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竹國人1
-
2 # 學校街壹號
施耐庵在《水滸傳》原著裡描寫武松殺潘金蓮的情節是這樣的,“被武松腦揪倒來,……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供在靈前;……” 這裡面實際上並沒有說是“胸前只一剜就摳出五臟”了,施耐庵這段情節可以理解為文學敘述,他可能是想描寫為兄復仇的武松武藝高強,刀法嫻熟,三下五除二就將潘金蓮給殺死了。
施耐庵(約1296~約1379)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他是泰州興化人,祖籍蘇州,舟人之子,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中進士。35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後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以教書為業。從他的簡歷中看出他既不是出身醫生世家,本人也未做過醫生,他的醫學知識可能更多的是來自當時的民間傳說和常識。
通常祖國傳統醫學中提到的“五臟”是指,“肝,心,脾,肺,腎。” 按中醫的理論它們都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我們現代西醫的理解,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回顧華人體解剖學發展的很慢但是很早,遠在商周以前醫生們就積累了一定的解剖學知識,《靈樞》是使用“解剖”一詞最早的文獻,《黃帝內經》中記載了許多關於人體各個臟器和體表部位的資料。《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有叫俞駙的醫生刨腹的程式,秦漢以前中國的人體解剖學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但是後來隨著中醫體系的成熟,儒家忠孝思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視解剖學為大逆不道,歷代統治者制定了限制人體的法律,人們對人體解剖的認知是很缺乏的。
從漢,唐,宋,元,明都有不斷的醫生為了更好的治病救人而做人體解剖,直到清代著名醫學家王清任著書《醫林改錯》,他大聲疾呼“著書不明臟腑,豈不是痴人說夢?何異於盲子夜行?!”他還繪製了《親見改正臟腑圖》,為中國古代解剖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中國解剖學到晚清西方傳教士來華,借醫傳教之後有了大的改觀,之後的民國,新中國成立至今,現代科學使人們對人體解剖學臟器有了全面,客觀科學的認知。
施耐庵老先生所在的元末明初,生逢亂世,連當時的醫生對人體解剖學的知識都是非常少的,更何況他是非醫學專業人士,《水滸傳》裡有很多涉及打鬥及殺人情節,對人體臟器的描述都是籠統的,模糊的,甚至是想象出來的,都是在特定情節下,為烘托氣氛而寫甚至有藝術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以今天的醫學眼光來看是不準確的。我們今天欣賞作品更多的是欣賞了解當時的風土人情,歷史典故,文化內涵。對其涉及到某個殺人動作對人體器官影響的解讀就不能苛求細究,更無法推敲其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了!
-
3 # 閒雲隨野鶴
行者武松武二郎力氣非常大,曾經在景陽岡打死老虎,可見他力大無窮。這次找潘金蓮復仇,是哥哥武大郎被潘金蓮毒殺,當時他帶的是一把鋒利的剔骨的尖刀,加上滿腔的怒火,只有一刀,是可以剮出潘金蓮的五臟六腑的。
回覆列表
武松可是功高蓋世,這正義之劍是報殺兄之仇,萬鈞之力都用在了這一劍上,不用說弱女子潘金蓮的嬌體,就是老虎也可被他一劍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