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張遼怎麼死的
12
回覆列表
  • 1 # 海州探索發現

    三國演義中張遼在合肥之戰時射死了太史慈,讓這個與小霸王神亭嶺大戰的牛人英年早逝,算得上是張遼同志眾多成就之一了,但是在三國演義中,作者還是講究因果報應論的,於是張遼於黃初五年隨曹丕徵江東,為吳將丁奉以箭射其腰,回到許昌後不治身亡。張遼同志這還不算慘啦,想想人家操哥,奪人妻子家國,後來不也是“三馬同食一槽”嗎,呵呵,也不算冤啦

  • 2 # 一分鐘瞭解一段歷史

     公元222年(黃初三年),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達張遼病況,為張遼問病的使者經常在路上互相遇見。梁章巨《三國志旁證》中提到“漢三公病,遣中黃門問病。魏、晉則黃門郎,尤重者或侍中。(張)遼位未至公,而遣侍中,蓋寵之也。”可見曹丕如何重視張遼。

      張遼之疾久未痊癒,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自己則車駕親臨,握著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官每天來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轉後,張遼便返回其屯軍之所駐軍,忠於職守。

      正當其時,孫權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孫權知張遼至此,甚為忌憚,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的,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諸將同破吳將呂範。但他的病情卻也日漸嚴重,最後終於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諡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公元225年(黃初六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現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公元243年(正始四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歷任官職:郡吏,騎都尉,魯相,中郎將,關內侯,裨將軍,行中堅將軍,蕩寇將軍,徵東將軍,前將軍,內朝官,亞於車騎、驃騎大將軍。

      張遼怎麼死的?原來是因為多年征戰,最後得病,由於久未痊癒,日漸嚴重,最後病逝。

  • 3 # 起音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陳壽撰寫三國志時,稱他為“五子良將”。

    那麼張遼是怎麼死的呢?

    病逝江都

    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達張遼病況,為張遼問病的使者經常在路上互相遇見。梁章巨《三國志旁證》中提到“漢三公病,遣中黃門問病。魏、晉則黃門郎,尤重者或侍中。(張)遼位未至公,而遣侍中,蓋寵之也。”可見曹丕如何重視張遼。

    張遼之疾久未痊癒,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自己則車駕親臨,握著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官每天來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轉後,張遼便返回其屯軍之所駐軍,忠於職守。

    正當其時,孫權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孫權知張遼至此,甚為忌憚,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的,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諸將同破吳將呂範。但他的病情卻也日漸嚴重,最後終於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諡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黃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現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正始四年(243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歷任官職:郡吏,騎都尉,魯相,中郎將,關內侯,裨將軍,行中堅將軍,蕩寇將軍,徵東將軍,前將軍,內朝官,亞於車騎、驃騎大將軍。

    曹操曾這樣評價他: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 4 # 尋春秋歷史短影片

    三國演義中張遼在合肥之戰時射死了太史慈,讓這個與小霸王神亭嶺大戰的牛人英年早逝,算得上是張遼同志眾多成就之一了,但是在三國演義中,作者還是講究因果報應論的,於是張遼於黃初五年隨曹丕徵江東,為吳將丁奉以箭射其腰,回到許昌後不治身亡。

  • 5 # 南門太守

    張遼一生久經戰陣,打了很多勝仗,最輝煌的時刻當然還是在逍遙津,此戰打出了張遼的威名,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典故和傳奇。唐代曾追封64名古代名將,三國時期有隻有9人入選,張遼就是其中之一,在名將雲集的三國時代張遼之所以脫穎而出,逍遙津之戰是主要原因。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底,關羽揮師北上,曹魏在荊州的襄陽、樊城防線吃緊,曹操調集人馬前往增援,張遼也是其中之一。

