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書薰衣草

    她們都是我仰望的才女,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活環境,自然有不同的人生。張愛玲出生名門,有深厚的禮教、傳統文化底蘊。一直生活在上層社會,所以她是以高處俯視的視野描寫世俗男女之情的,比較理性。三毛生在一個正常的有愛的普通家庭,被寵愛的女孩子顯得任性一點,所以她的個性隨性,浪漫,勇敢。三毛活出了大多數人嚮往的生活。我還是更喜歡讀三毛的作品。

    十年前喜歡讀三毛的作品,現在依然喜歡。尤其喜歡《撒哈拉沙漠》,那是一種另類生活新奇的感受。喜歡她書中描繪出的那個沙漠裡神秘的世界。喜歡三毛文字的表現力,有很強的代入感,能讓人感受到生活之美。或許是因為成為不了她那樣的女人,所以才更喜歡她灑脫的文字,也算是一種自我安慰吧。

    三毛是一個極其熱愛生活的人,還記得十年前,我正在看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的時候,被人不屑的說:“這個年齡了,還看三毛的書?”或許在很多人的眼裡,讀三毛就是不成熟的表現。然而,就算現在我還是想重讀一下三毛的作品集,讀她的書,能從書中看到人間最美好的鄰里之情,也能看到最溫暖的夫妻生活點滴,還能看到苦中作樂的小情小調。總之,是一種很真實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她的愛情,她的生活,她的文字都是輕盈愉快的,即便是荷西離她而去之後,也能感受到愛的那種美好。無論對朋友還是人親人,她的感情都是那麼炙熱真實,令人動容。三毛是一個活出自己,活得很真實的人。

    張愛玲無疑是智慧的,她洞察世俗,參透了人生悲歡,她的作品更接近於人性,準確的說是更接近於人性中陰暗的一面。她出生名門大家族中,從小耳濡目染上流社會的世態百相,也為她日後的創作提供了素材。其實,張愛玲是個天才,三歲能背詩,八歲就開始寫小說了。她的思想受她母親和姑姑的影響比較大,她母親和姑姑一直生活在國外,所以張愛玲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薰陶。

    張愛玲的一生是孤獨的。她說:“在沒有人與人交往的場合,我充滿了生活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噬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可見,她活得沒有三毛真實。但張愛玲的作品文學價值高於三毛,細讀起來更有深意。也許張愛玲受《紅樓夢》的影響,讀她的作品有點讀出《紅樓夢》的味道。

    喜歡一個作家的作品,就是在作品中發現了和自己相同的部分,所以才更有親切感。個人喜好而已,不能說不喜歡讀就不好。

  • 2 # 只見未見

    看過她們的書後,這兩人的世界觀是不一樣的...前者是讓我們看到她的感情世界有多豐富,後者讓我們看到的是她的感情世界有多幸福...當然,作家寫出出來的東西都源自生活,可是我們只能去看而感受不到最真實的情感。

    要說喜歡,我更喜歡三毛...因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條理清晰,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連去都去的那麼幹脆!就是不想活了...想不到其他的原因。就像她說的: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在感情裡,三毛是很知足的,很堅強但是她很希望有愛的包圍,就像她書裡寫的我們最熟悉的: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Sunny,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 3 # 韓土豆燉鯉魚

    說實在的,我甚至沒有耐性翻完張愛玲的書。三毛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她的思維異於常人,特別能苦中作樂,在撒哈拉那種艱苦的地方,她也能活的有聲有色。她和荷西之間的愛情也讓人動容。對於一個沒有出國遠門的人來說,她的書給我構造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奇異世界,我跟著她去了很多地方,見識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她的豁達樂觀,奇思妙想也深深影響了我。

    反觀張愛玲,她是寫男女之間的情愛刻畫的入木三分,過早看透人心,她的書讓人對感情產生懷疑。

    我是覺得人生還是積極的,向上的,我願意相信很多美好的事物,我不想過早去看透一些事情,有時候一輩子傻樂著也是一種幸福。

  • 4 # 一片楓葉丹

    相比張愛玲性情的陰鬱,作品的尖刻,毫不留情的一針見血,我更喜歡三毛的善良、純真,真性情和書中豁達,樂觀的感情流露。

    她曾經拿出很大的精力,回覆那些受各種煩惱侵擾的青年給她的來信,信中總是循循善誘,充滿愛心,不厭其煩的解答青年提出的各種刁鑽,難解的問題,如果沒有愛心的人,誰會有這樣的耐心,她也因此得到廣大青年朋友愛戴。

