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再見小時光3
-
2 # 財子57709793709
相忘於江湖是一句經典語句,原意是指兩條魚因泉水乾涸,被迫相互呵氣,以口沫濡溼對方來保持溼潤。它們不禁懷念昔日在江湖中互不相識,自由自在的生活。現多指放下對情感過於執著的追求,在塵世中忘卻彼此,不通音訊。出自《莊子·大宗師》:“出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
3 # 碧海太史令王化
莊子真正所指,是不要因小失大,或是忘大求小,而是要遵從天性,到自己該去的地方。千萬不要追求那種違背天性的行為,謀得一份廉價而致命的感動。
兩條魚,可憐兮兮爬在乾涸的泥坑裡互相吹泡,以讓對方好受點,其實這只是沒多大意義的掙扎。看上去挺讓人感動,彼此也很感動,但這種苦哈哈的行為,本質上是因為愚痴,不值得誇讚。
是這樣互相吹泡感動著等死好呢,還是彼此本不認識、或者是忘記了彼此,各自在大江大湖中暢遊好呢?顯然是後者。後者和前者相比,尺度和視野更宏闊,更接近生命的本真和天性,只是芸芸眾生,就算在理智上明白,感情上也不易接受。
這並不僅限於男女感情,在人與人的各種關係設定中,莊子的話都有意義。相互糾纏和捆綁的相處無論有多少感動,本質上都是掙扎和痛苦,它不僅互相道德繫結,還會在愚痴上互相鼓勵,以讓愚痴更剛強地貫徹下去。
莊子帶給人的是一種高層次、大尺度的審美態度,飄逸、高蹈、超越的思想,應該是每一位人到中年的人,特別是男人,要好好領悟的。至於女性,應該把精力放在女權建設上,什麼樁子墩子的,如果沒興趣就不必強求。不好好管牢了男人,他們怎麼可能讀明白莊子?
-
4 # 永平安
相忘於江湖,本是指兩條魚在乾涸的池子裡互相以口水維持彼此,但這樣很苦,想念有江湖的自在,所以“相忘於江湖”應指互相放下,彼此自由
-
5 # 使用者6633513569255
大拙: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原意是,缺水的魚,聚一起以口沫,互相維持。不如歸江湖好。相忘,這段時光,遊哉,江湖。
-
6 # 桃木讀書
“相忘於江湖”出自《莊子·大宗師》,是一句經典成語,原指兩條魚因泉水乾涸,被迫相互呵氣,以口沫濡溼對方來保持溼潤。它們不禁懷念昔日在江湖中互不相識,自由自在的生活。現多指在塵世中忘卻彼此,不通音訊。亦多見於情感散文中,指放下對某種情感過於執著的追求,彼此放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與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產生社會關係的往來。也會產生紛擾的喜怒哀樂,在小的方面我們會經歷感情投入太深導致的痛苦;工作上付出得不到回報的挫折。往大里說,我們會經受婚姻破裂,下崗失業、親人離世的大挫折。總而言之生活的每一天都會產生大大小小的磕絆,而每個社會人都應該有一個“相忘於江湖”的灑脫心態,站到更高的層面上去看待問題,李誕說過一句話:不論你怎麼討厭一個人,你們也會在同一個夜晚睡去。當我們從一個超脫既有、俯視微笑的角度去看現存問題的時候,問題也就沒那麼令人痛苦了。
-
7 # 亦有所思
消極,悲觀,痛苦。
這一句很無情,關鍵不是那個“忘”字,而是那個“相”字,相忘,就是彼此都忘卻。
豁達地放手。
或者
灑脫地成全。
在這篇文章中記載了孔子的一句話——“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其大意就是他們是出世之人,而我自己(指孔子)是入世之人。
所謂入世,就是相濡以沫。
所謂出世,就是相忘於江湖。
同樣是道
孔子解為“仁”
莊子解為“空”
孔子對“相濡以沫”和“相忘於江湖”所蘊含的道做了一個解釋或說明,他說:魚相造乎水(魚兒會爭著遊向有水的地方),人相造乎道(而人類卻爭著去追求所謂的價值——道)。相造乎水者(爭著去尋找水的魚兒),穿池而養給(鑿成一個水池就可以滿足魚的要求了);相造乎道者(而對於那些尋找價值或大道的人類),無事而生定(無所作為順應內心就會讓心境平和達到天人合一)。故曰(所以說):魚相忘乎江湖(魚兒會相忘於江湖),人相忘乎道術(人類會在價值和大道中找到自己或迷失自己)。
上面的譯文帶了些我個性化的解讀,在小可眼裡,第一個相忘於江湖的“忘”是忘記,而“相忘乎道術”中的“忘”有時也可以解釋為迷失。英文可以叫做
LOST!
