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多多30

    作為一個80後,我們那代喜歡鄭少秋的楚留香就好比現在的孩子喜歡鹿晗一樣!秋官那種風流倜儻不是演出來的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魅力,記得小時候為了看楚留香,作業都不寫完,此外還有他的戲說乾隆,那時候真是覺得帥到不行,到後來回TVB的天地男兒的徐永邦,我長這麼大沒看到他一個失敗的角色,總之,少年時的回憶。

  • 2 # 影視橋段匯

    一個個瀟灑的轉身、清雅的微笑是鄭少秋留給無數觀眾最經典的回憶。從陳家洛到乾隆、從張無忌到楚留香,鄭少秋的江湖世界中,文韜武略代替了荷槍實彈,瀟灑飄逸代替了血雨腥風。

    鄭少秋1947出生於香港,從小對錶演情有獨鍾,16歲投考演藝培訓班,曾在話劇團演出,也曾任臨時演員,20歲時靠著電影《黑殺星(黑煞星)》踏進演藝圈。雖然如願以電影出道,但是鄭少秋卻始終默默無聞。

    鄭少23歲的鄭少秋加入TVB後就開始主演電視劇《冷暖親情》並獲得了TVB最有前途新人獎。俊朗的外表隨即虜獲觀眾的心,還獲得報紙票選的十大電視明星獎。73年出演《煙雨濛濛》的何書桓,同名主題曲演唱者就是鄭少秋,這一舉動直接開創了香港電視主題曲的先河。

    之後鄭少秋接演金庸劇《書劍恩仇錄》,一人分飾三角分飾陳家洛、乾隆、福康安三角大秀演技;《倚天屠龍記》裡演活了人們心目中的張無忌,獲得金庸先生親自題字:熒屏少俠,颯颯英風,家洛無忌,入人夢中。

    1979年鄭少秋臨危授命主演古龍劇《楚留香》,飾演盜帥「楚留香」,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香帥”旋風立刻席捲港臺,因為鄭少秋在劇中塑造的角色形象過於經典,讓原作者古龍都不由得感嘆:“臺灣人只知鄭少秋而淡忘了古龍,彷彿楚留香本身就是鄭少秋!”

    1992年鄭少秋接演《戲說乾隆》,紅遍兩岸三地,再創事業高峰,一時間,“四爺”、“乾隆”幾乎成為鄭少秋的代名詞,被封為霸道Quattroporte始祖,開創內地“戲說歷史劇”的先河。我們內地觀眾對鄭少秋最為熟悉的作品就是1992年的《戲說乾隆》。《戲說乾隆》用戲說的手法給我們呈現出來一個全新的帝王形象。情節絲絲入扣、驚險的武打動作,再加上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當年不知傾倒了多少觀眾!一把摺扇,一柄長劍,就這樣,一個最具江湖俠客習氣的帝王形象就印在了鄭少秋的身上,也深深的印在了無數觀眾的心中,成為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前方有兩大高手在比武,穿藍衣服的是好人”“鄭少秋嘛,哪次不是演好人”吳孟達的這句話想必看過《新烏龍院》的都知道。鄭少秋演了一輩子的大俠。到了90年代,鄭少秋想再次突破自己的演技,飾演一次大壞人,這個角色就是《大時代》裡的丁蟹。鄭少秋的丁蟹算是我看過電視劇裡,最有趣的一個人物,每一次出場,他都能造成巨大的矛盾衝突,他時而正義感十足,時而暴怒,時而多愁善感,時而目中無人,時而豪氣萬丈,時而貪生怕死。丁蟹最可恨之處不在於殺人放火,而是他的自以為是和強人所難。鄭少秋演得非常好,丁蟹的偏執、神經質都恰如其分。《大時代》以後,香港股市產生丁蟹效應。一部戲,能夠影響一時的經濟走勢,一個角色的名字,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名詞。不說後無來者,但絕對前無古人!

    音樂成就不容小覷,還獲得金針獎,四大天王也就張學友得過。可見其歌唱方面造詣超級高,也是帥氣的外表讓人忘卻了秋官的歌喉。我更喜歡他演唱的《笑看風雲》,是不是有種笑談風雲、觀人生幻變的那份鎮定、從容的神情?

