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慕青山
-
2 # 草原獨狼
當然沒有。
卜卦預測未來,算命預測吉凶。這些行為都被定義成偽科學,沒有依據,結果荒謬。
命運是不可預測的,未來是不可判定的。
古代的算命術按照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的理論排列,使用一套推理方法,按照八字,最多可以組合形成1290萬中不同的可能命運。試想世界之大,我們連長相完全一致的人都找不到難道能夠找到一生都是同樣命運的成千上萬人嗎?
現代算命比古代算命在可能命運資料上有很大進步,現代通常使用計算機等技術來強化算命的科學性,增強時代感。其實是一些車軲轆話、套話的簡單堆疊,較之古代算命還丟失了“系統性”。所得出的結果也是大量重複、語焉不詳、而且可以隨心所欲地去解釋。
算命卜卦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遺存下來,有其特定的時代和歷史原因。我們要理性看待,尤其是對待卜卦算命的結果,切不可遵照執行,執迷不悟。
算命的概念更大,算命的演算法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占卜方法。比如塔羅,星座,卜卦等等。即中國而言也有不同的流派,包括四柱推命,梅花易數,麻衣相法等等。
至於是否科學這個問題,其實不能給予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人類的認識,也就是智慧,其實是在發展變化的,不要說占卜算命,就是人類現在已知的一切都是虛假的真理。正如尼采所言“何為真理,不被駁倒之謬論即是”。
不過也有積極的一面,無知是我們的資本 ,好好利用。在沒有獲得終極智慧之前,現有的知識也可以將就用著吧。
先從命運是否可以計算這個問題開始吧,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換一個問法,要計算一個人的命運需要什麼條件,或者具備什麼樣的知識。
以下的條件是我們假設的:
第一類條件:知道世界執行的規律。知道所有變數,以及變數之間的互相關係,以及作用規律。另一個問題,所有計算都需要時間,如果一個算法理論上可以計算出來,時間需要幾百年,這也是不行的,所以還需要一個最佳化演算法。
第二類條件:前面的條件估計有不小難度。那麼我們換一個簡單的思路,人的一生會經歷哪些事件,研究統計一下,生老病死,富貴貧賤,喜怒哀樂,愛恨別離。經歷相似事件的人,會有什麼特質或是特質呢?推測過去,是由果推因,推測未來是由因推果。仔細深入研究,當發現必然性關係的時候,就很接近了。(比如平庸的總是多數,傑出的人必有專注的特質,運氣好的人必然經常都開心,精於一藝者必有不同氣質……)。
其實以上只是關於命運計算問題的兩個思路而已,展開想象的翅膀,你可以發現無限可能。人類過去和現在一直都在探索研究這個問題,今天我們看到的各種演算法,其實就是前輩留下來的遺產或者可以稱為科研資料吧。
卜卦算命其理論依據是《易經》〈1〉。無論流派如何,這種演算法其實是按我前面提出第一類條件出發的。其基礎假設是:世界所有變數均可分為兩類,即陰與陽。但絕對的純陰和純陽是不存在的,而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變數之間的關係和性質本質上是陰陽互相作用,互相轉化的關係。這個其實很哲學,有一種非常簡潔的美感。
《易經》發育出來很多東西,中醫理論,對儒家思想的影響,占卜算命。影響十分深刻深遠。所謂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見仁見智〈2〉。
占卜算命,取得卦象容易,解讀卦象難,卦象更像是一個謎語。以前研究過一段時間,參閱了大量古典文獻〈3〉,邵雍先生的梅花易數和皇極經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非常哲學。並且設計了實驗,方法如下:新增陌生網友,讓他們提一個他們知道,但我不知道,且可以驗證的問題,類似射覆。
網友:中午有朋友來找他拿東西,問這個東西是什麼?
我:說任意一個事物都可以。我以此為卦象來測算。
網友:鑰匙
我:他來找你借錢。
網友非常吃驚,問我是不是會通靈,借了多少錢,朋友會不會還之類的問題。唉,其實只是實驗,鑰匙就是卦象,鑰匙體為金,用為開,為通。具備這種特質的明顯就是錢了,鑰匙開鎖過程出而復入必然是會還錢的。
當然也有部分實驗失敗,而且非常遺憾,始終無法解決精確到時間點,精確細節問題也無法解決。解卦水平無法提升,反向驗證又是通的。後來我放棄了這方面的研究,也不給人算卦。和氣致祥,戾氣召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做耕耘,莫問前程。命運是個大謎語,費力去猜,不如把握當下努力譜寫燦爛的詩篇。
特別註明:本人不從事卜卦業務,也非易學大師,純屬曾經愛好而已,分享已知一切。這個領域有真才實學的少。
注:〈1〉《易經》是屬於道家學派的,稱為群經之首,儒家先哲孔子曾經作注,道家在古代文明階段長期發揮著類似現在科學研究院的作用,對文明,科技,文化推進發揮過重要作用。
〈2〉孔子更傾向於從修身角度解讀易經,如解釋乾卦,天行健君子強不息。即從天象執行不息中感悟到君子當自強不息。易經文字部分,每一卦均有這種類似的,從現象獲得的啟迪。比如震卦,君子以恐懼修省。聽著打雷害怕,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什麼過錯。這一段通俗易懂,受益無窮。
〈3〉古典文獻,言簡意賅,凡是涉及到必然關係的論斷要尤其注意。比如:《道德經》中有言,輕諾必寡信。輕諾是現象,寡信是結果。而之間的關係是確定的,必然的;另一方面,一理永珍,永珍一理。當把所有現象歸結到一理,這個理又是很簡潔的語言表達的,那麼有些文字就並不是看起來那麼淺顯,而是深刻與簡潔的統一。誠如《易》所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