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葉科技2020

    感謝閱讀,回答本領域問題。

    當今技術競爭越來越激勵的大環境下,華為未來還能否延續目前的技術領先優勢,是會繼續發展壯大還是會曇花一現慢慢衰落,本文將從技術、流程、組織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華為強烈的技術導向基因確保未來10年技術領先

    華為是一家技術型公司,現在這樣說估計很少有人會反對了,2019年以前大部分人對華為談不上理解,大家對華為的印象大都是“華為是做手機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華為在通訊裝置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幾乎沒有人像現在這樣對華為了解的那麼多。

    到了2020年的今天,大家逐漸瞭解到華為除了手機業務還在其它幾十個領域做到了世界第一陣營的技術水平,我根據自己的瞭解總結下圖供大家參考。

    從圖中可以看出,華為覆蓋了移動通訊、固網通訊、手機、晶片、伺服器、作業系統、人工智慧、能源等不下幾十種專業技術領域,從硬體到軟體、從解決方案到晶片元件、從資料庫到作業系統、從傳統技術到未來技術,華為幾乎實現了中國IT業的半壁江山,甚至有網友調侃華為的名稱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其中的“有限”是打引號的。

    所有這些技術雖然在2019年被我們熟知,但其實華為已經默默研究了很多年,為什麼華為會在如此廣泛的技術領域中獲得如此多的突破?這主要來自於華為與生俱來的技術導向基因,華為認為自己的產品能不能賣出去,完全依賴於產品好不好技術有沒有競爭力。

    坊間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運營商招標進行技術比拼,如果華為技術指標拿了第二的話,所有華為參與技術競標的人都像打了敗仗,甚至會被公司進行問責處分。其實這不僅僅是傳說,瞭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是真的,華為要想拿下競爭激烈的通訊裝置訂單隻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在技術競爭力上絕對領先。

    可以這樣講,今天華為的成功主要靠的就是領先的技術實力,特別是在國外的成功更是如此,這種導向持續堅持30年就會變成習慣,變成一種與生俱來的基因,大家看一下華為做手機的時候推出的長長的技術清單就明確的顯示了這一點。如果我們把移動通訊基站的技術清單開啟那就更加龐大,真的可以寫一套書而不是僅僅是一頁A4紙。

    華為憑藉過去30年的刻苦研發,奠定了華為未來10年的技術領先優勢,這不是一種預測而是現實,因為移動通訊技術1G/2G/3G/4G/5G的迭代週期就是每隔10年一代。

    從1980年代的1G開始,1990年代2G、2000年代3G、2010年代4G四十年中這個規律幾乎從未被打破,5G技術本來規劃是在2020年正式商用,但是因為複雜的國際形勢所迫,也是因為華為在5G技術上已經建立的超過一年的領先優勢,導致5G提前一年2019年就正式商用了。

    未來6G的正常商用時間預計會在2030年,因此在2030年以前,華為在5G時代建立的技術優勢會持續發揮作用,也就是說未來10年的全球5G建設華為肯定不會缺席,將會佔有非常大的市場份額。

    而且由於華為做技術就一定要做到技術比拼第一的習慣或者說是公司基因,在未來技術研究方面華為也已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比如6G的研究華為已經開展了好幾年、人工智慧的研究華為一樣是重兵投入、新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華為也走在前列、未來物聯網打通萬事萬物的作業系統鴻蒙也已經發布,並且華為2012實驗室裡面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武器。

    所以說,技術是華為過去能夠成功的關鍵,同樣,技術也會讓華為未來的道路走的更遠。華為今天的技術能力已經為未來十年的領先奠定了基礎,而華為對各項新興技術的提前預研又為2030~2040年的又一個十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技術是華為的立足之本,希望華為長期堅持技術導向基因不要有絲毫的動搖,因為改變未來社會最重要的推動力唯有技術進步。

