈奴堅持反對漢朝和親漢的南匈奴,最終在燕然山被東漢軍隊徹底擊敗,隨後北匈奴先是輾轉來到中亞,而後又進入歐洲,從此融入歐洲的民族之中,和蒙古人沒半毛錢關係。留在匈奴故地的南匈奴歸附了漢朝,隨著南匈奴漢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南匈奴的貴族階層事實上後來大多舉族南遷,逐漸融入到了漢民族之中,和蒙古族也沒多少關係。只有留在匈奴故地的匈奴人後來大多被新興的鮮卑民族同化,但這些人也不能視為都是蒙古人的祖先——北周宇文家族就是典型的鮮卑化的匈奴人,入主中原後隨著鮮卑的漢化也被融入漢民族之中。但有一部分鮮卑人(包括鮮卑化的匈奴人)留在了蒙古草原被新興的柔然民族同化,之後又經歷突厥、契丹等族的統治,一直在草原生活了下來。

    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之前蒙古指的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黃金家族統治的部落,當時的草原上分佈著蒙古、克烈、乃蠻、塔塔爾、蔑兒乞五個較大的部落,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後草原各部才使用共同的蒙古名號,統一的蒙古民族這才日漸形成。所以所謂匈奴人是蒙古人的祖先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只能說統一的蒙古民族形成前蒙古草原上生活的部族中有一部分和部分匈奴部族有血緣文化上的傳承關係,但不能簡單認為所有匈奴人和蒙古人都是直系的祖先和後裔的關係。事實上按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匈奴本身也是華夏民族夏王朝的後裔,因為被商朝打敗,所以遷徙到蒙古草原,打敗了當地土著部落,成為草原霸主。嚴格意義上游牧民族的傳承是極難考證的,我們現在只能說草原上興起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各族之間有傳承關係,但後者具體繼承了前者多少基因是很難說清的,就像我們今天無法說清韃靼人究竟繼承了多少蒙古血統一樣。

  • 4 # 國病

    蒙古是匈奴在草原上的一個延續,但現代蒙古人的一些認識卻是與這個說法相矛盾的。

    很多蒙古人和滿族人都認為自己是C系後代,以C系作為蒙古或者滿族的正統。然而如果這樣認識,那麼蒙古就與匈奴不是一回事了。因為匈奴目前可以確定為西戎北三苗O3與白種斯基泰R1a的聯盟組合。也就是稱為混沌的帝鴻氏和稱為饕餮的縉雲氏後裔。也就是唐陶氏帝堯集團後裔。這個組合自稱第十族和第三族,區別於顓頊氏和帝舜的和九黎。O3和R1a在蒙古族裡都有很大比例存在,尤其內蒙比例更高。

    滿族裡也有C系,但比例有限。滿清皇族有人測過基因發現是O1。O1其實是夏后氏,往上推就是帝舜和顓頊。這個群體有一個最密切的跟隨民族就是C系。C系是兩種矮黑的其中一種,是在顓頊和九黎制度時獲得混血。所謂日本大和民族,所謂哈尼族和夷都是這個文化的遺留。意思是民族大融合。所以西南很多民族把代表這個集團的納視為黑人,其實就是因為當時搞混血交換配偶。C系也是那時獲得混血。O1和C可能還有D就構成了通古斯民族,這就是漢語銅鼓司。

    匈奴是被漢軍打敗才逃向東北、外興安嶺地區。於是出現了與通古斯融合的現象。蒙古前身是室韋,其實只要用漢語一介入,就會發現室韋其實是十維,而與最早猶太有關係的其實就是九黎九維。通古斯、東北民族都是九維,都是自稱畜豬民族。這樣看,室韋應該是自稱第十族的帝堯集團在西部的後裔匈奴。也就是基因只可能是O3或者白種R1a。再看蒙古一詞,你發現蒙古就是苗蠻自稱芒勾,也就是苗蠻支系之一泰國首都曼谷,芒勾泰語裡是龍的意思。但其實芒勾是青帝伏羲祭司勾芒。青色就是這群人的主色。蒙古連哈達都用青色,可想而知。也就是說蒙古核心最有可能是西戎北三苗後裔,與漢族同宗的那一部分。當然傳說記載說蒙古老祖母阿蘭與別的什麼人生了黃金家族,這樣看是別的族還是有可能。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文化和道統主要是匈奴的。否則幹嘛使用芒勾,也就是蒙古一詞。幹嘛女裝還要弄個牛形象,幹嘛有的祭祀要對著南方有可能是山西陶寺方向。

