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逆水的西瓜之路

    並非僅是m16,所有步槍彈夾在上膛之前都要往頭盔或者其他硬物上磕幾下。

    彈夾是靠底部彈簧供彈,所有彈夾都會比子彈長度略寬那麼一丟丟,因為要是造的跟子彈一樣寬,那樣裝彈就會很不方便。而在開火時,撞針擊發子彈底部火藥造成爆炸,把彈頭推出。撞針露出的部分非常非常短,目測是一毫米左右,這樣如果子彈在彈夾裡貼著前部的話,撞針有時就會不能完全撞擊到子彈底部,造成爆炸不充分推不出去彈頭,這樣子彈就會卡膛。所以士兵在填裝完子彈後,都會把彈夾在硬物上往後磕幾下,好讓彈夾內的子彈完全貼合彈夾後壁,這樣不容易造成卡膛。

    目前裝填子彈一是手動一顆顆往裡塞,一是用裝彈器。裝彈器主要是裝彈快,裝那種還沒拆封的底部帶有黑色硬塑膠彈鏈的子彈。如果是已經拆封的子彈,單顆堆在彈藥箱裡的就無法用裝彈器,只能手動一顆顆塞進去。

    在實際作戰任務中,站前準備時,大家還是喜歡手動裝彈,因為要手動加入曳光彈。有的戰友為了方便計數,在每個彈夾的倒數第五發加入一枚曳光彈,有的是最後一發是曳光彈,有的戰友第一發是曳光彈。曳光彈是塗有紅色或者綠色塗料的子彈,其戰術作用在於1 戰場標記打擊目標,有點像打遊戲裡讓隊友集火的意思。2讓士兵可以快速知道自己槍內還剩多少子彈。3 提醒隊友我即將換彈,請做好掩護準備,雖然戰場上換彈必須大喊換彈,讓隊友接替掩護,但是實戰中槍炮聲很大,容易出現隊友聽不到的情況。

    如果子彈卡殼了怎麼處理?

    1 關上保險。

    2 拔掉彈夾。

    3 拉槍栓使子彈退出彈窗。

    4 彈夾在頭盔上磕幾下上膛。

    5 繼續射擊。

    這一套動作要十秒內完成,但是哪怕是幾秒的火力真空,在實戰中也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大家都會把彈夾在硬物上磕幾下,避免爆炸不充分引起卡殼。

    看了其他回答,很多說是為了子彈排布密集,供彈順暢,這種百度來的說法是不對的。子彈在彈夾裡面排列的緊密度是不變的,你在怎麼磕彈夾它密集度也沒變啊,還是30發。就跟抽菸的朋友,把一包煙開啟前往地上磕幾下,煙盒裡的排列密度就改變了嗎?

  • 2 # Khargha

    把彈匣裡的子彈磕齊了,防止供彈卡頓…鋁質4179標準彈匣的設計bug,即使現在有了新型材料的4179標準彈匣,這個操作還是習慣性地保留了下來…

  • 3 # 輕兵器愛好者

    敲彈匣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經典的m16時期的動作了。主要目的是由於5.56子彈彈長和m15彈匣較為接近,並且由於早期的20發彈匣是完全垂直的,而子彈的側面為了方便抽殼所以做出了一定的弧度,所以子彈如果安裝過分靠前,過大的阻力就會導致子彈卡在彈匣中,從而導致供彈問題。如果反向向著彈匣背後一側敲擊一下,子彈就會由於慣性原因向後對齊,所以彈頭不會頂到彈匣前方。

    並且由於早期的託板與現在的不同,後方並不是像現在一樣長長的支撐頂到底的,而是採用的T字型設計,只有中間的一根杆子保證彈簧不會被過分擠壓,並沒有考慮頂板穩定問題,頂板很容易翻覆。

    一旦子彈向前卡住,彈匣託板就會一下子翻過來,而導致整個彈匣豎過來。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莫辛納甘與sks上就有出現,造成的後果就是彈頭向下翻無法上膛(莫辛納甘還有一個問題就是54r是有緣彈殼,所以彈殼邊緣會卡住)而在AK上毛子的方法就是增加彈匣曲率,而在m14的20發彈匣上,這個問題不太明顯。而等到後來這個問題解決之後,由於老一輩留下的印象,所以依然會敲一下。

