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彤媽育兒路
-
2 # 橙子育兒講堂
其實孩子語言發展是有規律的,而且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會受到遺傳、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
一、嬰幼兒期孩子語言發展(0-3歲)1、在0-1歲是孩子語言的準備期:又稱語言的預備階段(1—3歲幼兒前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從不會說話到會發出a, o這樣的簡單的音,到會發出無意識的mama或baba的音,孩子逐漸能感受到大人的意思並且努力地在模仿。
2、在1-2歲之間孩子進入到了語言的豐富時期
其中:從孩子出生第12個月到18個月之間屬於語言發育第一期——單詞句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說爸爸媽媽了,他們往往會用一個簡單的詞彙代替和表達完整句子所包涵的意義,大都是說疊音字,他們還會用手勢、表情等輔助表達自己的意願。
從第18個月到第24個月之間屬於語言發育第二期——多詞句階段,由於這個時期的幼兒對周圍的環境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認識,孩子能表達“喝水”“吃飯”“玩”等與他相關的詞語,孩子能運用兩個或者三個不相關聯的簡單詞彙代替表達完整句子的意思,比如:車車,玩,表示要玩車車。
3、從2-3歲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簡直就是話嘮,對時間、性別、顏色、性狀等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認知,能與爸媽進行日常交流,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自我意識更加強烈,情緒上波動也比較大。
在嬰幼兒時期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多跟孩子說話,促進孩子語言快速發展。有些家長看自己的孩子遲遲不說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了。
二、語言發育遲緩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大多是暫時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逐漸獲得語言表達能力。還有些是因為家長跟孩子交流過少或交流方式不當引起的。
1、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的語言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可以先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語言能力的監測,先排除是否是病理性的,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2、孩子語言發育也跟家庭環境息息相關,如果家長平常都不愛跟孩子說話,那麼孩子缺少了語言環境,也很難習得語言,家長可以多跟孩子說話,給他講講故事,聽聽兒歌等等。
3、給孩子做適當的訓練。透過“聽指令做事情、對動詞的理解、對情景的理解、對物品功能的理解、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這幾個方面來進行。
聽指令做事:讓孩子去扔垃圾、關門、掃地等等,讓他把語言跟具體的事物聯絡在一起;
對動詞的理解,譬如:拉鍊子、拍桌子、捏鼻子等等;
對情景的理解,譬如:喝水、照鏡子、梳頭髮、刷牙等等,這些常見的場景來增強孩子的興趣;
對物品功能的理解,句式的表達可以靈活多變,譬如:杯子能喝水,用杯子來喝水,杯子的用途是用來喝水的,杯子是喝水用的等等,來豐富孩子對句子的理解;
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譬如蘿蔔蹲、搬椅子、搶食物、跑步等常見的小遊戲,讓孩子參與到遊戲中來,讓他理解到遊戲的概念,在遊戲中也能增強集體意識與競爭意識。
-
3 # 確實ok
小孩子的世界非常單純,他完全不會去想話裡話外的意思,他只知道你說一就是一,這並不是情商低或者沒發育好。越是家裡保護的好,生長在足夠愛和足夠安全感的家庭裡的孩子,心思越是純粹,越是單純,他們眼中的世界也是很簡單的。相反,在那些生活環境比較惡劣下的孩子,心思比較重,唯唯諾諾,費盡心機討好別人,小小年紀,就要學會察言觀色,他們用盡一切努力,也只是讓想讓自己活得好一些罷了。所以,還是讓孩子在還可以單純簡單的時候儘量單純一些吧!
-
4 # 儒雅滌心
我感覺您應該是誤會孩子了,善良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會把人心和人性想的太複雜。反觀回,孩子過早的懂這些,童年就失去了童年的意義。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就是善良、勇敢、勤奮、還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在提倡這些。等孩子長大一些他什麼都會懂的,會懂的比我們都多,一個年齡階段的人,有一個年齡階段人的紅利,這是時代給予的。現在國家發展的好,真的,都是聰明人和有智慧的人。俗話說得好,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
無論或早或晚, 這個也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您不用太過擔憂。
回覆列表
孩子為什麼要去理解大人的言外之意呢。
孩子,本來就是快樂和童真的,作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能快樂成長,不希望他們過早的接觸複雜的社會,不希望他們被過早的世俗化。
而作為大人,和孩子說話就應該直接了當,不要有話外之音,言外之意,孩子是純真的,是需要被保護的。
每個孩子都應該被溫柔以待,保持一份純真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大人的世界,大人去參與,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孩子被保護的太好了,以後很難適應社會。孩子的成長自有他的規則可循,有他們自己的成長軌跡,我們作為父母,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捲入社會,希望每個家長都能遵從孩子的成長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