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者歸來

    小孩子一般都挺樂觀吧?天生憂慮的孩子倒是很少見。

    培養孩子的樂觀不用特別對待,良好的家庭氣氛是第一個因素。其次,在原則之外,要帶孩子經常出去走走,培養生活情趣,整天宅在家裡,那樣會變得孤獨,空虛,迷戀上電子產品或者書籍。

    到這裡,很像看起來讀書是好事是吧?其實書中的世界太過美好,反而容易造成小孩子對現實生活的誤讀。我的建議是讀書是需要的,但更應該體驗生活的本真和歡樂。

    沒有什麼比父母的快樂和樂觀精神更能影響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了。先改變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 2 # 天天132832081

    做為家長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和孩子親密接觸互動。不管家長咋樣只要把健康,向上,積極的傳遞給孩子,孩子就會有豐滿的性格。培養孩子樂意助人,孩子性格就會更開朗。不要讓孩子太自私,只有你越瞭解孩子,自然而然你就有教育孩子的方法了,最後,孩子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做事方法。

  • 3 # 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

    列出幾點,供您參考

    1、家長自己要有積極的思考問題的方式,遇到問題,總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不輕易放棄,也不發怨言,願意以積極樂觀的思維來看待問題,總能看到問題積極的一面。如此,在孩子遇到問題不開心的時候,也能以積極的視角和觀點引導孩子,去看向問題積極的一面。

    2、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去爬山、涉水,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讓孩子親身感受生活真實的樣子,培養孩子開闊的視野與積極的思考問題的方式。

    3、帶孩子讀積極樂觀的圖畫書,比如《犟龜》《媽媽的紅沙發》《爺爺的天使》

    4、帶孩子看積極樂觀的電影電視作品,比如《小豬佩奇》系列,《汪汪探險隊》系列

    5、帶孩子參加體育鍛煉,養成吃苦耐勞的品格,強健的體魄,人也會自然積極開朗起來。

    6、常常帶孩子一起玩耍、歡笑、歌唱

    孩子是花朵,愛則是最溫暖的Sunny,被Sunny充滿的心靈,自然會積極樂觀美好明亮。

  • 4 # 蜜桃姐姐

    給予期待

    即使孩子還沒上幼兒園,但家長依舊可以試著在牆壁貼上字條,提醒孩子們一覺醒來後,有哪些事情是他必須先完成的,像是:疊被子、穿衣、刷牙、洗臉等等,並規定孩子必須在完成這些專案後,才能過來吃早餐。當孩子覺得他是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時,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慢慢提升;唯有給予機會讓孩子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可以”的心態才會孕育而生。

    鼓勵冒險

    一般來說,孩子並非膽大,只是不知道害怕;所以當孩子貿然行動時,家長勢必會擔心孩子受傷。其實,適度的冒險精神對親子間都有幫助,有時讓孩子獨自在後院玩耍,或是讓孩子單獨外出跟同學參加校外教學等,都是家長們應該放手嘗試的。畢竟,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陪在孩子身邊,唯有讓孩子挑戰,才能避免他在未來不受傷。

    停止抱怨

    每天接送孩子時,你是否又會因分秒必爭而焦慮不已?‍“天啊!怎會又來不及了?為什麼每天總是遲到…...”如果家長們老是圍繞在這些負面念頭上打轉,那麼很容易就會陷入悲觀的情緒當中。相反地,家長應該是要帶領著孩子一起分享彼此今天發生了什麼大小事,不但有效轉換氣氛,也才能開啟孩子未來在人際溝通上的大門。

    擁抱挫折

    當孩子拿著滿江紅的考卷回家,除了感到挫敗之外,也會產生一股厭惡與逃避的心理作用,甚至會脫口而出:‍“我就是不喜歡!我就是不會!”這種情況幾乎每個家庭都曾遭遇過,但家長們應該要讓孩子知道:‍“我們開始學騎腳踏車的時候,一開始是不是也很難學?你現在只是還沒學好,但我知道你肯定學得會”。記得,無時無刻提醒孩子,想要得心應手靠的是恆心,然後陪伴他一起克服情緒的低潮,千萬別口出惡言或是表現出嫌棄的樣子,那隻會讓孩子越發偏離學習的航道。

    保持真實

    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生疏與距離感都是免不了的,尤其更不可能在一開始就交上朋友,而當孩子顯得不知所措時,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需要一點時間才可能交到朋友,你不是很喜歡盪鞦韆嗎?不如放學後我們一起騎腳踏車去公園,看看有沒有鄰居小朋友也在那裡玩,你覺得好不好呢?”讓孩子從熟悉的活動漸漸開始適應新的環境,而非生硬的不知變通,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事情可以一步一步的解決。

  • 5 # 侯媽家庭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由於沒有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培養出來的孩子在性格方面往往存在著缺陷.父母怎樣才能培養Sunny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呢?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平時待人熱情,積極向上,喜歡交友,這樣對孩子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母還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關係融洽,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心情愉快,自然樂觀開朗;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對於孩子能夠自己處理的事,讓他自己去做父母不要包辦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管教孩子也不要太嚴格,否則會讓孩子失去天性.父母要避免孩子養成貪婪的性格,教會孩子簡單生活,因為貪婪會讓他們不快樂。

  • 6 # 多特兒童專注力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Sunny般溫暖燦爛的笑容、平和開朗的脾氣、遇事從容不緊張、自信快樂的寶貝,相信每個媽媽都希望擁有吧。

    但有時我們幾句無心的話,卻會不小心扼殺了孩子的樂觀性格,看看以下這些話你有沒有說過呢?