    當然這個彈匣問題直到magpul開始更改彈匣託板後才真正得到解決。後來的其它彈匣也都採用了這種託板。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能看到老版本的彈匣託板了。

    基本上現在美軍中都不太會這樣敲一下了。

  • 4 # 道聽陳說
    這個跟當時美國的步槍設計思路有很大的關係。

    二戰以後,美國為替代以前步兵使用的伽蘭德半自動步槍,便提出設計一款新式自動步槍的要求,當時的美國軍方提出的設計要求是:一是採用小口徑,以便於士兵能夠多帶子彈;二是要保證較高的設計精度;三是要輕以便於減輕步兵的戰鬥負重。

    帶著這樣的要求,美國各大軍火商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其中美國槍械設計師尤金·M·斯通納(阿瑪萊特公司)給出的設計方案透過評選,最終被定型為M-16突擊步槍,開始生產並投入使用。

    M-16步槍在美國進行環境測試的時候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比較適應美國以及歐洲的戰場環境。但是這款步槍到了炎熱潮溼的越南之後,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步槍彈夾的結構強度太弱,容易變形,造成子彈卡彈不能正常使用。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就是當時的M16設計方案中,為了儘可能的減輕強重,在步槍彈夾的設計上,採用了鋁合金的材質製造彈夾。

    鋁合金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哪一種材質的鋁合金,它的結構強度都是比較低的,因此折中彈夾在新彈夾剛開始使用過的時候可能還好一點沒有問題,但是一旦在戰場上經過反覆的使用,以及承受過士兵各種複雜頻繁的技術動作摔打以後,這種鋁合金材質的彈夾就會很容易的因為撞擊、擠壓等原因造成變形。這種變形了的彈夾,理所當然的就會很容易的出現卡彈的情況。

    而且鋁合金製作的彈夾表面一般都並不是很順滑,有些發澀,所以子彈在彈夾內滑動的時候,會因為粗糙的表面導致摩擦力增大,從而出現子彈位置偏移的卡彈現象。

    這種事情如果在平時訓練的時候可能還好一點,但是要是發生在實戰中,就非常要命的一件事情。

    所以在越戰戰場上就出現了一種很奇葩的事情,那就是有經驗的老兵在戰場上發現越軍使用的AK47以後,會丟掉手上的M16,使用AK47進行作戰。

    當然了,這是越戰的老兵的權利,新兵是沒有機會做這樣的事情的,那麼新兵怎麼辦呢?也很簡單,就是在換彈夾的時候,把裝滿子彈的彈夾在自己的頭盔上輕輕的敲一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透過敲擊的慣性,讓彈夾內的子彈重新回到本來的位置,以便於子彈順利的滑動。

    M16彈夾容易變形的問題在越戰早期一直都困擾著美國軍隊,直到後來,美軍將這個問題反應到國內,然後重新組織生產了新型的鋼材質彈夾,才解決了這個問題。不過這都是後來的事情了。

  • 5 # 十步噴一人

    目的:第一子彈在彈匣裡排列有可能不均勻,造成供彈卡滯;第二戰場塵土、泥水都有可能進入彈匣造成卡滯,所以在頭盔這種硬的東西上敲兩下

  • 6 # 使用者5770541302

    很多人都能看到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美國大兵經常喜歡在換彈匣時,飛鏟喜歡拿著彈匣在頭盔上敲打一下,而其實不僅美國大兵這麼做,很多國家計程車兵在換彈匣時,都有這個習慣。

    常見的彈匣,裡面裝的不全是子彈,還有彈簧等這些機械機構,用於將子彈往上推。而且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士兵手中的彈匣都是在作戰前才裝填好的,因為如果過早裝填好的話,看似很省事,但是將其放置的話,尤其是長期放置會導致彈簧會出現卡住等故障,彈性下降,在供彈時可能就會出現卡殼等這些問題,而這在戰鬥時是非常致命的。

    由此一看,士兵們在頭盔上磕彈匣也就很好理解了,有時即使是新裝滿的彈匣,彈簧等也極有可能出現卡住,供彈不流暢等情況,而適當的磕碰,確實能夠讓彈匣內的彈簧等恢復正常狀態,使得在供彈時更加流暢,避免由於卡殼而錯失戰機。

