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文說史

    這部劇是唯一記述鄭和一生的電視劇,同時也在寫朱明皇室傳奇,從朱元璋開始,建文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跨越五帝時期和《大明風華》相匹配好的一部歷史鉅著,尤其是對明成祖朱棣這位偉大帝王創造永樂盛世拉開宏偉的篇章。也是該劇中最精彩的一段,因此唐國強版的朱棣是明劇中扮演朱棣最相像的一部電視劇,無可替代,而且把朱棣這個形象把握的入木三分,語言鏗鏘有力,眼神表現得出一種帝王應有的氣質,所以這部劇也是儘可能還原歷史,在語言方面借用明朝古籍也是下足了功夫,所以是一部不錯的正劇。

    為什麼這樣說,《鄭和下西洋》即是在講鄭和也是在講永樂大帝,因為永樂大帝成就了鄭和,鄭和也讓永樂大帝名聲打出世界,所以兩個人之間關係是分不開的,不可能避諱的。鄭和也因此從小被身在燕王時朱棣收留,作為王府太監,已和朱棣關係黏在一塊,他自小陪伴朱棣兩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做伴讀,從小就表現出及其睿智的一面,也深受朱棣夫婦喜歡,鄭和自此就開始接觸大智慧,大學問,尤其請當時最智慧的大師姚廣孝指點,最後成了為朱棣成就帝業不可多得的人才。另一面姚廣孝幫助朱棣成就帝業同時也利用鄭和為他實現了古今未有的七下西洋壯舉,想試圖把朱棣捧上千古一帝,所以這三個人物的三角關係也讓這部劇顯得意味深長。

    劇情開頭朱元璋一死,朱棣就不顧一切披麻戴孝千里奔赴來京,可是卻被一些有心機的大臣示為裝模作樣,尤其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儒,除此之外他們也大動作搞個不停,語言激昂,能說會道,為了安撫那些不馴化的叔叔王爺,震懾他們必須服從先帝安排,想殺一儆百,劍指朱棣,拿出先帝親筆遺詔,立皇太孫朱允炆為帝,消滅朱棣的氣焰,卻沒料後來弄巧成拙,導致朱棣反心初起,在他認為父皇怎能把皇位給這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侄子,明明是糟蹋大明基業。其實朱元璋生前早就知道四子朱棣和自己性格相像,眼光超前,雄心勃勃,長期經營北塞,而且能征善戰,有人也曾不斷建議立他為太子,但一想起他具有殘暴的一面,肯定不行,因為大明不能再折騰了,應像文景之治一樣修養生息。卻沒料想,導致後來的靖難之役發生,由於朱元璋生前把和他建國奮勇殺敵的將軍殺得為剩不多,像藍玉,大明也無能將可用,加上朝中大臣怕藩王壯大勢必影響國本危機皇權,於是極力削藩,採取過極手段,這也為朱棣起兵找到了口實,以清君側為由,借用朱元璋皇明祖訓:朝無正臣,必有奸惡,應率兵討之。

    《鄭和下西洋》劇中恰恰把這段朱棣成就帝業的歷史故事講的凌淋盡致,兒子守城,父親借兵,鄭和運送糧草。除此之外還有一段戲,那才叫劇中精華,那就是朱棣和齊泰,方孝儒的對罵,可是精彩,在語言方面更足。齊泰罵朱棣小兒禍害大明社稷,你不怕竄取帝位天打雷劈,無論怎麼做也洗不清謀逆之名,因此也把朱棣罵得啞口無言。齊泰罵完了,接著方孝儒更罵得厲害,當著太祖陵前把宣告帝位詔書說成反語,繼續罵,認為嘴頂不過千軍萬馬,但可以昭雪天下,讓世上知道這個亂臣賊子,怎樣做不恥之事,應得到該有的結果。朱棣聽不下去了反問說:“朱允炆德不及凡夫,才不及學童,以空談誤國,對朱氏皇族忍心屠戮,互相操戈,豈能你一些大臣所為,你應當是禍國之一大人物。”方孝儒說:“你口舌再利也洗不清謀逆之名,太祖在看著你,在罰你。”從他們之間對話可以看出,以朱棣代表的改革派與守舊的鬥爭,也讓這種結果不斷延伸,以至於那些守舊派事事都在阻攔朱棣的宏圖偉業,尤其是鄭和下西洋,因此這部劇中明顯認為在朱棣極力維護下,不顧大明一切困境,也要把鄭和下西洋走下去,而且示為國策。

