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終譽

    平仄就是聲音的陰陽,平代表延展,仄代表強調。平仄的讀法和表達的意思都完全不同,抑揚頓挫指聲調,跌宕起伏就是指平仄。

  • 2 # 梧桐樹邊羽

    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

    什麼是平仄,平仄的起源,平仄的劃分規則,平仄在近體詩中的應用,都在無數個回答中反覆講過,這裡就沒必要複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看本人專欄前三章,免費的,有全面通俗的平仄及平仄知識講解。

    這裡只回答題主的問題:在古詩詞中,平仄到底有多重要?

    平仄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平仄知識是古詩詞門類中近體詩的入門功夫,要想近體詩寫好,就必須先打好基礎。但是對於不寫近體詩的人來說,這個東西知不知道、了不瞭解完全沒有關係。

    話說回來,基礎就不重要嗎?

    當然不是。主要原因還是詩歌這個東西,格式本來就不重要。

    不重要的東西的基礎,邏輯平推自然也就不重要。

    詩嘛,美不就完了?

    詩為心聲,就是將心理情感變成韻文表達出來。那麼多優秀的古體詩、現代詩傳世,與平仄格律有什麼關係?

    唐宋之時,平仄格律的重要是因為科舉開通了近體詩的考試——這個重要,是前程給這門知識帶上的附加值。

    不論從大腦開發、科學技術、哲學思想、遊歷見識哪個方面來說,現在的中學生甚至都超過古代的大學士。

    文化方面也是如此,為什麼傳統文化詩詞方面下行?

    被日新月異的知識文化淘汰了而已。

    平仄知識對於格律體來說是重要的,但是隻不過是一種文字音調工具,只在格律體範疇作為基礎必不可少,但是在古詩詞範疇內,因為與內容無關,所以並不重要。

    一套工具,愛用者用,不愛用者完全不必理會。

    詩詞更重要的是格式之上內容意境,平仄格律只是區分近體詩、古體詩、詞牌與古體詩的一個區分標準。

    平仄對於詩詞的格式來說,就是重要的,但是對於詩詞整體質量來說,沒有比較意義。

  • 3 # 澤仁德喜

    詩首選要讓人朗朗上口,誦的順溜,還要有情緒節奏,就像歌曲一樣,如果一首歌曲的旋律和節奏不順,就不會有人去唱它,因此,平仄非常重要,但光有平仄也不行,詩詞沒有生活,沒有內容,沒有情緒,沒有高潮,沒有激情,這樣的詩,讀一遍就會覺得乏味,就像《紅樓夢》裡有很多詩詞,但大部分詩詞,都是粉飾媚情,沒有太多內容,因此很少人能記得裡面的詩詞,倒是李白的一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成了流傳千古的絕唱!

  • 4 # 第N次接觸

    古來文章費筆墨,

    不寫論文寫詩作。

    為對平仄常出神,

    無人問津亦難過。

  • 5 # 使用者29中大獎

    平仄就是古詩詞中的花瓶和血脈,古詩詞中沒有平仄就沒有生命力和影響力,古詩詞裡面有平庂花瓶和血脈,容易讓人記而不忘的有名垂史書的價值,看過有印象之影的回憶,一句好的古詩詞中精準美句的平仄,能反應出歷史故事中的精彩畫面和事件來,讓人們回味無窮。如《三字經》中開頭寫的,“人之初,性本善”;毛主席《沁園春•雪》中寫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人們容易記住而過目不忘流傳千古。

  • 6 # 詩人劉志強LZQ

    平仄在格律詩和詞中是最重要的。沒有平仄就等於沒有韻味。平淡都是一個音調,沒有起伏.沒有高低。

    平仄在詞,格律詩中是最主要的,詞性相對,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而且要求句子要對仗。

    所以,平仄就是給詞,格律詩定的一定格式的「調子」。

  • 7 # 子瑾2019

    在古詩詞中,不是所有的古詩詞都對平仄要求的比較嚴格,比如古體詩就對平仄要求不太嚴格, 其實,對平仄要求嚴格是從初唐形成的近體詩開始的,近體詩又稱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押韻詩歌體裁。即在近體詩篇中對句數、字數、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講究平仄對仗。著名的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等。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後來發展出的詞也對平仄有嚴格要求,再後的元曲雖也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 8 # 大蠍子王

    我是吃貨,以前看了本食譜。令人愛不釋手,書名叫《隨園食譜》,哇塞,看了此書後,才知道“吃”裡的學問深了、大了、海了。後來,在圖書館又看了此書,拿近一看,是《隨園詩話》,不是《隨園食譜》,我志小才疏,一介魯夫,對寫詩不感興趣。就隨意翻了下《隨園詩話》。依稀記得此書寫道,杜甫是寫律詩的頂峰,到了現在都沒人超過杜甫。為什麼?都是那些推崇和學習杜甫的人害的。他們樂此不疲的,他們只是學了杜甫的皮毛,整天的“平平仄仄"的,學傻呆了,束縛了詩魂和生命力。律詩就是讓他們給毀的。一一這本書作者是袁枚(清)。

