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高快樂

    詩才蓋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斗酒百篇,揮毫間便成千古奇作,無愧於“詩仙”之稱。但他不可能被重用,也不可能成為一位政治家。

      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出三峽順流而下,開始了求仕的生命旅程。其時“”如日中天,大唐王朝生氣勃勃,籠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輝之中。大唐昭示天下求賢若渴,李白才華橫溢,意氣風發,不必懷疑當時朝廷求賢若渴的真實性,更不必懷疑李白冠絕一世的超邁之才。

    關於李白為什麼不能當官的原因?

    第一點,性格使然。

      李白本是有名的孤傲之士,自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夢想“一鳴驚人,一飛沖天”,骨子裡對的求仕之路,根本看不慣甚至,所以他偏偏不去“趕考”,也怕麻煩,不想透過層層考試地入仕,只想走一條“快捷方式”。通常有兩條途徑:如果出身於王公貴族的家庭,可以享受朝廷的特殊照顧委以官職;如果出身寒門又想上進,就只能透過正規渠道參加科舉考試了。

      在封建社會,一個讀書人不參加科舉是不可想象的,而李白就是一個終身未參加科舉的詩人。

      出川后的李白遍拜公侯之門,以求進身之階,實現“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的人生理想,但卻“十謁朱門九不開”,屢遭碰壁。開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入長安,託門拜府,無功而返。進身無路,報國無門,詩名、文名滿天下的李白心頭泣血,悲憤難平,長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有人說,之所以李白不參加科舉,是因為他的身世,一是罪人之後,二是商人之子,無法參加。

      

    第二點,藐視皇權

      天寶元年,朝廷召李白入長安,千載難逢的機遇終於來了。

      李白欣喜若狂,以為從此進身有路,報國有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入長安後受到李隆基的禮遇,侍詔翰林院。但李白不久就失望了,在他看來,皇上欣賞的僅僅只是他的文采而已,只不過是“倡優蓄之”,侍宴、侍遊、侍浴,歌功頌德,點綴太平。換作一般有志之士,距離天子如此之近,儘管暫時沒有委以重任,儘可潛龍在淵,以待沖天之勢。

    那麼,李白如何做的?《飲中八仙歌》活畫出他的神采:“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敢叫當今天子久等,敢叫當朝貴妃磨墨,敢叫寵臣脫靴,真是不是狂人本色。

      試想,你現在就任某個企業或政府單位,你敢對領導如此態度嗎?即便是你才華橫溢,為老闆賺錢的主力軍,你敢嗎?即便喝醉了,想必大多數人也不敢,但李白敢。

      李白太傲了,也太狂了,不僅敢讓貴妃寵臣磨墨脫靴,還看不起那些個宦官皇親,且不論人際關係如何,甚至就連唐玄宗都不怎麼被放在眼裡,這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大忌,就算真有驚天動地的才能皇帝也不會用你,畢竟封建統治者要的是一群奴才,而不是一個狂人。

      

    最後,志大才疏。

      自古以來,文人從政成功者,如、、等,但文人從政失敗者更是數不勝數。李白更不同於其它循規蹈矩的文人,究李白一生,時而論劍說俠,時而陶醉名勝,時而求仙訪道,時而退隱山林,縱然有“三顧頻繁天下計”的抱負,離不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初衷,但其身份卻始終是個形骸放蕩的行吟詩人。

      在這裡所說的志大才疏,並非指的詩才,而是他的政治才能。

      從李白的詩文中不難看出,他抱負遠大,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試想他在唐玄宗宮中擔任翰林學士兩年,難道都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政治才能嗎?經常伴君左右,甚至敢讓貴妃磨墨,敢叫寵臣脫靴,難道不敢吐露下自己的卓越政治才華嗎?

      從他進京之後的種種表現,確實和他所說的自比諸葛相差甚遠。

      所以,他一生鬱郁不得志,到底是因為小人的讒言陷害,還自己的政治才能有限,很值得懷疑。除非唐玄宗有眼無珠,諸葛再世,相伴兩年卻不識,失之交臂。

  • 2 # 抱庸詩書

    (一)看其仕途履歷

    李白平生三次從政。 第一次:天寶初年,李白往長安遊。到長安後,他第一個去拜見的是賀知章。賀之章看了李白的詩文,大為感嘆,“子謫仙人也”,遂向唐明皇舉薦。皇帝召見了他,讓他奏頌一篇詩文,頗為讚許,就安排他先在翰林苑供職。皇帝愛才,經常宴請他喝酒。有次李白喝醉了,使喚高力士為他脫靴,因此激怒了高力士。高力士是個記仇小人,經常從李白的詩中摘章斷句來刺激楊貴妃,以此報復。每次唐明皇想提拔李白,楊貴妃就又哭又鬧加以阻止。李白很清楚這個情況,於是主動辭官。第二次:浪跡江湖數年,永工王璘當了江陵的都督,聘李白為幕僚。後來王璘起兵造反,兵敗而亡。李白受牽連,被叛流放,後又被赦免。 第三次:唐代宗即位,因慕其才,召為左拾遺。可惜的是,李白此時已經去世。

    從李白平生從政履歷來看,他就是個文士,沒當過領導幹部,因此說李白有經世治國之才,純屬無稽之談。

    (二)看其詩文政治抱負

    全唐詩收錄李白詩共25卷,每卷26首,共650首。真中游覽名山大川及樓塔館閣佔三成,隨性感懷詠懷之作佔三成,詩朋酒友又佔三成,涉及到政治軍事的遠不及十分之一,只有《塞下曲》《白馬篇》《豫章行》《幽州胡馬容歌》等幾首詩有所論及。因此,李白這人,玩得是風流性情,圖得是瀟灑快活。“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他不想做官,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

