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爾雅休養札記

    在中國家庭中,爸爸們往往扮演的是社會性角色,在外奮鬥掙錢,而媽媽們則擔負了更多的家庭教育的責任。

    “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一個缺位的爸爸、一個焦慮的媽媽和一個崩潰的孩子。”網路上流傳的“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都是對這種現象的吐槽。

    工作、家務和教育子女,以及父教的缺失,讓很多媽媽焦慮抓狂,這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而且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

    完美的家庭教育是需要父親和母親共同參與的,因為父母雙方對孩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家庭教育缺少父親的參與,或者父母的家庭角色錯位,就會造成孩子人格上的不完整,進而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釋放自己的父格植入勇敢

    父愛如山,父親的形象就是力量。孩子的勇敢特質主要來自於父親,雖然母親也能給孩子植入勇敢,但效果遠遠不如父親。

    父親們要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打籃球、踢足球、爬山等,在這些挑戰性的運動中,告訴孩子們人生的道理,教會孩子們勇敢的意義,鼓勵孩子們不斷嘗試新事物。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親也可以教育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犯了錯誤要勇於承認,做一個勇敢、有擔當的人。

    很多父親總是說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或者感覺陪孩子很無聊,其實這些都是在找藉口逃避自己做父親的責任。

    “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的梁啟超家,你是不是很羨慕?革命家梁啟超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但對於九個孩子的教育,他從沒有說過沒時間,反而對每一個孩子的事都關懷備至。

    面對這樣的“超級老爸”,作為父親的你是否感到汗顏呢?

    執行監管

    母親對於孩子的監管常常是“這也不能幹”“那也不能幹”,生生扼殺掉了孩子的探索欲和創造力。

    心很大的父親們對孩子的監管則往往比較“放縱”,他們能放手讓孩子去探索與冒險,獨立去嘗試著解決問題,挑戰更高難度的事情,充分釋放孩子的天性。

    同時,父親在監管中會制定比較嚴格的規則,並確定階段性的目標,督促和指導孩子執行。

    家庭中的監管者角色應該由父親來擔任,如果母親來做監管者,會讓孩子感受不到母親的慈愛和溫柔,也感受不到父親帶來的規則感和目標感。

    記得小時候我想學騎腳踏車,是那種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成人腳踏車,媽媽認為不安全,堅決不同意,我感到非常失望。

    可是爸爸卻很支援我,並制定了每天的練習計劃和目標效果,告訴我不要急功近利,要穩紮穩打。這段經歷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很大影響,也是我心中十分美好和溫暖的回憶。

    做回母親真實的樣子表達溫柔

    女性的溫柔似水,更喜歡親近孩子,母親的形象也一直是溫暖、慈愛和善解人意。

    從十月懷胎開始,母親便是與孩子相處最久的人,所謂母子連心,孩子很輕易就可以感受到母親的愛,對母親更為依賴和信任。

    然而現實生活中,由於父教的缺失,很多母親代替父親擔任起了監管者的角色,動不動就對孩子說教、大吼,像一塊堅硬的水泥,讓孩子感覺很受傷,很沒有安全感。

    如果母親的性格很強勢、情緒暴躁易怒,那麼很容易會把這種性格和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把孩子複製成另一個自己。

    母親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平定自己的情緒。當你想要發火的時候,照一照鏡子,看看此刻的你是不是面目猙獰,是不是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母親應該表現得溫柔而堅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縱容。讓孩子在明白道理的同時,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慈愛。

    表揚鼓勵

    孩子在心理上是很依賴母親的,也很在意母親對自己的看法。可是很多母親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以此來羞辱、貶低自己的孩子。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恥而後勇,然而由於得不到母親的認可,卻讓孩子感到更加失落和沮喪,很容易使孩子對自己、對生活失去信心。

    在孩子前進的路上,母親應該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動力,成為他們信心的源泉。

    平時,母親要積極、適度地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進行表揚,對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多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支援孩子勇敢地面對問題。

