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識的樂趣
-
2 # 藍淚笛歪說雜史
可以看看《地心搶險記》
講述了一場人類的災難即將來臨,地理學家喬什·凱斯博士發現地心溫度發生了改變,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為了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凱斯博士召集全球著名的科學家商量對策。
科學家們組織了一支特別行動小組,他們計劃乘坐地下飛船抵達地心,在那裡引爆一個特殊裝置,以保證地球的正常運轉。
-
3 # 時節
首先,地球的自轉減慢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屬於月球的引力牽引作用。
那時怕是地核降溫,土地更加堅硬。也對生物界會有很大影響。新陳代謝減慢。火箭發射更加困難。天氣變化反常的情況會減少。
-
4 # 致青春一切美好
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一天是24小時,如果變成240小時,也就是說轉一天需要現在十天的時間。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假設在秋分日或者春分日(晝夜基本等長),那麼白天時長和夜間時長都是120小時,結果可想而知,你要經歷120小時(相當於現在5天)白天,我們日常生活將是什麼樣,怎麼工作怎麼休息等等。換做120小時的夜晚,又如何度過。
當然這個影響不經是對人類,對其他的生物,對整個地球都是不敢想象的災難。
所以這種假設至少在地球這個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上是不可能的。
-
5 # 新醬家的老幹ma
首先要實現這一點的話還需要約2468.6億年
所以不用想了,地球可能都到不了那一天,別說你了
-
6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我們所處的宇宙是在永恆的運動之中的,有科學家認為如果宇宙停止了運動,那麼宇宙也就“死”了,所以宇宙自大爆炸以來,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一直在運動之中,宇宙中任何天體的運動都是極為複雜的。比如我們地球,一方面在自轉,另一方面又在繞著太陽公轉,同時我們還隨太陽系一起在繞著銀河系運動,而銀河系也在運動之中。
不過,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地區的自轉和公轉是兩種最基本的地球運動形式,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地球運動。地球的自轉就是繞著地球的自轉軸地軸的旋轉運動,其週期為23小時56分4秒,我們近似的可以看成24小時,由於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地方時和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地球的公轉就是地球繞著太陽旋轉,其週期為365天6小時9分10秒,地球的公轉運動使得地球產生了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週期性變化。如果,地區的自轉週期變為240小時,也就是比現在慢了10倍,那會有什麼影響呢?
這個想法當然是一個開腦洞的問題,我們來推論看看,首先地球晝夜交替的時間就會變為240小時,也就是10天時間,或者說那時候的1天頂現在的10天,那麼只要經過36.5天(這裡的1天為240小時)就是一年的時間了。假如我們在赤道上,我們知道赤道上永遠晝夜平分,白天將有120小時,夜晚也會有120小時,地球上的其他地區也一樣,晝夜時間都會成比例的放大,也就是白天和夜晚的時間都加長了。
這樣一來,對於地球的晝夜溫差加大,白天太陽昇起,開始獲得太陽輻射,大氣開始升溫,由於白晝時間增加,地表溫度將會大幅上升;同樣夜晚,沒有了太陽輻射的能量,地面開始降溫,由於夜晚時間增加,地表溫度將會大幅下降。地球的晝夜溫差可能會誇大到現在的數倍(猜測)。此外,地球上生物的生物節律將會受到影響,我們人類等生物的生存以太陽昇落為參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一晝夜變為240小時,那麼人類是不是要連續工作120個小時呢?顯然當前的人類是無法適應的,那麼就會造成生物的滅絕,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當然,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影響,你說呢?
回覆列表
這個的影響肯定是很大的!
首先,地球上的溫差會比現在大得多。白天變長,連續接受Sunny照射時間長,溫度會上升得更高;晚上也變長,雖然地球有大氣層可以減緩熱量的散發,但長時間處於黑夜將使溫度下降得更低。這樣的環境,應該只有少部分生物可以適應,同時也許會進化出一些新生物。
其次,溫差變大也會間接影響全球氣候,全球的天氣將變得更極端。由於海洋和陸地的比熱容不一樣,水的比熱容比較大,溫度會比較穩定,這會造成高壓低壓產生得更頻繁更劇烈,風雨也就會變得更大!
而且,因為自轉原因,現在的地球赤道附近的海洋會鼓起,當地球自轉變慢之後,赤道附近的海水也會向兩極移動,地球會變得“瘦一些”,變得更接近球形。
那時候,如果我們還能在晚上的時候看到月亮的話,將會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晚上看到現在五天的月相。
當然,還會有許多其它的變化,比如:離心力減弱導致重力作用加強,重力加速度也就會變大;各個風帶的風向也會發生變化;可能還會更頻繁的發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