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寫作提升生命質量
-
2 # 鳴沙古今
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歷朝歷代都有掌握政權的女性,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漢代的呂雉,唐朝的武則天,她們都曾長時間的掌握了統治權力,歷史上並稱為“呂武”。但是,千年以來,武則天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而與之條件相當的呂雉卻是沒能當成皇帝不說,死後呂式一族全族被誅,結局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武則天為什麼能當上女皇帝而呂雉卻不能呢?
一代女皇武則天唐高宗在公元660年以後,頭暈病日益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地處理朝政。武則天政治能力很強,而且權力慾也很強,因此百官的奏章常由她代批。從此以後,武則天便參與國政。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亡後。武則天先立兒子李顯為帝,就是唐中宗,後把中宗貶為廬陵王,另立豫王李旦為帝。但只過了半年多,她又把睿宗李旦廢了,親自掌握朝政。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將國號改為周,自己加尊號“聖神皇帝”。就這樣,她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寶座的女性。
仔細分析武則天能夠以一介女流的身份登基為帝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唐朝是開放型社會,唐代經過貞觀之治,國力非常強盛、文化開明、婦女的地位比較高,人們對女子當皇帝不是特別的反感抵制。
2、武則天有很高的政治天賦,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治國韜略,把國家治理的很好。
3、武則天有過人的勇氣,這使她敢於從後臺走到權力的舞臺去爭奪天下。
4、武則天並沒有與她實力相當的對手。武則天其人工於心計,又經歷過唐太宗、唐高宗兩代皇帝的政治歷練,並能參與到國家政務的處理中,因此養成了很高的政治素養,遠非其他人能夠比肩。
中國第一位皇后呂后,即呂雉,是劉邦的皇后,與高祖劉邦共同謀定天下,臨朝稱制長達十六年,是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一位皇后,也是秦統一中國,實行帝度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
呂雉大權獨攬期間,推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注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有不俗的政績;太史公司馬給予了作為政治家的呂后以極大的讚揚。
然而呂雉為什麼沒能成為中國的一代女皇帝?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劉邦的“封國制”決定了呂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大漢立國後,劉邦注重“宗室制度”建設,推行完善而徹底的“封國制”,大漢形成一國中有無數"小國"的格局,各地方君王享有經濟、軍事、人事方面的權力,實行了高度自制。
2.眾開國功臣的掣肘,使之不能為所欲為。
開國功臣陳平、周勃、曹參等,他們跟隨高祖出生入死,南征北戰早建立了自己的威望與勢力,儘管呂后,殺了不少劉姓宗室,扶持了一批呂氏勢力。但內部陳平、周勃盤根錯節關係的延伸,使地方勢力與開國元勳形成擁護劉氏江山的共同體,呂氏勢力不足以與開國元勳和宗室力量形成的集團相抗衡。
3.劉邦駕崩後,“劉氏為君王”成為正統思想,呂后無力改變。
由於各封王的土地、軍隊、人口遠超中央政府直轄的地區,所以,劉氏集團內部雖然也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的事件事發生,但在維護“劉氏是正統”的思想觀念上是一致的。
這種情況下,一旦呂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奪取劉式江山,必然淪為眾矢之的。
4.呂氏家族缺乏人才,儘管成員眾多,但缺乏出類拔萃的政治家,軍事家!
以上原因都決定了呂雉只能當皇后,也可以權傾朝野,重用呂氏一族,甚至屠戮劉式宗族,但就是不可能再進一步,登上權利的巔峰,自立為帝!
