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淵博
-
2 # 園園mickey
解決問題不能只想措施,要找對問題的源頭。
溝通了解他的低學習動機是什麼什麼原因造成?認真的和他溝通,懷著同理心,站在他的立場去思考他的想法,不要著急否定他。瞭解他才能更好的採取措施。在沒了解他棄學的真正動機時,溝通中不要試圖說理說服他。這會勾起他的逆反心和不信任感。
那溝通從哪方面下手呢?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任何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發生的基礎上被激發的。他提出的了人的7種基本需要:從低階需要到高階需要排列分別為:
生理需要。簡單說,在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孩子面前,擺上一堆書和一堆食物,他一定會選擇食物。吃飽了才有可能選擇書籍。但依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程度,大部分孩子的生理需要通常來說是肯定能得到滿足的。安全需要。簡單說,像伊拉克、敘利亞等戰亂地區。生命安全的需求都得不到保障,就遑論其他需要了。但需要警惕你弟弟是否有受到校園欺凌等危及他自身安全的因素。如果存在這樣的因素,肯定會降低他的學習動機,導致厭學棄學。歸屬和愛的需要。這點就是要看兩方面。一是家庭氛圍。父母關係是否親密無間,對孩子的關愛是否充足?二是看班級氛圍。孩子所在班級班風如何?同學之前是否友愛?如果兩方面沒問題,孩子的歸屬和愛的需求就不會缺失。尊重需要。他是否覺得自己收到尊重。比如當成績不理想,學習不好,做錯事,家長/老師在批評教育時會注意場合,避免當眾批評和指責,從而保障他的自尊心。認識和理解需要。這種需要的產生多是從好奇的傾向中派生出來的。也是現在教育中提倡的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6和7都屬於高階需要了,只有低階需要得到滿足,才會晉升到對高階需要的追求。
其實當今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動機,與愛和自尊需要沒有得到充分滿足有很大關係。如果他們感到沒被愛,或認為自己無能,他們就不可能有強烈的動機去學習。
找到問題所在結症。再對應想解決措施。
對有厭學傾向,甚至棄學趨勢的學生。我建議先幫他建立學習成就感。
在學習早期(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大部分學生會努力學習,期望獲得學習成就,以實現家長和老師的期待,並且得到讚許。
到學習中期(小學中高年級直至初中)他們的學習驅動力就會逐漸轉化為追求同伴、集體的讚許和認可。
到學習後期(高中階段及往後)他們的學習動機就主要在於滿足自己的求知需要。也就是我們上面說的高階需要。他們會希望從中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
我建議:家長和老師可以因材施教,提出具體可行可達的小目標,在目標達成時給他充分的肯定和表揚,最好是在人多的時間和場合。讓他充分感受到學習能帶給他的成就感。一步步加強學習動機。
-
3 # 紅I辰
先讓他走上一小步。在以後的人際圈裡你必須用最簡單的知識武裝自己。然後他邁出了第一走就要自願去走第二走。學習不能去壓抑。
-
4 # 粵西大叔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和玉,弟弟你都讀初中了,語文老師在課堂都跟你們解釋過是嗎,因為家裡窮沒錢哥沒基會讀書,所以哥只能做苦力賺錢供你讀書,希望你不要令哥失望,重走哥哥的舊路,專心讀好你的書,課餘有空多點參加課外活動,充沛體力才能有良好的精神去學習,勤奮讀好書才是為一的出路,不要象哥那樣靠做苦力、累死累活的知道嗎。
-
5 # 字油
自己做榜樣。然後,問他想做什麼,問他應該怎麼做,現在怎麼做,不要指導。像接生一樣,把他肚子裡的東西拉出來。
回覆列表
弟弟的這種不想讀書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必須給予糾正。這個世界是一個飛速發展的世界,任何知識都能展現出應有的魅力,而我們平常所說的知識改變命運就是如此。不想讀書就可以暫時把他放入社會,至少是一個安全的地域,讓他感受一下沒有知識的痛苦和沒有知識的悲哀。讓他親身感覺到有知識的人和沒有知識的人之間的區別。這樣就能從思想上糾正他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