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森只識彎弓射大雕

    有人說,孫策死於孫權之手,雖不是親手所殺,卻是孫權一手策劃;也有人說,孫策的死僅僅是一個意外!

    公元196年,孫策任會稽郡太守,他非常喜歡外出打獵,他的手下虞翻就勸阻他:您喜歡輕裝便服出行,隨從部下常常來不及警戒,士兵們也為此感到心累,身為統帥,如果不夠穩重,就不容易樹威!

    傳說中的龍,一旦變成魚,隨便一個農夫就可以捕捉它!而白蛇自己放縱,在野外被劉邦斬殺!

    孫策雖然聽了屬下的話,但還是死性不改。公元200年,有一天孫策外出打獵,以極快的速度追逐野獸,士兵根本追不上他的步伐!

    玩興正酣之時,突然遇到許貢(前吳郡太守,被孫策所殺)三位門客,三位門客當然要為許貢報仇呀!一番爭鬥之下,孫策被箭射中臉頰,最終因傷勢過重去世!

    這是比較符合史實的故事,但其中的背景就不清楚了!

  • 2 # 冷清先生

    孫策被許貢三門客射傷。《三國志》:“初,吳郡太守許貢上表於漢帝曰:‘孫策驍勇,於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策候吏得貢表,以視策。策請貢相見,以表讓貢。貢辭無表,策即令武士絞殺之。貢奴客潛民間,欲為貢報仇。獵日,卒有三人,即貢客也。策問:‘爾何等人?’答雲:‘韓當兵,在此射鹿耳。’策曰:‘當兵吾皆識之,未嘗見汝等。’因射一人,應弦而倒。餘二人怖急,便舉弓射策,中頰。後騎至,皆刺殺之。”

    在前四史裡,《三國志》是一部很爛的書,陳壽放著大量的資料不用,很多地方都過於簡潔,裴松之作注。三國吳史,可供參考的還有《吳歷》和《江表傳》。後世《資治通鑑考》也對此發出質疑。刺殺孫策的三個人到底是什麼人?三國志記載是許貢的門客,當場把三人都殺了,憑什麼確定他們的身份的?

    孫策和項羽一樣作戰勇猛,也很殘暴。建安五年,有江琅琊道士于吉,在吳越廣施符水,信徒甚眾人稱於神仙。孫策對此人很反感惱怒,欲殺于吉以洩憤,孫策母親也勸不住。江表傳對於吉也有記載。《江表傳》:“時有道士琅琊于吉,先居東方,往來吳會,立靜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孫策要殺于吉,有很多婦女求助孫策母親,母謂策曰:“於先生亦助軍作福,醫護將士,不可殺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眾心,遠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不可不除也。”

    另外,孫策在十年征戰中,惘殺誤殺者也很多,其中不乏有實力的家族,他們都想殺孫策。故此江表傳說,三個刺客自稱是許貢家奴,很有可能是藉口託詞,于吉的信徒裡有實力者不再少,他們也想殺孫策。能夠知道孫策打獵的時間地點,並且在半道埋伏刺客,肯定有孫策軍中高階將領提供情報,因為除了孫策不信于吉,孫策軍中所有將領都參拜過於吉,到底是誰參與刺殺無法搞清楚。冷清認為,于吉的信徒刺殺孫策的嫌疑最大,又栽贓於許貢家族。

    有人質疑是孫權派人刺殺孫策,分析的頭頭是道,其實是無稽之談。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時,孫權(生於182年)年方19虛歲(另說15歲),其實孫權實際18歲。18歲的孫權,根本就沒有刺殺孫策的實力。孫策對孫權說的很清楚:“帶兵打仗,你不如我;而知書謀略,我不如你。”而江東老將全是原孫堅和孫策一手組建的,和孫權這個毛孩子沒有一毛錢關係,孫策臨終前把周瑜、張昭、魯肅、程普等戰將和謀士都叫來,囑咐他們一定要好好輔佐孫權,“事生如事死”。