    鄭和本人也是很情願,和朱棣一樣性情相投,羅嘉良恰恰把握住了鄭和的忠誠的一面,聽皇帝的指哪走哪,這也是朱棣為什麼重用鄭和的原因。可鄭和的積極程度卻出乎朱棣的預料,他為朱棣展現海外不同風貌,帶來了萬國來朝局面,尤其是該劇中把朱棣遷都燕京,那壯舉還原的很真實。可後來,鄭和為了能讓永樂繼續下西洋,帶了副歐洲威尼斯的騎士鎧甲,給皇帝看,認為大明唯一沒去過的地方就是歐洲,認為歐洲才是大明唯一可稱得上的對手,這部劇也一面把歐洲提出來,從西方商人話中得出歐洲人也在試圖探險,恰恰和大明相反為了財寶,也因此拉開了歐洲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所以兩者形同對比,也是劇中反應的一個現實。

    可鄭和下西洋處處受阻礙,大臣們認為是勞民傷財,朱高熾在位後廢止了它,繼任者宣德又恢復了,但船隊內部不斷起鬨,尤其是吳宣叛亂,違背鄭和繞過好望角去泰西的命令,劇中後來講鄭和最遠停留在個厄加勒斯特海域,就是好望角,雖然有些誇大,但也是個完美的結局。

  • 2 # 就是這樣開心

    《鄭和下西洋》正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熱播,各界反應強烈。因為,“鄭和下西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終於能讓華人民,讓全世界人民知悉瞭解。問題在於,電視劇《鄭和下西洋》既以鄭和真人真事為題材,就得尊重鄭和後裔繁衍至今的歷史真實。然而,《鄭和下西洋》的編劇朱蘇進居住在南京市區,明知南京有鄭和後裔,明知南京有“鄭和研究會”,卻不願合作,反而“閉關寫作”,謊編、胡扯鄭和收養“宋蓮芯”遺腹子故事,從而造成“路人皆知”鄭和後裔原來如此的“歷史假象”。

  • 3 # 搗演碧鋒

    59集電視連續劇《鄭和下西洋》昨晚在央視黃金時間結束熱播,收視率一路彪升,好評如潮。該劇史詩般地描述了鄭和七下西洋、歷時28年成功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壯舉,再現了明朝前期的中華盛世,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偉大的國民氣象,是一部不多見的氣勢磅礴的的鴻篇鉅作,堪稱大製作、大氣度、大手筆,讓人觀後感到有強烈的震撼力。

    震撼之一,生動再現了鄭和七下西洋波瀾壯闊的海上壯舉。鄭和是當之無愧的“海上巨人”,他率領2萬7千餘人組成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出發,浩浩蕩蕩揚帆駛向大海,跨越九萬里廣袤大洋,揭開了歷史性大航海的序幕。電視劇氣勢雄渾,場面恢宏,表現出人類在海洋上前所未有的開拓精神,揭示了鄭和七下西洋開闢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紀元,開創了華人向海洋進軍的新時代。

    震撼之二,生動再現了鄭和的人格魅力。鄭和勇於探險,不畏艱難,寧折不彎,不屈不撓的人格力量,在電視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面對洶湧澎湃的風暴、窮兇極惡的海盜、野蠻鄰邦的挑釁,鄭和勇敢地屹立潮頭,氣吞山河。鄭和下西洋一度中斷,鄭和在南京苦守了六年。當明宣宗再次決定下西洋時,鄭和已年過六旬,再度出洋,在大海里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旅程,這是一幅何等壯烈的畫卷!