但莊子的本意就是忘記。
中國古代可以堂而皇之地批評孔子而不會被人罵,莊子是唯一。他的一個觀點是“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翻譯成英文,就是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在這篇文章裡,列舉了無數人和事,這些事有正邪,有善惡,可是放到最後都不過是“不忘”,如果以“忘”的角度去看,只是一個人,一件事而已。
延伸到現代,也是如此
我們害怕衰老,恐懼死亡,甚至無法接受失去虛榮,所以玻尿酸,所以微整容,所以恰到好處地去刷存在感,以維持自己的熱度。哪怕做為一名網豬,也得時不時是告訴別人,
我特麼還在!
若換做莊子那種大宗師,哪裡會如此俗氣?
莊子吶,比孔子都高!
-
8 #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意為面對乾涸的水流,兩條相互吐沫以求生存的魚,不如各自遊向江河湖泊。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傳承者,崇尚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相忘於江湖”也含有此意,即順應自然規律方可與其共處。這是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人在大自然面前畢竟脆弱不堪,應客觀的認識自身,若以主觀意識待之,必將得到懲罰,這是種看似漠然實為釋然的心境。
莊子善用各種生物以寓己之心志,如蝴蝶、鯤鵬等,以此來述寫自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不喜歡被各種人為的凡塵俗念所束縛,而迷失自我。他認為一個人若將“道”悟透,即為“無己”、“無功”、“無名”之人,也就是尊重自然規律、無功利之心、不期名揚天下,這正是道家學派的核心思想。
-
9 # 我的小悟
病態即是生態。
這句話有病,病在哪?既然忘記了江湖,也就是現在忘記了如今生活闖四方。所以有病態。
年輕時誰不去闖蕩?那麼何來“北漂”,“南闖”背景離鄉,尋找人生夢想,意思就是離不開江湖。
有江湖,就有人的生存奮鬥昂然。不然江湖就是一灣死水,何來江湖風雲出我輩?
江湖沒了人,江湖二字從此可以從字典中消失。可以麼?
我們遠投他鄉,在一個孤獨的身影中,獨自闖蕩,親爹親孃不想,不愛家鄉,不念故土?
所以啊,“相忘於江湖。”不在此時,而在彼時。
何時?“相忘於江湖”,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莊子是道家學派的傳承者,崇尚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追求“天人合一”。“相忘於江湖”也含有此意,即順應自然規律與其自由共處。
自然的規律就是道。不違背,不悖離此道,與此心意相同,則可達到“天人合一。”
道家思想就是一個“隨緣。”不強求,不牽扭。一切隨緣去生活,不求聞達於世,只求與世同行,平淡中活過這一個人生命所在。精神本意。
社會背景不同。那個時候,社會生產力處於半奴隸狀態下。大多數人被社會階層混濁,而那些秀才舉人看到社會的醜面,或隱居山林,或閉門造學富五車,才會出現“相忘於江湖”的現象,社會造成的。
環境不同。如今社會文明科技時代。山林,閉門,咋生活?學問再大,修行再深。不去江湖闖碼頭,誰會知道你?況且環境,平臺遇好,可以“重現江湖。”山林,閉門不合當下,讓人笑話成啥,自個明白。
因此,有些故事,有些古話,不合時代,年百氣息,不必認真!就如同:
相忘於江湖,應當如此解釋:不圖權色,不爭名利。從善如流,不妄作事非。與世間萬物同氣,隨春夏秋冬四季節氣變化而去生活,求不強出頭,應機擇時爭。而去求功名仕途,才是正確的人生哲理態度,生存的原則。
不是忘記生活,忘記了自己,更忘記社會發展需要人去開闖,奮鬥,直到生命終止。
這才是“相忘於江湖。”真正的含義,本旨。
江湖就在眼前,順應客觀生活規律,發展主觀生活拼搏。才是真知灼見。
相忘江湖,恩恩怨怨,捨得大、小,生、死,真切真實地活於當下,奮鬥不止,生命無境。
-
10 # 建立新世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 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泉水乾了,魚吐沫互相潤溼,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有時不妨放棄執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及《莊子·外篇·天運》。
何以江湖兩相忘勝過白首不相離?是因為人會變啊。人生若只如初見多美好,可人生哪能只如初見呢。沒有必要等到有一天斯文掃地時再去質問是何事”變卻故人心“,故人本就”心易變“。所以這麼說來,”不如不相見”。
