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元和圓圓
-
2 # 嫣雲的淚
羊群效應,在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中,有很大的指導作用,而且這個行業裡只有一個領頭者。佔據主要的注意力那麼整個羊群就會緊緊追隨這隻領頭羊。在推銷工作中如何尋找客戶以及尋找什麼樣的客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常見形式是公司會提供一些準客戶名單或者大家從同一個來源中尋找準客戶,於是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個客戶出現了,所有的推銷員就會一哄而上,卻忽略了那些很有潛力的客戶。
-
3 # 賀喜仁
比如,你有的時候,會莫名其妙地跟著別人,去排隊,或者,去看熱鬧,這種現象,就是羊群效應。
前段時間,抖音上有一個很火的人,寧哥,你會發現,在寧哥的視窗,排著長長的隊伍,這些排隊的人中,有一些是真正喜歡寧哥的粉絲,但有一些,只是莫名其妙地湊熱鬧。
羊群效應表現在投資領域,就是,很多人跟著別人買入或者賣出,他們沒有自己的思考,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價格快速上漲或者下跌。
羊群效應經常會被批評,這些批評,如果翻譯得難聽一點就是,羊群效應是傻瓜行為。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不一定。
比如,一條陌生的路上,有很多車,這些車面臨著向左拐還是向右拐,沒有人知道正確的做法。
第一個司機向右拐了,那麼,這就給第二個司機發了一個訊號,本來第二個司機不太確定向右還是向左,這時,他就可能跟著向右,接下來,第三個、第四個都可能向右,越到後面,那些司機越不會去思考,都會向右。
如果第一個司機是對的,那麼,他們所有的人,都是對的,這時的羊群效應,就是聰明的。
當然,如果第一個司機是錯的,那麼,這時的羊群效應,就是愚蠢的。
表現在股票投資上,比如,在貴州茅臺800元之前,跟入的羊群,都是對的,在800元還在跟入的羊群,都是錯的。
不過,羊群效應,也是會變化的,也就是說,現在的羊群效應是錯的,不代表將來也是錯的。
比如,那些以800元買入貴州茅臺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貴州茅臺也可能漲到1000元,當漲到1000元的時候,原來錯的就變成對的了。
一切正確的投資,都是會變化的投資。千萬不能一根筋。
所有的投資高手,都善於抓住羊群效應,為自己服務,比如,索羅斯,他就是一個利用羊群效應的頂級投資者。
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說到底,就是洞察出,市場上的情緒,到底是絕對看漲,還是絕對看跌。
絕對看漲,那就買入,等待上漲;絕對看跌,那就賣出,等待下跌。
就這麼簡單。
其實,你也可以利用羊群效應,比如,現在的中國股市,你完全可以觀望,把現金握在手裡,因為,現在的市場,比較熊,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大幅下跌,你在這個時候買入,並不明智。
或者,你可以做空,比如,週末里拉崩潰,全球股市,大跌,你在2018年8月13日,就可以做空。
知道了什麼是羊群效應,就可以判斷自己到底是不是羊,以及如何獵殺羊。
-
4 # 兵貴神速
在動物界有很多動物都有這種現象:就是大量的羊群總是傾向於朝同一個方向走動,單隻的羊也習慣於加入羊群隊伍中,並隨著其運動的方向而運動。
這一種現象被動物學家稱作“羊群效應”。
輻射到心理學,羊群效應就是消費者的從眾心理。
而心理學家發現,在人類社會中,也存在著這樣的羊群效應。
心理學家通常把“羊群效應”解釋為人們的“從眾心理”。“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者多數人的行為方式。
每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設法尋求這“群體趨同”的安全感,因而也會或多或少地收到周圍人傾向或者態度的影響。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認為,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是對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者消費過程中,如果對自身的決策沒有把握,會習慣性地參照周圍人的意見。
通過了解他人的某種定向趨勢,為自己帶來決策的安全感,認為自己的決策可以避免他人的失敗教訓,從他人的成功經驗中獲益。
羊群效應也提醒我們: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盲目的隨大流!
回覆列表
“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是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於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表現為對特定的或臨時的情境中的優勢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採納(隨潮)表現為對長期性的佔優勢地位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接受(順應風俗習慣)。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將自己的意見預設否定,且不會主觀上思考事件的意義。無論意識到與否,群體觀點的影響足以動搖任何抱懷疑態度的人。群體力量很明顯使理性判斷失去作用。經濟學中羊群效應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資訊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羊群效應——跟隨現象羊群行為也可以稱為群體心理,社會壓力,傳染(contagion)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在一群羊前面橫放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後面的羊走到這裡,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儘管攔路的棍子已經不在了,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羊群效應也是管理學上一些企業的市場行為的一種常見現象。它是指由於對資訊不充分的和缺乏瞭解,投資者很難對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作出合理的預期,往往是透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提取資訊,在這種資訊的不斷傳遞中,許多人的資訊將大致相同且彼此強化,從而產生的從眾行為。“羊群效應”是由個人理性行為導致的集體的非理性行為的一種非線性機制。羊群效應的出現一般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上,而且這個行業上有一個領先者(領頭羊)佔據了主要的注意力,那麼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模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裡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裡“淘金”。古斯塔夫·勒·邦(Gustave Le Bon)認為一個心理群體表現出的最顯著的特點是:無論構成這個群體的個人是誰,他們的生活方式、職業、性格、智力有多麼的相似或者不相似,只要他們構成了一個群體,他們的感覺、思考、行為方式就會和他們處於獨立狀態時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相關資料都明確指出群體行為或羊群效應中有明顯的非理性因素。1937年穆扎費·謝里夫(Muzafer Sherif)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一群人坐在一個黑暗的房間中透過一個小洞觀察一個光點。事先已經告知他們這個光點會移動,他們要估計出移動幅度。事實上,這個光根本沒移動。但是後來當實驗物件集體討論時,所有人都贊同光移動過,只是在動了多少方面存在爭議。後來向他們質疑時,沒有人意識到是受到群體力量的任何影響。無論意識到與否,群體觀點的影響足以動搖任何抱懷疑態度的人。群體力量很明顯使理性判斷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