    張遼由駐守地居巢(今安徽市巢湖市)前往荊州,但快趕到時荊州的戰事已基本結束,曹操命令張遼率部趕到摩陂,張遼快到時,曹操乘輦親自出營迎接。

    曹丕繼位後升張遼為前將軍,張遼赴洛陽朝拜,曹丕在建始殿接見了張遼,專門向他詢問當年在逍遙津大敗吳軍的情況,聽了張遼的述說後曹丕對左右的人嘆息道:“張將軍就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是東周時期的大將,又稱召公,與方叔、尹吉甫、秦仲等齊名,有平淮夷之功,曹丕故此比喻。

    曹丕下令在洛陽為張遼建造屋舍,為張遼的母親專門修建了堂室,當年跟隨張遼在逍遙津一役中臨時應募的800名勇士中活著的一律加虎賁頭銜。

    為了保證合肥的安全,曹丕特意讓張遼屯駐在那裡。曹丕還賜輿車給張遼的母親,並破例派兵馬護送其家人到張遼駐軍的地方團聚,事先專門告示沿途各地,命地方及駐軍官員出迎,張遼家人每過之處軍士將吏都列隊迎候,看到此景的人無不認為這是莫大的榮耀。

    後來曹丕命張遼屯兵在雍丘(今河南省杞縣),張遼在駐地得了病,還比較重,曹丕聽到後專門派部長級的重臣帶著太醫前往慰問視疾。按照漢朝的禮制,三公生病了皇帝也只派黃門問病,魏、晉時又降為黃門郎,張遼不是三公,曹丕派部長級重臣去慰問,又派虎賁傳送病況,是十分破格的尊崇。

    為了及時瞭解張遼的病情,曹丕專門派虎賁士往來傳達病況,由於曹丕催得急,派出去的虎賁士很多,以至在洛陽到雍丘的這一段路上他們常在可以碰到。

    張遼久未痊癒,曹丕便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曹丕親自探望,握著張遼的手加以慰問,又賜給張遼御衣,還每天派宮裡的人送來御膳,令張遼深為感動。

    曹魏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再次分兵3路進攻曹魏,病情稍有好轉的張遼立即返回前線,後來在長江邊上的海陵駐防。孫權聽說張遼來了,專門敕書諸將:“張遼雖然有病,但其仍銳不可擋,大家一定要謹慎啊!”

    張遼與眾將一起打退了吳將呂範的進攻,這時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病逝於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曹丕聽到訊息為之流涕,贈予張遼剛侯的諡號,爵位由張遼的兒子張虎繼承。

    逍遙津這個普通的地方也因張遼而顯名,其舊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區的逍遙津公園內,園內還有張遼墓。張遼去世於江都,死後要麼就地葬在江都,要麼葬在了家鄉或封地,不大可能葬在合肥,這個墓應該是後人為紀念他在逍遙津之戰中的出色表現而修的衣冠冢。

  • 6 # 千古名將英雄夢

    三國演義裡說張遼是被丁奉射死的,簡直黑的喪心病狂

    其實,張遼是病逝的,而且病重之時還能威震東吳,讓孫權不敢妄動。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張遼回到駐地,不幸染病。曹丕聽說,大為焦急,忙遣侍中劉曄帶一幫太醫去給他會診,傳遞張遼病情的虎賁衛士,道路上往來飛馬不絕。驛站為之爆滿。

    張遼畢竟五十多歲了,多年征戰,創疾無數,這次舊病復發竟久久無法痊癒,曹丕著急上火,趕緊又派人將張遼接到行宮來養病,並乘車駕親自前來看望,緊握張遼的手,賜以御衣,又令御廚每日送給御膳。這時,孫權復叛,張遼病又好了些,曹丕就讓張遼乘舟,與曹休同到海陵(今江蘇省泰州市,屬徐州廣陵郡)臨江駐防。孫權英雄一世,卻只害怕張遼一人,遂敕令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同年,張遼與諸將共破吳國前將軍呂範。不久張遼病篤,竟逝於江都,時年54歲。一代名將就此隕落,魏文帝曹丕為之痛哭流涕。