    父母應該保持步調一致,對同一件事,要採取同樣的態度,一起表揚和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 2 # 發現爸爸

    平庸的父母,在給孩子繫鞋帶時蹲下,看起來更像個奴僕;優秀的父母,懂得站著協助孩子自己穿衣,讓孩子逐漸獨立。

    父母的本心都是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條件,不希望成為孩子更好成長的障礙源頭,我們也知道並沒有完美的父母和完美的原始家庭,所以,爸爸媽媽要善於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意識,才能給予孩子更多正確的成長指導。

    父母要保持持續學習的狀態,與孩子一起成長。年幼時,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導航,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長大相對獨立後,如果只有孩子一方不斷前進,父母原地踏步,那雙方必然是貌合神離,久而久之與孩子就會脫軌。

    父母要重視讓孩子掌握生存技能與生活常識。先讓孩子學會生活,具備自主生活能力,例如做飯、清潔、修理小家電、財務計劃等,切忌急著讓孩子享受生活。享受在先,容易讓孩子覺得所有美好都是理所當然。

    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抗壓能力。例如陪伴並鼓勵孩子多參加競賽,讓孩子更清楚自己的差距,也更清楚自己前進的方向。對於自己存在的差距缺乏認知,孩子容易盲目自滿、自大,一旦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又容易自卑、自棄,無法承受挫折和麵對現實。

    父母要善於放手讓孩子參加團體活動。只有和同齡人多相處,孩子的自理能力、決策力、行動力才能得到最好的鍛鍊與發揮。

    父母要不斷鼓勵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讓孩子敢於嘗試更多的可能性,不僅可以發掘孩子更多的潛力,還可以激發孩子更活躍的思維和創意靈感。

  • 3 # CCMLKF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唯一的答案。首先父母應該有正確的三觀,就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你來這個世界的目的和任務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如何才能度過有意義的人生,當你能夠認識你這些問題的時候,你才知道如何去教育你們的孩子,像愛護一棵樹苗一樣除去那些殘枝敗葉,讓孩子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其次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其實一個人最後能夠變成什麼樣的人,最終還是依靠你自己的,孩子的發展到什麼程度,也是依靠自己,父母只能看,指導而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太高的要求只能導致失望和討厭;三是做好自己,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這樣孩子即使沒有我們的要求,也不會偏離軌道太遠啦!自己的生活道理只能自己一個人走,祝福所有的父母和孩子

  • 4 # 真心de知了

    孩子小,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薄弱。當父母的要給孩子做個表率!

    1-當孩子做錯事情時,要給孩子講道理,講了道理後,孩子要是不聽,不防打屁股幾下,太溺愛孩子,對孩子也不好。

    2-要親身給孩子做些示範,比如家裡地上的生活垃圾,要撿起來丟垃圾桶,讓孩子也參與,這樣既言傳也身教。路遇乞丐,有零錢讓孩子拿去給,這樣培養孩子的愛心!

    3-教育孩子安全問題,比如防水,防火,防電。路遇壞人怎麼辦,迷路了又該怎麼求助等等!

    4-關注孩子的感情世界,多交流,讓他和其他孩子融入一體,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帶孩子玩的時候,儘量分兩種方式。(1)讓孩子玩遊戲,玩的同時能鍛鍊身體的,這樣讓孩子身體健康少生病!(2)讓孩子玩益智遊戲,鍛鍊孩子的腦力開發,讓孩子玩的時候還一邊鍛鍊大腦!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這是我個人的體會,寫的不足,敬請諒解!

