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橘子侃古詩
-
2 # 小淘氣鬼日記
我不會刻意去教孩子背誦,我會在讀完繪本的時候給她讀兩遍,並且讀一遍解釋。但是,我發現,我女兒居然自己能夠背誦下來。這就是耳濡目染吧。這個階段的孩子並不知道她所背誦的古詩還是《三字經》還是《百家姓》是什麼意思。
我女兒上了幼兒園,最近我看她們老師發的影片也是教孩子背三字經,三歲左右的孩子,記憶力很好,學幾遍就會背了。我自己的理解是,教給孩子背誦沒有什麼不好,這可能就是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先背誦文言文然後再去理解一樣,有時候,我們會在一遍一遍背誦中就理解了一首文言文的意思,這就是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給她唱兒歌,講故事,讀繪本,背誦古詩,在她一歲的時候就會說簡單的幾個字了,而且,現在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包括我兩歲的兒子也是,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而且,我只要把一首古詩背誦給女兒聽幾遍,她就能夠自己背誦出來。我女兒和兒子很喜歡看書,也特別喜歡讓我給他們讀繪本。我們每天有固定的時間來讀繪本故事。
上個週末孩子爺爺來,問我:她都上幼兒園了,怎麼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我當時就很驚訝,不會寫名字不是很正常嗎?她才小班,我可不想給我的孩子這麼大的壓力。每次送女兒去幼兒園的時候我都會說:在學校好好吃飯,好好玩。
教孩子背誦沒有什麼不好的,重要的是教孩子背誦時的心態,我們不要在孩子背不會的時候就強迫孩子去背,順其自然就好,孩子畢竟還小,不要讓孩子形成對這件事情的反感。如果孩子喜歡去背,就多教教孩子好了。
-
3 # 葫蘆爸爸談育兒
可以教,但不是必須要教。
《百家姓》、《三字經》等經典讀物,對仗工整,韻律優美,朗朗上口,多讓孩子讀讀,有利於對孩子進行閱讀啟蒙;對孩子將來的閱讀有一定的幫助;
讓孩子多讀讀這些讀物,還有利於提高孩子將來的寫作方面的能力;
除了以上你說的這兩個以外,還可以讓孩子讀讀《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等,這也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
葫蘆爸爸——少兒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爹地;願與各位朋友一起探討關於親子教育、兒童習慣養成、學習方法、青少年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和思考。 -
4 # Linnasli
我2個孩子,在中班開始就讀懂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等,主要是認字,不是去了解其意思,差不多認識一千多字,他們可以自己看書了……
-
5 # 紅塵過客甲
關於學齡前兒童教育及智力開發很重要!但一般講,從三週歲以後開始,不必過早,更不允許強迫!三歲以前,小孩大都是處於呀呀學語狀態,可教兒童,學習一些簡單的兒歌,簡單的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有助於培養其語言能力及學習能力。可講一些簡單的故事,培養其對事物判斷能力。
三歲以後,上了幼兒園,可以教兒童朗讀背頌《弟子規》,《三字經》,《千家詩》,《幼學瓊林》等古代啟蒙讀物,甚止《論語》也可講解讀頌。但前提是,只培養興趣,嚴禁強迫背讀,加強其學習負擔。學齡前兒童以玩和遊戲為主,培育其活潑,自然,大方的性格,玩遊戲也是教育,但禁止及早地玩手機及其它智慧遊戲機。
-
6 # 犀鳥書棧
謝謝邀請!我會教孩子讀這些書,畢竟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有其強大的文化底蘊!學習這些知識,對孩子早期教育是有著深遠意義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我們這代人和將來的人都會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我們的華人,我們的龍的傳人,我們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
7 # 愚翁良知
我可以坦白的,直截了當的告訴你我絕不會叫孩子背誦三本小書。除非家庭有古書的底蘊,準備培養孩子將來在這方面有所成就。否則就是弊多利少。根本問題在於要認清新舊教育的優缺點,不是盲目的跟風。
中國舊的教育三本小書是教孩子認字的,並不要求孩子理解,開始時老師也不做任何講解。其優點在於孩子很快就認識了不少字,有了自己學習閱讀的基礎。
新式教育不僅要求孩子要認字,而且要訓練孩子的學習思維能力,是要開發孩子的大腦,使孩子更加聰明,是對孩子的全面培養。從教育思想上就高於舊式教育。編輯教材時,同時考慮了孩子的認字個數,理解能力和幼兒的成長規律。新式教育對孩子的知識面要求比老的要寬多了。是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基礎。
教育的根本原則要適合年齡特點,成長規律。過早的提前教育不是好的方法。過早的教育雖然有可能培養出一些奇才,怪才和偏才,但不適合大多數青少年。急功近利是當前幼小教育的根本問題,不從根本的教育思想上認識幼小教育,幼小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軌。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才能使孩子快樂成長,這是根本。
古今中外的一些童話兒歌才是真正的優秀作品,小孩子不是知道的越多越好。不達到一定年齡他們根本不可能理解。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影響他們長大成人以後,如何融入社會?
過於功利的社會對幼小教育不可能產生好的影響。教育者和家長都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
8 # 心理學高大夫
我覺得3歲前的小孩,沒必要教這些。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是情感的培養期。首先應該採取母乳一樣,然後讓孩子睡好,讓他沒有任何負擔的安全玩耍。有點著急,適得其反!孩子處於什麼階段,就該採取什麼階段的教育,孩子才會接納並吸取。否則就是徒勞,有時會適得其反!