    她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生活時,和當地的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興奮著他們的興奮,悲傷著他們的悲傷,總是在自己的範圍內,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她不嫌棄他們原始的不講衛生的骯髒,經常把那些身上散發著難聞氣味的孩子領到家中,教他們讀書寫字。對因陋俗受到摧殘的女孩子,深表同情,流下眼淚,並奮力制止那些愚蠢的摧殘人性的行為。

    她在大迦納利島對一位被兒女拋棄的陌生老人表現出的大愛,著實讓人感動和佩服。她和荷西到島上度假,在租住的地方,發現了一位無人照管的瀕死老人,她把老人充滿屎尿的住處打掃乾淨,又每天爬過破敗的牆,去給老人送飯。給老人收拾那流著膿血的傷口。又頂著愛管閒事,給社群管理新增麻煩的壓力,呼籲人們對老人獻出愛心。最後,她出資把病重的老人送到醫院搶救,在萬般的痛惜中守護老人離世,又僱人把老人安葬。這樣充滿大愛的壯舉,不是人人能夠做到的。

    她對荷西真摯的愛情,讓人動容。她在荷西的墓前,一遍遍的油刷十字架的身影讓人難忘,心聲感慨。在那個炎熱的下午,花葉裡,一個女子,一遍又一遍的漆著一座墓前的十字架和四周的木欄,沒有眼淚,她只是在做一個妻子的事情——照顧丈夫。她就一直靠在樹下,一直等那油漆乾透,再塗一層,再幹透,再塗一層,誓要塗出一個全新的十字架和圍欄。她倦了,累了,困了,靠著墓前的一棵樹,就像靠在愛人的身上,一如過去和愛人相戀的時光,一如過去的年年月月。她在迷離中輕聲吟唱: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稍鳥兒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夢裡花落知多少。據說,她沉浸在對荷西的思念中無法自拔,就開始鑽研通靈術,期待能和死去的荷西通上話,這是怎樣的戀戀不捨的愛才可做出的舉動啊!

    三毛的作品沒有一點的修飾,表露的都是真性情,在那平淡的敘述裡,讓人感知到她的善良,率真,純粹。曾幾何時,有人說荷西是三毛杜撰出來的角色,動人的愛情故事也是虛構。試問,那一張張三毛和荷西的照片難道是憑空生出的嗎?讓我看來,寫這種文章的人可能是怕自己的作品無人拜讀,就弄出這樣荒唐的噱頭,博人眼球,增加知名度罷了。

    三毛,真性情的奇女子,世間不會再相遇

  • 5 # 綠色33

    個人更喜歡三毛一點,小時候因為對張愛玲的迷戀加自己對人世的不解,瘋狂的閱讀張愛玲的小說和她自己的傳記,覺得整體的生活很累,沒有自在舒適的感覺,而三毛不一樣,她是真正的擁有大愛的女性,真誠善良寬厚對愛情百分百相信,在撒哈拉非常惡劣的環境下依然過得很有滋味,非常讓人羨慕,她的樂觀心態和美麗的人格是我們的夢想

  • 6 # 橙橙的天空

    我更喜歡三毛。三毛的文字中有我向往的人生。

    三毛,她活成了我理想的樣子!在家裡,她擁有父母的愛,在女人最美好的時光裡,她遇到了荷西。那個男人陪她浪跡天涯,愛她、寵她,支援她做自己想做的事,跟她一起瘋,一起傻。我想,每個女人的心中都想擁有一個“荷西”吧!

    三毛的人生恣意、瀟灑!她走了許多女人想走卻不敢走的路,她做了許多女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她活成了許多女人嚮往卻沒勇氣去活的樣子!

    沒能走遍她的“千山萬水”,就一次次地在她的書中暢遊,跟隨她的文字去看撒哈拉黃昏的沙海,去南美洲尋找前世的鄉愁!