-
3 # 滄海拾遺錄
同樣是權傾天下,同樣是皇帝的皇后,是夫君去世后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實際掌控了朝政大權,都曾經在統治時期成就斐然。但武則天成功地上位建立了武周政權,當上了皇帝,最後還能安然退位還政;而呂雉在生前卻不敢廢除漢朝正統稱帝,死後其呂氏家族還遭到了劉氏宗族的清算。其原因主要是與當時朝政形勢和西漢唐朝採取的國家架構有關。
一是呂雉武則天面臨的國家治理架構不同。呂雉所處的西漢是中國第二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劉邦建立西漢後,認為秦朝實行郡縣制,皇子們沒有寸土封地,一旦朝廷有事,宗室成員沒有能力援助,宗室成員力量過於薄弱,這也是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國家治理架構方面,劉邦建立了郡縣制和分封制相結合的治理架構。除了朝廷直轄的郡縣外,分封了大量劉氏宗族成員為王,在各地分疆裂土建立封國,以拱衛皇室。如分封長子劉肥為齊王,擁有70多城,分封皇子劉恆為代王,分封侄子為吳王等。這些同姓諸侯王都擁有封地軍隊,實力強勁。這就成為了呂雉稱帝的一大障礙,呂雉臨朝稱制他們還可以忍受,但是呂氏取代劉氏為帝,是這些諸侯王所不能接受的。反觀唐朝,唐朝建立後,承襲了隋朝較為成熟的州縣制度,將天下分為1000多個州,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員治理,雖然唐朝也有大批分封宗室成員為王,但這些諸侯王一般沒有實際的封地和軍隊,只能享受食邑待遇。在武則天實際掌握了朝政大權之後,雖然她先後廢除了兩個兒子的皇位,使得宗室成員非常不滿,但由於武則天掌握了政權和軍隊,即使是分佈在各地的宗室成員和勳貴也有起兵反抗的,但勢單力薄,很快就被平定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阻擋武則天登上最高權位。
二是兩人所處的王朝功臣勳貴的掣肘程度不同。呂雉是西漢帝國第一代皇帝的皇后,呂雉臨
朝聽制的時候,距離開國不過10多年,忠於劉氏的開國功臣勳貴大都健在,雖然呂后當政時藉故消滅了一批功臣勳貴,但陳平、周勃等功臣勢力強大,再加上與分封在外的諸王聯合,對呂雉稱帝極力反對,呂氏勢力不足以對抗開國元勳與宗室成員的聯合反對。因此,即使呂雉除掉了少帝劉恭,也不敢自己稱帝。武則天臨朝聽制已經是唐高宗去世後的事,此時,威望較高的開國功臣勳貴早已凋零殆盡,而且武則天任內不斷提拔忠於自己的官員,大肆清洗忠於李唐的官員將領,長此以往,力量此消彼長,朝堂上擁護武則天的力量和聲音越來越大,武則天稱帝乃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是兩人所處的社會風氣開放程度不同。在西漢建立之初,劉邦曾與功臣相約“非劉氏封王,天下共擊之”,劉邦死後,“劉氏為君王”的理念已成為正統思想,即使是呂后也無力改變,即使呂雉不顧劉邦遺言,分封呂氏家族成員為王,但也無力徹底改變“劉氏為君王”的觀念。呂雉在世時,憑藉崇高的威望還可以壓制住諸侯王和開國功臣們的異動,一旦去世,呂氏家族沒有超凡絕倫的人才可以抵擋住反撲,因此,為了呂氏家族長遠打算,呂雉不敢稱帝。反觀唐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社會風氣最開放的朝代之一,受多元化文化影響,在唐朝女子地位相對較高,這就為女性脫穎而出甚至走上最高權力位置提供了可能。
-
4 # 蝶舞天涯Yoga
武則天能夠稱帝,除了自身有能力之外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她參政的時候,李治沒死。呂雉就沒有這麼好命了,因為呂雉沒有辦法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對朝務指手畫腳,畢竟人武則天有二聖臨朝的政治基礎,這種情況就一定程度暗示了武則天當年也是得了高宗旨意的。呂雉明顯沒有這樣的政治基礎。 第二,武則天稱帝之前鋪墊很長。你都搞不明白她是真想做皇帝苦心經營那麼多年,還只是權謀進行到了那一步就當個皇帝試試。 還有就是她確實有很強的政治才能。手腕極其強硬,來搞得李氏不敢反抗,又鎮壓了幾次反武行動,此外她能力也超級強悍,對政局控制是一把好手。而且她重視寒門人才,跟著唐高宗撿了不少便宜,門閥大族都整的差不多了,邊境什麼的也整得服服帖帖,自貞觀以來的財富和國力積累都是她稱帝的良好條件!這些也是呂后沒有的條件,劉邦死的時候呂雉可不像武則天這樣有野心,她心裡還有兒子,一心想讓兒子稱帝。李治死的時候好像還給武則天留了輔佐之權,也沒啥要武則天宮斗的物件。
-
5 # 一葉知秋28456
武則天能夠參與朝政,是有一定的歷史契機的!李治執政後,王皇后背後強大的關隴集團軍事貴族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是李治要對抗的政治力量,他們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顧命大臣,但在李治執政後,繼續掌管朝政大權,致使最終矛盾激化,這讓李治和王皇后離心離德,而武則天則自然地站到了李治身邊!為了對付關隴集團,李治和武則天扶植新勢力,最終關隴集團失敗被殺,李治和武則天可以說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和政治夥伴!
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武則天參政變得理所當然。 李治晚年長期多病,又因武則天善於處理政事,再加上曾經並肩作戰過,漸漸地,李治便讓她主理,她也是一步步地被推到了政治前臺!