    聽聞剋星死了,孫權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而曹魏的伐吳大業也因此遭受重大影響,曹丕從此不得不在東線採取了守勢。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 7 # 挑戰英語打卡1000天

    按正史記載,作為浴血沙場能征善戰的將軍,張遼當為曹魏陣營的第一人。《三國志》將張遼列為曹魏五大將之首。王歆更贊曰:“曹魏多名將,而張遼為第一。”

    至於張遼是怎麼死的?《三國演義》中描述是被吳將丁奉一箭射死的,確實有點瞎掰啦。其實曹魏第一猛將張遼是病死的。

    《三國志》這樣記載:“遼還屯雍丘,得疾。帝遣侍中劉曄將太醫視疾,虎賁問訊息,道路相屬。疾未瘳,帝迎遼就行在 所,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還屯。孫權復叛,帝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 之!”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範。遼病篤,遂薨於江都。帝為流涕,諡曰剛侯。子虎嗣。六年,帝追念遼、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 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三國志》明白記錄張遼是病死的,而且張遼因為破孫權之功還時常被皇帝提起,追封剛侯。

  • 8 # 遺產君

    張遼字文遠,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武藝高強,義、智、勇俱全。先後跟隨丁原、董卓和呂布幾個草臺班子都無建樹,最後投靠天下第一老闆曹操,至此大放異彩。

    曹操對張遼比較賞識,命他和李典等人鎮守合肥,多次擊退孫吳的進攻,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圍攻合肥,張遼率領800將士衝破孫權的十萬大軍,徑直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把孫權嚇得膽戰心驚,落荒而逃,吳軍也四散潰敗,這次逍遙津之戰,張遼威震江東,名聲大振。

    孫權從沒見過這麼勇猛的將領,三下兩下就攻到自己面前,這人太厲害了,不跟他玩了,再這樣玩下去老命不保,自此孫權心裡落下陰影,提張遼色變,“張遼止啼”不光是嚇唬小孩,連孫權也嚇得不輕。

    曹丕繼位後,知道張遼是孫權的天敵、剋星,就命張遼繼續關照孫權,此時張遼不幸染病,曹丕得知後,也很擔心,連忙派太醫前往醫治,又把張遼接回洛陽全力治療,好吃的、好喝的、好衣服都滿足他,可見曹丕對張遼的重視程度。在曹丕的關懷下,張遼闖過了鬼門關,病情慢慢好轉。

    孫權得知張遼生病回洛陽治病去了,高興得不得了,又舉兵北上進犯,曹丕沒法,只有張遼能唬住孫權,於是讓病情好轉仍在康復中的張遼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孫權一看張遼又回來了,嚇得直打哆嗦,提醒大將呂範沉著應對不可大意,張遼雖說是一隻病貓,他要發起威來比老虎還厲害,呂範說,主公你多慮了,你還是下去休息吧,孫權屁顛屁顛地跑回江東老巢去了。

    張遼率眾將士向呂範發起了進攻,經過幾天的激戰,呂範戰敗退回江東,而張遼也因戰事過度操勞病逝於江都,曹丕也為之痛惜。

    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張遼是被吳國大將丁奉一箭射中腰部,沒多久金瘡迸裂而死,正史記載張遼是患病不愈而死,並非死於箭傷。

    張遼儒將也,文武全才,威震東吳,曹魏多名將,張遼數第一。

  • 9 # 一個貝殼兒

    在曹操陣營中,張遼算是一員猛將。合肥之戰中,張遼孤立無援,還得面對孫權的十萬大軍。換成膽小或者能力差的武將,早就棄城逃跑,可是張遼卻沒有。他不甘於處於被動地位,更不願意等待死亡。直接率領八百將士反守為攻,衝到敵人的陣營中,奔著孫權的主帥營而去。