莊子是智者,智者在思考問題時很容易觸類旁通實現一以貫之,因此智者也容易走極端,歸萬事於一元。在戰國後期動盪、戰亂的時代裡莊子有可能透過極端的現實洞徹了人世類似豪豬困境的人際迷局,以及人與他人、與命運、與變化角力的悲慘下場。他更像是一個不肯妥協、不肯合作轉身而遁世的出走者。透過他對道的頌揚,我更多的讀到的是對現實的絕望與離棄。理想不在大地上,因此莊子拒絕與現實握手言和。
《大宗師》還有一處提到過相忘江湖——“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在莊子看來,”樂水之魚“大概是很有範兒很高冷霸上檔的意象,他老愛用)這裡的道術,成了莊子眼裡解決人際困境的根本,有道則無我,有道可相忘,自然就能夠消解由種種糾纏相守產生的憎怨與昨是今非,從親人死去,到褒貶廟堂。而這種可以解決問題的"道術”不是孤立的,而是《莊子》全書反覆論述、在各方面進行延伸與思辨的”無乎不在“的”古之道術“乃至道統思想的部分呈現,其根源要從全書去找。達到這種“得道”的心態境界,似乎可以規避人世間無可避免的意志僵局與強迫和被強迫的怪圈,擺脫“他人地獄”的束縛,達到在各種層面上的超脫效果,在莊子看來這就像水中魚,自在其中,旁人不知其樂。
從小很喜歡《莊子》,十歲出頭時候就喜歡裝逼地張口閉口”南華經“,中學作文裡動不動就和莊生“曠百世而相感,今天才明白這種作品真不是我這樣的現代人的三觀和心態能讀透的,除非做研究,否則再喜歡也只是浮光掠影。莊子的思想體系,洞徹了生者的多處悖論,與佛法有似,但與商業文明的某些根本價值取向是相悖的,今人慾解故紙,三觀卻是斷層了,何解?更別提某些“莊子的智慧”類書籍牽強附會只想要趕快拿來主義一下。那幾年國學熱不知哪場雨後從哪幾片土牆根上面長出來的”國學專家“和”廣大國學愛好者“,好似一場大風後桌面上的浮土,一拭盡去。可笑。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偉大或許正在於此——一切機制與常識都會瓦解,唯有人本身有可能散發出不熄的光,點亮黑暗。莊周在他的時代求道、問道,最終,他自己成了偉大的佈道人。屍居淵默於昔,雷聲龍現於今。
-
11 # 小小葫蘆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
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莊子這幾句話,是中國文學幾千年來常用到的。河裡的水枯竭了,魚就跳到陸地上來,它們用溼氣相互吹噓,用唾沫相互滋潤,這樣相依為命,“相呴以溼,相濡以沫”。
魚難道想這樣嗎?魚不想這樣。現在流行養魚,還有電的裝置噴水,我們如果做魚,寧願在江湖裡自由自在,不願被人養著。
“相忘於江湖”常常被後人引用。在江湖裡怎麼“相忘”呢?就是忘記了有江有湖,不受任何的管束了。所以我們所有的人都是離開了水的魚,都是靠一口口水來滋養生命的,只有真得道的人,才是江湖裡的魚。
莊子的文章,看起來東說一下西說一下,如果嚴格地用邏輯來分析,他先用比喻,然後說道理,這是文章作法的方式不同。然後又講到人生、社會:“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人世間都是恭維善人,討厭惡人。歷史上,堯舜當然是聖王,桀紂都是壞皇帝。過去我們的習慣成語叫“助桀為虐”,這幾十年變成“助紂為虐”了,很奇怪。不過我們研究《莊子》的人“相忘於江湖”,反正懂了那個意思就好了。
莊子說,與其那麼恭維堯舜,何必把桀紂看得那麼壞,是非太明並不是好事,學問越好,知識越博,都是自找麻煩,人生是非常痛苦的,“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善也不住,惡也不住,把是非善惡譭譽都“化”掉,那就可以“相忘於江湖”,相忘於天地了,也沒有覺得人生不人生,連生死都忘了。
-
12 # 牛哥談人生
以前我不懂什麼是江湖,總以為江湖就是打打殺殺、吃吃喝喝、愛恨情仇、恩怨相報。剛剛我特意去請教了一下度娘,度娘告訴我,“江湖”一詞出自於《莊子.大宗師篇》,原文:泉涸,魚雙與處於陸,相掬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好一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以往曾多少次與之邂逅相逢,卻不曾料到它原來是出自於這裡。
這段文言文非常的通俗易懂,它意思就是說池潭裡的泉水乾涸了,兩條魚未及時離開,被受困於泥窪處,這兩條魚此時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以使對方能得到一點溼潤。在這種境遇下,兩條魚很自然的就緬懷起往日在江河湖水裡自由自在遊弋、彼此還不相識時的快意生活。
照此來看,“江湖”一詞的原意就是指江河湖泊,是魚兒縱情遊弋的自由世界。也真的是奇了怪了,這“江湖”一詞,最後又怎會演變成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陰謀詭計、挖坑設陷、恩將仇報、殘暴殺戮、見風使舵、興風作浪的代名詞呢?