    蒙古族裡的黃種老大支系N系,也就是布里亞特蒙古族目前還搞不清他們究竟屬於帝舜集團,還是帝堯集團。之前很像是帝舜集團的。我現在是懷疑他們是帝鴻式後裔。O3是縉雲氏。都屬於帝堯集團。他們也被懷疑屬於匈奴。

  • 5 # 大鬍子說史

    蒙古是匈奴的後裔,這是一個不爭的歷史事實,雖然因為北方遊牧民族歷史文獻的缺失,很難從中找出聯絡,但是其實歷史並不只看文字的東西,有很多東西是可以佐證的。 首先說,無論是蒙古還是匈奴,都不是民族的概念,而是政權的概念,就像我們的唐宋元明清一樣。

    他們無論從語言,民族習慣,還是你查查DNA都是一脈相承的。成吉思汗也不是一下子就從天上掉下來的,當時的蒙古政權也不是一天就成立起來的,這個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演變過程,在匈奴和蒙古之間還有個不得不說的政權就是突厥。 漢朝後一部分匈奴人分裂成了突厥,這也是匈奴的主力部隊。而突厥在唐朝後又開始分裂成了東西突厥,西突厥後來到西方淘金去了,很多人成了真正的伊斯蘭教的信仰者,而且和中東人混血後,成為了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地的民眾。

    而最後襲擾宋明清等多朝的蒙古勢力則是留在蒙古地區的西突厥,這部分人經歷了演化,一部分人南遷,與漢民族融合,比如唐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很多政權其實都是由當時南遷,被唐王朝封為節度使的人建立的。 所以,無論是蒙古人、突厥人還是匈奴都是一脈相承的,並不是我們很多認為的,這些少數民族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概念。

    而中國的史書,和很多現代所謂的專家,對這種觀點其實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於這些北方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和侵擾,就一味的黑化他們,否定他們的歷史,最後造成了這些歷史承接上的斷代,所以就造成了這段歷史的缺失。

  • 6 # 歷史的奧秘和輪迴

    我特意看了一些資料,古代的匈奴與現在的蒙古人沒有必然的聯絡。

    古代的匈奴作為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在歷史上曾與蒙古的起源部落東胡發生過戰爭,匈奴打敗東胡,東胡加入匈奴的部落聯盟。在漢朝,隨著漢帝國對匈奴戰爭的勝利,匈奴開始瓦解,東胡中的一直髮展為鮮卑,鮮卑中的一隻發展為蒙古。

    在歷史中所能找到的聯絡就這麼多了。

  • 7 # 一蓑煙雨任平生Lee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

    只是在西遷過程中,融合了月氏、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華人種,形成了一個新種族匈奴。對於司馬遷這一結論,千百年來人們深信不疑,然而現代DNA檢測,卻顛覆了這一結論。

    上世紀90年代,在蒙古國的呼尼河畔,考古專家發現一座匈奴大墓群,共有大小墓葬400多座,其中甲字型匈奴貴族大墓有670座,被命名為“高勒毛都1號墓地”。

    2001年,考古學家更有震驚世界的發現,還是在呼尼河畔,高勒毛都1號墓地的150公里之處,發現了一座更大的匈奴大墓群,發現98座甲字型貴族大墓,其中就有已知最大的匈奴墓葬,即M1大墓群,面積超過2500平,1個主墓和30 個陪葬墓。

    顯然,如此大規模的墓葬,除了匈奴單于,其他人沒有資格擁有,M1大墓群的主墓應該是匈奴大單于的墓葬。學者根據陪葬品及史料記載,推測墓主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公元前31—前20年在位(王昭君第二任匈奴丈夫)或者烏珠留若鞮單于,公元前8—公元13年在位。

