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獨狼映畫

    90年代堪稱香港電影最後的黃金年代。

    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隨便拿出一部來,就是名副其實的經典,值得回味無窮。

    《紅番區》、《家有喜事》、《霹靂火》、《逃學威龍》、《賭俠》、《賭聖》、《黑社會》、《東邪西毒》、《春光乍洩》、《重慶森林》、《阿飛正傳》、《新龍門客棧》、《縱橫四海》、《甜蜜蜜》、《喜劇之王》……

    那個時候的香港明星,很帥很美,卻又個個演技派,沒有網紅臉,笑起來都很美。

    周海媚、關之琳、李麗珍、蔡少芬、王祖賢、葉蘊儀、劉嘉玲、梅豔芳、李嘉欣、邱淑貞、林青霞……那個年代的美,各有千秋。

    我們再也回不去,那個美女如雲的90年代,也再也回不去那個港片經典頻出的大好時代,為什麼呢?

    第一,香港本地的市場並不大,以前還有東南亞票房支撐,也在南韓電影也後來居上,港片的生存空間已經不大,日漸萎縮。

    第二,迴歸後內地市場開放,龐大的票房潛力給了他們極大的刺激,導演紛紛北上拍戲,藝人紛紛北上接戲,導演如徐克、林超賢、王晶、鄭保瑞等,巨星如成龍、周潤發、周星馳、古天樂等等,反倒是香港本地人才凋零,後繼無人。

    第三,在資本和人才匱乏的基礎上,香港本地影片產量急劇下滑,題材趨於保守,越來越本土化,小眾化,和文藝化,除了《寒戰》和《殺破狼》系列等少數警匪動作片,幾乎無人問津。

    90年代的香港電影畢竟陪伴我們度過最青澀的青春時光,有份濃濃的情懷在心間。

    儘管如此,進入21世紀的香港小眾文藝片還是很有人情味的,比如《一念無明》,余文樂演技最好的一部影片,同樣值得一看。

    香港本土拍不出經典電影,但願這些北上的香港電影可以拍出來。

    畢竟,如今是合拍片的天下了。

  • 2 # 網路遊民

    關鍵是人才的缺失,後繼無人。從90年代算起到現在香港電影已經經歷了快30年,而這些年裡的香港電影從演員到導演一直都是那些老面孔。新人能挑大樑接班的卻很少,像李小龍後面有成龍、李連杰接班功夫片,而成龍、李連杰後邊就沒新人接班功夫片了。而港片有影響力的導演依舊那幾個:劉偉強、徐克、吳宇森、杜琪峰、王晶這些都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這些人現在都老了,早已過完了巔峰時期黃金年代。而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導演能挑大樑的幾乎沒有,演員也是。似乎香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投身到電影事業中!當然這個受市場不景氣的影響,但是沒有新人創造出好的作品,這個市場永遠都是慘淡的,只有好的電影作品人們都喜歡看都願意花錢才能形成紅火的市場。還有人說受迴歸影響,這個是有但不是決定性因素,香港的電影迴歸前後都是分級制,迴歸後照樣什麼題材的片都拍,只不過不在大陸上映。

  • 3 # 蔡駿

    最重要的原因,是電影的中心轉移到大陸。最近十多年來,徐克、周星馳、王晶、劉偉強、成龍、劉德華、洪金寶、爾冬升、周潤發、王家衛等導演、電影人相繼北上,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內地,即可證明。

    香港人口共七百多萬,與十多億人口的內地相比,無疑是個小市場。票房最高紀錄好像是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六千多萬港幣。而最近幾年,大陸電影票房井噴,《戰狼2》票房將近57億、《美人魚》票房將近34億、《捉妖記》約24億。10+億票房的電影,就在這兩年,出現了也有十數部了吧?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香港電影人怎麼選擇,應該不難判斷。

    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火爆,影響力巨大,背後有著一群優秀的導演、演員支撐著。那時候,成龍、洪金寶、李連杰、周星馳、張國榮、周潤發、劉德華、林青霞、張曼玉等巨星和大咖都身強力壯,創造力、表演、創意都處於最巔峰狀態。他們每一個人,都可成為一個型別片的領頭人。成龍、李連杰的功夫片、周星馳的無厘頭、林正英的殭屍片等等,都是以超強的明星魅力,把一個電影型別推向最巔峰。