    面對張遼的突如其來,孫權手足無措,不得不乘亂逃跑。當時的張遼,所向披靡,將孫權部隊打的七零八散。後來,他又帶著七千人打破了孫權十萬大軍的包圍,還差一點活捉孫權。幾次下來,令孫權聽到張遼的名字就害怕。

    其實,張遼一開始並沒有跟著曹操,而是與董卓呂布等人在一起。此時,他們的英勇與聰明完全沒有施展的平臺,白白浪費了一身的本事。直到他投靠了曹操,有了大老闆的賞識,張遼才有了大放光彩的機會,成為五子良將之一。本來,如此英勇的大將,肯定會前途無量。

    但是,公元222年,張遼剛剛回到駐地,就生病了。當時,曹丕聽說之後,非常著急,立刻派醫術最高明的太醫去診治。為了隨時瞭解張遼的並且,每天都有很多衛士跑來跑去,使得驛站爆滿。

    儘管皇帝如此關心張遼,可是張遼已經年過五十,一生幾乎都是在外征戰,留下了太多的舊疾。在太醫的診治下,病情不見好,反而越來越嚴重。這令曹丕十分著急,親自派人將張遼接到行宮來修養。自己還親自去探望,送御衣送御膳,只希望張遼快快好起來。

    在精心調養之下,張遼的病情有些好轉。他也是盡忠職守之人,病情剛有一點好轉,便立刻返回駐地。可是,當時他的病情並沒有痊癒,拖著體弱多病的身體,怎麼可能堅持很久呢?當張遼率領將士們擊退了吳將呂範的進攻之後,病情更嚴重,最後不治而亡。

    張遼病逝的訊息傳到曹丕那裡時,他心痛不已!。給予張遼"剛侯"的諡號,由兒子繼承爵位。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張遼深得曹操的信任,出生入死征戰沙場。可以說,魏國江山的穩定,有張遼的一部分功勞。所以曹丕很重視張遼,會給予很多的照顧。他之所以心痛,一方面是因為張遼為曹魏的江山有巨大的貢獻,另外一方面就是張遼死了,誰能保衛曹魏政權的穩定呢?

  • 10 # 林屋公子

    三國名將張遼是病死的。

    根據《三國志·魏書·張遼傳》的記載,孫權向曹丕稱臣後,駐守合肥的張遼也退回雍丘駐守,雍丘在今天河南杞縣,屬魏國的腹地了。這時候張遼就得了病,曹丕派太醫給張遼看病。但是沒多久曹丕又大舉伐吳,張遼因為熟悉孫吳軍事情況,所以也被曹丕派到軍中。張遼此時病情還沒痊癒,就被派去和曹休軍隊一起,到達海陵附近,海陵在今天江蘇泰州,在長江北岸。孫權對張遼還是比較害怕的,得知張遼也在軍中,就叮囑諸將務必謹慎。之後張遼軍打敗東吳的呂範軍。不久張遼病重,在江都去世。江都在今天江蘇揚州一帶。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安排不太一樣。說的是吳將徐盛大敗曹操軍,張遼在撤退的時候被吳將丁奉一箭射中腰間,回許昌後病逝。這是小說家言,並不符合歷史情況。張遼之死應該在於軍旅奔波導致的病情惡化。

  • 11 # 三國逐鹿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是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將領。在魏國的建立和對外戰爭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當中對於他的人物形象描述基本一致,深受曹操的器重,可以說張遼作謂一員將領,是非常成功的。那我們今天就以《三國志》為範本,來分析張遼在歷史上有名戰績,以及張遼最後讓人唏噓不已的逝世。

    首先我們再來說一說張遼之死。

    據《三國志》描述:

    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範。遼病篤,遂薨於江都。

    張遼最後是病死於江都的。可惜一代虎將,一生征戰無數,最後沒能戰死沙場反而死在了病魔的手中,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其實在張遼去世之前,他還率軍擊敗了東吳武將呂範的進攻。以疾病之軀,仍舊能夠擊敗敵軍的進攻,直到去世之前也沒忘記自己作為將領的本職工作。