    而實際上供彈流暢一直是很多武器在設計時必須考慮的一點。比如著名的美國M1加蘭德步槍,之所以能夠在美軍當時的半自動步槍選型中勝出,就是因此相對於另一個對手T1佩德森半自動步槍,M1步槍的供彈要求更低,而佩德森步槍則需要經過新增潤滑油潤滑過的槍彈才能保證正常發射,而實戰中是不可能保證隨時都有潤滑油可用的,最終被M1加蘭德步槍擊敗。

    再比如抗日戰爭中,非常著名的日軍歪把子機槍,這款機槍甚至自帶一個油壺,用來在供彈時提升其潤滑度。其使用的是步槍用的5發橋架供彈,而這就少不了灰塵等的進入,可能會對供彈產生麻煩,而塗上潤滑油等就能保證更加可靠的供彈了。

  • 7 # 利刃號

    我們看過在越戰片中,美軍使用的M16彈匣時會敲擊一下頭盔。這個細節讓很多人感到奇怪,他們這麼做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簡單來分析一下。

    美國為了在國外戰場的便捷,想要使用一款更輕便的武器,減輕士兵負荷。M16就是一款中小口徑槍支,二戰結束的時候研製成功,但是由於二戰已經結束, M16只在美國本土進行過實驗。作為小口徑武器,槍小射速快,在美國本土的實驗中,非常優秀,輕便而且反應快速,攜彈量大,射擊精準。

    M16的彈匣是25發的小彎彈匣,是雙排上彈彈匣。也就是子彈是成雙排壓進去的,左右12顆,一般只有美國本土使用,因為美國乾燥的環境,早期為了防止彈匣生鏽採用事鋁材彈匣,雙排壓彈又導致了子彈壓迫太緊,順序不齊,再加上彈簧偏軟,只有美國乾燥的環境可以讓它不出問題。

    雖然優點很多,但是畢竟M16只在美國本土進行過測試,所以這款槍不夠成熟,使用的5.56彈並不適合用其小口徑槍管,而且雙排彈匣本身就容易卡殼。我們多次提到了美國乾燥的環境,可想而知,在越南的潮溼多雨的環境裡,M16的弊端顯露出來了。

    M16的彈匣沒有設計漏水孔,彈匣裡遇水後,,彈匣彈簧和子彈會很快生鏽,導致供彈不暢。所以在射擊前敲擊彈匣,將子彈裡的水透出,順齊子彈,才能發射。所以,很多士兵會在頭盔上敲擊一下。後來,美國發現了問題,對M16進行了改造,M16的設計變得十分成熟,不用再透過磕一下使用,但是,這已經成了很多越戰美軍士兵的習慣了

  • 8 # 戰壕

    因為彈匣這種東西本身也是一個機械,在放置一段時間之後,如果需要使用,極有可能出現彈簧卡住或者內部形變等情況, 因此自然需要磕碰來使其恢復正常,避免出現供彈故障。

    越南戰爭中美軍常用的是鋁製彈匣,雖然質量輕,但是同時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容易形變,因此很多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撞擊導致卡住子彈或者彈簧,導致供彈不暢,但是在頭盔上磕碰之後,就可以使其變得較為活動,解決其卡住的問題。

    而且,很多情況下士兵的彈匣使用前往往都是要磕碰一下的,不僅僅是美軍。子彈在彈匣中裝入時間過長後,會導致彈簧被壓縮過度保持住這個狀態,會無法恢復形變,進而導致卡彈。但是在磕碰之後,就會使其從靜止狀態恢復回來,一直頂著子彈向上,保障供彈的可靠性。

    所以在實戰中,很多彈匣等供彈具往往不是裝滿,因為這樣一來可能會導致彈簧處於過度壓縮狀態,導致彈性不佳。因此往往是裝彈一大半即可,比如30發彈匣裝27發左右。二戰中波波沙衝鋒槍雖然有71發的彈容量,但是為了供彈的可靠性,也往往不會裝滿。