    當時大陸的娛樂市場沒有起步,再加上這些擁有超強個人魅力的巨星,過五關斬六將,換得了香港電影的輝煌。可三十年過去了,活躍在香港影壇上還是年過半百的他們。沒有年輕一輩可以抗大梁,假如這群巨星們都退休了呢?人才危機會制約著香港電影的後續發展。

  • 4 # 琴劍書lee

    我也覺的怪,以前的美劇也是字幕組翻譯的,跟現在基本沒啥區別,而且更有內涵。。中間好像是出問題了。。我初中,高中,大學有三段記憶空白。。就感覺憑空沒了一樣。。現在的美劇字幕基本就是有點破罐子破摔,無力迴天的感覺。。

  • 5 # 秦樓書劍

    想知道現在的香港為什麼拍不出經典電影,就必須先明白究竟是什麼才叫做經典電影?這部電影是不是經典,誰說的算?

    在過去,判斷電影是否經典,這是精英階層的權利。精英階層透過媒體引領了對於電影的判斷,而這些精英階層又會因為攝入利益過深,導致判斷失去公允,從而被新的精英階層推翻。

    雖然,新的精英階層推翻舊的精英階層的事情一直在發生,新的精英階層在推翻舊的精英過程中會失去一些權利,但精英階層卻依然存在。

    因此,像惡搞、暴力等這類市井電影,雖然不被精英階層所接納,但卻能過得不俗的票房。而精英階層所喜歡的藝術片,雖然票房不佳,但卻因為會被精英階層認可,而獲得一定社會地位。

    所以,電影就出現了兩極的現象。專門為票房的市井片,專門為討好精英階層的藝術片。市井片粗俗、惡搞、沒有底線。藝術片曲高和寡,脫離群眾。

    在這個階段,並不會出現真正的經典電影。因為真正的經典電影,一定是具有內涵而又通俗易懂。

    如果時代的發展一直一成不變,那麼經典電影就永遠不可能出現。但時代是發展的,所以經典電影才會出現。

    就如同圍城所說的那樣,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那些賺到錢的導演,賺夠了就想獲得精英階層的認可,獲得社會地位。那麼已經有社會地位的導演,又眼饞那些賺了錢的導演。

    因此,原本排市井片的導演,開始迎合精英階層,在電影中加入精英階層喜歡的東西,去掉部分精英階層不喜歡的東西。而原本藝術片的導演,則在電影中,加入市井的文化。

    兩者兩融,大浪淘沙,終究有人會在這種情況下,拍出經典電影。

    所以,經典電影是時代的產物。他會始於時代的變遷,也會終於時代的變遷。

    如果,時代一成不變,那麼經典電影將可能會維持很久很久。

    但時代是會變化的,歷史的巨輪以碾壓的姿態,將香港所謂的精英階層碾碎。

    這些精英階層的人,或許依然在。但當大海漫過池塘,原本池塘的霸主就不可能再是霸主。

    這是歷史的必然!