  • 3 # 夜中月95787521

    鄭少秋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演員,首先是因為長得帥。記得吳孟達在《新烏龍院》中說的"鄭少秋嘛,誰不認識,拍了二十多年戲,你什麼時候見他演過壞人。"對,他是大俠!他在《方世玉》裡演的陳家洛,一出場便帥呆了,太有大俠風範了。還有《楚留香》《戲說乾隆》《楚漢驕雄》等。太喜歡他了。而且他的歌唱得也好。

  • 4 # 嘿暈失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個個瀟灑的轉身、清雅的微笑是鄭少秋留給無數觀眾最經典的回憶。從陳家洛到乾隆、從張無忌到楚留香,鄭少秋的江湖世界中,文韜武略代替了荷槍實彈,瀟灑飄逸代替了血雨腥風。

    鄭少秋1947出生於香港,從小對錶演情有獨鍾,16歲投考演藝培訓班,曾在話劇團演出,也曾任臨時演員,20歲時靠著電影《黑殺星(黑煞星)》踏進演藝圈。雖然如願以電影出道,但是鄭少秋卻始終默默無聞。

    鄭少23歲的鄭少秋加入TVB後就開始主演電視劇《冷暖親情》並獲得了TVB最有前途新人獎。俊朗的外表隨即虜獲觀眾的心,還獲得報紙票選的十大電視明星獎。73年出演《煙雨濛濛》的何書桓,同名主題曲演唱者就是鄭少秋,這一舉動直接開創了香港電視主題曲的先河。

    之後鄭少秋接演金庸劇《書劍恩仇錄》,一人分飾三角分飾陳家洛、乾隆、福康安三角大秀演技;《倚天屠龍記》裡演活了人們心目中的張無忌,獲得金庸先生親自題字:熒屏少俠,颯颯英風,家洛無忌,入人夢中。

    1979年鄭少秋臨危授命主演古龍劇《楚留香》,飾演盜帥「楚留香」,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香帥”旋風立刻席捲港臺,因為鄭少秋在劇中塑造的角色形象過於經典,讓原作者古龍都不由得感嘆:“臺灣人只知鄭少秋而淡忘了古龍,彷彿楚留香本身就是鄭少秋!”

    1992年鄭少秋接演《戲說乾隆》,紅遍兩岸三地,再創事業高峰,一時間,“四爺”、“乾隆”幾乎成為鄭少秋的代名詞,被封為霸道Quattroporte始祖,開創內地“戲說歷史劇”的先河。我們內地觀眾對鄭少秋最為熟悉的作品就是1992年的《戲說乾隆》。《戲說乾隆》用戲說的手法給我們呈現出來一個全新的帝王形象。情節絲絲入扣、驚險的武打動作,再加上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當年不知傾倒了多少觀眾!一把摺扇,一柄長劍,就這樣,一個最具江湖俠客習氣的帝王形象就印在了鄭少秋的身上,也深深的印在了無數觀眾的心中,成為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前方有兩大高手在比武,穿藍衣服的是好人”“鄭少秋嘛,哪次不是演好人”吳孟達的這句話想必看過《新烏龍院》的都知道。鄭少秋演了一輩子的大俠。到了90年代,鄭少秋想再次突破自己的演技,飾演一次大壞人,這個角色就是《大時代》裡的丁蟹。鄭少秋的丁蟹算是我看過電視劇裡,最有趣的一個人物,每一次出場,他都能造成巨大的矛盾衝突,他時而正義感十足,時而暴怒,時而多愁善感,時而目中無人,時而豪氣萬丈,時而貪生怕死。丁蟹最可恨之處不在於殺人放火,而是他的自以為是和強人所難。鄭少秋演得非常好,丁蟹的偏執、神經質都恰如其分。《大時代》以後,香港股市產生丁蟹效應。一部戲,能夠影響一時的經濟走勢,一個角色的名字,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名詞。不說後無來者,但絕對前無古人!

    音樂成就不容小覷,還獲得金針獎,四大天王也就張學友得過。可見其歌唱方面造詣超級高,也是帥氣的外表讓人忘卻了秋官的歌喉。我更喜歡他演唱的《笑看風雲》,是不是有種笑談風雲、觀人生幻變的那份鎮定、從容的神情?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30萬一左右4驅suv請推薦下,雪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