  • 9 # 老街味道

    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

    舊體詩分兩種,古體詩和近體詩(格律詩),平仄是近體詩(格律詩)的基本規則之一。格律詩的規則,當然很重要,和古體詩一樣,如同人的左膀右臂不可缺少。

    四聲的由來

    在南北朝齊梁時期,沈約等人發現了平、、上、、去入四聲,並將四聲分為了平聲和仄聲 , 這些詩人開始依照四聲作詩,被稱之為“永明體”

    蕭子顯《齊書》雲:“沈約、謝朓、王融,以氣類相推,文用宮商,平上去入為四聲,世呼為永明體。”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搞明白什麼是四聲,包括與沈約同為“竟陵八友”的梁武帝蕭衍一開始都搞不清楚,在電影妖貓傳中的人物空海和尚《文鏡秘府論·四聲論 》記載:

    經數聞江表人士說:梁王蕭衍不知四聲,嘗從容謂中領軍朱異曰:“何者名為四聲?”異答雲:“‘天子萬福’,即是四聲。”衍謂異:“‘天子壽考’,豈不是四聲也。”以蕭主之博洽通識,而竟不能辨之。

    四聲奠定了近體詩的基礎

    四聲的發現,使的格律詩漸漸佔據了主流,南北朝後期的詩人更喜歡作格律詩,作品格律的佔比遠遠大於是個鼎盛的唐朝。

    大家知道舊體詩分古體詩 和近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注重平仄、對仗、黏連、押韻。古體詩只需要押對韻就可以了,反而唐朝的詩人創作了大量的古體詩,古體詩的數量佔比甚至超過了南北朝永明以後的佔比。

    南北朝後期的格律詩(永明體),除了失黏以外,格律詩要求的平仄、對仗基本已經定型,在隋朝韻書制定以後,為唐朝近體詩的健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宋之問、沈佺期、杜審言等的大量推廣下,漸漸走向頂峰。

    格律規則不是好詩的必須標準

    入唐以後,陳子昂認為前人太注重形式,忽略內容,指出了"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 作為創作的先驅,在倡導復古的旗幟下實現詩歌內容的真正革新。: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

    陳子昂有《感遇詩三十八首》,幾乎全部是古體的五言詩,後來的李白也以古體詩擅長,無論短小的《靜夜思》、中篇的《行路難》、長篇的《蜀道難》等無不是千古絕唱。大詩人杜甫的古體詩更是唐詩頂峰之作,如:《望嶽·齊魯青未了》、《赴奉先縣五百字》、三吏三別等不勝列舉。

    填詞不可不知平仄

    填詞必須按照詞譜填,比格律詩寬鬆一點點,卻完全沒有古體詩那麼自由,如果不知平仄,根本無法填詞,所以不是重不重要的問題,是必須的條件。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面說了,古詩詞中既有古體詩也有近體詩。作為詩詞愛好者來說,喜歡程度有深有淺,或者說各有所好,有人不喜歡近體詩,有人呢又非常偏好近體詩,這個也不必爭論,各取所需即可。

    但是要學習或者瞭解研究舊體詩,不懂平仄的格律規則,如同雙臂斷了一臂,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我一直認為,可以不寫,但不可不懂。

  • 10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天下名詩不平仄,言來如同風雨雪。

    幾經後人咬字後,再也沒有好文色。

    2021年元月上旬於郴州北城。

  • 11 # 遼海醉仙

    中國古詩詞中的平仄是用於吟誦的,尤其是在宋詞中,當你選定一個詞牌就選定了詞中的平仄。現代詩放棄平仄的使用,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世界音樂走進中國並流行發展,並逐步取代了中國詩詞的吟誦。這個現象在晚清至民國時期乃至今日更為突出。長期以來中國流傳的是戲曲,詩詞吟誦是講究平仄的,吟誦時要用琵琶古箏等樂器伴奏的,所以中國歷史上稱詩詞為“詩歌”。而西方音樂進入中國後,歌唱及歌曲發展起來,取代了中國詩詞的吟誦。詩人都知道,平仄格律有五個音階,而西方音樂是七個音階,比中國詩歌多兩個半音:,因此唱起來好聽。在這種情況下再保留平仄使用顯得毫無意義。王力在《詩詞格律》中突出講平仄使用,對此毛主席批評道“詩當然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我還是堅持要少寫舊詩,寫新詩要放棄平仄格律。

  • 12 # 渣母頭

    如果你懂一門比較古老的方言,例如粵語、閩南語或者廣東福建的任何一個地市的方言,就會發現,很多很多字在不同的句子中音調可能都是不同的,會隨著整個句子的音韻進行“微調”。這也是當今普通話四調讀古詩文,有時候會顯得特別拗口、彆扭的根本原因。

    隨興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招聘是招合同工好還是兼職臨時工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