    華為完善的流程建設造就了華為的穩健和抗壓能力

    華為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除了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以外,還有一個就是華為整個公司的沉穩,做事有章法有底氣。華為的這種沉穩性格和抗壓能力從哪裡來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華為完善的流程建設,使得華為所有人都處在一個完整的機器系統中,整部機器所有環節上的每一個人都相互配合互相依靠,從而讓華為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華為的流程建設開始於1998年,當年華為銷售額突破100億,員工數量突破1萬人,這兩個規模上的臨界點使得任正非認識到,大規模現代企業的管理不能靠個人的單打獨鬥,必須把所有人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體系。於是華為花幾億美元的大價錢請了當年IBM的管理顧問,開始了華為的IPD流程建設。

    基於IBM規劃的IPD流程初始模型,透過華為20年的消化和不斷最佳化發展,華為的整個業務活動被整合到銷售->規劃->研發->維護->生命週期管理一個完整的鏈條中。

    從客戶需求的收集到研發的開發組織,再到產品的交付維護和交付後的生命週期管理,華為的全套組織模型日漸成熟,基於這個完善的流程模型進行工作,無論是市場人員、研發人員還是維護人員,全都互相依賴形成一個完整的團隊為了共同的目標奮鬥,缺了誰都不行。

    可以這樣講,如果沒有了這套流程,華為人工作起來可能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做什麼好,但是有了這個流程,所有華為人就能行動一致。

    比如這是IPD流程裡面開發這一塊的子流程,裡面的TR點叫技術評審點,如果在某一個技術評審點出了問題過不了點,你就能看到華為負責這個專案的所有人,包括從市場到開發、從開發到測試、從測試到服務、從服務到製造所有環節都會雞飛狗跳,該加班的加班該通宵的通宵,直到把所有問題解決掉通過了相應的TR點為止。IPD對華為而言不僅僅是一套流程這麼簡單,他是華為調動資源和人力的核心手段。

    有了這套流程以後,華為的任何事情就都可以按部就班的展開,到了哪一步該做什麼樣的事情都規定的清清楚楚,遇到什麼情況該啟動什麼活動,所有人都按照既定的流程往下推進,一環扣一環地往目標堅定的前進。所以IPD流程造就了華為有章可循的穩定性,不會自亂陣腳也不會盲目行動,並且能夠有效的調動公司所有資源和人力形成組織合力,19萬人共同形成的抗壓能力自然不是單獨某一個人可以比擬的。

    當然,隨著近幾年形勢的不斷變化,華為目前的IPD流程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響應相對緩慢、對個人的創造力束縛比較嚴重等,華為從2019年開始啟動了IPD2.0變革,目的正是逐步改進IPD1.0時代暴露的各種問題,華為每時每刻也在進行著不斷最佳化和改進,只有能夠自我進化的組織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華為的這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和自我進化的能力,也是華為未來10年走得更穩的有力保證,有了這套流程華為就不會輕易的大起大落,只會一步一步的穩步前進,而面對困難的時候也具備更強的抗壓能力。

    華為集合全球優秀智力因素的團隊有利於華為持續保持競爭力

    目前華為有19萬高素質員工,佔華為90%以上的研發+銷售+服務+財經人員,全都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頂尖院校的畢業生,華為遍佈全球的研究所集合了全球的優質智力資源。

    目前的華為集合了俄羅斯的數學家、德國的工業設計專家、日本的材料專家、中國的管理專家、中國的銷售人才、中國優秀的工科研發人才、非洲本地的優秀工程人才,只要是熱愛通訊行業有合適的專業知識技能,華為都吸收進公司一起為人類的通訊事業服務。

    而華為締造的這樣一支優秀的年輕的團隊也具有著非凡的戰鬥力,2019年的一系列事件都證明了這一點,華為的團隊做技術研發的能力確實令人讚歎。

    華為的19萬高素質員工也是華為未來10年繼續保持世界頂尖水平的有力保障。

    總之,華為從技術、流程、組織三個方面都形成了世界一流的競爭實力,同時形成了華為技術導向、穩健發展、集體智慧的主要性格特徵,這保證了華為在未來10年將繼續保持世界一流企業的水準。

  • 2 # ypjno8

    華為的強大,是不畏強暴的強大!是未雨綢繆的強大!是民族使命的強大!是時代先驅的強大!是團結一致的強大!是推動科技進步、引領技術革新、振興華夏民族真正強大的企業!