    個人認為,如果張遼沒有去世,以他的能力往小了說可以保證江南防線無虞,往大了說甚至平定江東也未可說。

    畢竟當年張遼在逍遙津僅僅依靠八百人就擊破了十萬東吳大軍,可見其能力之強大。假如曹操派一支大軍交給他統領,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長驅直入從而滅亡東吳。可是萬事沒有如果,張遼最後還是病死在了江都,讓人在感嘆不已的同時,也多了一絲感傷。

    其次分析一下張遼征戰沙場的戰績。

    說起張遼,大家對他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逍遙津之戰。其實張遼最早的成名之戰並非逍遙津之戰,而是北伐袁紹時的另一場戰鬥:白狼山之戰。可以說正是此戰,奠定了張遼在曹魏勢力當中的地位。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

    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謂先鋒,虜觽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當時烏桓首領踏頓一向與袁紹相交好,在袁紹兵敗病死後,他的兒子袁譚,袁尚繼承了他剩餘的基業。可惜二人都不是可塑之才,最後被曹操擊敗。踏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軍中原的。

    顯然,袁尚袁譚二人與曹操的交戰只是內戰而已。而把作謂外族的匈奴人踏頓引入幽州,大生殺戮,實在是不應該,從而直接改變了戰爭的性質。曹操站在了正義的一方,而白狼山之戰當中顯然就是張遼的成名之戰。

    張遼在此戰當中僅僅是依靠著自己率領的前鋒軍隊,以此擊破了單于踏頓的數萬大軍。當時曹操的後軍尚未到達,張遼敢於如此發動戰鬥,最後取得勝利。由此可見他的有勇有謀與果敢,也成為了張遼的立威之戰。此戰幫助曹操平定了北方最後的隱患,構築了曹魏的基業。

    再次我們再來說一說另一個讓曹操聲名大振的戰役,那便是和吳國的逍遙津之戰。

    在此戰之後,張遼之名在東吳地界可止小兒夜啼。那麼在歷史上真正的逍遙津之戰又是怎麼樣的呢?張遼是如何面對強大的吳國軍隊而取勝的呢?

    我們先來看一看《三國志》當中對於此戰的描寫。據《三國志·張遼傳》的描述:

    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

    要知道當時孫權率領十萬人進軍攻打合肥,張遼軍隊實力遠遠不如孫權,當時張遼以八百軍隊一路突擊。殺破了十萬東吳軍隊的圍困,直接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孫權軍隊因為失去帥旗而潰敗,導致了失敗。

    而到了逍遙津之戰期,張遼又率領大軍先後擊破東吳數名猛將。這一戰使得張遼名震天下,在江東可止小兒夜啼。也再一次證明了張遼優秀的能力和過人的膽識。如果沒有他率領八百人,直接衝陣的話,或許合肥之戰曹軍就要大敗了。要知道當時曹魏主力在漢中一線防禦蜀漢軍隊,留在江南一線的軍隊無法抵擋東吳的大軍。

    如果要是換一位將領來,可能免不了兵敗的下場。可是張遼卻是轉危為安,在我看來張遼雖然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實則為三國第一帥才,要遠遠強於其他武將。這與他數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是分不開的。

    那麼關於張遼之死你又怎麼可看呢?如果張遼不病死在江都,而是活的更久一些,你認為他是不是能夠率領軍隊平定江東呢?

  • 12 # 藍色的小男孩

    張遼出生於公元169年,逝世於公元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馬邑之謀發起者聶壹的後人。

    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新軍叛亂。勇登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淩統、甘寧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染病之後,依舊令孫權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病逝於江都,諡曰剛侯。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這裡我簡單概括了一下張遼的生平!張遼的一生可以說是威武雄壯!是輝煌的!在三國中曹操: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孫盛:以致命之兵,擊貪墯之卒,其勢必勝;勝而後守,守則必固,孫權: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可見。在當時世人對張遼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同時也可以看出來這個人是非常厲害的,是軍事大才!

