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10米的畫,如果畫錯一筆都要重畫嗎?古人怎麼做到一次不錯的?
9
回覆列表
  • 1 # 宣齋藝術館

    如果是原作者張擇端的原作真跡來說,是的,沒有這種嚴謹的精神怎有流傳千古的曠世名作出現,其它的臨摹本就沒有那麼嚴謹了,畢竟是臨摹作品。

    現今張擇端唯一的一卷落款真跡清明上河圖,全卷無一敗筆,現藏我館,林衡鑑藏,已釋出了多篇清明上河圖真偽之分的論文,請細細品味。

    頂級鑑賞鑑定鑑藏大家 林衡敬啟

  • 2 # 水磨山人

    像清明上河圖這麼大的畫卷,一筆畫錯了就要重畫,我覺得太誇張了點兒。像張擇端這樣人物山水都得心應手的畫家,慢說畫錯一筆,就是畫錯十筆百筆,肯定也不會去返工重畫,只要稍加改動定會產生起死生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在此我突然想開了年輕時聽過的一段相聲,記不清是那二位大師演說的了。大概就講了這麼一個笑話:說有一位愛好舞文弄墨胡亂塗鴉的人,自薦要為好友畫扇面,好友答應了他。並問他畫什內容,他說畫一美女西施吧,好友說行,於是將扇子交給他。過了一段時間,好友打電話問他扇子畫好了沒有,他回說對不起,不慎把西施畫醜畫壞了,不如將美女西施改畫成大英雄張飛吧,朋友說行,那就畫張飛吧;過了幾天好友又打來電話討要扇子,這個人說張飛也沒改畫好,還可以改成柳樹;朋友無奈,答應柳樹就柳樹吧,反正夏天也過去啦。又過了幾天他主動給好友打電話,商議不如將扇子全塗成黑色好!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肯定比為朋友畫扇的人技高萬籌!

  • 3 # 我是冰娉

    《清明上河圖》的版本有不少,張擇端版、仇英版、陳枚版……我現以張擇端版為例作答。

    《清明上河圖》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作者,張擇端,是北宋末年著名的畫家。

    對於張擇端的身世,史書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千百年來一直是個難解之謎。有關《清明上河圖》及作者的資料只有85個字的資訊,這些資訊就是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後面第一個題跋者,金代人張著的跋文。

    跋文全文如下: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  

    這就是關於張擇端身世最早的記載,也是世上惟一的記載(可稱為孤證)。他畫盡繁華市井百態,世人卻不知他身世,更不知他長相。

    而這幅作品,本是進獻給宗微宗的貢品。

    貢品!貢品!貢品!(重要事情說三次)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歷任皇帝都非常重視文化教育,而且都對繪 畫有所研究。

    宋徽宗時期,他對國畫藝術的貢獻功不可沒, 不僅大力支援並推動國畫藝術的發展,扶持繪畫突出的 貧民,還建立了中國美術教育“第一院”——翰林圖畫院。

    宋徽宗在位時,廣泛收集全國的古物和書畫以擴充翰林 圖畫院,同時又設立了畫學,完善科舉制度來選拔和培 養繪畫人才,可以說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古代宮廷畫最為繁榮的時期。

    而宋徽宗本身,雖然治國不怎麼樣,拋掉帝王這個身份,書畫造詣在中國歷史上也得排得上前列的。

    畫一幅這樣的貢品,張擇端會讓自己的筆下出錯嗎?那是掉腦袋的事。

    其二,

    《清明上河圖》無疑是一幅風俗畫, 張擇端,既然身為翰林圖畫院的畫師,捧的是皇家的飯碗,皇家畫師畫技的高低,就是他們定期的KPI考核,決定了下一個階段,他們碗裡的伙食,是稠是稀。畫不好,降一級,畫技提升了,再晉級。

    這樣一來,皇家畫院的畫法屬於嚴謹、精細一路,也就是說,哪怕《清明上河圖》它是一幅,畫著以世井百態,小老百姓不拘小節的日常,為題材的,內容俗、作者俗、體裁俗的“大俗” 之作。

    從這個意義上說,《清明上河圖》的確算得是,集所有大俗而成為經典的獨特例子。

    要畫出煙火氣的俗,也要符合皇家畫院的KPI考核,那就得是達到“滿幅皆筆跡,到處又不見筆墨痕。但覺一片靈氣,浮動於紙上” 。

    畫面似乎是普通生活裡的情景再現,似乎極其古樸稚拙,但這種簡單中包含著北宋文人所崇尚的含蓄之美, 皇家畫師,可不是隻端坐畫院裡埋頭苦畫的人。

    要出彩,還得仔細觀察。也不知張擇端為了這樣一幅作品,觀察了他所生活的這個城市多久,結交過多少俗氣的小老百姓,才能做到了然於胸,不負了皇家畫師的名號,這樣一來,會讓自己的作品出錯嗎?

    其三,

    既然是一幅“俗氣”的作品,俗人的生活裡,哪有什麼絕對的對與錯。

    至今這幅圖的爭論還未停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向逃避任何打交道,不懂任何人情世故的人怎麼過以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