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解Jack
-
2 # 戲說歷史的貓
清朝官員的俸祿分為俸銀與祿米兩種,每年春秋兩季發給。
清朝爵位主要分為三個系統: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晉朝的宗王官於京師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沒有爵土。 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等,每等若干級。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時保留原來的蒙古尊號,有時在親王之上依舊設立汗號世襲罔替。
異姓功臣爵位當然是封給異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異姓功臣爵位分為九等。
清廷規定鎮國公每年可拿700兩銀錢,700斛祿米。一斛米約為200市斤,米價按照雍正年間,一升米(約合1.25市斤)8文錢,那麼米價大約6.4文/斤,那麼一斛米折算下來就是1280文錢。順治到乾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換1000文錢,那麼除去俸銀收入,鎮國公的祿米還可以抵得上將近900兩銀子。
異姓功臣的爵位稱為世爵,也叫功臣世爵、民世爵,一共九大類,依次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其中各大類又有細分,所以爵位一共是二十七等。
其中最高等的就是公爵了,其中一等公每年俸銀700兩;二等公年俸685兩;三等公年俸660兩,可見三者差別不大,而且單單俸銀一項很接近宗親中的鎮國公。
我們首先從順治年間開始講起,順治年間已經開始明確規定了親王們的俸祿了。親王的俸祿分別是一萬兩白銀和一萬斛米糧,一萬兩這個數字一聽就是極大的了,那我們把白銀和米糧換算成現在的計數單位,清朝的一兩銀子就相當於現在的175元,而一斛米就相當於現在的一百三十斤,光銀子粗略地算算親王一年的俸祿就已經達到一百多萬了,更別提米糧的價格了。親王過了就是郡王, 郡王則是五千兩白銀和五千斛米糧。在順治年間時,物價也不算是很高,所以每年拿著這麼多的俸祿親王,在生活上面完全是可以隨意揮霍的,比如無事遊山玩水,鬥鬥蛐蛐什麼的。但從康熙年間開始,康熙就已經開始對俸祿進行改革了,雖然朝廷對親王的俸祿裡面的白銀未減少,但卻把米糧減少了一半。雖然米糧減少了,但糧價卻在不停的浮動,所以與之前相比還是降低了很多,但親王還是不用擔心什麼生機問題。到咸豐同治年間時,糧價開始瘋狂高漲,把一斛用銀子來進行換算的話,一斛就得要四五兩白銀才能買到。清朝時期時,一品官員的俸祿一年不過也才十八兩白銀而已,在加上一百八十斛米糧。跟親王們一相比,誰高誰低,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