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史事探秘

    王鼎鈞是世界華文文學界公認的散文大師,其豐沛的內在能量、不渝的創作忠誠、對散文藝術的努力開拓,被譽為一代華人的眼睛。

  • 2 # 李德付先生

    王鼎鈞,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山東蘭陵人(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人,一生閱歷豐富,文思不俗,勤奮不懈。1949年去臺灣,1978年後移居美國紐約。不能想象無視金庸的中國武俠小說史,無視余光中的中國詩史,無視白先勇的中國小說史,無視王鼎鈞的中國散文史。王鼎鈞先生被譽為“一代華人的眼睛”、“文壇的常青樹”,是臺灣散文創作“崛起的山樑”。王鼎鈞終其一生只是一個普通作者,沒有任何其他可以依傍的東西。當他學習寫作時,“五四”新潮已成強弩之末,而戰亂也嚴重影響了教育與正常的文學創作環境;當他成為作家時,作家的光環已經黯然;當他中年出洋時,出洋幾乎成了插隊打工的同義詞。總之,寫作之外,他一無所有。他就是靠他過硬的文字,他的別具一格而又豐富多彩的散文,贏得了讀者,也將贏得歷史的眷顧。謂予不信,且待未來。

  • 3 # 超級科學奶爸

    國內文壇給王鼎鈞的評價還是不夠,王鼎鈞真的是一個大家,我一直覺得如果我們去數出中國當代散文十大家或五大家的話,那麼在巴金、楊絳、沈從文之後,很快應該就列上王鼎鈞的名字,我覺得王鼎鈞可以是其中之一。

    但是,現在國內學者對他研究不夠。所以,一開始李昕跟王鼎鈞談要出版他的書的時候,我強調不是要出版他一本書,而是要把他作為大家推出來,讓文壇重新認識他。

    說實在的,他是一個被文壇嚴重忽視的大家。

    這種情況在如今的國內作家和海外作家之中找不到第二例。像龍應臺的作品寫得很好,大家早早就認識她。而王鼎鈞的作品在臺灣的影響力絕對不低於龍應臺,可是王鼎鈞的價值就沒有及時被大陸讀者認識。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在臺灣就有龍應臺這種影響力了。也就是說,1979年王鼎鈞去了美國,他在臺灣發揮影響力是在1979年以前,代表作是“人生三書”(包括 《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和《我們現代人》),在臺灣青少年中幾乎人手一冊。

    可是過了三四十年以後,大陸對他好像還不是很瞭解。我們現在是用挖隱士的方式來成系列地出版王鼎鈞的作品。

    簡言之,“回憶錄四部曲”的出版是幫助王鼎鈞確立他的文壇地位。

  • 4 # 三羽鳥

    王鼎鈞何許人也?《百度百科》條文有過介紹:

    王鼎鈞,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原臨沂蒼山縣)人,一生閱豐富,文思不俗,勤奮不懈。1949年去臺灣,1978年後移居美國紐約。

    上述所記述的內容過於單薄,勾勒不出王鼎鈞的創作成就和他在文學界所處的地位。經查閱有關史料,以我淺見進行梳理補續,妥否,還望方家正之。

    王鼎鈞長達大半個的創作生涯中,曾嘗試評論、劇本、小說、詩歌、散文等各種文體,並多有建樹,被認為是文體最難歸類的作家。最後把自己定位在散文創作上,在臺灣為力行將小說、戲劇技巧融入散文之一人,已出版著作40多種,其中“人生四書”“作文四書”在臺灣暢銷40年,成為影響幾代青年人的“現代論語”。後期創作的“回憶錄四部曲”出版後,風糜臺灣海峽兩岸。曾獲臺北中山文藝獎、臺灣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臺北國際書展圖書獎等。

    縱觀王鼎鈞的創作歷程,我們不難看出:

    王鼎鈞力求窮畢生於“寫出全人類的問題”,關注蒼生而非天下,從最初“受薪”而寫的方塊文章,到後來“受道”而作的傳世佳篇,尤以散文產量最豐、成就最大,被稱為臺灣十四大著名散文家中成就最大者,被譽為“一代華人的眼睛”、當代散文“崛起的脊樑”,在文學成就上與余光中比肩,共同為完成現代散文傳統的革新做出巨大的貢獻。

    散文界中的“博爾赫斯”文學界的“大魔法師”海內外享有盛譽的文學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學英語報線上的班還是線下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