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砂壺藝人劉浩

    泥料重要還是手藝重要?這個問題,就我制壺近二十年的經驗來講,兩者都很重要。

    我們來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舌尖上的中國》大家都看過,裡面為我們講述的各地美食真的讓人垂涎三尺。而其中每到一處,都先會帶領大家一起去了解尋找好食材的過程,為什麼要這樣呢?一樣菜好不好吃,我們一般會從色、香、味三點去考慮。而好的食材是保證這三者一個基礎。剩下的,決定色、香、味的一個平衡的就要靠好手藝的大廚了。

    其實,紫砂行業和做菜也挺相似的,泥料,是一把壺的基礎,好的泥料才能展現一把紫砂壺的原礦特質。我們可以看一下下圖兩把壺,就單單從泥料上去看,原礦壺的色澤、質感就是那麼引人注目,而外山料的壺看著就不那麼賞心悅目。

    再來看看做工,下圖同樣兩把石瓢壺,哪一把壺的做工,造型各方面更好?很明顯是顧景舟的這把。不是說因為顧老在紫砂界的地位就說他的壺好,相反因為顧老的壺好,才會在紫砂界有如此地位。玩壺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學徒的壺不論是造型和細節的處理,都存在問題,看著比例不協調,藝術美感也不佳。而顧老的壺看著就讓人心生歡喜!

    如果你玩壺,你能撇開手藝做工光看紫砂泥料還是撇開泥料光看作者手藝呢?肯定是不可能的,泥料和手藝人很多時候是相輔相成的,你無法去很準確地說就是哪者更重要。而且,你要知道的是,好料出好工!好的手藝人往往會選擇好泥料,而像一些外山料,調配料,更多地可能就留給機器,一天好幾百的產出了。

  • 2 # 齊蘭

    作為同行,我淺談下個人理解:

    不管泥料還是手藝人,紫砂壺【泡茶最重要】,如果一把紫砂壺,不實用或者泥料有問題,泡茶不方便,泡出來的茶有問題,那就是最大的問題。

    一、泥料是本

    如果非讓我在泥料與手藝人上選一個,那我還是寧願選擇泥料,不管做的行不行,不管是不是老師親手做,首先壺的泥料沒有品質問題,能泡茶是第一位的,不然買了一把壺,回去戰戰兢兢的,當擺設麼?

    二、手藝人重要在哪裡

    紫砂壺到手,別管誰做的,看工就行,畢竟你不是老師,你看不出是不是手藝人親手做的,手藝人怎麼說,你要麼信,要麼不信,你也沒辦法鑑定。所以看壺的做工重要,做的不咋滴,就不咋滴,做的好,就慢慢欣賞。

    但不管哪一種,紫砂壺是茶具,是泡茶的器皿,不喝茶,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它的文化內涵,都是基於它作為茶具身份的基礎,如果失去了這個身份,也不過是穿著文化的花瓶罷了。

  • 3 # 拾畫書房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說:人與材料孰輕孰重?

    中庸的說法當然是都重要。但是既然問題提出來非得選擇一個不可,我個人傾向於人,而非材料。

    記得以前看過一起採訪臺灣美學工作者蔣勳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對蔣勳老師的一件收藏品—石頭,產生了好奇,以為設計某位大師做的石頭雕刻工藝品。看石頭造型,的確美。但是,蔣勳先生告知對方,這塊石頭是自己蔥河邊撿來的。他覺得這塊石頭的美是大自然雕刻出來的,對於他而言,是大自然饋贈與他的藝術品。

    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就好比泥料,大自然就好比人。是大自然(人)賦予了這塊石頭(泥料)藝術的美感(價值)。

    紫砂泥料的重要性大不大,我個人覺得大,但是不足以大過人的價值。

    想起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的一個片段:許多人堵在唐寅門口就等著搶唐寅的墨寶—其實就是唐寅丟棄的草稿之類的“垃圾”,這樣的“墨寶”料子好麼?但是就因為是唐寅的,所以還是引來人們搶。換作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用最好的墨最好的紙用心創作的書畫作品,也難有人瘋搶。

    老祖宗留下了一句名言:化腐朽為神奇。這個也回答了手藝人人的價值大於泥料。一塊爛木頭經過藝術家之手也能成為文房茶室裡亮眼的藝術品。

    好泥料遇到高超的手藝人,是相得益彰;

    好泥料遇到糟糕的手藝人,是暴殄天物;

    普通泥料遇到高超的手藝人,是枯木逢春。

  • 4 # 紫砂壺收藏FJ

    王師傅丟擲這個問題貌似是想交流一下這樣的問題:像王師傅這類本分樸實的制壺藝人有沒有必要跟隨潮流去考職稱?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我對於紫砂工藝職稱的看法。

    當今是市場經濟的社會,很多藝術作品包括紫砂壺都重視市場性而忽略藝術性。因為主流的價值觀就是誰擁有的財富越多能力就越強社會地位就越高。而在當今社會想讓自己的作品能賣出高價錢憑著泥料的純正和工藝的精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高職稱來襯托,如果加上媒體再炒作一下效果更佳。好,言歸正傳,來聊聊當今紫砂行業究竟是泥料重要還是製作師傅的職稱級別重要。

    我認為當今的主流價值觀造成了紫砂行業中,紫砂壺的用料和製作師傅的職稱級別是一種辯證的關係。普通藝人用純正的好的泥料,製作出來的紫砂壺作品賣不起高價錢,收不到應有的工錢,造成虧本。這些藝人只能要麼選擇低值的泥料,要麼選擇考高點的職稱。有了職稱級別,作品相對可以賣高點價錢,從而可以用相對高值的泥料。也就造成了很多紫砂愛好者為了方便買到好泥料的紫砂作品只能在高職稱的群體裡尋找。