    張愛玲,她的小說非常寫實,因為寫實,所以有太多人性的陰暗面。年輕時的我真的是不願意接受她小說中的世界,小說中男人和女人。

    不可否認,張愛玲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她把女性自身的弱點批判的很徹底。她筆下的女人,總是讓人恨恨的,恨她們明明可以高飛,卻偏偏不想飛,比如,白流蘇,恨她們明明可以幸福,卻偏偏屈從於命運的安排,比如,顧曼媜。

    她把每一個女性形象刻畫的那麼真實,真實的讓我喘不過氣,看的我心裡特別壓抑。

    她的文學成就高於三毛,但是相比較而言,我依然喜歡三毛的文字。張愛玲的文字是冷的,而三毛的文字是暖的。我喜歡讓人溫暖的東西,溫暖的文字,溫暖的愛情,溫暖的親情、友情構成了我們溫暖的人生!

  • 7 # 沐茶夕小座

    很多女孩子心中應該都藏著一個三毛夢吧。

    至今仍深刻地記得初中時代讀三毛時,心中那種感嘆:世上怎麼會有如此灑脫的女人,敢愛敢恨,敢於承擔自己的選擇。

    那時候幾乎讀完了她所有的作品,《撒哈拉沙漠》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沙漠是荒涼的代表,然而在那麼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她仍然能把生活過成美美的樣子,因為那裡的人都是這樣活著的,粗糙但不悲天憫人。

    也許跟小時候生活的環境有關,三毛的父母都是愛她的,所以即便生活不如意,她還是盡力活得有熱氣。

    現在已經有很多很多女人都活成了三毛的樣子,也許這就是啟蒙。

    而張愛玲小時候得到父母的愛很少,所以她的文字辛辣現實,面對它,感受到的全是痛。這也是普通人不喜歡她的原因。

    成年後我才接觸張愛玲的作品,而且是從電影開始的。

    每部作品中的女人都既美麗又有很多缺陷,既想掌控自己又無法衝破藩籬,因為舊時代的女人都不得不依靠男人才能存活。

    然而,就是張愛玲如此深刻的筆觸,才讓我們看到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女人。

  • 8 # 沂如是

    這題點得我有很多想說的話卻又不知如何說起。三毛和張愛玲支撐著我整個青春,也都影響到我的價值觀。她們其實是相似的,有著不怎麼如意的童年,不同的是張愛玲真的經歷了世俗眼中的艱苦,卻生出一個倔強而外在剛強的她。三毛卻是擁有著世俗眼中的溫暖家庭,她彷彿不應該在人世,就像一個玻璃藝術品,不小心呵護就會破碎。但倘若你給她足夠的Sunny,她可以折射出最閃耀奪目的光芒。她們都極其孤獨,從開始到最後都是。不過三毛還是幸運些,曾經還有過荷西。

    兩者間先看的張愛玲,一連看了3,4本,文風真是犀利果斷,也讓14,5歲時候的自己就開始習慣和欣賞這種性格。大一些了,越看張愛玲越覺得這是經歷多少失望的女人,才能寫出這麼多露骨殘酷的文字。這個殘酷不是對別人,更像在講自己,卻又異常冷靜。很多人說她刻薄,我不覺得,真實的生活又有多少溫暖?這份刻薄又幾個文人願意拿出來。那是真的看透人性,晚年才會獨居一人,不與外界往來,算是得了真正的自由,這不就是她一直想的?

    張愛玲是現實,三毛就是童話。

    三毛真的是童話,她的孤獨是深心的孤獨和無力感。張愛玲始終是外放而有力的表達,而三毛是內斂的。至今我的電子書庫都放著三毛的撒哈拉,那個貧瘠的土壤卻真正滋養著她,如果停留在那裡,那她就是她自己的童話。她的世界太難進入了,一生能遇到一個荷西已經是萬分幸運。三毛自己在家書中也說,她與荷西感情的昇華都是仰仗荷西的付出。三毛很細膩很溫和很美好,以至於看撒哈拉時時流露著小幸福的筆觸,總讓人心裡惋惜與心疼,沒有荷西后的三毛該多麼絕望。

    喜歡三毛,因為她的善良與溫和,有荷西的她就像快樂的孩子,有在這個貧瘠世界發現美的眼睛。喜歡張愛玲,她看透人性,犀利果斷,看似刻薄,現實生活中卻沒有骨氣得對愛人一再妥協,這是她的內心無法掩飾的柔軟。

    她們經歷過,感悟過,擁有過最終失去,還是在孤獨的人世迷惘。她們不需要同情,她們擁有多數人沒有的充實內心世界,她們曾今最真實得愛過,難道不應該被多數的我們羨慕嗎?如果可以,無論結果,請認真的度過這一生,像三毛和張愛玲,都已無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黃色的suv好看嗎?有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