    在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達張遼病況,為張遼問病的使者經常在路上互相遇見。梁章巨《三國志旁證》中提到“漢三公病,遣中黃門問病。魏、晉則黃門郎,尤重者或侍中。(張)遼位未至公,而遣侍中,蓋寵之也。”可見曹丕如何重視張遼。 張遼像 張遼之疾久未痊癒,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自己則車駕親臨,握著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官每天來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轉後,張遼便返回其屯軍之所駐軍,忠於職守。正當其時,孫權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此時,雖然張遼受到曹休(曹丕的族兄)的督領,但孫權得知張遼至此,甚為忌憚,敕令諸將道:“張遼雖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當的,千萬要謹慎在意!”同年,張遼與王凌等人進軍至廣陵。一天夜裡,呂範等人的東吳水軍漂至北岸。張遼與王凌等人出戰,大破吳將呂範等人,並繳獲了大量舟船。但張遼的病情卻也日漸嚴重,最後終於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諡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黃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現分封張遼、李典的家族各增邑百戶,對他們兩人各自的一個兒子賜爵為關內侯。”正始四年(243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歷任官職:郡吏,騎都尉,北地太守,魯相,中郎將,裨將軍,行中堅將軍,蕩寇將軍,徵東將軍,前將軍。

    張遼止啼

    在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戰,雖然孫權帶領十萬大軍,以及呂蒙、甘寧、陳武、徐盛、宋謙、潘璋、賀齊、淩統、蔣欽等眾多的東吳名將一起進攻合肥。但是,張遼率領800人衝陣東吳十萬大軍,使得孫權以“走登高冢”的方式逃命,張遼突出重圍之後,為了救援那些身陷重圍的將士們而再次衝進入東吳十萬大軍。猛將眾多的東吳軍隊都無法擋住張遼,最終,被張遼擊破而敗走。從此,張遼威震江東。每當江東地區的小孩們啼哭不止,小孩們的父母就會說“張遼來了”來嚇唬小孩們。唐朝李翰所作的《蒙求》收錄了“張遼止啼”的典故。該典故也被《太平御覽》收錄3篇(卷二百七十九;卷四百三十四;卷四百八十八)。而在日本,民間至今仍然流傳著“遼來來(遼來々)”的俗語,該俗語正是來源於“張遼止啼”。

    當年,關羽暫時投於曹操營下,張遼與關羽為好友,曹操便派張遼以關羽私交好友的身份去尋問關羽的去留之心。關羽表明只會跟隨劉備。張遼想到如果照實說給曹操,怕曹操殺關羽。但若不說實話,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嘆息:“曹公,是如父親般的君上;關羽,是兄弟而已。”最終,張遼在擔憂關羽安危的同時,依然堅持履行“以情問之”的使命,而且,張遼還為關羽擔保“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張遼此舉,不但使得他與關羽之間的私人情誼得到了後世文人的千古傳頌,而且還被後世認為是為臣下者恪守責任、能識大體的表現,如南朝宋左僕射劉穆之曾說:“我蒙公(指劉裕)恩,義無隱諱,此張遼所以告關羽欲叛也。尚書右僕射何尚之亦曾言:“臣思張遼之言,關羽雖兄弟,曹公父子,豈得不言?” 捐棄前嫌 張遼曾與護軍武周不和,後來,張遼虛心地接受了胡質的勸解,便主動與武周和好。張遼與李典、樂進素來不睦,甚至與李典有舊日的仇怨,但在合肥城面對東吳大軍來襲之際,張遼依然能夠不計前嫌地邀請李典共同出戰!