    而原本精英階層,在失去高高在上的權利後。促使經典電影產生的一極,天然消失。

    失去牽絆的導演們,要不徹底淪為小眾,要不只能擁抱更大的市井。

  • 6 # 旭64375897

    香港電影王國 人才濟濟 演員 導演 全部 分分北上 北望 神州 14億人口 掘人民幣 所以 香港電影界 早已經 蜂巢而出 香港電影解已經成空虛 。

  • 7 # 籃球界鍵盤俠正揚同學

    首先經典電影不代表票房冠軍

    經典電影是不僅百看不厭,還會隨時間的累積沉澱的越有味道

    如:《大話西遊1、2》《無間道》《古惑仔系列》等等所以經典電影,很多都是需要時間去沉澱,就像一瓶好酒,不是今年出來的大幾十億的票房冠軍就一定是經典電影

    相反,近些年因破票房紀錄,被過分炒作的電影,反而引發了觀眾的反感

    但是不是經典,可能得5-10年,甚至20年以後才見分曉

    但80-90後在電視臺看到影片時,反而是覺得非常新奇的

    但時至今日,至尊寶的臺詞比初中高中背了幾十遍的文言文記得還要清楚

    香港近十來年的電影行業確實出現了極大的萎縮

    1:黃金影星老去,人才凋零

    明星這個職業都是有他的職業壽命的

    並不是所有人都跟劉德華、成龍、甄子丹、周潤發、梁家輝、梁朝偉等那樣一火就火三四十年的

    強如香港90年代最具票房號召力之一的影星周星馳都退居到了幕後

    林青霞、張曼玉等人都因各自的原因退出了影壇張國榮、梅豔芳更是因年早去

    鄭少秋、趙雅芝等人更多的讓人停留在電視劇的頻道之上

    鄭伊健、陳小春的古惑仔形象太過深入人心

    如今的香港影壇靠著古天樂、張家輝,還有劉青雲,余文樂等中堅力量勉強支撐

    對於那些年輕的演員,幾乎無人追捧,更是很難讓內地人發現,比如陳偉霆,沒有古劍奇譚,我們很難知道陳偉霆這個人

    香港的年輕演員因各種因素,最終沒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目前大部分熟知的香港影星大多都是60-70後

    演員是電影質量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

    2:內地市場火熱

    相反的,如今大部分內地讓人熟知的影星反而都是70-80後

    說明近十多年來資金更多的喜歡用來投資打造內地明星,當然製作的電影、電視劇也開始逐漸大陸化

    導演、明星都開始來到內地拍攝作品

    於是漸漸的,我們看到的TVB越來越少了

    於是漸漸的,我們看到的無間道銷聲匿跡了

    總得來說,投資人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哪個市場火熱,自然投資在哪裡

    畢竟相比香港,內地的市場是龐大的,那一個個票房紀錄…內地票房冠軍57億

    香港票房冠7000萬

    談錢傷感情,沒錢沒感情

    3:盛極必衰

    香港,曾經的東方好萊塢

    上世紀70年代步入黃金時代

    上世紀90年代發展至巔峰那個時代,毫不誇張的講,熱門演員一天跑九個劇組

    於是我們看到了90年代香港的電影巔峰,一次次的打破票房紀錄

    但我們沒有看到那些年爛片也是成堆,有些電影拍了根本就擠不進電影院,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過度的拍攝,消費了過去,透支了未來

    殭屍片好看,就瘋狂拍殭屍片

    動作片好看,就瘋狂拍動作片

    哪類電影拍出來票房高,就拍哪類

    隨之而來的就是票房冠軍的票房16年才漲了不到10%

    01年《少林足球》6.1千萬

    16年《寒戰2》6.6千萬

    香港依然有好片

    香港電影事業衰落並不代表香港近幾年就沒有優秀的作品

    《姚姐》《竊聽風雲》系列

    《葉問》系列

    《寒戰》系列

    《可愛的你》

    《一代宗師》

    《一念無名》

    《追龍》

    《志明與春嬌》

    等等,都是不錯的電影,只是票房上面沒有太吃香罷了

  • 8 # 歷史控

    香港拍不出曾經的那種好電影,原因無怪乎以下幾點:

    一是人才匱乏,青黃不接。這個主要有導演和演員兩個方面。現在的香港導演,新生代有哪些呢?很難數出來吧。想來想去,有影響力的還是以前那些。演員方面,撐得起檯面的也就那幾個,要出好片子,想想都難。

    二是市場不好,南韓片、泰國片,還有大陸的片子,都在擠壓港片的生存空間。這麼,大多數香港導演都北上大陸尋求合拍了。你說香港片還有多少空間啊?特別是這些年南韓片,每年都有佳片,泰國片也在特定領域“深耕細作”,也出產了一些佳片。這就大大壓縮了港片在東南亞的市場。市場減少了,好片子當然也就少了。

    三是資本匱乏。最近幾年,內地電影市場急劇膨脹,內地拍電影不差錢。但是香港卻不同,資本匱乏導致香港本地影片產量急劇下滑,題材趨於保守,越來越本土化,小眾化,這樣的形勢下,想出佳片也真的是不容易。