    震撼之三,生動再現了鄭和巨型寶船的風采。電視劇真實還原歷史,把當時世界最大的鄭和寶船大氣滂沱在螢幕上展現出來。鄭和下西洋時期,中國的造船業無與倫比,鄭和寶船比哥倫布旗艦大一百倍,是航空母艦與小帆船之比。鄭和船隊至少有40多艘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航海儀器和武器裝備,這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前所未有。電視劇表達了對於中華民族輝煌歷史成就的無限自豪之情,令人振奮。

    震撼之四,生動再現了比海上風浪更嚴酷的朝庭爭鬥。電視劇圍繞是對外開放還是閉關鎖國,整整鬥了28年,驚心動魄,高潮跌起。電視劇告誡世人:“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海上”;“向海而興,背海而衰。禁海幾亡,開海則強”。中國三十年間的改革開放恰似六百年前的鄭和下西洋一樣,中國正是以一種更加開放的精神走向世界,為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和偉大復興,開洋看世界。

    震撼之五,生動再現了鄭和船隊和平之師的形象。鄭和船隊不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而是施恩佈德,共享太平之福。尤其是與渤泥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描述,生動細膩,扣人心絃,體現了泱泱大國的風範,在浩瀚的海洋上鑄就了華夏的“藍色文明”。電視劇將在海外播放,向世界說明,熱愛和平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中華民族對外奉行和平政策,與世界各族人民共享大同。

    震撼之六,生動再現了鄭和船隊海上貿易的場面。電視劇用濃彩重墨地描寫了海上貿易,在南洋與印度洋各國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樑,將中國精美的絲綢瓷器等物品和先進的華夏文明遠播至所到的亞非國家,為東南亞地區和明王朝帶來了雙贏的結局。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記者曾探尋鄭和之路,所到之處,鄭和推行的平等貿易至今還傳為美談,海外華人華僑無不引以為豪。

  • 4 # 山谷大師

    鄭和下西洋洋,是指明朝初期鄭和奉命下西洋的活動,這段歷史時間長,規模大,範圍廣都是空前的,他不僅在航海活動上創造了世界航海事業的奇蹟,而且對發展中國同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就是根據歷史(還沒有編輯完,不小心發出去了,下面補充)改編的同名動畫電視劇。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海軍縱橫四海,雖然國土疆域比元時有所減少,但實現了萬國朝貢,追比盛世漢唐的歷史願望。加強了中國政府同海外各國的聯絡,透過廣施恩惠,給各國帶來了巨大好處和實惠。

    其次,據野史和有關史料,鄭和下西洋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當朝朱棣皇帝秘密追尋永樂皇帝的下落,有線索說南京被燕王攻破時,永樂逃到外國去了的傳言。

    該電視劇五十九集,大結局出現了這樣的畫面:鄭和投過望遠鏡,看見了很美的海,大明船隊正在千帆競發,乘風破浪……

    字幕:公元1405年至1433年,鄭和率大明船隊與眾多的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持續二十八年的大規模航行,為維護海上秩序,保護商路長通,為亞非各國之間的和平交往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僅使世界看到了一個泱泱大國的風範,更是不能不讚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雖然歷史已經跨越六百多年,當我們再次回味這一壯舉時,也能更清晰的瞭解我們自己的國家,也瞭解了世界,歷史告訴我們,創造和平安定友愛的國際環境,應該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 5 # 彙集影視經典Vlog

    《鄭和下西洋》是一部較為經典的大型歷史劇!

    該劇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因為它不僅演繹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壯舉;更以成祖朱棣“靖難登基”為起點,交代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背景!沒有強大的國力,就沒有這一世界航海時尚的創舉!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即明代所謂“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然而,關於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範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

    該劇不僅講述了一段恢宏的歷史,更向世人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於探索,國強卻不霸的大國風範!劇中羅嘉良、唐國強、杜雨露、於小慧、杜劍幾位主演演技精湛,剛讓該劇成為一部經典劇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畢業想要找個多少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