    孫策為什麼,把江東傳給弟弟孫權,而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個問題就更簡單了。孫策死時才26歲,那麼孫策的兒子有多大呢?史書無記載,我們假設孫策16歲就結婚,這已經是極限了,他的兒子最大也就八九歲。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發生在孫策死前幾年,孫策知道把江東傳給八九歲的兒子的結果,是守不住江山的,屬下篡位奪權是必然的,很可能招致孫氏家族整體毀滅。孫策只能傳位給18週歲的孫權,起碼來說孫權也算成年了。即便如此,孫權也太年輕,能不能領導這些老臣,孫策心裡也沒有把握呀。所以孫策才把老將老臣都叫來,當面把後事安排好,讓大家發誓賭咒、分工明確、互相監督,“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 3 # 自由勇敢de心

    孫策曾殺故吳郡太守許貢,許貢的門客潛藏在民間打算尋找機會為許貢報仇。有一次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的是一匹快馬,扈從騎兵被遠遠的甩在後面。孫策遇見三位刺客,被射中面頰,後面的扈從騎兵尋找到孫策,將刺客都殺死了。孫策中箭後,創痛甚劇,四日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 4 # 秦野雁

    孫策,字伯符,英武如其父。他也算是一個少年英雄。為人豁達,武藝高強,勇猛無比,善於用兵,既是統帥又是將領,經常親自帶兵衝鋒陷陣,人稱小霸王。因其深得江東民心,又被稱作孫郎。僅僅用了八年時間,便基本上平定了江東,實為江東基業的奠基人。

    郭嘉曾說過:“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孫策經常意氣用事,愛殺人,攻克吳郡時殺了吳郡太守許貢。200年4月,孫策在丹徒外出打獵,被原吳郡太守許貢的部下埋伏在樹林行刺,射中面部。本來這個傷是可以治好的,但是當他發現儀表堂堂的自己變成刀疤臉的時候,大吼一聲,瘡口崩裂,流血不止而死,年僅26歲。

  • 5 # 九州歷史

    不管孫策死於許貢的門課,還是被其他人謀殺,孫策都可以不死。

    孫策堪稱三國第一少年英雄,16歲時父親去世,他本人並沒有軍旅經歷。孫策只用了幾年時間,就平定江東。孫策名聲也不差,他本是袁術部下,在江東也打著袁術旗號,但袁術稱帝,孫策果斷與之絕交。

    孫策在江東事業大好之時,曹操拼命拉攏,先是讓他承襲父親孫堅的爵位,又封他明漢將軍,從官方層面承認他對江東的佔領。曹操要專心對付袁紹,擔心孫策背後偷襲,郭嘉卻判斷說:“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孫策入江東初期,濫殺無度,殺了名聲很好的許貢。他的三個門客,趁孫策外出打獵,將孫策射傷,但不致命。不過這一箭在臉上,對孫策來說就是毀容。醫生說只要靜養百日,別動怒,並無大礙。但孫策一照鏡子,看了自己的面容,大怒之下,當晚就死了。

    孫策胸懷小,不能容人,受不了委屈,這種性格不僅葬送了自己的姓名,還因殺人過多積累很多社會矛盾。孫權即位初期,忙於平定各地暴亂。

  • 6 # 歷史觀點

    陳壽,裴松之寫清楚了。

    但是歷史紛繁複雜,不能就結論而結論,宋教仁死去才一百年,馮玉祥死去幾十年,他們死因都有八卦出現,所以百姓沒辦法去窮追。

  • 7 # 使用者58215558443

    仇殺。

    起因,吳郡太守的愚忠,遭孫策發狠心除而後快,吳氏後人報仇。

    死亡過程,外出守獵,遭暗箭不治身亡。

    聯想,不奇怪,在什麼的平臺中,幹什麼樣子事情。人對權力,物資的慾望至今也如此。

  • 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反正不是孫權乾的。

    孫策被稱為江東小霸王,來自許貢的表文: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項籍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因為孫策的勇武有些像西楚霸王項羽,打起仗來非常勇敢,且百戰百勝。

    公元200年,孫策趁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準備從江東北上許昌劫取漢獻帝,走到丹徒(今江蘇鎮江),準備攻打廣陵太守陳登。

    孫策在準備戰爭的間隙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的是一匹快馬,自己一個人在前面,隨從騎兵遠遠落在後邊,結果孫策遇到3個人,這3人是準備刺殺孫策的,被孫策引箭射死1人,孫策也被另2人搭箭射中臉頰,後面的隨從趕上來後殺了另2人,救回重傷的孫策。

