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中,僅有兩個國家共用同一個國名,即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而為了便於區分,國際社會往往採用“剛果(首都簡稱)”的方式,分別簡稱它們為剛果(金)、剛果(布)。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國家為何非要用同一個名字?它們都是怎樣的國家?

    剛果(金),全稱剛果民主共和國,地處非洲中部,與南蘇丹、中非共和國、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尚比亞、安哥拉、剛果(布)等國接壤,西部有狹長走廊通往大西洋,面積234.5萬平方公里,是全球面積最大的黑人國家,首都為金沙薩。剛果(金)總人口為8130萬,其中主體民族-剛果族約佔38%,主要信仰羅馬天主教。

    剛果(布),全稱剛果共和國,位於非洲中西部,東、南兩面與剛果(金)接壤,北鄰中非共和國、喀麥隆,西接加彭,西南瀕臨大西洋,總面積約34.2萬平方公里,首都為布拉柴維爾。剛果(布)總人口為526萬,其中主體民族-剛果族約佔45%,主要信仰羅馬天主教。

    剛果(金)、剛果(布)皆因靠近剛果河而得名,兩國同源同種,都是由班圖語系的剛果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早在1世紀時,原本居住在尼羅河上游地區的班圖人,便已經遷移到剛果河流域定居,但直到13世紀才建立國家。14世紀下半葉,剛果王國開始興起,並在15世紀後期達到巔峰期,版圖北達剛果河流域,南抵洛惹河,西至大西洋,東到寬果河流域。

    然而,就在剛果王國達到巔峰期之際,葡萄牙殖民者從1483年開始入侵,並陸續建立起很多殖民據點。此後,在長達400餘年的時間裡,荷蘭、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等國相繼侵入剛果河流域,併為爭奪殖民地大打出手。為解決列強在瓜分非洲殖民地方面的分歧,著名的“分贓”會議-柏林會議,在1884年11月15日正式召開。

    在長達104天的會議中,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1865-1909年在位)利用列強間的矛盾,積極開展會場外交易,最終爭取到英、法、德等15個國家的同意,將剛果河南部劃歸他個人所有,並建立起名為“剛果自由邦”的傀儡政權。至於剛果河北部,則淪為法國的殖民地,稱為“法屬剛果”。

    剛果自由邦建立後,利奧波德二世對當地進行敲骨吸髓式的掠奪,驅使當地民眾從事各種勞役,並殘酷鎮壓抵抗活動,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有資料統計,剛果自由邦建立之初總人口為2500萬,但20多年後便驟降到不足1000萬。利奧波德二世的殘暴統治,激起國內外輿論的強烈抗議,面對著強大的壓力,他被迫在1908年做出妥協,將剛果自由邦交由比利時政府接管,並改稱比屬剛果。

    二戰結束後,民族解放運動席捲全球,列強在非洲的殖民紛紛宣佈獨立,比屬剛果、法屬剛果自然也加入這股潮流當中。經過長達10餘年的不懈鬥爭後,比屬剛果在1960年6月30日贏得獨立,定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同年8月15日,法屬剛果也宣佈獨立,定國名為剛果共和國。然而,兩個剛果雖然贏得獨立,但並不意味著它們此後便走上穩定發展之路。

    由於不甘心退出剛果,比利時和法國分別操縱剛果(金)、剛果(布)內部的武裝派別大打內戰,以便實現它們重建殖民統治的目的。與此同時,美、蘇、英三國基於掠奪剛果資源、進行全球爭霸的目的,也紛紛插手兩個剛果的內戰,並扶植各自的代理人。在這種情況下,兩個剛果在獨立後不久,便很快陷入內戰當中,尤其以剛果(金)內戰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傷亡人數最多。

    等到大規模內戰結束後,兩個剛果又陷入曠日持久的獨裁統治之中,獨裁者在國內施行高壓統治的同時,也各自將對方樹立為“敵人”,從而轉移國民對內部經濟惡化、生活水平下滑等問題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剛果(金)、剛果(布)便成了一對水火難容的“兄弟”,相互在對方境內培植反政府勢力,並以顛覆對方政府為戰略目標。

    持續70餘年的殖民掠奪、曠日持久的內戰和獨裁統治,再加上自身科技水平低、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文盲人數居高不下等不利條件,使得兩個剛果獨立60年後,依然沒能擺脫赤貧狀態。如今,剛果(金)人均GDP僅有562美元,剛果(布)雖然稍好一些,但也僅有1654美元,都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可謂窮得掉渣。兩個剛果如何擺脫貧窮和混亂,走上穩定、富裕之路,考驗執政者的智慧和耐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斯拉夫軍隊為什麼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