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幽門螺桿菌對胃癌是否有相關性,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減少胃癌發生嗎
11
回覆列表
  • 1 # 屠醫生

    目前的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的代謝產物直接毒害粘膜引起炎症反應,其本身也具有基因毒性作用從而誘發胃粘膜的惡性轉化,引發胃癌等惡性病變。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把幽門螺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因子,並明確為胃癌的危險因子。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與胃增生性息肉、原發性胃惡性淋巴瘤相關。此外幽門螺桿菌還可能與胃腸道以外的疾病如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面板過敏等相關。

    根除H.pylori能夠消除胃黏膜慢性炎症,使黏膜萎縮減慢或得到逆轉的同時,還能改變胃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凋亡之間的失衡,進一步防止DNA 損傷,從而有效預防胃癌發生風險。

  • 2 # 營養師吳晴

    最近看了一本書《消失的微生物》,這是關於腸道微生物對人健康影響的書,作者是美國總統防治耐藥細菌顧問委員會主席馬丁·布萊澤。

    書中指出的一些案例與觀點和我們通常認為的有所不同,不過這正好有助於我們更全面的認識幽門螺桿菌。

    1、幽門螺桿菌存在已久

    遺傳學研究顯示,我們人類攜帶幽門螺桿菌已有10萬多年(這個時間是目前科學能檢測的極限),而且還有可能從20萬年前智人剛剛出現在非洲大陸的時候,這種生物就已經和我們一起共同生活了。幽門螺桿菌基本上只分布在一個地方,那就是我們的胃部。

    2、兒童胃裡也有幽門螺桿菌,且對兒童有好處

    和我們認為的不一樣,兒童的胃裡也有幽門螺桿菌,而且它幫助塑造了兒童胃部的免疫反應。

    3、幽門螺桿菌是怎麼傳播的?

    你覺得和一個攜帶幽門螺桿菌“超標”的人一起吃飯會被傳染嗎?

    事實是沒有那麼容易!

    因為幽門螺桿菌只能在人的胃裡,所有它的傳播只能是從一個人的胃裡到另一個人的胃裡。所以,通常它的傳播渠道有兩個:消化道的上端與消化道的下端。

    消化道上端:幽門螺桿菌可以在打嗝或者胃反流的時候從胃裡上湧到口腔,然後滯留在牙菌斑上。

    比如,以前餵養嬰兒的方式,母親先咀嚼食物然後給孩子,這其實就實現了細菌的交換。當然我們現在都覺得不衛生,不過從獲取微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說是有一定好處的。

    消化道上端:消化道里的一切物質都可以隨著糞便排除。人們從中檢測到過幽門螺桿菌本身或者它們的DNA。當衛生條件不好時,幽門螺桿菌就能從一個人體內傳播到另一個人體內。

    年幼的兒童最容易獲得幽門螺桿菌,10歲之後,獲得該細菌的機率就開始下降。且,幽門螺桿菌幾乎不在成人之間傳播。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吃驚?下面還有吃驚的)

    4、幽門螺桿菌與胃癌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幽門螺桿菌病包括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幽門螺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

    這樣看來,根除體內的幽門螺桿菌確實是首選。

    (不過彆著急,下面還有)

    5、幽門螺桿菌與其它疾病

    一次研究,作者意外的發現,不攜帶幽門螺桿菌的病人患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機率更大,是攜帶者的2倍。甚至後來的研究發現這個比例高達8倍。

    幽門螺桿菌可以透過引起炎症反應影響胃部的荷爾蒙,調節胃酸分泌。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這套平衡胃酸的系統工作很好,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性炎症開始侵襲胃壁細胞,在幽門螺桿菌出現的地方侵襲更為嚴重。於是,分泌胃酸的腺體開始萎縮消退,引起萎縮性胃炎。這時,它分泌的胃酸就會越來越少,這個時候胃潰瘍就會消失。

    如果一個人沒有幽門螺桿菌了,那麼在40歲之後,胃酸的水平依然會很高,上湧至食管的胃部物質酸性很強,更具有破壞性。

    所以說,幽門螺桿菌亦敵亦友:隨著人類衰老,它會增加你患胃潰瘍和胃癌的機率;但同時,它也保護了你的食管。隨著幽門螺桿菌的消失,胃癌發病率開始降低,但是食管腺癌的發病率卻在逐年攀升。

    6、最後總結:根除幽門螺桿菌有必要嗎?

    幽門螺桿菌在人類裡世代傳承,與人類不斷相互適應,只要不出差錯,我們就相安無事。如果幽門螺桿菌消失,體內平衡被打破,免疫、激素與胃酸之間的調控紊亂了,它影響的不只是胃部,可能就會出現新的疾病。

    所有即便檢測出攜帶幽門螺桿菌,在沒有臨床疾病出現時,雙方各自安好,豈不美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00以內,給父母用的手機,有推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