她也機會扶植提拔人才為朝廷所用,而這些勢力因為是她提拔而最終為她馬首是瞻!成為她後期登帝的擁護力量! 她四十四歲成為皇后,到登基改李唐為周時,已經六十多歲,這二十多年,文武百官早已都是武則天多年培養扶植的力量,再加上武則天確實是很有才幹,民心所向,最終成為一代女皇變得理所當然!
呂雉在劉邦生前其實一直被寵妃戚夫人牽制,她只是作為後宮鬥爭的一個力量,並未參與朝政,也沒有一定的政治勢力基礎,在劉邦死後,才因為她的兒子登基而從後宮走向垂簾聽政,她的目標也只是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登基,登基後能幫助自己的兒子肅清政敵,清掃障礙,她的思維侷限在作為母親的愛子情懷上,當然,她也做出來很多有利於百姓的舉措,但相對於武則天,她的思想還是有所侷限,而且關鍵也沒有一定的政治力量支援她登帝!
-
6 # 嶽說
由於從小受到的教育,呂后並沒有自己當皇帝的想法,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她自然也不感興趣。但是,呂后同樣希望自己死後呂氏家族能夠掌權,最好全天下都改姓呂,她也為此做了一些安排,但是她這個願望沒有能夠實現,跟隨劉邦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功臣把呂后的企圖給粉碎了。
呂后相比武則天,她的權勢和頭腦都差了一點。呂后的政治基礎不像武則天紮實。武則天非常有心機,她擊敗了王皇后等對手。武則天一直協助李治處理國家大事,這一協助就是20多年,直至李治去世。
呂后雖然說是劉邦早期的原配夫人也當上了皇后,但劉邦在位期間,呂后根本沒有辦法插手朝政。甚至劉邦嫌棄呂后生的兒子太過於懦弱,一度要廢除劉盈的太子之位,呂后心急如焚,但也沒有任何辦法。
這不是劉邦不寵呂后造成的,劉邦非常喜愛戚夫人。戚夫人也無法沾染國事。呂后一直等到劉邦去世,才有機會處理朝政。劉邦念在夫妻情分,才讓她掌權,同時劉邦也料到了呂后有野心。
武則天就不一樣了,她在登基之前就已經干涉了朝政,30餘年在朝廷內外都有基礎。而且她為了穩妥也是循序漸進,做了周密的準備才登上帝位。她對皇室的人大開殺戒,甚至連自己的兒女也不放過。但是呂后就不一樣了,她只是以一個太后的身份處理朝政,起初她也想處死功臣,但一旦動手她又擔心後果不是自己能承受的。這樣看來呂后的政治根基遠不如武則天
-
7 # Mason洋
呂雉原本是個好妻子,但劉邦太渣傷了她的心她才變成後來的樣子。呂雉的狠主要是女人的那種嫉妒心造成和武則天的那種想要權傾朝野的志向不同。呂雉很聰明,她的聰明體現在智商比別人高和武則天的智慧不同,武則天有治國的胸襟和大才。二者不能同日而語。
-
8 # 石阡南門生漆店農貿市場分店
感謝邀請回答 。呂后和武則天同樣是權傾天下,但是每一人所處政治環境和政治氛圍都不僅相同。呂后在所處的那個環境下只能是像慈禧一樣垂簾聽政;而不能稱帝,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武則天則不一樣,政治環境和政治氛圍都不是她稱帝的主要阻礙,所以她稱帝的困擾和呂后完全不一樣,高宗死後,武則天已經是實際上的皇帝,只是沒有那個名頭。只是差最後一下,相對於漢朝初,那個時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武則天稱帝萬事俱被,只欠東風。只需要向下暗示,就會有人勸進,再一而在,二而三做一齣戲。聽從萬民的呼喚;就可以稱帝了。
-
9 # 蔥蔥那年
呂雉和武則天同樣是權傾天下,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熱衷於干預朝政的女人,都有政治家的敏銳與膽略,都治國有方,為何只有一個當上了皇帝?那是因為:
第一、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呂雉和武則天權傾天下,甚至武則天最後稱帝,那得益於她們的老公。呂雉和劉邦在事業上屬於共同創業,政治智慧、魄力、謀略、智商呂雉不在劉邦之下,一個事業成功的男人背後有一個為他付出的偉大女人,呂雉就是這樣的女人,創業時呂雉一邊照看孩子、種著田,一邊為劉邦宣傳、策劃、激勵,劉邦也是心神領會,對呂雉儘可能地放任。可武則天就不一樣了,李治文弱任性、優柔寡斷,剛好武則天的沉著冷靜、深謀遠慮給他了個靠山,也為武則天以後登上權利巔峰穩穩地打下了基礎。
第二、關於爭寵。劉邦稱帝后,呂雉自然是皇后,可是劉邦非常喜歡戚夫人,欲另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呂雉感到位置受到了威脅,向張良問計,請來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劉邦知難而退無話可說。可是李治的皇后王皇后為了爭寵,出身名門的她竟然請來了當尼姑的武才人,本來想讓武才人和蕭淑妃鬥爭去,以來穩固自己的地位,沒想到把位子弄丟給了武則天。