  • 3 # 科技巫師

    關於華為前途的10條預測

    1、如果現在臺積電停供華為手機soc晶片,華為旗艦手機會迅速休克,一年內掉出全球手機榜單前五。國內半導體廠未來可以做出7nm/5nm手機soc,但華為手機等不起。

    2、中芯國際會迅速成為華為中低端手機晶片的主要晶元代工廠之一,而三星為華為晶片代工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說,華為手機保住中低端市場份額並不難。

    3、臺積電在只要不被懂帝刀架在脖子上的一天,都是不會輕易向華為斷供的。哪怕懂帝都舉起了刀,我相信他們也會高喊一聲:且慢——等我刻完這最後一塊晶圓。如果真有那天來臨,較為平和的結局就是大陸傾一國之力,發展晶片製造業,讓晶片製造業成為面板製造業的復刻版。而較為激進的結局……

    4、毛主席說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華人不會跟著美華人思路走,去抵制他們高科技公司,這樣只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我們最大優勢就是14億人市場,如果我們抵制農業、日化、食品這些行業的美國公司,失去了中國市場,它們還賣什麼?

    5、華為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會繼續上升,足以彌補在海外市場的份額損失。不是華為自己跟愛國捆綁,是美國逼著華人把華為和愛國捆綁,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兒子孫子的命運歸宿還是進工廠做衣服鞋子。

    6、小米有機會在歐洲接棒華為,但在國內市場難以超越華為,甚至市場份額會被華為進一步擠壓。

    7、如海思晶片無法正常供應,聯發科、展訊、三星設計的晶片可能將出現在華為手機上。

    8、由於GMS無法使用,華為在歐洲市場遭遇滑鐵盧,受全球供應鏈影響,華為手機在回收寶保值榜上的保值指數還將繼續下降。

    9、華為未來幾年的營收可能不達預期甚至出現負增長,但華為的研發投入將繼續大幅增加,甚至可能成為全球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對美國來說,一家“好”公司應該是使用美國的晶片,使用美國的系統,佔據大把資源沒事兒搞搞房地產,把總部設在美國,在股票市場上上市,在各種標準投票中支援美國的標準和技術,專心做貿易和工業加工不去碰技術。但華為永遠不會成為一家這樣的公司。

    10、未來5年內,5G全球版圖和應用主導地位格局將成。在5G時代,華為不僅能活下來,還會活得比競爭對手都好。因為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它背後有14億偉大的人民和國家支援。

  • 4 # 汪寶寶的爺爺

    不要忘乎所以,天外有天樓外樓。

    6G用衛星佈網,最大的優勢是成本低、建設速度快,無需密密麻麻的地面站。

    美國可能跳過5G,直接過渡到6G。這是源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關於5G的講話所透露出來的。有分析說,美國已經實際上具備跳過5G,直接應用6G的能力。因為

    1. 5G訊號傳播和覆蓋所需要的那種地表大規模基建能力,是中國的強項而不是美國的強項。如果美國硬搞,會花很多年才能完成。

    2. 6G的特點是以衛星為基礎組建網際網路,而非光纖和基站。網路覆蓋工作主要在太空完成,這是美國強項,而且衛星發射和衛星部署只有美國掌握著絕對能力。美國在深空探測、遙感、操控、可重複火箭和晶片技術無人比擬,所以美國直接由4G過渡到6G反而相對容易。

    3. 太空組網分為高軌道衛星和低軌道衛星。實際上目前波音的太陽能無人機已經相當成熟,可以全年不間斷飛行,能自然取代低軌道衛星,而地球大氣層1萬2千米以上就已經沒有雨雪霧霾等天氣的干擾,高軌道衛星之間和高軌道與無人機之間的通訊可以採用可見光鐳射,而無人機跟地面之間用無線電。這些成系統的應用技術美國已經掌握的很成熟,可以馬上部署。

    綜上所述,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環境裡,只有頭腦清醒,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在5G時代到來之際,中國國民頭腦要清醒,萬萬不可關起門來自高自大。