  • 9 # 蝸牛沒腹肌

    在很多電視劇或者小說中,經常會有士兵給槍裝好子彈之後,把彈匣往頭上一敲,這樣的動作看起來是為了讓人物更帥氣,但事實是不會這麼簡單的,這麼做其實在戰場中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彈匣的容量是有限的,在激烈的戰場中,僅靠一個彈匣容量裡的子彈是不行的,是無法完成這場戰鬥的。所以在戰場中要經常更換子彈。那更換子彈的時候,還要往頭上敲一下,這不是浪費時間,給敵人一個有機可乘的機會嗎,但如果不這麼做,下場會更慘。

    在血腥的戰場中,更換子彈的速度也是要很快,所以子彈難免會裝得有些不整齊,只要把彈匣往硬頭盔上敲一下,彈匣裡的子彈會更加整齊。有經驗的老兵還會看一眼彈匣中子彈,根據裡面子彈哪些不夠整齊,對特定位置敲打,這樣使得失誤率更加的小了。

    彈匣裡的子彈孔是交錯排列的,在彈簧的作用下逐漸供應到槍膛裡,但是這個過程很容易出現卡克的現象,如果子彈排列不整齊的話還會增加卡殼的風險,所以把裝好子彈的彈匣往頭盔上敲,是很重要的,不可以忽略的一步。

    在爭分奪秒的戰場上,戰士們是不能為了一時的方便而不去敲裝好的彈匣,這樣會造成更大的傷亡,得不償失。

  • 10 # 兵說

    在一些經典的越戰題材影片中,會看到一個鏡頭,作戰美軍在換彈匣前會先拿彈匣在頭盔上磕一下,然後才使用。而在現代訓練和戰場上幾乎看不到這種動作。其實這並不是什麼耍帥的動作,主要是為了讓彈匣內的子彈排列更加整齊,有利於槍械的快速供彈和擊發。現代軍事上,美軍士兵很少用這個動作,主要是彈匣材質發生了變化,已經不再需要人為去震動,矯正子彈的排列布局了。

    越戰時期,美軍的制式武器是M16自動步槍,這款武器精度高,穿透力也尚可。而且從當時全球陸軍武器裝備的發展情況看,M16步槍屬於制式武器裡最好的配置,該槍械的加工精度也很高,成本超過其他國家的制式武器。但這款槍械的一個細節卻差強人意,就是它的彈夾。

    當時美軍使用的彈夾全是鋁合金材質的,可以塞進去30發子彈,也有10發的小彈夾。鋁合金的優點是質量較輕,能夠為士兵減負。同時它也不存在生鏽的情況,避免出現供彈不暢的問題,但鋁合金材質用久了會變形。舉個典型例子,平常家庭用的鋁合金門窗,感覺沒怎麼磨損,用個七八年或者十多年就會出現一點變形和錯位。戰場環境比較嚴酷,磨損是常態,因此鋁合金彈夾容易出現變形的情況。

    為了避免彈夾變形影響使用,往往彈夾內部空間會留的比較大,一方面是應對熱脹冷縮產生的張弛,另一方面是讓子彈之間保持合適的空隙,避免卡彈。但這樣一來,子彈塞進去後,就可能出現錯位或者疊加不均勻的情況。如果彈夾再變形,很容易供彈不暢。

    士兵們為了保證子彈的流暢,往往裝好子彈後,先在頭盔上磕一下,讓裡面的子彈錯落好。震動後,子彈之間就自然達到了合理的均勻程度。再發射的話,就比較順利。當時的蘇軍用的ak47步槍雖然精度不如m16,但彈夾用的是鋼製,因此完全不存在這問題。現在美軍也換上了鋼製彈夾,所以就不再有這個動作了。

  • 11 # 愛生活的漢子

    就這個問題說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那個在頭盔上敲一下的動作是多餘的,不會有什麼作用。因為在彈匣的底部是有彈簧的,起著向上推彈的作用,再說彈匣與子彈的空隙並沒有多大,況且是兩排子彈互相擠壓著,子彈的長度與彈匣內的間隙也就是兩三亳米,再由於彈簧的向上的作用力,不可能會出現子彈在彈匣裡鬆動的現象。

    然後就是彈匣屬於一種精密型的武器配件,不會有子彈能在裡面晃動的情況,當過兵的都清楚,拿著彈匣用力的搖晃,也不會聽到裡邊有聲音,那怕是裡邊只有一顆子彈。

    所以說,也許是習慣性的小動作所為,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非讓我說敲一下的作用,那隻能說明工廠的產品質量不過關。