第三、一朝天子一朝臣。漢初和劉備打天下的功臣張良功成身退,蕭何自保,韓信已被呂后殺掉。劉邦病危,呂雉很明白想保護自己必須牢牢地抓住權利,於是皇帝駕崩仍不發喪,有人看出呂后有誅殺帶兵將領的糾結,派人進宮這是危及漢朝覆滅的大事,(內大臣們叛亂,外諸侯們造反),這才為劉邦發喪,大赦天下。武則天時期的元老忠臣長孫無忌、褚遂良一開始恐怕把武則天想的太簡單了,特別是褚遂良反對立武為皇后,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最後在抑鬱中死去。長孫無忌皇帝的舅舅也被忌了,走向了生命的終點。在這番較量中武則天贏了,贏後她重用酷吏,揭發、告密、製造冤假錯案,從而殺人立威。
第四、皇位繼承。按理說,皇帝駕崩,由太子繼位,可是武則天的四個兒子有三個都莫名其妙的死去或者治罪死去,唯睿宗李旦是識時務之人,不上朝說自己無才無德,不堪執掌國政,讓母后處理。呂雉就有一個兒子惠帝劉盈,劉盈在位期間,呂雉執政。七年後惠帝去世。
第五、深謀遠慮。武則天當皇后時就談改革、修史、甚至提唐太宗的三句名言"以銅為鏡 ,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呂雉則是一邊打擊劉氏,一邊扶植呂氏,臨死想起劉邦與大臣們立的白馬之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人共擊之"把兵權交於呂家人。不過她也是臨朝稱制,掌天子之權、行天子之事,雖然不擁有名義,實際上已是女皇帝,只是比武則天稱帝沒有流那麼多鮮血!
-
10 # 百家悅讀者
個人看法,兩位當時面臨的政治環境不一樣。
呂雉當時所面臨的政治環境可不是她一個人說了算的。分封制使得劉姓王族遍佈天下,一旦呂雉有所想法,便會遭遇劉氏報復!若不是她手上有劉氏的皇帝,一幫劉氏藩王不好輕易出手,你以為呂雉能夠蹦躂多久?
而武則天所處的時代,已經沒有了分封制,其面對的只是一個龐大的政治體系,只要以利引之,這個體系就不會像一塊鐵板一樣牢不可破。這也是武則天能當皇帝的原因。畢竟如果真的有人要反對她,武則天也是當不了皇帝的。
-
11 # 躲不過似水流年
呂雉和武則天,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強人。在男人佔絕對主導地位的封建時代,她們兩位可以說是不甘於命運,傑出女性的佼佼者。至於為何武則天能當上皇帝,而呂雉沒有當上。我想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所處的時代不同,呂雉在前,武則天在後。時代的侷限性會影響思想的判斷,呂雉雖然當時權傾朝野,臨朝稱制,但是我個人覺得,她骨子裡並沒有自己當皇帝的想法。女皇,前無古人,呂雉應該沒有突破這個固定的思維。她只是想把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體會母儀天下的快感,然後讓呂家的人繼承大統。武則天時候,又過去了七八百年,社會的意識形態也更加開放包容。武則天經歷了和高宗李治時期的,二聖臨朝。我想武則天心裡面已經對皇位有了很大的渴望,又成為千古第一女皇的思想動力。
第二,面臨的實際情況不同。呂雉時期,漢高祖劉邦剛剛去世,漢朝的一幫元老大臣,大多都還健在,而且實力不容小覷,掌握著很大的政治資源。呂雉治理國家,離不開這幫大臣的輔佐。這幫大臣如陳平,周勃等大多擁護漢朝,支援劉氏江山。而武則天經過長期的處理朝政,人們已經習慣於武則天的統治,而且在此期間重用了一批聽命於自己,願意為自己效勞的大臣,如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自己後來的登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的來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更加傾向於武則天,所以才造就了武則天這位千古第一女皇。
回覆列表
呂后不能稱帝,而武則天能稱帝,反襯唐太宗李世民稍遜風騷。
呂后能臨朝稱制,終究不能稱帝,看似與劉邦無關,實則系莫大焉。
《沁園春·雪》中,為什麼不是“秦皇漢高,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呢?難道是不合韻嗎?這首詞押的韻本來就是“ao”韻,又不是押的“u”韻。
劉邦是個戰略家,極具戰略眼光,他是超越級的存在。光看他對身後之事的安排,略過拔除異姓王等事情,主要看他對兒子的分封,就可見一斑。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中就可以明顯看出),中國的形勝:西有關中(高屋建瓴),無可撼動的第一形勝之地。東有齊魯,與關中相互呼應。兩者連成一片構成一個啞鈴狀的戰略核心地帶(解放戰爭正是在這一帶拉開帷幕的,楚漢戰爭項羽正是由於兩處形勝都沒有選,而是夾在中間,導致兩線作戰,疲於奔命)。
劉邦具有非凡的戰略眼光,建都長安,高屋建瓴以制天下。那誰去鎮守齊魯呢?
