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楊教授說球

    活在假如裡的那些人,總是喜歡不勞而獲

    而且對生活不負責任

    不願意面對現實

    一個負責人的人,敢於面對任何結果

    也能坦然接受任何結果

    努力之後,對一切都可以釋然

    不會有那麼多的假如

  • 2 # 管理之門
    上班遲到被扣錢,心想,“假如早起就好了”。參加PARTY穿不上漂亮晚裝,心想,“假如早點開始減肥就好了”。他人創業,心想,“假如我有同樣的條件,也可以。”

    ....

    這些假如,反映的是同一種心態:

    不接納現狀。不接納當下的自己。

    “假如”只是這種心態的一種體現。

    還有其它的體現。比如:

    訂下學習計劃,沒有做到,非常自責。甚至打自己耳光。面對他人善意的友好的交往請求,冷漠、逃避。對身邊的人、家裡人非常嚴厲、苛刻。.....

    可以說,“不接納”造成了人生中80%以上的痛苦。

    這是自己給自己的枷鎖。套上而不自知,一味沉浸於其中,太慘了。

    要改變,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需要改變自己的念頭、心態。

    當下的自己,並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有父母,有原生家庭,有教育環境,有工作環境,有朋友,有親人,有社會環境...

    這一切,從自己剛落入母親子宮裡就已經開始產生影響 —— 潛移默化或者明顯感知到,這影響是全方位的,思想,語言,行為,性格,心態,三觀....全部。

    想想看,是不是自己的任何一個特點,都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

    喜歡抱怨,身邊應該是有喜歡抱怨的人。愛吃辣椒,大機率小時候有過這樣的環境。拖延症,很可能小時候被照顧得太好,行動力嚴重不足;或者曾經有被高壓的經歷,一旦壓力解除,人就散了。......

    是這個世界造就了自己,不是自己故意要長成這個樣子的。

    世界萬事萬物,也都是這樣長出來的。

    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各種各樣的植物,各種各樣的人。

    這些各種各樣,並沒有對錯、好壞,都是自然的樣子。

    彼此之間,沒有比較的必要。各自安好。

    由此坦然面對已經形成的一切。

    我就是這個樣子啊!如果對未來有希望,有追求,可以嘗試用更為 心平氣和 的方式思考:

    我應該準備什麼樣的條件,推動自己朝這個方向發展呢?

    如果可行,就去努力。

    如果不可行,也坦然接受條件不具足的現狀,耐心等候未來的機會。

    來看看少年天才蘇東坡(1037-1101),20多歲時參加科舉考試,高居榜首,轟動朝野,逐步高升。眼看要升至權力中心了,43歲卻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新帝即位後被起用任翰林學士等職,後因支援新黨再次被貶。後再被起用,任吏部、兵部、禮部尚書。再被降職、貶至惠州,進而流放到海南儋州。三起三落,並沒有讓他更加傲慢,或者更加自怨自艾。他至始至終都保有一顆灑脫、自在、曠達、安然的心,為百姓民生做了很多好事,更留下無數佳作流芳後世。

    關鍵詞:心平氣和。氣定神閒。

  • 3 # 記錄未來生活

    因為假如得生活是比現實的生活美好,因為假如生活,是沒有現實的殘酷,因為假如的生活,是掩蓋自己的自尊的方式一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爺奶奶說話都說不清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