  • 5 # 每日壹嘯

    首先,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父母對孩子也越加愛護,因此出了許多所謂熊孩子,熊孩子的危害可大可小,但是無論出了什麼事都不是身為家長希望看到的,所以對孩子的愛護,應該有度,想想幼時父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有的時候我感覺傳統的真的很有用。

    其次,現在的孩子所接觸的東西比我們那時多很多,畢竟現在的網際網路發達,上面的資訊應有盡有,現在的小孩子學習能力也很強,學會使用電腦不要太簡單,應該教育小孩子,什麼資訊是可以接觸的什麼是不應該接觸的,從小培養孩子甄別資訊的能力讓孩子懂得分辨好與壞,能夠正確使用網際網路。

    最後,雖然現在生活壓力很大,但是父母應該儘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父母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雖然這一點是老生常談但是的確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我一個單身人士對教育孩子的看法,也許我的看法很無用,請不要介意。

  • 6 # 且聽風吟SINGOFWIND

    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是80後,包括很多90後也都當上了父母,對於接受新潮的時代和高等的教育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對於孩子,一定要培養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即“情商”。社會上不乏很多偏激的觀點,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素質,以及沒有以前的那種淳樸。可事實是,社會上現在大多是年輕人,社會上的很多正能量的主角也大都是年輕人。

    其次,掌握一定的知識很有必要,即“智商”。作為應試教育的大國,學生從小就被灌輸要多讀書,多學習,這是正確的,毋庸置疑。但是之中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從書中獲得對這個世界的感官以及形成自己的認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書中自有黃金書”不是沒有道理的。

    最後,對於挫折後能夠解決問題和調整心態的能力,即“逆商”。人的一生肯定會遇到很多波折,那麼該怎麼面對。教會一個孩子在跌倒後怎麼爬起來,比扶他起來更為重要和好關鍵。“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以上。

  • 7 # 和女兒看佩奇
    年輕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題面釋義是指年輕的父母。霸王硬上弓強答下,只為拋磚引玉。

    甄別

    資訊時代,永遠不缺獲得答案的途徑。網上和生活裡各類專家,育兒寶典,教育理論等林林種種,繁花入眼時卻常感無所適從,迷茫困惑。

    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適的,最合適的也許才是最好的。根據自身的經濟環境條件,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行為習慣,有效的甄別,在不剝奪孩子休息玩耍時間的前提下,提供與之年齡相符的教導和興趣養成。

    言傳身教

    樹立榜樣,自己減少和電子產品接觸時間。孩子會順著你好習慣或壞習慣學下去。行為習慣從你願意做,就可以做的到,去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榜樣:遵守紅綠燈通行規定,騎車走專用車道,開車禮讓三分,不亂丟垃圾,尊老愛幼等等。原則性問題,自己玩的玩具自己收,飯前洗手,睡前洗漱,做不到堅決不溺愛,給予及時糾正。

    共同成長

    這個詞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重生。人過中年得女,中年人固化的性格和體質,拉遠了我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跑步,一年下來,有精力有體力和孩子玩。給她講故事,鍛鍊了我的口才掌握了些小知識,和她共同感受生活裡歡笑和遺憾,當然,她這個年紀,有時還是很不講道理的。

    上面說到資訊時代最不缺就是獲得答案的途徑。

    大道至簡,真傳一句話,勝過假傳萬卷書。放眼古今中外,培養孩子善良、真誠,樂觀和愛.......的品質,才是正確教育的核心。 結言

    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共同成長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是讓孩子未來快樂馳騁世界的辦法!

    備註:你的贊同或不同見解,幫助作者擴充套件思路,也幫助求解者。互評互贊互轉朋友請慎重。

  • 8 # 使用者52996447221

    家裡寶寶七歲,從小到現在經歷過很多事情:我家寶寶剛生的時候十分健康,感覺哭的聲音都比別人家的大可能是我心理作用!我照看孩子的方法是進行低危險度的嘗試!孩子一兩歲時候很淘也很好奇,什麼都想自己碰一碰。那個時候最危險的是家裡的開水,看是看不住她不碰的。有些事你就算告訴他她,他她不親自嘗試是不會停止的。我會倒一杯不太熱的水(要能燙疼她還不至於燙壞的程度),告訴她水熱,然後把著他她的手去摸,這時她知道熱會讓她疼了!以後再有水剛到倒上,我告訴她熱她就不會去碰了。孩子大了以後要告訴她怎樣保護自己,不要被陌生人欺負!!教會她什麼地方不能被人碰!!!還要教孩子防範一些可能的危險。孩子有一次在商場走丟,平時教她的發揮了作用,她知道要找商場的門衛,告訴他她爸爸的手機號,門衛給我打電話,很快我們就匯合了!!!千言萬語一句話,我對孩子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建立她面對任何事物的自信心!同時儘可能去維護她的自信心!!這一點男孩女孩都一樣!!!!

