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成路:女性絕經後,容易得這種癌症,這5種訊號要留個心眼
我們科最近還收治了一位女性患者,她60歲才絕經,一年前得過乳腺癌,當時給了一些藥物治療,最近發現陰道出血,經診斷髮現是子宮內膜癌。
一年多時間,竟發現得了兩種癌。這就很讓人感慨了。
那麼,婦科三大腫瘤有哪些危險因素呢?我們又如何透過一些蛛絲馬跡發現癌症?
宮頸癌,病因最清楚的婦科腫瘤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也是目前唯一可知發病原因的癌症,同時又是可以預防的癌症。十多年前,明星梅豔芳因宮頸癌離世,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宮頸癌已是可防可控的疾病。
宮頸癌,2018年全球新增病例達56萬,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高發年齡在50~55歲,但是近年來宮頸癌發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甚至有小於20歲的年輕女性得宮頸癌。
宮頸癌的致病因素就是HPV病毒,如果女性去醫院做宮頸癌篩查,醫生會建議做一個HPV病毒的檢測。
根據研究,HPV病毒傳染途徑是透過性交接觸感染。因此,性生活的過早、多孕、早產,或者有多個性伴侶,配偶有多個性伴侶,都非常容易感染HPV病毒,都屬於高危因素。
如何預防宮頸癌呢?
首先,提倡晚婚和避孕,減少病毒進入宮頸的機會。第二,提倡健康和諧的性生活,在月經期、產褥期,應特別注意衛生。
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做好宮頸癌的篩查。建議每年做一次HPV病毒檢測,還有一個是宮頸細胞學檢測。現在,乳腺癌、宮頸癌的“兩癌”篩查普及率還是比較高的。
最後,打HPV疫苗。現在HPV疫苗已經在國內上市,我們會看到有2價,4價還有9價疫苗。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指疫苗針對的病毒亞型不同。2價的疫苗就是針對HPV16、18型的HPV病毒。4價是針對HPV61、16、18型病毒,9價就是針對HPV16、18,61,31,33等9種HPV病毒。如果是用9價疫苗,那麼對抗病毒的型別可能會更多一些,在理論上起到保護的作用可能會更大。
不過,大家也不用對HPV病毒過度擔心。HPV病毒感染就像感冒一樣,大部分能夠自愈。40%以上的人都曾經感染過HPV病毒,但其中70-80%的人經過自身免疫功能,病毒就消失了。
如果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本身有些基因的敏感性,長期感染會導致宮頸癌。所以做宮頸癌的篩查,其實就是要監測這些持續存在的HPV病毒會不會導致宮頸的病變。
子宮內膜癌,主要影響絕經女性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見的癌症。如果子宮內膜長時間的不脫落,或者是不規則的脫落,或者是有長期服用一些雌激素等,這個內膜就會出現一些變化,當癌細胞在子宮內膜的組織上出現時,就是子宮內膜癌。
很多人以為,絕經後就遠離了婦科疾病。恰恰相反,子宮內膜癌發病的高危人群,一般是絕經後人群。對更年期月經紊亂、絕經後出血的女性,應注意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要特別警惕絕經後又流血,不要以為你是煥發了第二春,這往往提示不好的訊號。
子宮內膜癌的高發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不孕不育、絕經延遲,家族有子宮內膜癌的病史或多囊卵巢綜合徵,都是高危因素。
人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偏高,持續的作用會導致內膜變化。有的女性朋友絕經後長期應用雌激素,或者做一些卵巢保養,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一些。其實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如果長期的服用又是高危人群的話,這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
乳腺癌的患者,如果在術後長期服用他莫昔芬,也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要注意定期複查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重點,應放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上。建議成年女性,每年至少要做一次陰道檢查,b超、核磁都是無創檢查,必要的時候可以做宮腔鏡,能夠很明確地判斷出血病因。
這種情況下在治療的同時可以結合海藻硒,海藻植物硒對於降低致癌物質的誘癌性,抑制癌細胞的生殖都具有很好的作用,還可以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過氧化物,並且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女子絕經,是全身心生理改變,一個人女人的重新開始!必須要認真對待,調理好未來的人生會是一個新的開始,否則會衰老失去生命的意義!