  • 12 # 陶德中士

    M16系列步槍使用的鋁合金制30發彈匣

    這個問題如果經常摸槍的同學們應該不會這樣問。實際上在給彈匣裝彈時,基本上是不可能都讓子彈一個一個特別有均勻的裝進彈匣,尤其是用10發彈夾裝彈時更是這樣,因為彈匣內部空間並不是根據子彈的尺寸不差絲毫而製作的。它是有一個少許安全距離的,防止空間過小卡住子彈不能順暢供彈。有了這個少許的距離呢,裝子彈時就不可避免子彈與子彈之間可能會出現前後交錯情況,這種的彈匣給步槍裝上後,就提高了卡現卡彈的可能性。因此一般彈匣裝好後,為了保證子彈裝填的整齊,都是把彈匣在硬物上磕一磕,利用其慣性讓子彈之間的前後交錯距離達到一致,同時也讓子彈與子彈之間更緊密。

    一般來說,鋼製彈匣由於強度足夠約束子彈,因此基本可以保證子彈比較牢固有序的在彈匣內排列。但是美軍M16系列步槍使用的早期彈匣為了減輕重量,防止生鏽採用了鋁質材料。這樣雖然重量輕了,但是強度相對來說不足,容易變形,彈匣一變形裡面的子彈位置也就有了變化,這樣不利於在射擊中順暢供彈。因此也出現了我們能見到的美軍大兵在換彈匣前都要把彈匣在頭盔上磕一磕,就是要用慣性把子彈歸位有利於射擊。至於為什麼是頭盔呢,因為戰場上有時可能臨時找不到有足夠硬度的物體來達到讓彈匣產生足夠慣性力道,但是頭盔呢天天都帶在頭上,硬度肯定是足夠了,本著最方便的原則,那肯定就往頭盔上磕了。

    早期的M16鋁質彈匣就連這樣手託或手握彈匣方式都有可能造成供彈不暢的情況,可想這彈匣強度有多差了。而AK-47的鋼彈匣則一點沒毛病,隨便握。

    後來美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採購了鋼製彈匣,要技術水平達到的後,還列裝了塑膠彈匣,這兩種彈匣的強度都達到要求,大大降低了因為彈匣強度不足而導致的供彈問題。

    實際上不光M16早期鋁質彈匣是有這種情況,在二戰中,美軍的BAR機槍彈匣與伽蘭德步槍的彈夾都有這種情況,都在換新彈之前要在頭盔上磕一磕讓子彈變整齊了方便供彈。

    伽蘭德步槍為了提高裝彈速度,採用了雙排八發彈夾,整體壓入。因為雙排彈如果對不齊會導致裝彈困難,所以美國大兵在裝彈前多有在頭盔上把子彈磕齊的動作。

    BAR機槍彈匣受限於當時的製作工藝,難免裝彈後在攜行過程中會出現彈匣內子彈偏離最初裝彈時的形態。因此也需要磕一磕讓子彈變得更整齊緊實,有利於供彈。

  • 13 # 天之妖精

    越戰片中美軍使用的M16彈匣敲擊一下頭盔在越中是經常做的事情。

    一般敲彈匣的多數都是新兵,早期已經上過戰場 的老兵都用AK47。

    那麼為啥要敲擊一下彈匣呢? 原因如下。

    為了擺脫早期槍械的笨重和大口徑子彈的笨重,美國決定使用中小口徑槍支,由於二戰已經結束, M16剛發明與製造時只在美國本土試驗以及使用。

    該槍在美國本土乾燥環境下使用,反應快速,輕便,射擊準確,攜彈量大。

    又能減輕士兵負貨荷,也是小口徑5.56的潮流的趨勢。

    再說口徑小了,槍輕了,射速也快了。

    當時這款槍也是針對俄鬼子的AK47比拼發明的。

    在當時這款槍的彈匣也有兩種。

    一種是對比AK47的大容量彎彈匣, 一種是25發下彎彈匣, 在美國本土實驗是發現比起AK47,M16並不適合30發的彎彈匣。

    因為M16比AJ47輕一些,而且機匣位置和AK47不同,並不適合M16這種輕型槍支,所以可以使用30彎彈匣,但拋棄了彎彈匣。

    那麼就剩25發的小彎彈匣, 這種彈匣其實是雙排上彈彈匣。

    意思就是子彈是成雙排壓進去的,左右12顆,頂上多一顆掛槍上彈,但是由於早期為了防止彈匣生鏽採用的事鋁材彈匣,並且又是雙排壓彈,導致子彈壓迫太緊,順序不齊,並且彈簧偏軟,這種裝彈方式只適合美國本土使用。