  • 9 # 前塵往事已淡忘

    第一,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個榜樣,比如不亂丟垃圾,不闖紅燈等等。第二,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儘量耐心講道理,讓他知道為什麼錯,怎麼坐才是正確的。第三,他能自己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做。第四,他做了好事要讚揚。

  • 10 # 暖暖erer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分享自己的想法。作為一個年輕的母親,深知做父母的不易,特別是要做合格的父母更不容易。

    沒有一種職業像“父母”這樣,不需要培訓,不需要學習就直接上崗了。做的還是一個無法推倒重來的工作。工作的過程直接決定了另一個生命的質量。

    做人父母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前提是你得讓自己變得更好。

    沒有一種感情像父母對子女一樣,希望她長大又害怕她長大。最近讀龍應臺的書,感觸更深了。

    “如何教育子女”?這樣的問題很多育兒書會給你答案。讀龍應臺讓我更好地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和關係的重要性。它會喚起我內心裡想要成為更好母親的渴望。要成為一個能配得上我身邊這個小小人兒的母親不容易,為此,我願竭盡全力。

    龍應臺被譽為華人最有力的一支筆,發表多篇作品針砭時事,被形容“以有情眼光觀察社會”。讀她的作品,既能感受到她在家庭之外的理性和犀利,更被她作為母親和女兒的溫柔感動。

    其《孩子你慢慢來》與《目送》均是以溫柔筆觸描寫親子間的親密互動,母親與兒子,母親與女兒,在這兩種關係中,她給予無限的愛,也體驗著無限的幸福。

    孩子比較小的父母可以讀讀。

    《親愛的安德烈》是數封寫給兒子的信,數封信既是母子之間的互動,又是兩個成年人的坦誠溝通。

    讀這本書你能知道自己與父母之間為什麼是現在這樣的關係。也能知道該如何面對日漸長大的孩子。

    人總是在特定的身份中才能感受到其責任與幸福。

    身為母親與女兒的雙重身份,龍應臺見證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日漸衰老,背影總是留給她很深的印象,父母與孩子一世的緣分終是目送他漸行漸遠的過程。

    讀《孩子你慢慢來》體會母親與孩子的彼此依戀。《孩子你慢慢來》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母子之間的無限溫柔。其中有一篇文章《野心》讓我印象深刻。朋友來家裡看龍應臺,問她生活是怎麼過的。龍應臺詳細向朋友介紹了自己一天的安排: “早上七點多跟著兒子起身,伺候他早點,為他淨身、換尿布、穿衣服,督促他洗臉刷牙。然後整理自己......到晚上九點他睡覺的時候,我差不多也在半癱瘓的狀態。” 朋友很同情地望著她,因為朋友知道在孩子出生之前,龍應臺有很多的計劃。研究文學、讀大量的小說、旅行、寫採訪報道、製作電視節目,等等。 做了媽媽以後,那些想做的事情很多都不能實現了。 當朋友問龍應臺是否後悔時,她只說“有些經驗,是不可言傳的”。

    面對事業型的朋友,單身主義者,龍應臺沒辦法給她講清楚孩子帶給她的滿足,相信每一個做母親的人都能理解她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理想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孩子帶來的幸福,做母親的總有不一樣的體會。 “她著迷似的想吻他,幫他穿小衣服時、喂他吃麥片時、喂他洗澡時、牽著他手學走路時,無時無刻她不在吻著娃娃的頭髮、臉頰、脖子、肩膀、肚子、屁股、腿、腳趾頭......” 那是她的安安,她願孩子成長的時光慢一些,不願錯過小人兒每一次的成長,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她知道待他慢慢長大,他們之間或許就再不會有如此完全的聯結。當他開始獨立,不再那麼依賴外界,作為母親又能尋求一種怎樣的安慰?

