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補火車輪胎的666
-
2 # 張傑談史
表面上是趙高亂權導致的秦二世而亡,但實際上趙高亂權這種現象在後來不少朝代中都有所體現,也並不必然導致王朝的終結。也就是說,如果一定要去歸因,秦朝滅亡並不完全因為趙高,而是內在結構問題。
所謂內在結構問題,其實還是指的是戰國時期,秦國與關東六國除了吞併與反吞併的關係外還有關東六國文化上同秦國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導致秦朝建立後,關東依然存在很多意圖推翻秦朝政權的人士。
顯然,秦始皇意識到這個問題,他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收天下兵器,比如派重兵把守,比如採取郡縣制管理。這些措施有一定效果,但說實在話,不夠,也太嚴苛。要麼就做到極致,要麼就懷柔,秦始皇反其道而行之,在其臨死時,其實秦朝沒有辦法了。
有人說扶蘇性寬厚,有他繼位的話,可能會避免秦朝二世而亡。這有一點後見之明,但顯然即使扶蘇,也避免不了類似的結局。因為,扶蘇上位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跟趙高關係不大,是秦始皇當年犯下一個大錯
說到秦朝滅亡,大家自然會想到趙高亂政,作為歷史上很著名的太監,趙國指鹿為馬之後,架空了胡亥,很多人把趙高當成秦朝滅亡的罪魁禍首,責任他肯定是要負的,但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其實跟趙高關係不大,早在秦始皇在位時,就埋下了禍根。
秦始皇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喜歡窮兵黷武,所以他犯下了一個嚴重的軍事錯誤,就是派兵攻打百越之地,即現在的廣西、雲南、越南一帶,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讓屠雎率領五十萬大軍攻擊嶺南,一路所向無敵,可打到如今廣西一帶時,就出問題了。
根據《淮南子.人間訓》中的記載,百越地區的人跟秦軍將士玩躲貓貓,他們躲入深山老林中,憑藉熟悉地形,時常騷擾秦軍,而五十萬大軍進入三年都不得千金,這一仗讓秦軍打得十分艱苦,再到後來遭遇當地軍隊伏擊,結果主將屠睢戰死,數十萬秦軍戰死,雖然最終秦始皇拿下了百越之地,可付出的代價太沉重了。
當年蒙恬只用三十萬大軍,就掃平了強悍的匈奴,為何屠睢五十萬大軍拿不下百越地區呢?因為蒙恬攻打匈奴,是收復當年趙國故土,當地百姓痛恨匈奴人在當地的強盜行為,所以秦軍深得當地百姓人心,而屠睢的五十萬大軍進攻百越屬於"侵略者",百越人同仇敵愾,道義上輸了一陣。
秦漢時期的百越之地十分荒蠻,而且氣候條件極差,北方來計程車兵們難以適應,加上當地山嶺複雜,地形限額,且常年伴有蛇蟲出沒,許多秦軍在深山中被毒蟲猛獸所殺,漸漸計程車氣不振,因為秦軍士兵的功勞主要是砍人頭,在這種環境之下,根本看不到敵人的人頭,頓時沒了戰功,也就沒了賞賜,士氣進一步被削弱。
站在理性的角度來說,秦始皇不應該攻打百越地區,他應該把這件事留給子孫後代,當時秦國雖然統一天下,卻應該留更多的時間來發展,讓百姓休養生息,可秦始皇卻不懂這個道理,當時征服百越之地並不緊要,當地各類群種族都有,他們也不齊心,不會對秦朝產生威脅。
秦始皇為什麼那麼著急呢?主要還是他的性格導致的,他天生有點好高騖遠,不懂得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妄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但要知道物極必反,征服百越之地損失的五十多萬秦軍,把秦國的力量進一步削弱了。
百越之戰由於戰線拉得太長,消耗了大量巴蜀與漢中的糧食,征服當地之後,發現農業十分落後,根本無法再當地大面積屯田,為了讓當地士兵生活,又需要從關中調運糧食,搞得整個秦國內部一片混亂。
秦始皇征服百越之地,最大的損失是折了五十萬大軍,假如劉邦項羽等人造反時,秦國多出這50萬大軍,想必劉邦根本進不了咸陽城,而當時關中之地到處有叛亂,百越之地距離太遠,當時的秦軍將領趙佗直接見死不救,他還據險自守,自稱南越王了,秦始皇這種安排,實在愚蠢至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