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攝影記錄者

    我是男人,這個話題很敏感,感覺往左一步會被人踩,往右一步是掉懸崖裡,總之不敢回答。基於感性,還是發表一下自己的3點看法:

    1可以發。既然是朋友圈,就應當是朋友的心態來對待,如果自己的心情連朋友都沒有理解,那也不是真朋友,哪怕問一句“你怎麼了”也是一種溫暖,當今社會很多人活在虛偽的世界裡,正能量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的感覺,一看到負面情緒就是戰疫一樣的態度,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實際自己可能已經是潰不成軍,人是需要交流的,再強大的人他也是需要交流的平臺,只是渠道不同而已,也許發洩一下就好了。保護自己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心情舒暢,難道發崩潰的心情就被人趁虛而入了?我認為發出來才是真正的保護,因為可能有好朋友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會給出很多建議來參考,更能知道如何保護。

    2看是不是經常發。事不過三,就是朋友也是有個度,如果總是發,可能也不會得到朋友的理解,應該積極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畢竟朋友圈不是救世主,真心好的朋友,你可以私聊,這樣也許會讓人平靜些,現在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大家都忙著掙錢養家,好不容易休息一下看看朋友圈,還是天天負能量爆棚,這讓人質疑你自己的問題,自然也失去了很多朋友。像狼來了一樣,真的有一天出現大問題需要救助朋友的時候,也許就得不到真正的建議和幫助,這樣有可能被朋友圈所謂的朋友利用,失去保護。

    3不是所有的朋友圈都很亂,我們不能妄加揣測,也許你就是她唯一的朋友。她的朋友圈人很少。雖然現在的朋友圈普遍有電商有地產商等等不瞭解的“朋友”。但我真的見過有的人朋友圈“很乾淨”,我指的是人少,不瞭解的一律不加。所以我認為,每個人只要出自真誠,善良去做好自己,對待每個朋友都是用心的,一定會有好的善報,幫助別人走出困境是一種修養。

  • 2 # 小時常在

    多少看似光鮮亮麗的外殼背後,藏著的是數不清的孤獨和絕望。 那些從來不在朋友圈崩潰的人,原來並不是沒有失望沮喪的時刻,只是習慣了隱藏起來,獨自消化。 好像每個人都是如此,長大成人之後,大部分的悲傷崩潰的情緒都是不動聲色的。 表面看起來很正常,會說說笑笑,會一起玩,會社交,一起嘻嘻哈哈打遊戲,但其實內心已經累到一定的程度了。 不開心的時候,他們不會砸東西,不會罵人,不會表露出來,也不會哭,好像每天都這麼平靜的度過。 或許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學會把情緒積累在心裡,不會絮絮叨叨地告訴別人。 好像我們有多少的想不通,多少的辛酸與無奈,到了嘴邊就變成,“我沒事”。 而這些靜靜沉積在心底,直到某一天都會洶湧而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一讀就覺得元氣滿滿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