    由於當時越戰已經開始了,前方使用的老舊槍支要不是太重,要不是就是火力不足,軍火商吹噓這槍簡直就是神槍。

    基本此槍一出,一陣秋風掃落葉一般能壓制越共的AK47。

    而且當時在乾燥環境美國該搶表現還是可以的,毛病還沒實際使用那麼嚴重, 但是當時這款槍並不成熟,使用的5.56彈並不適合用其小口徑槍管, 另雙排彈匣非常容易卡彈。

    另,機械毛病多。槍針過細,機匣過於緊湊,容易被泥沙汙染,嬌氣。

    但是被越戰打急紅了眼的美軍怎麼能讓紅色越共猖狂,在軍火商和部分高層利益驅使下,直接一道總統令,五萬只M16出馬了。

    但是在越南溼熱躲多雨潮溼汙濁的泥漿裡,M16這種高精巧的武器,弊端毫無保留的全部展現了出來,什麼神力也發揮不了。

    還不如先期裝備的笨重加蘭德步槍和卡賓槍,就是一根攪屎棍。

    當時的彈匣居然忘了設計漏水孔,導致彈匣裡一遇水,彈匣彈簧和子彈就要生鏽,或磕碰一下,彈匣就供彈不暢。

    常常需要事先敲擊彈匣,將子彈裡的水透出,還要順齊子彈,才能發射。

    並且由於先期參考了AK47的大容量彈匣,卻忘了AK彈匣的供彈彈簧比M16的彈簧粗壯得多。而且AK的彈匣製作粗陋簡單,但是不怕潮溼雨水。

    而M16製作的相對華麗的彈匣供彈彈簧纖秀,又不防潮溼雨水,而且先期的子彈也不適配,造成卡彈卡殼,不擊發等多種原因, 美軍吃虧叫苦不已,直接拋棄M16不用。

    軍方高層大怒,於是軍火商又立馬開始改進, 改進了匹配的適合小口徑的專門子彈, 彈匣重新改為20發彈匣,為了防止卡彈。

    不在使用雙排供彈,彈匣彈簧改為不鏽鋼彈簧,為了防止生鏽,彈匣改為加強工程塑膠製品,彈匣不在是那種弧彎型,逐漸改為直插型,槍管口徑內堂重做,機匣防AK47的經驗做大,擊針也改進了,先期M16擊針偏軟,老出問題。

    經過改進, 一款全新的M16就出現了,當時為了解救深陷泥潭的美軍,好像急速改進和調換出了三款M16進越戰戰場。

    所以不得不佩服老美的科技,改進和研發力就是強,後期的M16已經很成熟了,不在出么蛾子了, 但是新兵上戰場依然被戰爭先期M16彈匣不好用的陰影籠罩。

    使用彈匣依然會敲擊一下頭盔,以求心安。

    總結:後期直現在M16的確是一款好槍, 在小口徑槍型中佔有重要地位。

    這款槍的優點是可以不斷改進。 設計準確,平穩,射速快,良好,射擊距離也遠,射擊精度也好,加入的新科技也多。

    不虧為一隻好槍。

  • 14 # 屎殼ka郎

    子彈在彈夾中不是上下正對,是左右兩排(實際寬度小於兩排),實際就是一個搓一個,這樣就會出現子彈和彈夾壁由於摩擦和擠壓,子彈掐住的現象,在按壓子彈的時候也會發生,敲打,只是為了震開擠壓。

  • 15 # 自強不息簡單影視

    問題:有一些越戰片裡面士兵手持M16,換彈匣前把彈匣在頭盔上敲一下是什麼作用?