    張遼的軍事表現受歷代所尊崇。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張遼止啼”一語。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 張遼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張遼。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張遼亦位列其中。另外,日本俗語中有所謂“遼來來(遼來々)”一語,正是來自張遼止啼的典故。張遼參與的著戰役有陣斬蹋頓,大破烏桓;合肥之戰,威震江東!從這裡可以看出,張遼具有極高的軍事才能。

  • 13 # 愛歷史的劉生

    張遼是公元222年在江都病逝的,而不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寫的被丁奉所殺。

    在赤壁之戰後張遼就被曹操任命和樂進等人鎮守合肥,在公元221年,張遼屯駐雍丘,身染重病直到公元222年在江都病逝,享年54歲

    至於說張遼有多厲害,自從張遼歸順曹操後,隨軍征討所有戰功,曹操亦益待之如親信,其武勇連關羽亦甚稱道,能被關羽這麼高傲的人稱讚可見他的本事了,在赤壁之戰中曹操落敗是張遼親載曹操脫難保證了曹操還射傷了東吳名將黃蓋

    赤壁站後曹操命鎮守合肥,孫權多次來犯都被張遼打退,在公元215年後孫權果引軍入寇,張遼智激李典後三人一同出戰,自率二千餘騎打敗敵軍十萬以寡敵眾,差點活捉孫權,威震逍遙津,名揚天下。

  • 14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張遼在《三國志》記載中,應為病逝。黃初二年,張遼回到雍丘駐紮得病,曹丕非常重視,派遣侍中劉曄帶著御醫為其診病,並且讓虎賁及時傳遞張遼病情,來往的虎賁一個接一個,以致道上經常碰見。後來,曹丕把張遼接到自己行營,拉著他的手親自慰問,並賜給他衣服,讓太官每天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轉,張遼就回到營所。這時孫權再次背叛曹魏,張遼帶病與曹休一起在江邊駐防。這一年,張遼仍然會同諸將,擊破呂範。之後,病情嚴重,在江都病逝。

    張遼在三國諸將中絕對是一個歷史人物,他被曹丕稱之為”古之召虎也“。最早在丁原處,後歸董卓,次後歸呂布。呂布滅亡後,帶領呂布餘眾歸附曹操。他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立下赫赫戰功。在征討袁尚時,倉促與敵軍相遇,張遼壯氣奮發,力勸曹操接戰,曹操將自己的麾旗授予張遼暫用,任命張遼擔任前鋒出戰。於是張遼引軍突擊,大破烏桓,斬殺單于蹋頓。特別是在合肥之戰中,張遼七千人迎戰孫權十萬餘人。張遼準確判斷形勢,認為"公(曹操)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於是,張遼乘夜募集八百死士,第二天親自披甲執戟迎戰孫權。這一戰,張遼”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呵斥孫權出戰,孫權嚇的不敢妄動,只以重兵守護。等到張遼突圍後,發現自己帶的兵只有二十多人突圍,又再次殺入吳軍陣營,把餘眾救了出去。這一戰,孫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吳人奪氣“。也因此,堅定了合肥魏軍守城的決心,孫權圍困十餘天,始終不能攻破,就撤兵退走。這時張遼乘機出兵攻擊,差一點就俘獲了孫權。這一戰,可以說讓孫權記憶深刻,即使張遼生病後,仍然告誡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張遼不僅勇武非常,而且智謀過人,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名將。張遼與夏侯淵一道圍困昌豨,張遼敏銳地發現昌豨計程車兵的箭越來越少,而且本人一直盯著自己看,感覺昌豨抵抗的意志有所減弱,就主動請纓,去勸降昌豨。他隻身到昌豨家中,拜望昌豨家人,最終成功勸降昌豨。後來,荊州歸降後,曹操命張遼屯軍於長社。還未出發時,軍中發生騷亂,半夜起火,全軍收到騷擾。這時張遼說:“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認為這不是大規模叛亂,而是個別叛變的人要藉機擾亂陣營。於是,張遼則帶領數十個親兵數,守立在陣中。不久就抓獲了主謀,平定了動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工後你最想看到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