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會玩遊戲玩久了就會代入某個人物或者做別的事情都會
11
回覆列表
  • 1 # 海苔飯糰

    這是因為人們的大腦裡面有個叫做:映象神經元的東西,這個東西是由進化而來,通俗的說就是共情能力。

    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如果一個大人在小孩面前假裝哭泣,小孩也大機率會跟著哭泣,因為他們的情緒受到了感染;還有一個實驗,如果大人假裝拿什麼東西有困難,小孩也會不由自主的過去幫忙。

    這就是景象神經元在起作用,初次之外還有一些小例子:比如,你看到別人打哈欠,你會不由自主的打哈欠;看到別人翹二郎腿,可能一會兒你也想要翹個二郎腿。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了感染。

    沒有這個東西,或者這個東西匱乏會怎麼樣呢?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叫做:同理心。它的本質與映象神經元是密不可分的,一位科學家對超過4000名的罪犯進行過實驗,發現他們腦部這塊區域不活躍,也就是說他們缺乏這種東西。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給了A一拳,A會感覺到疼痛,於是我把這個過程拍成影片給你看,你看的時候也會覺得疼痛,這個時候你會感覺感同身受,並且會斥責我為什麼要去傷害別人。

    但缺乏的人不會,他們觀看影片時心裡感到的疼痛或者感同身受幾乎是很微弱的,甚至是沒有,所以,映象神經元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看到別人身處險境想要伸出援手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很多罪犯在犯錯的時候絲毫不會感到恐慌、害怕。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們雖然具備這種東西,但並不代表我們對同一件事產生的反應是一樣的。一部電影,可能會讓很多人痛哭流涕,也可能絲毫不會打動他們。這與個人經歷有關,可能剛好一些情節就讓人回想到曾經的某段經歷產生了共鳴,而且也與電影本身的華麗程度有關。

    就像題主所說的打遊戲,你玩某個人物的時候,它的技能、臺詞都在不斷的影響到你,你會感覺到這個虛擬人物的情緒,彷彿讓你好像也身在其中。

    除此之外,有些自閉症兒童就是缺乏這塊區域,因為他們不能很好的感受到外界情緒。

  • 2 # Present

    因為你的身體無法區分真實和幻想。

    當你在做夢的時候,你夢見自己從樓上跳下來,你的身體會跟著抖動。當你夢見自己被人追,你的心跳會加速。

    身體就是這樣。

    當你現在看電影裡別人的場景,你的身體也會把它當真,以為自己也在經歷這些。

    這就是代入感。

  • 3 # 心如止水哲學人生

    人將所見所聞的行為模式代入自己生活中的現象是生存機制的一種表現。更具體地說,它是人學習機能的體現。

    人學習不僅只是追求“知道”,還會追求“實用”。人們為什麼喜歡看熱鬧,是因為透過觀察自己未曾接觸過的新鮮事物是一種學習生活技巧的方式——學著如何應對熱鬧中的情境。這些情境獲得的經驗會影響人們後續的應對行為。比如一位女孩在感情上從未被人欺騙過,她單純地追求著天真浪漫的愛情,如果有一天,她被一個壞小子欺騙了、傷害了。分手後的她再次接觸其他男孩時,就會把欺騙、傷害的經驗考慮(代入)進去,防止自己再次受傷。

    玩遊戲也是如此。在遊戲的過程中,人的大腦就會自動地學習遊戲中的行為應對模式。而且遊戲具有“親自操作”的特性,尤其是現實感極強的VR遊戲,它們給人學習帶來的體驗是遠高於簡單地觀看。在持續性的遊戲行為訓練下,人就會形成應對類似情境的慣性思維。當人們深陷遊戲世界時,大腦就容易出現不清醒的狀態——虛擬與現實的重疊,那麼在脫離遊戲世界後,人們很可能就會把遊戲世界中的思維模式完全帶入現實世界中,而不做區分。比如沉迷遊戲的小孩以為自己的生命如同遊戲中的血量,跳樓只會減少一定血量,結果跳樓身亡了;某位少年通宵遊戲,結果第二離開網咖後,就躲在草叢中扮演遊戲中的角色去攻擊被大腦虛擬化掉的現實中的人。

    因此,長期沉迷遊戲的人思維上是很容易出現錯亂的。不僅遊戲如此,自我幻想也是如此。在自我幻想中,人的思維和情緒都會深陷其中,如果此時瞬間被外界力量拉回,人就會以幻想中的態度去應對現實中的情況。

    所以,代入是大腦模式化的結果,是大腦習慣化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社交化商業會成為主流商業模式麼?如不是,那什麼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