    透過對匈奴單于遺骨DNA檢測,有了一個顛覆性的結論:墓主人的父系Y染色體R1a1a1b,也即我們熟知的雅利安人(古印歐人種的一支)。

    可見,從匈奴單于DNA結論來看,匈奴並非夏朝後裔,而是印歐人種(白種人)。

    學者外蒙古中部額金河谷、外蒙古東部都日格等多個匈奴貴族墓葬追根溯源,發現北匈奴父系Y染色體攜帶印歐人種基因,再次佐證了這一點。

    分子人類學對匈奴墓葬的分析顯示,北匈奴包括歐亞混血的南西伯利亞型別,以及少量高加索人種的塞種遺存。

    《史記·匈奴列傳》:其攻戰,斬虜首賜一卮酒,而所得滷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匈奴人有獵頭習俗,在戰爭中砍下敵人的頭顱是榮譽的象徵,可以得到部落的賞賜。匈奴人大敗大月氏之後,將月氏王的頭蓋骨做成了酒器。令人奇怪的是,高加索人種中的斯基泰人也有這一習俗,還有如何用敵人頭骨製作酒器的詳細說明,以及被獵殺者的身份越高,所製成的酒杯檔次就越高,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鑲上金邊,甚至綴以寶石等。顯然,二者應該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不過,針對眾多匈奴普通墓葬的DNA研究發現,匈奴人群父系成分極為複雜,除了攜帶印歐人種基因之外,還有更多的北亞黃種人、中亞等人種基因。為什麼會出現這一情況,其實很簡單就是融合。

    《漢書》記載“東胡強而月氏盛”。春秋戰國之際,匈奴並不強大,一度臣服於東胡,把愛妾都獻給東胡王;同樣,西邊的大月氏也極為k強大,匈奴不得已,只好送質子於月氏。其實,戰國時期還有林胡、樓煩等都不比匈奴差,比如樓煩甚至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學習物件。

    即便到了戰國末期,匈奴還不是最強的部落。然而,秦末戰亂給了匈奴機會,讓匈奴得以一統北方。可想而知,在這一過程中,匈奴其實融合了大量民族,形成了一個“新匈奴”,因此基因成分肯定比較複雜,而印歐白種人只是極少一部分。

    儘管史書沒有記載匈奴最初情況,但可想而知,從匈奴出現到戰國末期,肯定也融合了大量民族,再到一統草原,因此匈奴基因必然極為複雜。

    匈奴時期是一個以整合蒙古西部和東部的基因庫開始,以整合西亞和東亞的基因庫結束的廣泛的基因流時期。據蒙古人類學家比較顱面分析的結果表明,匈奴是透過東西方群體的混合而產生的,這種混合過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於蒙古領土,一直持續到蒙古入侵。匈奴的古代DNA與現代蒙古人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全基因組資料清楚地區分了兩種不同的匈奴遊牧族群,一個是東亞遊牧民族,另一個是歐亞西部草原遊牧民族,匈奴是這兩種血統族群的混合群體。如果根據體質人類學的資料,蒙古中西部的匈奴與突厥文化相近,蒙古東部的匈奴與東貝加爾地區和鮮卑的匈奴有許多相似之處。

    縱觀整個北方草原的父系基因變化,我們能看到早期是西邊的R父系(現在的歐洲父系)和J父系(現在的中東父系)佔據上風主導作用,而後進入蒙元時期以後,東邊的通古斯C佔據了上風,統治了整個歐亞大陸,而在整個歷史程序中,這幾個父系又是不斷融合的程序,而最終通古斯C的崛起,導致了整個R系不斷西遷,並且帶走了一部分芬蘭N和歐洲Q,而主體N則北遷進入歐亞大陸北極圈……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司馬遷之前,沒有史書記載匈奴起源,為何司馬遷卻突然認為匈奴是夏朝後裔?關於這一點,有兩個猜測。

    一,當時有史書記載,司馬遷閱讀過,只是後世已經失傳,所以司馬遷堅信匈奴是夏朝後裔。而且,《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司馬遷或由此認為匈奴是犬戎的一個分支,因此也可以說是夏朝後裔。

    二,司馬遷希望平息戰爭,將匈奴虛構成夏朝後裔,那麼漢朝與匈奴就同出一源,都是華夏後人,兄弟之間就應該摒棄殘酷的戰爭,希望漢武帝或漢朝等以“德政”來感化匈奴這個遠兄。這是司馬遷的“微言大義”,儒家仁愛思想的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你說過永遠在一起的人,都是什麼時候離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