    四天後,孫策傷重不治身亡。年僅26歲。

    據史書記載,刺殺孫策的3個刺客是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因許貢曾上表朝廷說孫策驍勇,建議朝廷招到京城控制,而被孫策殺害。許貢的小兒子和3個門客為報仇,聯合廣陵太守陳登一起謀劃,終在丹徒山中重傷孫策。

    而陳登因為其父親的堂弟陳瑀被孫策部下擊敗,而復仇,與許貢的小兒子及3個門客一起謀劃,因此他們是殺死孫策的人。

  • 9 # 冥蝶讀書

    孫策遇刺的幕後指使到底是誰?已經成了一個歷史懸案,不過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狀況來看,幕後指使者很可能是江東的地方豪強。我們可以結合孫策遇刺的過程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來分析。

    一、疑點重重的遇刺過程

    孫策遇刺的過程,史料記載中大同小異,都是說孫策出去打獵,因為馬比較好,一個人跑遠了,把隨從落在了後面。孫策遇到了等候多時的許貢門客,許貢曾經是吳郡郡守,被孫策給殺了,門客要為許貢報仇。搏鬥中,孫策中了箭,後來隨從跟了上來,殺了刺客。由於傷重,孫策回去後沒多久也死了。

    這段遇刺的過程有很多疑點:

    1、刺客提前在那裡等候,他們是怎麼知道孫策會跑到那個地方的?如果不是有內奸提前通報,他們怎麼會知道孫策會去那裡。

    2、隨從為什麼會落在後面?馬好這個解釋很難說得通,作為一方諸侯,個人安全問題一向是很受重視的,任何時候,身邊都會有一幫護衛。當然了,也許有人說孫策很自信,畢竟是小霸王,在戰場上常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所以他一個人跑出去也可以理解。戰場上的身先士卒並不等於不顧個人安危,戰場上只需要起表率作用即可。正常情況下,即使主帥親自衝鋒陷陣,身邊也不會缺少衛士。這時候,孫策的護衛突然落在後面,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3、為什麼隨從上來就把刺客全部殺了,沒有留活口?正常情況下,遇到刺殺,都會想辦法留下一個活口,好問出幕後指使者。但是這些隨從的做法很可疑,他們沒有留活口,而且趕到的時機很耐人尋味。

    二、遇刺的時機很有意思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記載: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這段記載很有意思,意思是孫策乘曹操跟袁紹在官渡對峙,準備渡江襲擊許都,大家知道後都很害怕,唯獨郭嘉很淡定的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殺的人都是江東的豪傑,但孫策很輕佻,一定會死在刺客手裡。”既然是襲擊,那麼訊息是怎麼傳到曹操那邊呢?郭嘉憑什麼斷定孫策會死於刺客手裡?

    有人可能會因此推斷刺客是郭嘉派的,這種可能性有,但是不大,因為那時候路途遙遠,通訊不便,如果刺客是郭嘉派出的,孫策什麼時候出來打獵這種事情,刺客很難知道。那麼是不是郭嘉派刺客,內奸傳遞訊息呢?這樣的話,郭嘉派刺客就沒有意義了。刺客只是執行者而已,沒必要非要郭嘉派人過去。那時候地方豪強都有私人武裝,百姓也都依附於豪強,陌生人過去,很容易被識別出來。

    不過郭嘉應該事先已經得到了訊息,有人要刺殺孫策。孫策打算襲擊許都的訊息應該也是這個幕後指使透給曹操的。

    三、幕後指使到底是誰

    孫策死後,孫權成了繼承人。一些原本對孫策不滿的勢力立即反叛,比如山越。而另外一些對孫權不服的人也蠢蠢欲動,廬江太守李術公開表示不服,廬陵太守孫輔暗通曹操,孫暠則出兵打算自立。

    李術的叛亂很有意思,李術應該算是孫策的心腹,曾經殺了曹操任命的揚州刺史嚴象。孫策死後,李術“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孫權寫信給李術,要李術將那些亡叛之人還回來,李術拒絕了。所謂的亡叛之人,應該是指孫家的部曲,也就是私兵。東漢末年,地方豪強擁有大量部曲,曹操、袁紹、孫策等人都屬於地方豪強。孫策之前採取的是高壓政策,孫策死後,很多部曲估計忍受不了,就逃亡了。