    一、當孩子被讚賞時,你卻說:“沒有沒有,我們並沒有這麼優秀。”

      孩子會這樣想——在媽媽眼中,我並不優秀。

      孩子能敏銳地感覺到大人對他們的態度,這是孩子對自身言行作出正確判斷的依據。所以當孩子被讚賞時,父母不要表現得過分謙虛,如果讚賞是客觀正確的,就讓孩子欣然接受吧,大人的認可是讓孩子努力進步的動力。

      不妨這樣說——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的認可,我們會繼續努力。

    二、孩子決心做某事時,你卻說:“你還小,你不行的。”

      孩子會這樣想——反正都會被打擊,以後都不做了。

      這句話,會抑制孩子原本滿滿的自信。更為可怕的是,孩子以後就會把探索新事物的決定權無形中交給了父母,變得處事猶豫不決。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孩子體驗失敗也是一種鍛鍊。

      不妨這樣說——如果想好了,就去試試吧。

    三、孩子挑戰失敗時,你卻說:“早就跟你說過你不行的吧。”

      孩子會這樣想——早知道這樣就不跟大人說了。

      這樣的話無論對孩子還是父母本身都沒有任何好處,只會疏離父母跟孩子,讓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跟父母交流。父母對孩子充滿信心,才能令孩子感到自信及樂觀。

      不妨這樣說——咱們好好總結,下次一定能成功。

    四、孩子遭遇瓶頸時,你卻說:“你怎麼那麼笨啊!”

      孩子會這樣想——也許我真的很笨。

      當孩子失敗時,父母一定要有一個寬容的態度,給他再次嘗試的機會。父母對孩子的失敗反應太過強烈,會給他們帶去很大的不適感和煩惱,也是導致孩子悲觀的最大原因。

      不妨這樣說——你很棒,媽媽相信你。

    五、想要孩子改正壞習慣時,你卻說:“你再……我就……”

      孩子會這樣想——我會改正,但我並不認為自己有錯。

      威脅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不妨試著將威脅換成一種許諾。

      當孩子在超市磨磨蹭蹭不想回家時,不要威脅說:“我走了,不要你了!”而是換一種方式說:“我們趕緊回家,那樣就有時間在一起玩了。”

      長此以往,孩子每次得到命令時,都會往美好的方向設想後果,自然也會樂觀應對。

      不妨這樣說——如果不這樣做,會更好!

    六、想要激勵孩子時,你卻說:“隔壁家的誰誰如何如何。”

      孩子會這樣想——我做得再好,媽媽也看不到。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拿孩子作比較無疑是父母自討苦吃,也會給孩子造成無窮的困擾。只有看到並欣賞孩子的優點,才能讓孩子充滿樂觀和自信。

      不妨這樣說——媽媽知道,你正在努力趕超他。

    七、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你說:“你再這樣,以後掃垃圾去!”

      孩子會這樣想——將來的我會很糟糕。

      實際上,父母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孩子卻會實實在在放在心上,並感到壓力。孩子小,他對未來並沒有概念,父母給出的不良預言,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情緒。

      不妨這樣說——來,收起玩具,我們來一起學習。

    八、在向別人介紹孩子時,你說:“他有一點很不好,那麼大了還尿床。”

      孩子會這樣想——被外人知道了我的隱私,好丟臉。

      跟大人一樣,孩子也有自尊心,不能夠隨便踐踏。父母應該努力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學會幫助孩子隱藏他的弱點,建立起自信。請相信,不久之後,這些“小毛病”真的會消失。

      不妨這樣說——這是我的孩子,他很優秀。

    九、想要孩子學會感恩,你說:“爸爸媽媽那麼忙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你。”

      孩子會這樣想——好內疚,沒辦法回報爸爸媽媽。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在孩子成人之前,父母需要讓孩子懂得感恩,但不能要求孩子感恩。對沒有回報能力的孩子來說,被要求感恩是一種壓力,小小的孩子承受不了那樣的壓力。

      不妨這樣說——爸爸媽媽剛下班累了,幫我們倒杯水好嗎?