這個疑問,就算是度娘組織起她所有的部眾,打架絞盡腦汁,估計也沒法給我一個正確答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心更不由己。有人為了生存,有人為了偷安,有人為了發展,有人為了夢想,這使得我們每一個飄蕩在江湖中的人,時刻都不敢麻痺懈怠,就怕自己一不小心跌落到了湖中,溺亡了也倒好了,就怕沒死成,卻落得個狼狽不堪。
我還是喜歡一個人的江湖,自己飄蕩於江湖之上,是溼身也好,是落水也罷,反正也沒有人看到,自然也就聽不到別人的譏諷和嘲笑。
江湖,無論它是好,又或是不好。我還是認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還是一個人的江湖,挺好。
-
13 # 小橋流水
莊子那句“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的名言是出自於《莊子•大宗師》篇中,莊子在論述道家思想的時候,在闡明瞭什麼是真人的概念之後,接著論述道家那種虛靜無為的出世逍遙思想,用來指事說理的語句。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兩條魚因為泉水乾涸了,都處在了危險的境地,所以他們彼此用口水滋潤對方,相互救助。但是他們這樣的情景,還不如各自都能夠到了沒有危險、自由自在的大江大海里,不須要彼此捨命相救,哪怕彼此都把對方忘記了也可以。
莊子在這段話裡表達出了道家那種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灑脫情懷,同時諷刺了現實社會中,那些整天為爭名奪利而疲於奔命的人們。
莊子的道家思想認為,無論做什麼事,做得再好也都不如不做。就像“不若相忘於江湖”後面說的,做皇帝哪怕是象舜那樣做成萬民稱頌的賢明君主,抑或是象傑那樣做成萬眾唾罵的暴君,都一樣不如不做。
因為天下萬物都是由先天自然之炁所化生出來的,都是有著一個從生成到終結的過程,這個過程遵循著一個自然規律。人也和萬物一樣,從出生到死亡,也是一個自然的規律。人的一生就像在天地自然裡的一段旅途。所以他認為人的一生要過得逍遙自在,平平靜靜的度過最好。做什麼事都不如不做。比如當官,他還認為君主會請他去當官,也有可能會把他削職為民。所以當官不如自在於江湖、寄情山野,逍遙世外。那樣的人生才是循應者天道自然的規律的。
莊子這種清靜無為、順應自然的道家思想,以及他追求爛漫主義的人生觀,後來就成了道家的修行理路,也影響了很多飽學之士的思想,或多或少是他們隱跡山林的原因,比如陶淵明、李白,就是不願意當官享受榮華,而是願意逍遙山水,相忘於江湖,與鮮花明月把盞相伴。又如陶弘景,本是有著相輔之才,卻成了地地道道的道家人物,隱居山中,相忘於江湖,積學弘道濟世窮。還有很多很多的賢士,他們忘卻世間名利富貴,寵辱榮華,逍遙於江湖。走過清靜無為、道法自然的人生。
-
14 # 直又直
莊子的"忘於江湖"句,主要表達他那灑脫不羈的思想境界,而每每借魚而寓意。忘字,應釋於超脫,不受限制之意。因而忘於江湖,不應該說在江湖之中自由自在地游泳而忘乎所以,按他那灑脫不羈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即"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他的巜逍遙遊》一篇,就是他的思想最好的註腳。說北海有鯤,很大很大,然後化為鵬,翅垂似天際之雲,扶搖直上九萬里而圖南!其氣勢之磅礴,何人能比!其宏偉的志向,什麼小鳥不值得一提,這樣的鯤能長久囿於江湖中嗎?因此必化為這樣的鵬,靠自己的努力而圖南,也即是:忘於江湖!在《逍遙遊》中,還嘲笑得道的列子,衘風而行相去三百里,憑藉的還是風的力量,看來確有一點狂脫吧?大年也?
