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二戰中的大不連顛空戰,確定了現代戰爭中制空權的重要性。雙方共投入4000多架飛機,出動近10萬架次,在空中進行了3個月殊死搏鬥。從軍事角度看,法國戰敗的同時,德軍“乘勝追擊”,是完全有能力、有實力碾壓英國的。

    有人認為,是德國元首的瞎指揮,叫停了古德里安的追擊,放走了敦刻爾克33.5萬盟軍;並試圖與英國和談,錯失了寶貴戰機。其實,在德國的戰略規劃中,根本就沒有攻佔英國的打算,才給了他們難得的喘息時間。英華人該如何做呢?

    法國戰役中,英國皇家空軍損失慘重。

    1939年的波蘭戰役,一向鍾情於“綏靖政策”的英、法兩國,終於看清了德國的“狼子野心”,惱羞成怒地倉促宣戰。但奇怪的是,英、法聯軍躲在“馬其諾防線”8個月,沒有支援波蘭一兵一卒,任由其亡國,被稱為“奇怪的戰爭”。

    實際上,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英、法兩國根本沒有就做好戰爭的準備,他們需要時間進行兵力調動。在英國的戰略裡,法國是保護其本土的最後一道大陸防線,可以說是傾其所有支援法國,當英、法聯軍總兵力達330萬人時,他們有信心進行抗衡。

    殊不知,德軍的“閃擊戰”一開始,就將英、法聯軍打回了原形,10天后法國敗局已定。當然,損失慘重還有英國皇家空軍,開戰頭3天就損失232架戰機,並隨著戰鬥愈發的激烈,法國一再要求英國派出更多的飛機。

    作為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最後防線,丘吉爾決定全力以赴支援法國,一邊滿口答應法國要求的同時,一邊命令空軍繼續增援,但遭到空軍司令道丁上將的拒絕。在他看來,法國敗局已定,靠空軍也無法挽回。說白了,增援就是“浪費”。

    更何況,在與德軍的空中爭奪中,英軍沒有太多優勢,反而損失慘重,並隨著法國的滅亡,英國皇家空軍也將被一網打盡。道丁甚至警告道:“無論是在法國,還是在英國本土,都將失去空戰能力”。 這些話,一下子驚醒了丘吉爾。

    他很快意識到法國的失敗,也一定會連累英國,走向無法挽回的失敗。如果保持一支足夠的空中力量,再加上皇家海軍的實力,並在陸地上組織得當的話,是完全可以“單槍匹馬”的抵擋一段時間。丘吉爾必須為將來的本土作戰做準備。

    德國失去了徹底打垮英國空軍的最好機會。

    1940年夏季,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軍,在德軍“閃擊戰”的打擊下,一個月土崩瓦解。英軍也損失慘重,不得不從敦刻爾克撤回本土。然而,德軍的進攻戛然而止,沒有乘勝追擊,徹底喪失了進攻英國本土的最佳時機。

    首先,經過法國戰役以及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皇家空軍的實力大減,已經損失了1/4,只剩下不到500架戰鬥機保衛本土。憑德軍實力,如果連續進攻,不給對手喘息機會,英國空軍將消耗殆盡,並失去最有效的防禦力量。

    其次,法國戰役消耗掉英國陸軍大部分兵力,撤回的33.5萬盟軍更是丟棄了大部分裝備,沒有什麼戰鬥力;其海軍儘管勢力大,但分佈比較分散,真正用於本土防禦的海軍不是不可戰勝,尤其是在擁有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更沒有問題。

    更重要的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英國各方回援力量都在其殖民地,一時趕不過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乘勝追擊,攻佔英國本土的機率很大。就連丘吉爾自己也說過:“1940年,德軍只要有15萬精兵,就能使我們十室九空,生靈塗炭。”

    好在,一向自負的德國元首,一廂情願地認為英國一定在大兵壓境、四面楚歌的情況下,“理智”地選擇和談。於是,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與英國和談,並開始著手準備進攻蘇聯。結果白白浪費近一個月的時間,給了對手難得的喘息機會。

    英國利用這段時間,整頓軍隊,尤其是空軍。不僅成立了單獨的防空指揮部,將全國近千架戰機整編為56個戰鬥機中隊,統一指揮;更建立了51座鮮為人知的雷達站,並建立了高、中、低防空預警系統。因為,空軍將是本土防禦的重要力量。

    更關鍵的是,飛機制造廠加班、加點的生產。原材料不夠,就發動全國進行支援,各家各戶將鋁盆、鋁鍋等鋁製品捐獻出來。就是這段時間,英國共生產了446架新戰機,比同時期的德國還要多生產了100架,戰機數量恢復到戰前的水平。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列顛空戰》

  • 2 # 做個堂堂正正中國人你

    從英國佬退出歐盟的那一天開始,牠們就已經不是兄弟了,既然不是兄弟,幹嘛要幫?再說,所謂的西方佬,牠們有人情味嗎?牠們有的只有利益,眼裡只有利益沒有人情的是啥?那是畜生,所以英國佬不幫在正常不過了,幫了反而不正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國榮哪首歌最能提現他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