秦成路:女性絕經後,容易得這種癌症,這5種訊號要留個心眼
我們科最近還收治了一位女性患者,她60歲才絕經,一年前得過乳腺癌,當時給了一些藥物治療,最近發現陰道出血,經診斷髮現是子宮內膜癌。
一年多時間,竟發現得了兩種癌。這就很讓人感慨了。
那麼,婦科三大腫瘤有哪些危險因素呢?我們又如何透過一些蛛絲馬跡發現癌症?
宮頸癌,病因最清楚的婦科腫瘤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也是目前唯一可知發病原因的癌症,同時又是可以預防的癌症。十多年前,明星梅豔芳因宮頸癌離世,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宮頸癌已是可防可控的疾病。
宮頸癌,2018年全球新增病例達56萬,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高發年齡在50~55歲,但是近年來宮頸癌發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甚至有小於20歲的年輕女性得宮頸癌。
宮頸癌的致病因素就是HPV病毒,如果女性去醫院做宮頸癌篩查,醫生會建議做一個HPV病毒的檢測。
根據研究,HPV病毒傳染途徑是透過性交接觸感染。因此,性生活的過早、多孕、早產,或者有多個性伴侶,配偶有多個性伴侶,都非常容易感染HPV病毒,都屬於高危因素。
如何預防宮頸癌呢?
首先,提倡晚婚和避孕,減少病毒進入宮頸的機會。第二,提倡健康和諧的性生活,在月經期、產褥期,應特別注意衛生。
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做好宮頸癌的篩查。建議每年做一次HPV病毒檢測,還有一個是宮頸細胞學檢測。現在,乳腺癌、宮頸癌的“兩癌”篩查普及率還是比較高的。
最後,打HPV疫苗。現在HPV疫苗已經在國內上市,我們會看到有2價,4價還有9價疫苗。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指疫苗針對的病毒亞型不同。2價的疫苗就是針對HPV16、18型的HPV病毒。4價是針對HPV61、16、18型病毒,9價就是針對HPV16、18,61,31,33等9種HPV病毒。如果是用9價疫苗,那麼對抗病毒的型別可能會更多一些,在理論上起到保護的作用可能會更大。
不過,大家也不用對HPV病毒過度擔心。HPV病毒感染就像感冒一樣,大部分能夠自愈。40%以上的人都曾經感染過HPV病毒,但其中70-80%的人經過自身免疫功能,病毒就消失了。
如果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本身有些基因的敏感性,長期感染會導致宮頸癌。所以做宮頸癌的篩查,其實就是要監測這些持續存在的HPV病毒會不會導致宮頸的病變。
子宮內膜癌,主要影響絕經女性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見的癌症。如果子宮內膜長時間的不脫落,或者是不規則的脫落,或者是有長期服用一些雌激素等,這個內膜就會出現一些變化,當癌細胞在子宮內膜的組織上出現時,就是子宮內膜癌。
很多人以為,絕經後就遠離了婦科疾病。恰恰相反,子宮內膜癌發病的高危人群,一般是絕經後人群。對更年期月經紊亂、絕經後出血的女性,應注意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要特別警惕絕經後又流血,不要以為你是煥發了第二春,這往往提示不好的訊號。
子宮內膜癌的高發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不孕不育、絕經延遲,家族有子宮內膜癌的病史或多囊卵巢綜合徵,都是高危因素。
人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偏高,持續的作用會導致內膜變化。有的女性朋友絕經後長期應用雌激素,或者做一些卵巢保養,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一些。其實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如果長期的服用又是高危人群的話,這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
乳腺癌的患者,如果在術後長期服用他莫昔芬,也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要注意定期複查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重點,應放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上。建議成年女性,每年至少要做一次陰道檢查,b超、核磁都是無創檢查,必要的時候可以做宮腔鏡,能夠很明確地判斷出血病因。
這種情況下在治療的同時可以結合海藻硒,海藻植物硒對於降低致癌物質的誘癌性,抑制癌細胞的生殖都具有很好的作用,還可以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過氧化物,並且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