    李術敢拒絕孫權,只能說明一點,他背後有一股勢力在支撐,這股勢力應該就是江東的地方豪強。之前郭嘉的那句話說,孫策殺的都是江東的豪傑,意思就是孫策殺了很多江東的豪強。我們可以認為,江東地方豪強對孫策是非常不滿的。許貢也算是地方豪強之一,除此以外,還有劉勳,王朗,劉繇等人。江東的四大家族,陸、顧、虞、魏,除了虞翻,其他家族都跟孫策不對付。

    整個東漢時期,地方豪強的勢力非常強,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就是在豪強支援下上臺的。曹操、劉備、袁紹、劉表等人都是得到了地方豪強支援,才得以形成氣候,當然了,曹操、袁紹本身就是豪強。孫策雖然本身是江東人士,但是他所帶的一幫人,張昭、周瑜、程普等人都不是江東人,張昭屬於流亡到江東的江北豪強。強龍難壓地頭蛇,江東本土的豪強對他們的到來當然是非常不滿的,這是來搶地盤啊,而且還是來統治他們的。

    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關於要不要迎漢獻帝。田豐曾經建議袁紹迎獻帝,被袁紹拒絕了。劉備跑到劉表那裡也建議劉表襲許都,迎獻帝,也被劉表拒絕了。人們常常因為這件事嘲笑袁紹和劉表,認為他們目光短淺。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劉表和袁紹其實都受到地方豪強的牽制。出錢出兵,他們沒有地方豪強的支援是不行的。襲許都,迎獻帝,其實對地方豪強是不利的。出錢出兵跑那麼遠,去搶一個要供起來的皇帝,這事怎麼看怎麼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江東的地方豪強當然也是這麼想的,他們也不願意出錢出兵幫孫策去搶獻帝。

    對江東豪強來說,最好就是老老實實在江東待著,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自己的安生日子。孫策想統治,沒問題,可以忍,但想讓豪強們出錢出兵去搶個皇帝來供著,那可就不能忍了。那麼具體是誰在幕後策劃這起刺殺案的呢?恐怕很難搞清楚了,四大家族都有這個可能,尤其是虞翻這個核心人物。孫策死後,虞翻要求各地官員就地服喪,維持了整個江東的穩定,其能量可見一斑。誰符合江東豪強的利益,誰才能坐穩位子。於是孫權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而且孫權平定李術叛亂,確實也顯示出了能力。

    因此,對於江東豪強來說,孫策必須死。你覺得呢?

  • 10 # 虹橋天空

    孫策雖死於許貢門客手上,可刺客又是如何知道小霸王狩獵的地點和時間呢?本事不強的三刺客,去丹霞西山守株待兔,地點未免太精確了吧!就好像事先知道,刻意安排,不得不令人懷疑。孫策死後,孫權可是最大的利益獲得者,那麼孫策被刺,真的跟孫權無關嗎?

    陳壽在《三國志·孫權傳》中的評價是:“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雖然是事後諸葛亮,可也說明孫權有勾踐之奇,勾踐為何人,王也。孫權與孫策性格各異,戰略理念不同,為達到某種目的,就必須採取必要的措施,奪權。而奪權的路上,難免會有極端的想法,刺殺。聯想孫權對兄弟幾個的態度來看,確存疑惑。

    孫堅有四個兒子,即策、權、翊、匡。孫翊,驍悍果烈,有兄策風,孫策臨死前,謀士張昭曾問兵權可否交與孫翊,策未允,將印綬以孫權。可見,繼位者可能是孫權,還有可能是孫翊。裴松之注引《吳歷》的話:“翊出入常持刀,爾時有酒色。空手送客,洪從後斫翊,郡中擾亂。無救翊者,遂為洪所殺,進走入山。徐氏購募追捕。中宿乃得,覽、員歸罪殺洪。”大大的疑問,孫詡竟然被身邊的人所殺,更奇怪的是郡中無人相救,為什麼被殺?又為什麼沒有人去救?找不到原由,總得有人背鍋吧!權合適。

    定武中郎將孫匡,因一次戰役失誤,而被其兄孫權“禁錮終身”。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上說:“曹休出洞口,呂範率軍御之。時匡(朗)為定武中郎將,(遣)【違】範令放火,燒損茅芒,以乏軍用,範即啟送匡還吳。權別其族為丁氏,禁固終身。”又為何故?

    兄弟鬩牆,孫權對兩個弟弟都可以如此,那麼對哥哥孫策難道就不可以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有沒有不套路的比較好的玄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