    (三)看後人對其評價

    王安石評價他:“太白詞語迅快,無疏脫處,然其識汙下,詩詞十句九句言婦人、酒耳。”王安石認為,李白思如泉湧,文章很好,但他的見識太拙劣,十句詩有九句都是在說酒和女人。

    最直白的,還是黃徹在《䂬溪詩話》中對他的評價:“愚觀唐宋渠渠於白,豈真樂道下賢者哉?其意急得豔詞媟語,以悅婦人耳。白之論撰,亦不過為玉樓、金殿、鴛鴦、翡翠等語,社稷蒼生何賴?”李白並非賢達之人,他的詩狂弄詞藻,無非為了取悅女人。他的詩文,所言都是玉樓、金殿、鴛鴦、翡翠等,這些東西跟老百姓有毛關係!

    內行敬杜甫,外行崇李白。元白之後,詩學界一直崇杜抑李,與此應關聯甚大。

  • 3 # 高靜環

    謝邀問,回答,李白是唐代偉大的詩人。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生於中亞細亞碎葉城,幼年時隨父遷入蜀中,後來一度遊歷許多地方,一度奉供翰林,不久遭權貴排擠而棄官。李白在詩中,熱烈歌唱進步的政治理想,要求擺脫禮教束縛。對權貴表示了極大的蔑視。他善於以豪邁的筆墨描繪祖國的壯麗河山。寫了許多雄奇奔放,瑰麗多彩的優秀詩篇,在中國古典發展史上,達到了浪漫主義的藝術頂峰。再說一說李白的政治才華也是比較顯著的,唐玄宗在位時,李白到了長安。做了一個為皇帝草擬檔案的小官,入宮之後,李白很想為國家做一番事業。可是他生性高傲正直,對當時官場的腐朽風氣非常不滿,當遇到現時生活中醜惡現象時,他就表現的非常憤怒。傳說,他寫文章時甚至讓唐玄宗的大紅人高力士為他脫靴。李白寫過一首著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寫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以奔放的筆調錶達自己自由獨立,不向任何人低頭的心聲。李白因為大膽揭露腐敗的政治現象,遭到了朝廷裡有權勢人的嫉恨,很快,他就被放逐回鄉了。離開長安後,就這樣結束了他的滿腹抱負一一政治生涯。離開長安後,李白四處遊走,一路上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他的詩歌充滿了澎湃的激情和神奇的想象,既有氣勢浩蕩,變幻莫測的壯觀奇景,又有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他是強盛的唐朝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被譽為“詩仙"。此篇僅供參考!謝謝!

  • 4 # 鐵錘文史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什麼: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裡面,李白更是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負:

    將欲倚劍天外,持弓扶桑。浮四海,橫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雲天之眇茫。俄而李公仰天長吁,謂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與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蔭君青松,乘君鸞鶴,駕君虯龍,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耳,此則未可也。乃相與卷其丹書,匣其瑤瑟。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不足為難矣。

    你看,李太白一會兒要像神仙一樣逍遙遊,一會又要輔佐君王大治天下,功成名就之後還要像隔壁老王那樣深藏功與名。我只能說,你想多了!

    《中國文學史》裡面說,李白是否具有在複雜權力結構中從事政治活動的實際能力,也許是可疑的,但是作為一名詩人,這種追求更多的成為詩人追求和歌頌壯麗人生的出發點。這句話講得非常的拗口,學術化,畢竟學者們總要講一些聽不懂的話來證明自己高深莫測。鐵錘把它翻譯成人話就好懂了:

    李白的政治抱負也就是嘴上說說吹牛逼,手上沒有真傢伙。

    第二,李白沒有政治才華,在關鍵問題上站錯隊;

    李白成為翰林之後,成為可以經常在皇帝身邊出現的紅人,可是無論是李白自己的作品裡,還是歷史記載中,沒有看見李白有任何的政治主張提出來。大家看到的無非是雲想衣裳花想容這樣的命題作文。如果李白真有政治才幹,以當時經常親近天子的優勢,不可能麼有施展政治才華的機會。最能體現李白沒有政治眼光的,就是投奔永王麾下。參加平叛部隊無可厚非,但是李白最愚蠢的是竟然把永王和唐肅宗相提並論:

    二帝巡遊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帝寵賢王入楚關,掃清江漢始應還。

    把永王和皇帝並肩而立,又說他如何的英武神勇。這樣的詩歌說起來很爽,可是被當朝天子看見了會怎麼想呢?與天下天平相比較,皇帝更看重的是頭上的CROWN和自己的寶座,一句話,李白在這件事上站錯了隊。

    第三,李白有性格缺陷。

    易中天在講三國的時候說:有本事的人一般都是有脾氣的。李白是有才華有本事的人,脾氣自然不會小,不但不小,有時候還狂的很 ,自大的很。比如傳說中的讓高力士脫鞋子,讓楊國忠磨墨。高力士是什麼人?天天伺候皇帝的大太監啊。楊國忠是誰,當朝宰相,楊貴妃的哥哥。你得罪了這兩位炙手可熱的權貴,想不死都難啊。所以李白自己哀嘆:

    君王雖愛峨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倒黴哀嘆的時候埋怨被別人陷害讒言,但是自己得意忘形的時候呢: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作死到這個份兒上,除了李白也沒誰了。

    總結:李白空有報效君王,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但是缺乏實際的政治才能,加上又有文人狂士的恃才傲物脾氣,這些都決定可他在政治上無所作為。這對李白來說,是一個悲劇。

    但是對世界文學史來說,不是一個幸運的事情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會計先考初級還是先學實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