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三歲05

    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時判若兩人:在託班裡,自己吃飯、穿衣,按時睡覺,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可一回家就完全變了個樣兒,任性耍賴,胡攪蠻纏。

    孩子為什麼會變成“兩面派”?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幼兒園有一套系統、固定的規章制度,而且這些規章制度都帶有強制性,任何人都不允許例外,幼兒在長期遵守的過程中,心理上形成了定勢,從而轉化成一種習慣行為。而在家就不同了,沒有各種規定的約束,加上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容易妥協,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變得不聽話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庭應該制定一些簡單、必要的規定,讓幼兒從小在有規律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學會自我控制。家規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生活規律。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制定一份作息時間表,把幼兒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學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覺、吃飯、學習、戶外活動都應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作息時間一旦確定就要嚴格執行,長期堅持,不要因為家裡來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動就隨意擾亂孩子的生活規律。當然,特殊情況下,比如節日、生日時,可以允許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須申明原因和具體要求,讓孩子明白這是特殊緣故,不至於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壞常規。

    2、制定行為準則。

    家長可將良好的行為舉止制定成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讓幼兒透過反覆執行內化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性行為。例如:

    吃飯之前要洗手;吃飯時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不許亂跑或邊吃邊玩;幼兒長到可以上桌了,應要求他等大人到齊後一起開飯;喜歡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吃完後把碗筷、椅子放好。自己玩過的玩具、看過的書要及時整理歸位;未經允許不能亂動大人的東西;家裡的電源插座、危險物品要教幼兒識別,禁止接觸。家中來客要懂禮貌,大人說話不插嘴,客人面前不哭鬧,樂意把玩具、食品拿出來與小客人一同分享;隨父母外出做客要主動叫人、問好,不大聲喧譁,接受禮物、食品要道謝,不得到主人許可不亂動人家的東西,絕對禁止隨便開人家的抽屜。尊重長輩,與長輩見面要主動打招呼。做遊戲、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規則,不能因為怕輸而耍賴。

    3、提出勞動要求。

    勞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鍛鍊意志、增強責任心,而且可以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尊重他人勞動等良好品質。幼兒勞動應從自我服務開始,從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般來說,3歲學會用匙吃飯、穿脫襪子、收拾玩具;4歲學會刷牙洗臉、穿脫衣褲、繫鞋帶;5歲學會用筷子吃飯、整理自己的抽屜。另外,可視幼兒的年齡大小規定他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2歲的幼兒可以幫大人拿遞小物品;3、4歲的幼兒可以分筷子、端飯;5、6歲的幼兒可以折衣服、疊被子、買小商品等。幼兒樂意做事,而且非常負責,但由於能力和經驗的不足,常常會好心辦壞事,因此,培養幼兒勞動不有操之過急,要有耐心,多指導,多鼓勵,千萬別說“幫倒忙”’越幫越忙”之類的話打擊的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建立家規,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力所能及;

    ②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太多,幼兒記不住;

    ④堅持不懈,使幼兒習慣成自然;

    ⑤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好榜樣;

    ◆工作忙,父母沒有時間帶寶寶;

    ◆寶寶沒有秩序感、注意力不集中、不會與人分享;

    ◆擔心寶寶沒有交際圈,不能融入集體生活;

    ◆寶寶沒有安全感、怕生、焦慮,不能與家人分離;

    ◆對於隔代教育所產生的問題,擔心養成寶寶嬌慣的性格和不良的生活習慣;

    ◆擔心寶寶進入幼兒園還沒有獨立思考與生活自理的能力...

  • 2 # 創藝視界空間設計

    同樣的一個孩子不可能是兩個性格。這個就得看這兩個壞境的不同了。

    找出其中的原因,或許就能直接得到答案及解決方案。

    一般能理解,能分析的就是在學校聽話,聽誰的話,在家不聽話,又不聽誰的話。這兩個誰在教育,或對孩子提的要求,要求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如果是相同內容的又會是怎樣。

    就讓我們做一些假設。如果在學校是聽老師的話,在家不聽爸的話,那區別就是在學校老師自帶威嚴,在家的爸是個慈父;如果在學樣老師提的要求只是學習,寫作業,聽課,孩子自認為能做好,便認真自覺的做好了,這樣的聽話,是因為他力所能及。而如果在家,父或媽要求孩子做一些孩子不願意做或不會做的事,他又怎麼能聽話,其次還有就是引導方法;如果是相同的要求內容,那就是引導方法更重要了,就如寫作業,在學校孩子如果很聽話完成了,因為老師的引導,孩子會意識這是應該的,而在家寫作業,父母的要求就變成額外的了,這個就得好好引導教育來改變了,在家不寫作業會得到什麼的懲罰,寫完會得到什麼樣的獎勵等,好的引導(誘導也行)。具體原因或許很多……,理性分析對待這個是可以改變的。

    孩子是不會無故或有選擇性的聽話與不聽話的,找到造成的原因是可以改變的。

  • 3 # 劉松拍

    小孩出生後一直在家裡與家長打交道,熟知了家裡人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更瞭解家庭裡教育的打罵使用的頻率和程度。也習慣了嚴厲過後不久是春風。帶著習慣接受習慣的家庭教育慢慢地打折扣地接受。小孩三歲上幼兒園,全新的面孔,全新的教育方式,還有同樣聽話的接受教育的同伴的影響,知道這兒是說一不二,沒有特別的哄愛的地方。小孩也就會自然而然地聽話了。

  • 4 # 坦坦蕩蕩的浮生物語

    在學校有老師管著,一個班幾十號人,不算其他客觀因素(學習成績好和調皮搗蛋的)基本上應該都是一碗水端平吧,當然,也有個別。

    老師在學校不會慣著孩子,老師教了無論是教了好些年的,還是剛入職的,至少也是學習過怎樣管理,而老教師管理,都有經驗了的。

    而在家裡,在中國,有多少家不溺愛自己家孩子的?孩子在小的時候你們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從小被這樣溺愛,慢慢的他也習慣了你們的溺愛,不要以為小孩子不聰明,不懂事,但是人類從來都是利己的。怎樣對自己好點,都會下意識的去做。

    有可能你也打過孩子,但是隻要他哭,你們會不會哄孩子,就這樣他知道了有什麼事哭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大了之後你怎麼管?在學校老師不會對他,另眼相看,如果他哭,還會在同學眼裡是個愛哭鬼,他就不會哭了,應該吧。

    以上

  • 5 # 老春開聊

    主要是老師不給他們討價還價的機會,而家長會!

    之所以有些孩子在學校比在家裡聽話,那是因為在學校里老師不會給他們討價還價的機會,不會由著他們的性子來,更不會慣著他們。只要老師交代的事情,他們一般是不敢違拗的,害怕老師會發火甚至懲罰自己。

    可是在家裡就不一樣了。家長恨不得把孩子捧上天,幾乎凡事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這就讓他們抓住了家長的軟肋,需要的時候只需要一扯,家長就會認慫和順從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樣的婚姻應該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