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壺蓋內是芝萊兩個字。請教這是窯變嗎?為什麼內部不是紫砂顏色呢?求解!
14
回覆列表
  • 1 # 天工紫砂

    這是氧化與還原燒成工藝的區別,泥這壺屬於現代窯變,一般工藝,底款又是老品款,綜上所述此壺為新做仿老壺,個人看法,僅作參考

  • 2 # 諧道子

    感覺泥還是可以的,就是內外顏色不一樣有點令人膈應。至於窯變問題,從我個人喜好來講,不太喜歡,也許是藝人為了所謂的創新,而進行的另闢蹊徑吧。紫砂壺令人喜愛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經過多年的使用以後,透過包漿而展示的那種歷經歲月的滄桑感,也體現了主人與壺之間的情感積累。而窯變對於包漿的展現可能會有所弱化。

  • 3 # 逸品坊紫砂匠人鮑雪琴

    從有限的幾張照片來看,這把壺是一把段泥柴燒窯變壺。

    柴燒窯變,是近幾年才流行的一種燒製方法。是把紫砂壺,放入柴窯內,讓木材菸灰直接落在壺表面,高溫下自然形成不均勻的菸灰釉的特殊燒製方法。此壺內壁,也已經不再是紫砂原本的顏色。而柴燒壺,由於窯變作用,內外的色澤都發生了改變,而外面由於菸灰釉的作用變化更大,所以就會出現裡外色澤完全不同的效果。

    再看此壺的章,是典型的老壺章。但以前的老壺根本沒有這樣的柴燒窯變,所以,很明顯,這是一把近幾年的仿老壺。因此也談不上啥收藏價值了。

    至於是手工還是機制,這個沒法準確判斷,提供的照片實在太少。且一般也要真正上手仔細觀察研究,才能準確判斷。

  • 4 # 蘭山一書生

    你們回答的都不對!這樣的壺在陶瓷城b區原來有個湯老闆賣的最多!批發就300左右!不是真柴燒!是燒的時候撒的鹽!具體不知道怎麼操作的!我只是聽他這樣說過!哈哈!回答問題也要專業點哦!現在湯老闆不在b區了哦!我這回答有根據的哦!

  • 5 # 默默談文房

    我是默默,我來回答

    既然看到了,您的圖片,那麼默默就跟您簡單的說說這把壺吧,說得不到的地方,還是希望朋友們多多海涵。

    既然說到了,那麼我們就講講這個合作社的歷史吧

    歷史

    1955 年底至1956年初,蜀山、前墅一帶紫砂行業實現合作,組建「宜興縣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

    成立之始仍沿用「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印款。

    至半年後,該社生產中高檔案出口茶壺,即在出口茶壺上開始使用「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印款。

    印款為楷書圓章「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

    字款自右向左鑴刻,不同於現今自左向右。(此單臺灣客商要求的款印有所改變,為了適應臺灣民情,唯獨出口章為自左向右,周老原話,以正視聽)上為「宜興」字款;

    中為「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字款;

    下為「出品」字款。該印款除該社社員使用,凡向民間訂壺、供坯者亦同使用其印款,直至1958年四月建立「宜興紫砂工藝廠」為止。

    當然,也有另外一個說法,那就是:

    “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出品”這個落款出現的時間為1955年。因為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蜀山合作社”)成立於1954年的年底,但在剛成立的半年內仍沿用的是宜興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的底款,所以真正使用蜀山合作社這個底款則是1955年中旬的事情了。不過,這個底款也就前後使用2年左右的時間,1958年成立宜興紫砂工藝廠之後,紫砂壺的底款則逐漸開始流行“荊溪惠孟臣制”等六字的形式。

    芝萊

    吳雲根,(1892-1969),宜興和橋人,曾用名芝萊,1892年11月出生於丁蜀窯場窯務員工家庭,其父有一手較好的燒窯"看火"本領。人稱"吳大師傅"。

    吳雲根(1892-1969年)1892-1969),又名芝萊,宜興紫砂名藝人。14歲向汪生義學藝,與汪寶根、朱可心為師兄弟,1915年應邀去山西任技師,29年受聘於宜興陶瓷職校窯業科技師,54年參加宜興陶業合作社,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徒輩中名藝人有呂堯臣、吳震、何挺初、葛明仙等,吳擅長竹器製作,作品多次選送參加國內外大展,為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他是的“紫砂七大名藝人”之一

    寫在最後

    看到您的這把壺,第一個感覺就是,他的用料不是很厚重,但是包漿夠,年份夠,但是整體的感覺胎質鬆散。同時根據我手頭的資料,吳大師所用的章,很少使用“芝萊”二字。

    其常用為“雲根”方印,所以更要在此存疑。

    如果胎脂一般,那麼我們就要審慎的對這款紫砂壺進行堅定了,當然咱們可以多多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籽料真的假的?能否鑑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