  • 5 # 我是阿瑞618

    前景可以說是很不錯,現在華為的成績就已經不凡,再加上國家的支援,老闆的長遠目光,我相信華為會越來越好的,加油

  • 6 # 科技數碼隨時答

    最近看新聞,看到了一個關於華為離職員工給我們講述了,自己對於華為的認知,當然我們的思想境界可能確實沒有這麼高,但是有一句話確實觸動了我,那就是華為十幾萬員工,那是十幾萬個家庭,如果沒有華為這十幾萬人的就業就成為了問題,我們依靠的是一個平臺,而我們離開平臺其實什麼都不是。

    華為的前景正是因為一個有遠見的領導人,任正非軍人出身,所以對於自己要求相對的嚴格,而對於企業的要求也是如此,不管是通訊行業還是手機行業還是其他華為涉及到的行業,競爭對手有很多,而華為在這樣的情況立於不敗之地,其實靠的就是創新,在通訊方面的創新,業內首款5G晶片,而且華為5G技術也是最好的,任正非說過華為在微波方面是做的最好的,其他國家不用都不性,而在手機行業中,華為和榮耀的雙品牌戰略等等。

    所以對於一個永遠都不覺得滿足的企業,他們永遠在路上,沒有停下前進的角度,對於華為這樣的一個企業,不僅僅是華人的驕傲,而且也是行業中的佼佼者,研發, 創新相結合的企業,這樣的企業要想倒下確實不容易。

    回答完畢

  • 7 # 雜評論家

    我們要保持清醒!不良媒體不中肯的報道會害了華為,最終害了國家....華為面臨西方的打壓是前所未有的,包括通訊裝置和手機,佔總收入一半的海外市場如果喪失了,對華為來說是災難級的..不要天天吹自己有多強大,誤導大眾....而且,我們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強大……我們應該認識自己的不足,實事求是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 8 # JEEPGege

    就前景而言,華為和世界上任何企業一樣,即,今天成功不代表明天也成功。誰也無法預測一個企業的成敗。但目前看,華為是中國最好的企業,沒有之一。

  • 9 # 在路上的麻雀

    原來中國的先進水平就是這個水平啊,文明程度就是這種程度啊!要錢沒命就是個文明進步啊!——就他媽這麼明著不潛為老不尊地欺騙年輕人這麼透支!

  • 10 # 使用者3141074777642

    華為的核心其實還是利益共享。其開拓進取的源動力還是利潤,為了利潤今天可以進取,明天就可能退縮。利益共享確保不太可能內亂,但不能保礙永遠前進,所以任總還需要藉助外部的力量來開動這艘鉅艦,比如民族主義等等,應該說孟晚舟事件對華為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但凡一個正常的中國員工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努力工作,這就是人性,對一個父親的支援和同情。

    華為已經做到了一個階段內的極致了,再往前走就要改命,就要找到能替代利益共享的東西。其實早在李一男和李玉琢事件就已經提供了機會,一種另一個發展的道路雛形,但是時機不對太早了。

    個人認為未來華為會分裂成大小兩個團隊,大的繼承,然後迷失方向慢慢衰落,小的以探索未知世界為目標,很可能變成一個俱樂部而不是公司了。

  • 11 # 使用者8577378996501

    1、個人認為HW成長很大程度來自於對人力的消耗,這種成長實際是在消耗社會和家庭資源,在人口紅利和產業增長階段這個不是問題,但是隨著人口紅利消退,行業增長放緩,這種粗暴的加油方式不會被時代所接受。所以如果繼續這樣的人力政策,我不看好它的前景

    2、面對即將爆發的金融危機,不少國企都向國家捐贈了股份,關鍵時刻會有國家託底。HW作為一家未上市的民營企業,也不知道有沒向國家上繳股份(可能性小,因為很大程度上是員工持股),所以,雖然是國內的通訊巨頭,但是到了關鍵時刻,也不知道國家會不會救它。並且由於沒有上市,對華為的融資渠道表示擔憂。