    總結一下,紫砂行業裡泥料好、純正是最重要的,但我們為了方便買到好泥料的紫砂壺只能在高職稱的製作者群體裡尋找。

  • 5 # 米奇as859

    好的泥料是紫砂製作的根基,如果是泥料不好,再好的手藝也製作不出優質的紫砂器皿。

    我是茶人,也愛收藏精美的紫砂壺。雖然收藏的紫砂壺沒有大名頭,但每隻壺都造型雅緻,做工精美,用料講究。紫砂壺是用來喝茶的器皿。透氣吸水,是普通人最基本的識壺方法。所以,我認為紫砂的泥料選擇尤其重要。

    用好的泥料做的壺未必價格很高,但大師級的手藝人做的壺必定用的是好泥料。大師們聲譽在外,那敢用差的泥料糊弄別人。先擁有好泥料,再求好技藝。鑑別一把紫砂壺,不論製作者是誰,首先泥料要正確。(合成泥料和化工泥料除外)然後是造型,色彩,工藝等等。如果泥料不對,再好的製作也成為不了收藏佳品。而且次泥料製作的壺對飲茶人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危害。

    我選購紫砂壺喜歡到紫砂工作室,和那些未成名的未來大師們品茶,論壺。這些手藝人的制壺水平非常精緻,功力紮實,時有佳作問世。當然,用好泥料,再配合好手藝製作,一定會是紫砂精品。

  • 6 # 傾緣紫砂

    最後小結一下,紫砂壺歸根到底是人做的,一位有德有手藝的師傅做出來的壺才是真正的好壺,現在整個紫砂行業我估計也沒幾個德藝雙馨的師傅,所以說製作紫砂壺,人比泥料重要的多!人好壺就好,人有問題什麼都有問題!就回答到這邊!

  • 7 # 鴻璐宣說文玩收藏

    紫砂壺作為品茶首選,不僅僅因為紫砂壺的實用性、藝術性和盤玩性,更重要的是紫砂壺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傳承的載體,如今的紫砂壺玩家更多的實在傳承和發揚中國茶文化和中國紫砂壺文化!

    手藝人是紫砂壺的魂

    面對如今飛速發展的時代機器漸漸再替代人工,所以紫砂壺文化中手工這點在日益機械化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冰冷的機器可能會少了手工的毛躁、接縫會有更好的銜接和更順暢的線條但是這些東西雖然看似完美但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感覺機器做的壺空空的,少了靈魂,千篇一律可能是這個時代的優勢但是卻是紫砂壺的劣勢,悠久的茶文化賜予了紫砂壺厚重的靈魂,而這厚重的靈魂完全集中在制壺的手中,一次次捶打、一次次磨平都凝聚了制壺人對茶文化的專注於理解,所以手工的紫砂壺更有魂,且每一隻壺都有各自的特點,唯一無雙卻正是手工紫砂壺最大特點。

    紫砂泥料是紫砂壺軀殼

    老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優秀的手工藝人,沒有優秀的泥料也是沒有辦法讓其對茶執著的靈魂找到歸屬,如今的市場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商家在最基礎的泥料上動手腳,摻假、以次充好、化工壺等等,數都數盡的造假手段層出不窮,讓紫砂泥料變的如此珍貴,其實只是商家的良心蒙了灰塵,追逐利益卻忘記了人在做天在看!其實紫砂泥料並不難找,只是為了成本人們已經忘記了良心的所在!所以好料塑造的優秀軀殼才能配得上高貴的靈魂!

    結語

    軀殼和靈魂誰更重要呢?只有軀殼沒有靈魂也只是行屍走肉,幽靈魂沒有軀殼也是隨波追流無處安身,所以只有軀殼和靈魂結合在一起這才是一把真正的紫砂壺!相互依存、唇亡齒寒的利害關係!

  • 8 # 趙曉晶紫砂藝術工作室

    個人意見,兩者缺一不可,紫砂壺,其稱為紫砂,可見其代表性,缺紫砂不能稱其紫砂壺,只能稱其為壺!而制壺匠人,賦予紫砂泥以型與靈魂,沒有人,紫砂泥也只是泥,不能為紫砂壺!

    紫砂壺,紫砂代表的是材質,壺代表的是工藝,所以個人感覺不能拆解開來去爭論孰輕孰重,它就是一個整體,當然這是說的模糊而籠統的概念!

    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購買者會去考慮側重面,在一定的購買力下一般會分為兩類消費人群!

    第一種,比較注重泥料的質感,喜歡鐘情於泥料的魅力,在一定的購買力之內偏向於泥料的選擇,工藝上以實用為主,這類壺友對於泥料的質感和紫砂壺的出水方面比較注重,相對的對款型和細節方面略微放低要求!

    第二種,比較注重紫砂壺的工藝,對紫砂壺的結構,比例,線條過度以及整體氣韻要求比較高,但對於紫砂泥的要求普遍只要是紫砂泥即可,不過於追求泥料的質感!

    當然以上兩種壺友都是指在一定購買力之內的,一些購買能力比較強的,經濟基礎比較高的當然可以追求各方面都比較出眾的紫砂壺!

    個人愚見,說錯勿怪!

  • 9 # 國豪村人1

    紫砂壺:第一是泥重要。第二才是人重要。第三是壺質量。第四是壺型。

    理由:沒有好泥,還能稱紫砂壺嗎?還不如稱"土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對飯圈中有人“提醒”你,你的愛豆不值得喜歡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