劉肥,劉邦的長子,但是他是劉邦與情婦曹氏所生。劉肥不僅年長,而且特別能隱忍,所以是齊魯之地別無二選的諸侯王人選(劉邦是不可能把劉肥封為太子的)。齊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制衡關中。如果萬一關中亂了,天下亂了,齊地也有可能獨立支撐。
劉肥這一顆子定了以後,其他棋子基本上就是圍繞劉肥來下。最讓劉邦犯難的是如何封劉如意。其實劉邦比誰都清楚,劉如意不是太子的合適人選,很多故事基本上都是劉邦演的,這裡不去討論。那把劉如意封到哪裡最安全呢?可以有兩個選擇:燕、代。尤其是燕國,遠離長安,地處邊疆,在秦末紛爭中是少有的淨土(邊患雖然頻繁,但比起內亂還是次要的),是遠禍安身的絕佳之地。劉邦已經封自己的好兄弟盧綰為燕王,拱衛齊國(盧綰本領不大,但是絕對是忠於劉邦的。後來叛逃,更多的是被逼無奈)。
那就把劉如意封為代王吧!可是戚姬豈是安分的主,讓她兒子去代國,門都沒有!馬上一哭二鬧三上吊,哭訴道:劉如意不能封為太子,封為齊王也好!最差也應該封為趙王呀!
劉邦說,眼光短淺,你懂個屁!燕國最適合養老,代國不但適合養老,離長安其實也並不太遠。趙國,乃當今天下最為繁華富庶的地方,也是最惹人眼紅的地方。
戚姬死活都不讓步,就是要去繁華的邯鄲。劉邦心一橫:既然你喜歡跳起來,那就把你推到風口浪尖,讓你去吸引眼球。他想到了呂后的心狠手辣,想到了“丟車保帥”。那誰是帥呢?劉邦寄予厚望的,首先是劉肥。
這個代地可是個好地方,為什麼戚姬就這麼短視呢?那讓誰去代國呢?這時候,薄姬和劉恆很自然地進入了他的視野。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生母薄姬,她喜歡黃老,頭腦非常清醒,可以稱得上是“巾幗張良”。前三個都安排好了(長子劉肥為齊王,次子劉盈為太子,三子劉如意趙王),自然該考慮第四子了。
其實,代王劉恆被封的時候才八歲,不過,薄姬與劉恆的低調正好與代地契合:可守,可以安身立命。可攻,居高臨下。如果真的天下大亂,劉氏與呂氏打得不可開交,代國就是一個可以左右戰局的存在。而燕國偏居一隅,最多也只能是一個遠禍之所,要想南下,絕非可能(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了,清以前的遊牧民族(如匈奴)南下也基本上不選擇這個方向)。
劉邦應該想過,封劉恆為代王,與齊王形成互為犄角之勢,再與長安形成三角,劉氏天下基本上固若金湯。說白了,即使關中亂了,呂后專權到了極致,自己稱帝,三角倒了其一。有了齊王就可能翻盤,再加上代王,劉氏天下翻盤的機會就基本上達到了百分之百。
劉邦一共有八個兒子,剩下的四個,也被劉邦作為棋子,分別布放在齊王兩側:梁王劉恢在河南幾魯西南,淮陽王劉友在河南、江蘇、安徽交界地帶,淮南王劉長在安徽江蘇一帶,燕王劉建在北京、遼寧一帶。
總結:劉邦佈局的關鍵就是:丟車保帥,劉如意是車,劉肥才是帥。其他的王(可能劉恆另當別論),基本上都是配角。這個局,呂后花了十五年也沒有破得了,即使再給他十五年也不一定能成功。
這就是劉邦,一般人(包括唐宗宋祖)根本難以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