-
9 # 童媽趣寶
我之前也糾結這個問題要不要教孩子三字經這些東西。想著讓孩子多學點,就給孩子天天聽《聲律啟蒙》和《三字經》。我也總是給孩子不停的念《聲律啟蒙》裡的東西,希望孩子能記住,過了一段時間兒子就不讓我給他念,也不讓放《聲律啟蒙》了。我有點用力過猛了,後來給孩子聽的東西也會重複,但會降低頻率。
孩子在小的時候適合聽一些韻律性強的兒歌,童謠,詩歌等。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給孩子。
後來給他選了帶有講解的讀古詩的,他就很喜歡。
功利性不要太強,不要期望孩子記住什麼,不要強迫孩子記憶。機械的記憶不僅沒有好處,還會破壞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都是喜歡故事的,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聽。我給孩子聽的是帶有講解的三字經,這個我沒有天天跟他說,他還是挺喜歡的。
對應生活的場景,遇到下雨天你可以說“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看見月亮的時候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幼兒時期的啟蒙是主要是讓孩子熱愛生活,讓孩子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創造力,我們可以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一些東西,但絕不是讓孩子機械的去記憶那些以後會學習並且會忘記的東西。
現在基本上每天給他講一個故事,重複5天。
每天聽不同的英語歌曲,其中有一首每天都會聽,聽一週。
會給他讀古詩,這個看心情,一般2天讀一次吧。
孩子現在2歲左右,他偶爾會跟著說一兩個詞,大部分都是聽我在講。
-
10 # 愛說大實話的女人
我家孩子兩歲,三字經回念好幾段,自己學的,不到兩歲的時候,會念三字經第一段,我還很吃驚,沒給教,怎麼會念呀!後來才發現,平時給他播放的兒歌裡有三字經。
-
11 # 收納整理師夢龍
我會教幼兒背誦《三字經》和《弟子規》。幼兒背誦詩詞歌賦,只鍛鍊記憶和口才,沒有觀點和認知。《三字經》和《弟子規》不是封建禮教,我們學歷史都知道,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朝代順序死記硬背很難。《三字經》裡用兩百多個字就記錄的一清二楚,順口好記,收益一生。《弟子規》就是教我們孝、愛、親、學四個字,我覺得這四個字在我們中華文化裡是永恆的。
-
12 # 時而育兒
三字經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會給她念,是不是的念上一些。從我侄女那會就開始讀三字經,自己也會背了。
而且侄女那時學說話的時候,就是自己拿著三字經的書,啊啊啊的像在唸三字經一樣。
再大一些,不到三歲,她也很快就會背三字經了。百家姓當初是我自己不會背,所以比較沒怎麼侄女讀,現在我已經把百家姓背起來了,所以也偶爾給我女兒背一下。
這些經典韻律很好,孩子也都喜歡韻律的東西,對他們的語言開發也有好處,再大些,講解一些經典故事,也是很好的國學啟蒙。
我更喜歡的是聲律啟蒙,感受音韻平仄之美,朗朗上口,孩子也很愛聽,還有很有經典典故,自己懂得多一些可以給孩子講解。
無形中就讓孩子吸收了很多國學經典知識,輸入得多了,以後也容易調動出來。
回覆列表
最好在三歲以後教孩子,一開始背誦會,可以配合識字,等孩子大一點,可以講裡面的故事,做一些講解。同時,這也是很好的識字教材,孩子背會,找大字版本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教材,可以讓孩子點讀識字。
《三字經》是比較系統的來向學生介紹中國文化系統體系結構這樣的一部蒙學,所以它的教學目標首先就是讓兒童形成中國文化的基本概念。《三字經》開頭說,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好多人都是把這個專理解成為就是要持之以恆,但如果這樣的話,應該叫貴以恆也不叫貴以專,專的意思是不學別的,恆的意思是堅持不懈。所以這個裡面的意思恐怕另有深意。當時王應麟心痛於中華文化即將斷傳,所以字《三字經》以教童子,所以它所說的專應該就是華夏文化,我們今天叫傳統文化。孟母擇鄰之處,孟子每一次在搬家的時候,孟子都很好學,他都學的很好,所以這個裡面不存在恆不恆,是不是持之以恆的問題,擇鄰處就是要選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子不學斷機杼,在這個時候,選對了的時候,如果再不學才會斷機杼,所以整個《三字經》的主旨在於勸導大家學華夏正宗文化。
《百家姓》它是用來說華夷之辨的,在華夏文化的內部,我們是一家人,所以它這裡面最後有好多,不光是最後,裡面有好多原本並不是華夏族的姓,但也放在了《百家姓》裡,因為他們已經認同華夏文化,他們已經是華人了。所以《百家姓》它說的首先是我們是一家人,其次是我們和蠻夷是有區別的,它主要是要達到這樣的兩個文化觀念上的目標。現在我們好多人講《百家姓》,都講姓氏起源。當然也是有價值的,但是我覺得沒有抓到《百家姓》的根本點上,《百家姓》說的並不是張姓和李姓有什麼不同,而是說張姓和李姓有什麼相同。說的是我們張家是什麼時候進的華夏什麼時候進來的,當時為什麼要進來,進來之後又做了什麼好事,就是這個事情,《百家姓》永遠是有一個華夏文化的線索,一個核心在那裡的。如果要給孩子有所講授的話,不能夠偏離這個主題。今天我們要是編《百家姓》的話,肯定比原來要多很多很多,因為我們現在56個民族,太多了,真的是萬家姓都編出來了,但這個精神在這裡,這個要說清楚,而不是完了之後,我的姓在第幾行,你看你的姓就沒在《百家姓》裡,這就走到反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