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呂桂明帶你看壺口

    黃河有部分河段能通航,比如說上游和下游,地勢平坦,河面開闊,具備通航條件,中游晉陝峽谷不能通航,晉陝峽谷河谷比降較大,河道暗礁遍佈,再加上壺口瀑布落差巨大,不具備通航條件,只有部分水流較緩的渡口可以來回擺渡

  • 2 # 老楊狼

    今年6月,交通運輸部發布《內河航運發展綱要》,關於黃河是這樣說的:堅持黃河水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保護,因地制宜推進黃河各區段航道建設

    一、黃河自古就通航。我們看看春秋時期的泛舟之役,因為饑荒,秦國派了大量船隻運載了萬斛糧食救援晉國,由秦都城雍城(今陝西鳳翔南)出發,沿渭水,自西向東五百里水路押運糧食,隨後換成車運,橫渡黃河以後再改山西汾河漕運北上,直達晉都絳城。運糧的白帆從秦都到晉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唐時,李世民回幷州(太原),基本上也是這條路線,沿渭河直下黃河、再溯汾河而上。那時候,不但黃河的水很大,黃河的支流渭河、汾河、洛河的水也很大,都能通航。

    黃河上游,蘭州和銀川間,原來多用羊皮筏子運輸貨物,現在的羊皮筏子只作為旅遊。漢代的漕河、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很多段都是直接利用黃河航道。

    二、黃河上的古渡口就是黃河通航最好的見證。金庸在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提到的風陵渡,“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就是著名的古渡口。建國後還一直在晉陝間擺渡,直到上世紀修建了黃河大橋,才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三、黃河通航式微的原因

    1、天塹。其一是三門峽。古代漕船到了這裡,很多時候都需要再把貨物轉到陸上,繞過後再入水道。其二是壺口。方法類似於三門峽。

    2、降雨量和降雨時空分佈不均。黃河處於半乾旱半溼潤地區,所以不能像長江那樣,有著豐富的補給水源。黃河來水主要集中在汛期(7-8月),時空分佈極為不均。有水時洪水滔天,不利於航行。無水時,水位較低,泥沙沉積,也不利於航行。這也是制約黃河通航的主要原因

    3、梯級水庫的修建。這些水庫在設計之初就沒有或幾乎沒有考慮航運的問題,所以水庫的建成,等於把黃河分割成了一段一段,雖然有水的通道,但沒有船的通道。船行到這裡就無法再上行或下行。這也是制約全流域通航的一個重要因素。

    4、流域用水量激增。越是缺水,水越金貴。而工農業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水的支撐。黃河是開發利用率非常高的河流之一,這也導致河道水量不多,水位不高,不足以支撐大噸位船隻的航行。

    四、黃河通航的渴望和前景

    透過河流,打通內陸河和大海的通道,是所有內陸城市的渴望。長江因為這個便利,其流域的城市發展速度要遠高於黃河流域,幹流上的重慶、武漢、南京、上海,支流上的成都、長沙、南昌、合肥、杭州,一個個都是生機勃勃的城市,構成了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

    黃河流域的省份也想有這樣的入海大通道,來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把時間往前推移到2009年。那年8月,沿黃九省區在甘肅省會蘭州舉辦了首屆黃河航運發展論壇,簽訂了《黃河航運發展區域合作框架性協議》。一晃10年都過去了,通江達海的夢還在,但路並沒有走多遠。

    去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晉升為重大國家戰略。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人們又重提黃河通航。就在上個月的26日,在河南省會鄭州,舉行了黃河通航及生態航道建設調研工作座談會,專家提出要把黃河河南、山東段打造成整體Ⅳ級、區域性Ⅲ級航道標準的生態航道,從而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

    主要問題是黃河的水能保障嗎?否則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我想要保持連續不斷的通航能力,提高船舶的噸位,除了做好水量排程外,借用外水必不可少。這個需要南水北調西線的上馬,需要引漢濟渭富餘出來的水。

    總體來水,黃河通航還有一定的距離要走,還要再等待一段時間。保持樂觀的期望吧。

  • 3 # 簡單傳奇

    從寧夏黑山峽像三峽大壩一樣築個高壩,讓黃河水與蘭州持平,黃河水順著河西走廊倒流,從酒泉往阿拉善流,順著國境線流入大海,這樣不光改善西北生態,還可以增加一條黃金水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做過最勇敢的一件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