    回答:首先,用彈匣敲擊頭盔,是為了讓彈匣內的子彈排列更加整齊。

    而照理來說,這個敲彈匣的動作完全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敲擊嘛,何必一定在頭盔上呢?有網友調侃說,這是在換子彈前,象徵性的敬了一個禮罷了,其實理由很簡單嘛,因為頭盔夠硬,多敲幾次也不至於會疼。

    第二原因,便是由於鋁製彈匣導致的,部分軍方採購鋁製彈匣,是為了減輕士兵的負載重量。但是鋁製彈匣卻會強度不足,容易變形等原因而導致供彈不暢的情況。所以敲擊這類鋁製彈匣,也是為了讓子彈壓得更實,讓子彈底部更加貼近彈匣後部,也使得在開槍射擊的過程中,供彈更為流暢。

    也有人說,敲擊彈匣是為了排出彈匣當中的雜質和異物,也是為了在開槍射擊的時候避免出現故障的原因之一。反正眾說紛紜。

  • 16 # 是平安一生

    彈匣頭盔敲,是好叫彈匣松點用手直接往彈夾裡按就行,衝鋒槍裡面壓三十發子彈,五六式半自動步槍裡面只壓十發子彈,六四式,六五式自動步槍裡面也是壓十發子彈,輕機槍,重機槍都是成盤的子彈,直接把子彈放進去就可以用了,

  • 17 # 靜雨齋工作室

    M16是一款很經典的槍,在越戰中被廣泛用。即便對M16不熟悉,玩過CS的人都知道,B43.就是m16在遊戲裡的購買方式。

    M16採用30發鋁裝彈夾,用6.88MM子彈。彈夾與子彈之間有很小的空隙。這樣問題就出來了。

    戰鬥之前彈夾已經填滿了子彈,可是在戰鬥過程中,因為奔跑,隱藏都可能讓子彈的排列順序收到影響。在這樣的前提下,就有必要震動一下彈夾,讓子彈排列的更緊密。這樣在打槍的時候,會減少卡頓的機率。在戰場上震動彈夾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用彈夾磕一下頭盔。長此以往,大家也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習慣。每次使用m16彈夾的時候,都要磕一下。

  • 18 # 愛琴海上嘆伶仃

    美軍用M14的時候就喜歡這麼幹,跟越戰早期的M16用的20發彈匣差不多大小,都是直彈匣,估計老兵的習慣性動作,有一定的傳承性,另外越南地理氣候潮溼炎熱加上戰場環境保養不足造成早期的M16射擊一段時間後槍膛汙漬嚴重,導氣式工作原理不如活塞可以自動清潔,容易卡殼,故障多了士兵直覺上會認為彈匣進了異物,在頭盔上磕一磕心理上增加了可靠性。一直到M16A1彈膛才鍍鉻等一系列改進。

  • 19 # 馬頭琴1210

    彈匣內子彈分佈不均空間又過小很容易導致子彈不能順利地打出去出現卡殼的現象而美軍為了減少卡殼的機率就想出了在頭盔上敲一下的方法。這樣能利用慣性使子彈間分佈空間均勻,前後交錯距離達到一致,這樣就能很完美地使子彈之間保持安全距離,減少機槍卡殼、炸膛的可能性。還有就是彈匣內都會有一個彈簧,這個彈簧經常會出現卡死的現象,降低子彈上膛的機率,這樣往頭盔上敲一下可以利用彈簧把子彈推緊,提高上膛率。

    例如,士兵們發現M16的20發彈匣容易被泥水、木屑、小石頭堵塞造成供彈不暢後就養成了磕彈匣的習慣。動作雖然簡單,不過還是很實用的,當彈匣磕在頭盔上的時候彈簧肯定要跟著鬆動,這樣就能把裡面的雜物連磕帶抖的搞出來,預防它在射擊的時候出現故障。

    雖然這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疏忽,但卻極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因為子彈裝填不均勻的話,極有可能出現炸膛事故,因此在更換彈匣的時候找一個堅硬物體在上面敲擊一下,就能將裡面的子彈震動到均勻分開,其實不僅僅只有美軍士兵有這樣的習慣,很多國家的軍隊都是如此。

    其實這種戰場小竅門還有很多,有時候只需要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就可以解決不少問題,但是戰場無兒戲,這些軍工製品自身存在的缺點最終還是要靠軍工部門從設計和生產製造環節上就嚴格把關,而不是靠士兵在戰場上吃了虧留了血才想辦法彌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同學反覆拉黑你,這是什麼意思?