    十、孩子有進步時,你說:“你是第一名,你是最……”

      孩子會這樣想——如果下次沒得第一,媽媽會很失望。

      要知道,幼年得到過度讚揚的孩子一旦長大後進入社會,就很可能經歷很大的失望,會很難面對挫折。父母不能讓孩子因為太優秀而過早承受太多壓力。

      不妨這樣說——無論你是不是第一名,媽媽知道你都在努力。

    最後在此分享讓孩子樂觀的10個小建議

    建議1:家庭傳統意味著快樂“長久”

    無論是每天共進晚餐,還是每年一起慶祝生日或節日,對一個家庭而言,沒有什麼比建立家庭傳統更有價值的了。過春節時的餃子、鞭炮,或是過生日時的蛋糕、蠟燭,這些傳統都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賦予孩子生活的意義,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教給孩子“長久”的含義。同樣珍貴的是每個家庭獨特的小傳統,例如每個週末全家外出晚餐,每個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場兒童電影等等,這些熟悉而親密的傳統習慣會帶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

    建議2:歌唱的鳥兒最快樂

    人們常說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點兒也不錯。在古代,西方人堅信音樂可以醫治一個人肉體和心靈的創傷。而在現代,兒童醫學研究發現,給患病的孩子聽他們喜愛的歌曲,可以減輕他們的疼痛症狀。成年人也都有這樣的經歷,聽一首好歌有時會讓人精神振奮,身心舒展。而對孩子來說,每當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愛的兒童歌曲,他都會很快樂。

    建議3:快樂也可以放大

    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至少教給孩子兩件事情。例如父母積極和孩子一起參加幼兒園的運動會,或者積極參與孩子的社群匯演,孩子會意識到父母對他的重視,這會大大增強他的自信心。同時,父母的參與也教給孩子“社會”的基本含義。它讓孩子感到自己也是這個大社會的一部分,而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它對別人作出貢獻。專家研究還表明,奉獻和快樂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讓孩子參加社群大掃除,或是探視社群孤老,即使是幼兒也會從中發掘付出的快樂。

    成人們時常對各種人與事進行評論,其中不乏負面的東西。例如,父母評論孩子幼兒園的園長很無能,或者兒童醫院醫生很馬虎等等。父母也許不會意識到這些評論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但事實上,它們會讓孩子漸漸喪失對周圍人和環境的信任,從而失去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會快樂的。父母應該讓孩子覺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們本質上都是好人。

    建議5:興趣愛好是永遠的快樂

    專家研究發現,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中,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快樂。對於孩子而言,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例如集郵、繪畫等,讓他投入其中,會讓他很快樂。但這裡的投入並非指給孩子安排滿滿的繪畫課程或者舞蹈練習等,因為那樣只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失去從中得到的快樂。而興趣愛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種技能,例如集郵、拼圖等,它們並不是某種競技,卻同樣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更能讓孩子學會投入的快樂。

    建議6:花開葉落是快樂

    生活在現今的高科技時代,成人們常常忘了親近大自然。對孩子來說,大自然充滿了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雨雪、白雲,還是花開、葉落,都可以從中發掘到很多快樂。親近自然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各項感官能力、觀察能力、反應能力。

    建議7:小動物帶來的成就感

    父母經常猶豫是否該讓孩子飼養小動物,例如兔子、金魚、小貓或小狗,因為它們需要時間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證自己會全力照料小動物,通常大部分工作還是要由父母來完成。不過,專家研究發現,花工夫飼養小動物是值得的。因為當孩子感到擔憂或害怕時,小動物的陪伴會讓他們更覺安心。孩子從飼養的小動物身上可以學到忠誠、共鳴、依戀等情感。專家還認為,透過飼養小動物,孩子學會體貼和照顧他人,感覺自己有價值,有成就感。

    建議8:溫馨的家是快樂的田園

    建議把家變得更溫馨,看來是個小問題,但對孩子而言,這卻是很重要的。如果家裡亂七八糟,孩子會不希望小朋友來家裡玩。另外,井井有條的家會給孩子帶來平和與滿足。需要注意的是,溫馨不代表乾淨過頭,因為舒適才是快樂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乾淨過頭只會給孩子帶來束縛。

    建議9:吃得開心可以更健康

    作為成年人,父母會注意飲食健康和飲食習慣,但孩子通常沒有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及早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全家坐下一起用餐,選擇健康營養的食物等等。

    建議10:運動的感覺真棒

    無數的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強壯、體力充沛會帶給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覺,讓孩子快樂。另外,對孩子來說,跑、跳、游泳、騎車等等體育運動本身就十分有趣,而這不恰恰就是快樂的源泉嗎?

  • 7 # 八思巴生活禪

    你若Sunny健康、積極向上,不用刻意培養,孩子也八九不離十會這樣。

    父母說什麼沒用,有用的是父母怎麼做。言傳向來沒用,唯有身教是真理。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Sunny健康、積極向上,很簡單,把你自己培養成這樣的人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團隊跑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