-
15 # 希眼自然
是指兩條魚因泉水乾涸,被迫相互呵氣,以口沫濡溼對方來保持溼潤。它們不禁懷念昔日在江湖中互不相識,自由自在的生活。現多指放下對情感過於執著的追求,在塵世中忘卻彼此,不通音訊。
相忘於江湖是一句經典語句,出自 戰國中期 莊子《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xǔ,慢慢呼氣之意)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意思是:泉水枯竭,泉下之魚無處可逃,相互哈著水汽,把嘴裡的沫子抹在對方腮上,與其這樣,不如相忘,逍遙於江湖。
擴充套件資料: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望著你,不是忘記你,我會用我的餘生望著你!有一種愛叫放手,但心裡一輩子都不會放下。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 命運不會偏愛誰,就看你能夠追逐多久,堅持多久。
望著你走遠,心好痛。不捨的是,曾經那麼相愛,不得不放開,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是最痛苦的事。只有放手,才能尋找屬於自己的真愛!普天之下最美妙的事,莫過於愛人,以及被愛,彼此相對地付出。慢慢大家會明白的,無法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其實是人生的常態。
愛你、但是你這個南牆我撞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把自己撞的頭破血流,傷痕累累,這一次選擇了放下,願你以後一切安好!願此刻還完欠你的所有,願此生不再遇見!
-
16 # 荼蘼香晚
莊子的意思就是:人所展示的所謂“仁義”,都是違背本性的無奈之舉,遠不如率性而為。
語出莊子《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魚兒在江湖水中游,無拘無束,按照本性行動,這是率性而為,是莊子推崇的人生態度。
在乾涸的小水池,魚“相呴以溼,相濡以沫”,則是在困難窮迫時候展示的“仁”和“義”。
所以,莊子的意思就是:“仁”和“義”雖然是高貴的品德,但遠不如率性而為更接近“道”。
現實的意義大概是,相敬如賓而貌合神離的婚姻,不如各自單飛算了。
看起來互相扶持但背後勾心鬥角的職場團隊,不如各自單幹。
看起來親密無間而背後齷齪的所謂“閨蜜”、“好友”,不如干脆友盡。
-
17 # 完璧歸趙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魚在離開水後與其互相用自己的吐沫給對方維持生命,眼睜睜看到自己最愛的人受折磨,自己卻救不了對方,還不如不見面,將對方忘記……
-
18 # 濁酒消夢寒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因為需要,有些是因為物質需要,有些是因為精神需要。相濡以沫,仿若誰也離不開誰,雖然如此之“緊”,但只要適應了也可以感到幸福;相忘於江湖,為了自由,一個人的自由並不輕鬆,倆人的自由來之不易,更多人的自由難上加難,所有人的自由只是個烏托邦。如何取捨,這是每個人一生中必須面臨的抉擇。
回覆列表
莊子的“相忘於江湖”很是超然,符合他一貫喜歡和追求逍遙自在人生的個性特徵。如果把他上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連起來一般人有些不解,因為相濡以沫這句話大家都會往夫妻親密無間,相互依存上面靠,這當然會對莊子的話產生一些曲解。你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權且我們不管兩條魚是什麼關係,夫妻、兄弟姐妹,還是互不認識,但泉涸擱淺了,在災難面前他們對生存的態度是積極的,是很Sunny的,不是坐以等死,而是相濡以沫,其實魚這樣做也並不知道是否會有好的結果,只是受求生本能的支撐,想著等潮水漲起來重回歸到大海,互不相欠,沒有任何袍袱的相忘於江湖,當然,假設他們是夫妻,則不會相忘於江湖,而是經歷了生死的考驗,他們會在今後的日子裡更加恩愛。
不仿引升一下,把莊子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個故事放入人類社會,便是不可以相忘於江湖,應該相忘於江湖,是好夫妻則應該是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恩恩愛愛,相濡以沫,如此則不能相忘於江湖。在現實社會中有些大愛無疆的事則應該相忘於江湖,比如有的做好事不留名的,為了省去很多困擾,心中裝著正能量,需要施以援手時,毫不含糊,但做完事後從不張揚,便悄悄的離開了。有的相忘於江湖則是制度設定的,比如捐獻器官捐獻骨髓的人,有血緣關係的除外,其他的捐贈方和受益方是不允許見面和相互聯絡的,如果對此類的愛心捐贈不能相忘於江湖,那麼受益方在此後的生活中將揹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不知道怎麼報答恩人,捐贈方因生活遇到困難等因素,有可能會向愛益索要報酬,將無償捐贈變成了有償,這豈不是使愛心變了味。為此,莊子的相忘於江湖的話充滿著哲理,他這種大愛大情懷無疑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