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塵一心

    兩回事,的確是這樣!

    知識的掌握和知識傳授教學是人的不同能力。

    有些人對所學的知識很容易吸收,對學習過的內容有快速掌握的方法。但教書育人卻效果不好。記得高中時就偶到過一個語文老師,自身知識很豐富,在各大雜誌、報紙等有自己的著作。但他教的學生卻整體考試不太好。教學有著對老師個人表達、陳述、方法展示等等各方面的要求。

    就提高教學水平,俺有幾點看法:

    1.教學內容準備充分。知識積累。遊刃有餘。

    2.因材施教,注意互動教學。

    3.向名師學習,名師教得好一定有獨特方法。這是最快提高的方法。

    4.形成風格,具有個人魅力。教學與學生形成默契。讓學生知道你的教學方法和套路。

    5.語言表達能力,展示方式提高。讓學生有體會,有感覺的吸引課堂。

    6.多實驗總結。

    加油!

  • 2 # 讀史記學成語

    這肯定是兩碼事,就好像你沒學過醫,就拿手術刀上手術檯一樣,

    自從生產力進步,人類社會分工出現之後,社會中就出現了一個個單獨的職業,各個職業也形成一套自己獨特的職業技能,,師範專業培養的就是怎麼樣去教學這種技能。

    其實要想知道教學是怎麼回事,也很簡單,隨便從網上下載一個教案,然後你看一看就可以大概瞭解教學是一個什麼樣的流程,這不是簡單的說我會了,把裡面的內容講給別人聽就可以了,你不僅要去講給別人聽,你還要讓別人學會它,而且學到一種什麼樣的程度,這在教學中是有非常明確規定的。

    1.知識(技能)很簡單。之所以大家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我會了我就可以去教給別人,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技能或者知識相對比較簡單,而且也不成體系,比如說騎腳踏車,這種技能比較簡單,只要把幾個注意的點講到,剩下的就是學車的人自己去感悟,其實主要靠學,我真的見過很多夥伴,自己騎著騎著就會了,真的沒有人教。

    2.知識(技能)成體系。如果要是去教一套成體系很複雜的知識的時候,憑藉本能和經驗去教學,那就立刻可以區分出職業和業餘了。很簡單,如果一個人沒有經過培訓,直接去教初一的學生,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肯定是不答應的,因為這會影響學生的成績。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因為學科有系統性,內容也足夠多,而且有一個明確的考核標準,在這些條件下,職業選手和業餘選手就很容易區分出來。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是簡單知識的話,教學難度也會變低,這時候職業和業餘區分不大,但是,如果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知識,就算這個人是這個領域的大家,但是如果他不會教學,那也基本上沒法把學生教好。這樣的事例其實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圈現在新起之秀大家認為最有才能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