    3、它的主營業務,面臨的對手很強大;無線被A國圍殺,手機業務隨著國家貿易開放,會面對強大的蘋果。所這一點上同樣表示擔憂

    4、唯一看好的,就是任老闆的眼界,和員工打滿雞血的加班

  • 12 # 沈啟群337

    對華為未來的前景看好嗎?這個問題如果一年多前去問任正非老爺子,他很可能回答,華為明天就可能死亡;當然,如今去問他,他的憂患意識不可能改變,但回答很可能"Sunny"一些;從局外人觀察華為前景,畢竟看不深,看不透,看不到內在的東西,但還是可以從幾個基本維質去作一些判斷:

    第一,外部力量能摧垮華為嗎?這個問題任老已經回答了外國媒體,即華為最艱難的時期己經過去了;面對美國集國家力量打壓華為,任老原認為最壞的結果可能是2O18年銷售跌20%,但看華為前三季報告,最壞的結果並沒出現,反而同比增長了二十多,當然這背後有億萬華人支援。基本可以確信,外部無論干擾、打壓、封鎖還是圍剿等,都難以根本上摧垮華為。

    第二,華為的技術能支撐他可持續發展嗎?從己經公佈的華為一系列資訊看,華為不僅5G技術己經領先,且華為也正在投入未來的6G研發;這裡,任總有句話應引起關注,任說5G只是小兒科,華為未來發展的"大兒科"是什麼?任總沒講白,但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即華為己著手研發的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以及運用於未來高科技的新材料等;不能不說,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領域,這一塊的商業容量非常龐大,且前景無限,老爺子打牌戰略重點不在5G,而是在AI,ⅤI等這些前景無限的領域。

    第三,華為任總終會退休,公司失去主心骨行嗎?這點外部擔心人不少,很多人預料失去任總,華為前景難料。這個擔心,事實上華為早有準備,也可以說多年前華為推行首席輪值制度,就為任總的退出在準備;對此,任總今年來總笑嘻嘻地對記者講,自己在公司沒什麼事,就走走看看,沒有他公司執行自如,這實際上也間接回答了外部的擔心,或者可以說,今天的華為從上至下,各項制度比較完善,也基本定型,公司的運營,主要靠制度與文化,而不維繫於某個人。

    除上進三維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可以影響華為的發展前景?是現金流?是人才?還是核心技術?看來都不是;但是,我們從已70多的任老爺子那張被歲月之犁深深耕耘過的,充滿皺紋的臉上,曾多次讀到一點,他擔心華為己站上行業第一了,員工收入也不少了,那麼會出現內部的鬥志放鬆,精神懈怠,就是說,擔心內部的鬆懈會摧垮華為。

    好在,今年以來,我們看到老爺子一度的滿臉愁雲,如今雲開霧散,為什麼?老爺子說,是美國幫助了華為,使華為全體員工不敢懈怠,又緊張起來了……。老爺子對此發出了難得的孩童般的微笑。

  • 13 # 呆呆呆呆和呆呆呆呆

    感覺華為沒有找到自己企業的品牌價值在哪裡,什麼都跟著別人做,業務面搞的很大但是缺乏品牌價值,在消費者心中華為這個品牌就是沒有蘋果香,就拿移動裝置來講,蘋果做啥它跟著做啥,手機裡,合約機也做千元機也做高階機也做,每個價位都有它,但是這樣做你的品牌價值永遠提升不了,為什麼很多華人一聽蘋果出新東西了本能的認為好,甚至很多人看都沒看直接下單?因為蘋果做的都是高階價位的裝置,而且做的很好,所以很多人本能的就把蘋果和高階聯絡起來。華為全都做貪多嚼不爛,品牌價值很低,沒有人會本能的把華為和高階劃等號,必須先看他的產品看完了在考慮是不是高階。做不出品牌價值的話就只能靠產品取勝,但是產品這玩意說不好的,有可能一個看不準方向就完蛋了,比如柯達比如諾基亞手機業務。只靠產品風險很大,但是靠品牌的就不一樣了,lv每個包都精美絕倫嗎?法拉利每輛車都完美無瑕嗎?不是,但是就算他們有設計失誤也沒關係,不影響他們賺錢。所以如果華為後期還是這種攤大餅式的發展,感覺真沒什麼前途,為了品牌該舍掉的業務儘快舍掉好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用“秋高氣爽”作一首藏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