    讀《親愛的安德烈》,體會成年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返回臺灣,就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歲的小夥子,坐在桌子另一邊,有一點“冷”地看著媽媽。

    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他們也是兩華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

    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係,但龍應臺一定要認識成熟的大學生安德烈。 於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間互相通訊。龍應臺“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情商總是被利用到家庭之外的地方。因為是家人,所以多了很多任性,少了很多溝通。在感覺到孩子日漸遠離自己,甚至不願意與母親溝通時,龍應臺選擇了用一種溫暖的方式嘗試開啟兒子的心扉。她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完整性,《親愛的安德烈》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對話。 他們交流彼此的童年、對歷史的看法、對窮人的態度、對文化的感受,他們討論關於得失、關於平庸、關於家......

    他們是兩代人、兩華人,生活環境的差異是客觀的,龍應臺自嘲,在安德烈的環境裡,美對他來說是一種涵養,而她只有一堆關於美的知識,卻沒辦法把它變成一種涵養,因為涵養需要浸入式的體驗。一個人身上有歷史的痕跡,也有時代的痕跡。 她說“我擔心的不是你職業的貴賤、金錢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 她說“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這樣的一母一子,母親是文學博士,知名作家,知識淵博,視野開闊,思想深刻;兒子十五歲即走遍半個地球,對許多問題也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現在的我不禁在思考:多年以後我怎麼同自己的子女溝通?只是聊些家長裡短蘿蔔白菜,還是能縱論天下藝術人生?頓時覺得,想要成為一個好的母親,需要做的很多。首先就得讓自己足夠優秀,要不然都會感覺配不上那麼好的小人兒。

    讀《目送》,體會一代人與另一代人之間的聯結。 如果說《孩子你慢慢來》寫的是母親對孩子的依戀,《目送》更多地展現了一個女兒對母親的依戀。當老人逐漸變得像孩子一樣偏執、簡單、需要依靠、害怕孤單,女兒對母親就像是她對兒子一樣,需要細心照顧。母女的情感也如流水般湧出筆端,躍然紙上。美麗文字的背後,《目送》是不是也在訴說龍應臺的孤單? 全書最有名的一篇文章《目送》中,龍應臺寫了自己目送孩子上學,又目送父親被推入火葬場。三代人之間的聯結讓人體會生命的輪迴。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書中寫母親的老去,寫父親的訣別,寫孩子的疏離,寫人生的困惑;寫經歷失敗的頹廢,寫成功過後的淡漠,寫身處鬧市的孤獨,寫面對生死的迷惑。每個人在《目送》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作為兒女的,或者作為父母的影子。

  • 11 # 熊貓不洗腳

    孩子是一代的傳承,當我們生下孩子撫育他的同時,我們自身也是孩子,也是一個在學著當父母的孩子,所以老話講孩子還是要自己帶,這句話比較貼切,那麼“如何正確教育孩子”這取決於你們夫妻的家庭環境,而非人云亦云。大道理,大觀念是好的,但並非切合每個家庭!作為我個人來講,我對孩子的要求很低,我能力有限,我所能教給他的就是持樂觀態度長大,以及社會的生存法則。至於他以後想當工程師,還是想當板磚工,那不是我能決定的,我只能從旁相輔。傳承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企業家教育孩子更是嚴格,因為他們要培養接班人,將家族企業延續下去!這不是一代人可以做到的!但是我相信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透過上一代人的總結,並加入當下的現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官二代的孩子注重官場培養,商二代的孩子更注重人際關係商業頭腦的培養!而這種培養並非是刻意的,只是大人在做,孩子在學而已!所以我個人是做管理的,我更多的是用管理的角度去管理自己的孩子,做自己擅長的,教會他最基本的,至於未來的發展,我們都未必能夠看得那麼遠,又何必殫精竭慮,苦苦尋醫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喬丹和現役的nba球員單挑,誰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