    四是整個中國的文化氛圍變了。現在越來越開放,大家接收外部資訊幾乎沒有了障礙,整個世界可以說都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大家看得多,對電影的審美也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多,口味大了,自然也就對整個電影的整體質量要求提高了。比如成龍,他以前就以動作喜劇成家立業,可是現在觀眾對他那一套不買賬了,他的那些電影都成了爛片了。

    五是香港的電影工業體系本身不健全。

  • 9 # 夜光下的星光

    香港電影的沒落。

    香港電影在以前,可以說是中國電影屆唯一能拿的出去的作品了。而且還是國外投資的居多,因為內地剛剛進行改革開放不久,拿不出什麼像樣的作品。香港電影的經典之處,在於電影選題的精妙和當時演員獨到的表演方式,取得了國內外的好評。如殭屍鬼怪題材,警察故事題材,小人物逆襲題材,無厘頭搞怪題材,賭場風雲題材等等這些都奠定了香港電影的地位,而決定這些題材是否經典的主要因素大多來自演員,殭屍題材的影片因一代道長的林正英去世,幾乎沒落因出的電影都評分不高。警察故事題材因成龍大哥的老去,也沒有太多資源的更新,小人物逆襲的題材是因為天王們以不在適合演出更新也不多了。而無厘頭搞怪,因星爺轉行而很難覺的有什麼效果了。賭場風雲題材,也演出成了搞笑影片了。

  • 10 # 經典影視珍藏

    其實香港電影走下坡路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正所謂物極必反,任何人和事物都會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更別說是香港電影了。

    當年香港電影的輝煌,主要是因為有一群卓越的電影人,成龍,周潤發,周星馳,徐克,吳宇森,王家衛等等。

    這夥人很懂香港人的小市民思維,也懂市場的運作機制,是他們在推著市場前進。

    90年代末成龍,周潤發,李連杰等人去好萊塢發展已經造成了香港影壇的大損失。

    然後在2000年之後,電影合拍片開始,兩地的影人開始互相加盟對方的作品,互相增進了解。這一時期其實是香港電影最後的輝煌了,我能想到的最後經典作品應該是《無間道3》,內地演員陳道明加盟演出。

    內地這邊,張藝謀一部《英雄》開始了大片潮流,也徹底打開了內地市場,從此以後,內地市場已經是亞洲最大的市場了。

    如此精明的香港電影人,怎麼會錯過這麼大的市場,所以一大票電影人紛紛北上。王晶,陳可辛,徐克,吳宇森等,幾乎所有優秀的導演和演員都來到了內地。

    但是他們不可能再繼續拍以前的香港電影,因為以前的香港電影中很多內容如葷段子,黑社會等在內地都是不過審的。

    所以他們只能拿著以前的經驗和對內地市場極少的認知,拍出了一部又一部失敗的作品。

    比如吳宇森的《赤壁》《太平輪》,徐克的《狄仁傑》等,早已經沒有了港片的影子。

    取而代之的是內地電影人的崛起,徐崢,開心麻花,沈騰,大鵬,吳京,越來越多的內地影人拍攝的電影取得票房神話。

    其實,香港不是拍不出經典電影了,而是香港電影已經逐漸消失,以後存在的只有中國電影!

  • 11 # 閃電柒連鞭

    1、並不是現在拍不了經典電影,而是現在的經典電影根本不可能獲得稽核透過;就拿周星馳的電影舉例,其實周星馳的經典電影都是其他導演和編劇的功勞,他自己最近幾年自編自導的水平和其他電影一個水平?純周星馳自編自導的美人魚,西遊降魔篇等等都是沒有成為經典,都是中下旬水平,靠周星馳以前積累的名氣再消耗,如果沒有沒有周星馳的名氣,純內容來看,票房基本觸底。

    2、現在的人功利性較強,能力不怎麼樣。所謂的經典作品除了上面的內容編劇好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拍攝水平,所有的經典影視劇都是特效少而精,所有的經典影視都是長鏡頭,所有的經典影視作品一個橋段最多切三次,視角穩定,這就意味著演員的表演功力要強大,經典電影都是一個鏡頭拍完一個橋段,演員對白至少五句以上臺詞切一次鏡頭,現在的是一句話一個鏡頭,感覺很碎。影響整體視覺效果。鏡頭畫面如同人的眼睛,如果三秒一眨眼一切換,擾亂視角,看過老闆濟公經典橋段,對白長達12句,時長三分鐘一個鏡頭,現在能找出五秒鐘連續鏡頭的幾乎沒有,基本都是三秒鐘一切,現在的完全是拼接的,沒連續視角感。

    3、不知道是演員水平差還是攝影差,現在的劇除了第二條鏡頭太碎連續性不強外,還有一個垃圾特徵,鏡頭晃動厲害。鏡頭展示的是畫面,畫面呈現出來的是人的眼睛視角範圍,本來就不是一個鏡頭拍下來的,再不斷搖晃,更加垃圾了。而且現在的鏡頭喜歡平推,你就不能固定下來讓演員表演嗎?一會兒近景一會兒遠景,你就不能把焦距調好,固定在那裡嗎?需要特寫的時候再切,不需要的時候就不要亂晃。

    4、綜述:只要滿足以上條件,一是劇本好,二是儘可能能一個橋段一個鏡頭,演員把橋段臺詞背熟了再上鏡,三是特效要少而精,四是鏡頭不要亂晃動

  • 12 # 印第安奔跑者

    原來的港片,大部分都不在內地上演,所以題材方面不用考慮,有分級制度管理。現在不一樣了,大部分要在內地上演,內地龍頭標書嚴格,因為沒有分級管理,題材受限。

  • 13 # 股海風雲029361764

    香港這個電影平臺已經國際全球化。

    在海外市裡有固定的觀眾客戶。固定嘅票房收益。

    可惜只是太過遷就迎合大陸口味。失去了自己的元素。

    97之後 再沒有香港的獨立元素的好電影了。

  • 14 # sun1054

    我覺得 可有有兩點,

    第一 現在拍電影畫質都高了

    第二 HK從英國手裡逃出來了

    哈哈哈 扯扯淡

  • 15 # 榮耀與夢想

    九十年代的香港和現在的香港有什麼區別?

    毫無疑問現在的香港已經沒落了,九十年代的香港可以說是中國唯一的大都市。

    1990年的香港gdp是大陸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什麼,當時香港的繁榮程度是可見一斑的,在經濟的支援下再加上香港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能拍出這麼多的經典電影也不足為奇。

    以2015年來算,香港的gdp只有大陸的1/45,再加上大陸娛樂界的興起和香港娛樂圈的沒落,如今香港的年輕明星能叫出名字的有幾個?

    現在大家都願意將金錢和精力投入大陸娛樂圈,當然香港就再難拍出經典電影了。

  • 16 # 如如體育

    不是香港拍不出,是大陸現在厲害,對比8090年代大陸經濟不好,那時候鞏俐這樣巨星跑出香港拍,現在香港明星過來大陸發展,港臺明星都來大陸,香港電影無間道後不行了。大陸市場太大,8090年代大陸有電視才多少?現在10多億觀眾。現在電影場面大,香港面積有限。

  • 17 # 坦蕩風聲Lj

    香港近幾年怎麼拍不出好電影了呢?我認為這是我們大陸這邊的娛樂娛樂的離譜的高薪收入,影響了香港電影業的發展,眾所周知,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我們國家的那些老藝術家們,他們拍一部電影,收入是很微薄的,比如西遊記,總共的投入才200萬,白龍馬的收入當時要1000塊錢,就算是高收入了,像六小齡童這些的收入,一天的收入也就三五十元,而現在看看,我們這些藝人明星的收入有多高,拍一部戲,拍一部電影收入動輒幾千萬少者,一集幾百萬或者幾十萬的都很多,這樣對香港電影市場的衝擊力非常的大,所以香港的演員好多都到大陸這邊來掙錢,所以這幾年香港拍不出好的電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與人之間有很單純的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